?

寧波市

2017-01-25 10:32
中國財政年鑒 2017年0期
關鍵詞:全市財政

2016年寧波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541.1億元,比上年增長7.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04.6億元,增長2.1%;第二產業增加值4239.6億元,增長6.5%;第三產業增加值3996.9億元,增長8.1%。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108804元(按年平均匯率折合16380美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961.4億元,增長10.1%。外貿自營進出口總額6262.1億元,增長0.9%,其中出口4359.4億元,下降1.4%;進口1902.7億元,增長6.5%。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完成9.2億噸,居全球第一位。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641元,增長7.9%。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560元,增長7.7%,扣除價格指數,實際增長5.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72元,增長7.9%,扣除價格指數,實際增長6.1%。

全市實現財政總收入2145.7億元,增長3.4%,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14.5億元,增長10.5%,剔除“營改增”收入劃分調整因素后完成數1080.1億元,同口徑增長7%。其中,稅收收入924.2億元,完成預算的102.1%;非稅收入190.3億元,完成預算的99.7%。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289.3億元,增長2.8%。全市地方財政收入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51.94%,地方財政收入中稅收部分所占的比重為82.92%。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分享收入224.37 億元,增長5.5%。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94億元,增長4.5%。全市財政收支平衡,預算執行情況良好。

一、積極組織收入

(一)強化三方合作和三級聯動。深化財政、國稅、地稅三方合作,完善組織收入的三級縱向聯動體系和三方橫向合作機制,加強收入分析、預測和管控,提高收入執行的計劃性、均衡性和穩定性。在全面實施“營改增”的大背景下,2016年全市地稅部門組織收入577億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51.8%,頂起了財政收入半壁江山。

(二)注重涵養財源和堵漏增收。加強財源建設,鞏固基礎財源的主導地位,促進潛在財源早出績效,做大存量,做優增量,夯實收入增長基礎。加強堵漏增收,向強化管理要收入。通過日常風險事項稅收征管,入庫稅款20.7億元。做精做細風險監控分析,補繳收入8.1億元。開展稅收專項整治和重點稅源企業抽查自查,全年查補收入2.6億元。

(三)提高依法治稅力度和規范執行準度。認真開展企業所得稅后續管理和“走出去”企業國際稅收管理,加強高收入者的股權轉讓、限售股征稅管理,分稅種制定車船稅、耕地占用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管理規程,扎實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費和職業年金征收工作。

二、推進改革創新

(一)推進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扎實推進預決算公開,規范預決算公開格式,進一步推進陽光財政建設。深化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改革,全市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清單全部實現對外公開。推進支出標準體系建設,細化公用經費定額,探索建立實物類和專項公用項目支出標準,推進基礎信息庫建設工作。強化資金統籌,加大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與一般公共預算的統籌力度,全年全市共盤活各類財政存量資金312億元。

(二)落實各項稅收改革工作。全面實施“營改增”稅制改革和資源稅改革,認真開展“營改增”試點納稅人名單交接、稅(費)票清理、征管系統修改等工作,并在試點啟動后做好“營改增”二手房交易、個人不動產出租代征,實現稅制改革順利平穩轉換。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經過近兩年的稅收流程再造,“前臺辦結、后臺監管”的管理模式在全市全面推開,提升了辦稅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強國地稅協同合作,拓展國地稅互相委托代征事項,會同市國稅局升級12366服務熱線、共建電子稅局、共享數據采集,實現“進一家網廳,辦兩家業務”。深入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持續推進納稅服務平臺建設。做好“金稅三期”系統上線和房地產交易稅收各項工作,開展數據清理、操作培訓等工作準備,確保系統平穩運行。

(三)探索財政體制改革。圍繞行政區劃調整,財政部門充分聽取市級部門和基層單位意見,認真做好市與區事權和支出責任梳理劃分工作,形成以明晰的事權、規范的收入分配關系和科學的轉移支付制度為框架的財政體制方案,為進一步完善市與區縣(市)財政體制調整奠定基礎。地稅部門主動對接行政區劃調整,實施崗位整合,做好數據遷移,確保各區納稅人辦理涉稅事項正常運行。

三、優化結構強管理

(一)優化支出結構。堅持保重點、辦大事。壓減一般性支出,嚴格控制“三公經費”使用,集中財力為重大項目提供資金保障,繼續推動三年行動計劃等重點工程,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堅持惠民生、辦好事。突出公共導向,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建設,探索醫改資金投入機制。加大對教育、文化、體育等方面的財政投入,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功入選2016年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范城市和第二批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堅持促轉型、解難事。加大對工業和信息化、商務促進、服務業等重點產業領域支持力度,制定支持股權交易中心、普惠金融綜合示范區、農村金融機構和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的財政政策,引導金融積極支持地方經濟發展。

(二)強化資金監管問效。推進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強化預算執行動態監控管理,加強財政庫款管理,規范財政資金競爭性存放,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提高重點項目績效評價工作質量。推進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對重要崗位和關鍵環節制定風險管理辦法。做好管理會計應用試點,穩步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工作。

(三)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穩步擴大政府購買服務試點范圍,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的專業化優勢,完善購買服務流程,提高購買效率。進一步規范政府購買服務專項資金管理,提升服務效率。

(四)加強地方債務管理。制定政府債務管理辦法,擬定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預案、政府債務風險評估和預警辦法,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落實限額管理制度,不斷規范政府債務的舉借、使用、償還和擔保等環節。順利發行二批政府債券482.3億元,進一步緩解償債和預算平衡壓力,降低融資成本,優化債務結構。

四、促進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

(一)減稅降費,增強企業活力。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各項結構性減稅政策和市委市政府降本減負“35條”政策,充分發揮財稅在推動科技創新、減輕企業負擔等方面的促進作用,降低部分社會保險費率,提振企業發展信心,全年全市財政、地稅、國稅部門共為納稅人減免各項稅費427億元,比上年增加137億元,增長47.4%?!盃I改增”稅制試點改革效應明顯,累計降稅42.3億元。

(二)推動產業基金投資運作。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基金制度體系,完成海洋、旅游、電商、文化、人力資源等專項產業基金設立組建,實現6支基金總規模達到23.3億,子基金6支共27.2億元。產業基金已投項目10個,總金額8.9億元。

(三)推進PPP工作。加快推進世行貸款廚余垃圾廠PPP項目,發揮教育示范作用。用PPP模式改造“五路四橋”和“東部新城”2個存量債務項目,降低融資成本14億元。推動PPP投資基金市場化運作,明確基金管理機構,確定基金運作模式,擬訂項目投資方案,完善基金撥繳操作流程。

五、加強干部隊伍建設

(一)堅持導向,讓干部想干事。落實選人用人正確導向,完善干部成長發展培養鍛鏈,通過學習進修、基層鍛煉、上掛下派、外派輪崗以及以師帶徒、聯系培養等多種途徑提高干部的綜合能力,為干部健康成長和發展創造提供平臺。在系統內選拔15位法律顧問和3名公職律師,建立具有財稅系統特色的法律顧問隊伍。

(二)提升素質,讓干部會干事。深入開展“兩走近、兩遠離”活動,實施分類分級培訓,依托智慧財稅平臺,舉辦五期“智慧財稅”講壇,逐步建立“學以致用、學用相長”的長效學習機制。開展“學業務、比技能、強素質”崗位練兵活動,組織全市地稅系統各個單位和市局機關共1600余名在職干部參加考試,選拔30名干部赴國家稅務總局參加業務比武,1名干部受到總局通報表彰。

(三)強化監管,讓干部少出事。開展“問計求策補短板、優化服務展形象”作風效能建設專項行動,推動系統作風建設好轉。加強巡查監督力度,對4家基層地稅局(分局)、6個機關處室(直屬單位)開展巡察,對2015年被巡察的4個區地稅局(分局)進行“回頭看”,確保問題見底、整改到位。特別是此次行政區劃調整中,廣大地稅干部在機構撤并、職能劃轉和工作變動中顧全大局,服從組織安排,積極穩妥地做好崗位調整,實現了平穩過度。

猜你喜歡
全市財政
新形勢下基層財政職能創新探索
略論近代中國花捐的開征與演化及其財政-社會形態
2017年1—11月全市經濟運行簡況
2017年1—5月全市經濟運行簡況
2016年1—9月全市經濟運行簡況
2016年1—9月全市經濟運行簡況
2016年1—9月全市經濟運行簡況
2016年1—11月全市經濟運行簡況
財政專項資金績效審計研究
醫改需適應財政保障新常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