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

2017-01-25 10:32
中國財政年鑒 2017年0期
關鍵詞:結余全省政府

2016年,福建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519.15億元,較上年增長8.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64.14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13912.73億元,增長7.3%;第三產業增加值12242.28億元,增長10.7%。三產對經濟的貢獻度首次超過二產,達52.8%,較上年提高10.4個百分點。工業加快向中高端邁進,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高技術行業增加值為1116.55億元,增長11.7%,增幅高于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4.1個百分點,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比重10.1%,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107.49億元,增長8.5%。全省進出口總額10351.56億元,下降1.2%。其中,出口6838.87億元,下降2.2%;進口3512.69億元,增長0.7%。全省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7%,漲幅與上年持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674.54億元,增長11.4%。

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完成4295.36億元,比上年增加151.33億元,增長3.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54.83億元,完成預算的100.8%,比上年增加110.59億元,增長4.3%;中央補助收入1188.79億元,其中,返還性收入251.37億元,一般性轉移支付收入519.64億元,專項轉移支付收入417.78億元;地方政府一般債務收入1061.40億元,其中,置換一般債券收入718.80億元,新增一般債券收入342.60億元;國債轉貸資金上年結余0.26億元;待償債置換一般債券上年結余4.57億元;上年結余結轉收入348.22億元;調入資金205.05億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67.93億元;上述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計5731.05億元。

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275.40億元(含中央??詈蜕夏觏椖拷Y轉等支出),比上年增加273.82億元,增長6.8%;上解中央支出52.85億元;地方政府一般債務還本支出731.28億元,其中:一般債券還本支出76億元,其他一般債務還本支出655.28億元;撥付國債轉貸資金0.26億元;待償債一般債券結余19.31億元,增設預算周轉金-0.90億元;調出資金5.62億元;援助其他地區支出1.22億元;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72.47億元;上述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總計5357.51億元。上述收支相抵,2016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結轉結余373.54億元,比上年增加25.32億元,增長7.3%。

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1626.07億元,比上年增加321.51億元,增長24.6%;上年結余366.57億元;中央專項補助收入21.92億元;待償債置換專項債券上年結余10.95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務收入1075.80億元,其中:置換專項債券收入1000.80億元,新增專項債券收入75億元;調入資金36.61億元;上述政府性基金收入總計3137.92億元。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1542.59億元,比上年增加131.25億元,增長9.3%;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還本支出1004.78億元;調出資金124.32億元;待償債置換專項債券結余8.26億元;上述政府性基金支出總計2679.95億元。收支相抵,結余結轉457.97億元,結余基金全部結轉下年使用。

全省國有資本經營收入86.25億元,完成預算的144.6%,上年結余1.85億元,收入總計88.10億元。全省國有資本經營支出48.55億元,調出資金6.46億元,支出總計55.01億元。收支相抵,結余結轉33.09億元。

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收入1253.03億元,比上年增加308.24億元,增長32.6%。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支出1049.93億元,比上年增加308.25億元,增長41.6%。當年收支結余203.10億元,年末滾存結余1606.53億元。

一、落實財稅扶持政策促轉型

(一)落實“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嚴格執行減稅降費和獎補扶持政策。統籌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加快化解過剩產能。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和政府購買棚改服務,實施“公轉商”貸款貼息,鼓勵合理購房消費,緩解庫存壓力。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納入試點范圍。落實資源稅全面從價計征改革。嚴格執行小微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增值稅、所得稅優惠政策,積極推進收費清理改革,落實取消、減免、暫停征收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各項政策。實施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費階段性降費政策。全省共減稅降費370億元。

(二)加強財政與金融合力。通過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量獎勵、銀行類金融機構貢獻獎勵、推動建立科技銀行、實施國庫現金管理等方式,引導和支持金融部門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扶持力度,努力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盤活存量、用好增量,集中財力補短板,新增財力向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社會事業、改善民生等領域傾斜。

(三)推動創新驅動戰略實施。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等創新激勵政策,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實施企業技術改造專項行動計劃,支持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龍頭企業轉型升級。實施培育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行動計劃,加大中小型科技企業培育力度。完善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支持高水平科研平臺建設,籌建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

(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省級財政安排支農資金103.48億元,支持農業生產發展、農業綜合開發、農村綜合改革等。發展特色現代農業和設施農業,確?,F代農業生產發展項目覆蓋各主產縣。全面推開農業“三項補貼”改革,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大力推進農業綜合開發,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重點推進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完成高標準農田驗收任務54萬畝,占全省的45.9%。圍繞“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支持傳統產業和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支持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加快培育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基地。整合省級財政扶持產業發展資金,實施新興產業倍增計劃,促進新興產業、主導產業協同發展,推動金融業、旅游業、物流業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

二、創新財政支持方式擴投資

(一)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加大投資力度。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加大PPP項目推介力度,加快項目落地。全省累計共落地項目56個,總投資886.3億元,引入社會資本703億元。

(二)推動政府投資基金加快設立和運營。省級啟動和正在籌備的有PPP引導基金、產業股權投資基金、現代服務業、技改等10只基金,母基金總規模675億元,省級財政明確的一期出資和已經出資的資金114.1億元。

(三)擴大政府購買服務領域和范圍。全省政府購買服務84.4億元,比上年增長136%。通過實施財政貼息、規費減免、資金補助等措施,加快推進交通、市政、水利、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投資。

(四)優化投資結構,加大資金投入。通過實施財政貼息、規費減免、資金補助及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等措施,加快推進交通、能源、市政、水利、美麗鄉村、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投資。完成地方政府置換債券與新增債券發行計劃2137.2億元,存續期內節約融資成本284億元,將中央新增債務資金重點用于城市公用設施、扶貧、新型城鎮化、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等領域。此外,還積極籌措資金,支持縣域、新增長區域加大投資和加快發展,加大對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和海島地區發展的支持力度。

三、籌措財政資金保民生

(一)支持打好脫貧攻堅戰。加大扶貧資金籌集力度,按上年度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2‰統籌扶貧資金5.08億元,專項用于精準脫貧,重點推動易地扶貧搬遷、生態、社保、醫療、產業、就業等領域的綜合扶貧工作。設立省級扶貧開發投融資平臺,完善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區補助政策,推進造福工程搬遷。支持扶貧小額信貸擔保貼息、整村推進扶貧開發、救助因病致貧和因災致貧群體等工作。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延續實施23個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扶持政策。進一步加大對蘇區老區、海島及沿海地區、民族地區轉移支付補助力度。持續開展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推進村級公益事業發展。開展扶貧資金整合優化試點,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二)健全城鄉社會保障體系。穩步提高社會保障待遇水平,省定農村低保標準、城鄉醫療救助對象基金籌集標準、新農合和城居保政府補助標準、基本公共衛生政府補助標準分別提高15%、100%、10.5%、12.5%。農村低保標準從家庭年人均收入2300元提高到2650元,城鄉醫療救助對象基金籌集標準從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400元,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政府補助標準從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基本公共衛生政府補助標準從40元提高到45元。推進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全面實施臨時救助制度,支持社會養老服務產業發展和殘疾人事業發展。完善城鄉均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鼓勵畢業生求職創業、建設創業大本營等。省級支出146.16億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三保合一,促進城鎮居民和新農合的“六統一”。

(三)支持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加大財政生態投入,落實《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推動資源節約和減排降碳,加快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增強生態重點區域保護生態環境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能力。加大生態保護財力轉移支付補助和跨地區流域生態補償力度。簽訂汀江—韓江流域跨省橫向生態補償協議。開展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改革試點。支持全省宜居環境建設。

(四)促進教育事業均衡發展。支持教育協調發展,推進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城區中小學建設項目,全面實現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實施第二輪學前教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新增幼兒學位3萬個。免除普通高中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雜費,推進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支持高水平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提升高??蒲袆撔履芰?。

(五)推進文體傳媒事業發展。扶持文化產業項目建設,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支持涉臺文物和傳統村落文物保護。支持文化場館免費開放、縣級以上文藝院團免費或低票價演出、新聞出版廣電文化惠民工程。扶持文化精品創作生產和人才培養。落實省政府體育產業發展十條措施,支持全民健身項目,支持運動員備戰里約奧運會。

四、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增活力

(一)完善預算管理制度。水土保持補償費等5項政府性基金收入轉列一般公共預算。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制范圍擴大到地方金融企業,省國資委監管企業利潤上繳比例由5%提高到8%。完成2016-2018年全省中期財政規劃編制工作。預決算公開穩步推進,109家省級部門公開預決算和“三公”經費預決算,實現應公開單位全覆蓋?;诖髷祿芾?,引入第三方數據,初步建立了規范透明的基本支出預算編審標準動態更新制度,進一步規范預算編審工作。172家省以下法院、檢察院經費上收省級統一管理。

(二)落實稅制改革。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改革,將試點范圍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實現增值稅對貨物和勞務的全覆蓋。落實資源稅全面從價計征改革。

(三)完善財政體制改革。落實調整中央與地方增值稅收入劃分改革過渡期方案。研究制定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財政政策措施。成立財稅體制改革研究小組,開展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財政事權和支出任務劃分改革等相關研究。

(四)支持醫保管理職責整合。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全力支持省醫保辦順利組建和開展各項工作,推動醫保改革政策盡快落地。

五、強化財政服務管理提效能

(一)強化財政收支管理。開展走訪百家企業服務發展活動,建立全省千家重點稅源企業聯系監測制度,了解稅源企業經營狀況與企業財稅政策落實情況。盯緊目標、分解任務、挖掘潛力、建立機制,早抓收入、抓好收入。掛鉤幫扶企業壯大稅源,解決企業涉稅難題。強化稅收征收管理,努力做到挖潛增收。加強收入運行分析和稅源專項分析,切實為政策制定、稅源長效發展提供依據。強化預算執行動態監控,完善通報和考評制度,加快支出進度。推進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管理改革,開展跨省異地繳納交通違法罰款試點。實施國庫現金管理,促進財政資金保值增值。強化預算績效管理,省級部門績效管理實現全覆蓋。

(二)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地方政府債務納入預算并實行限額管理。完成地方政府存量與新增債發行工作,完善債務風險防控機制,密切跟蹤監控債務運行動態,實行債務風險預警提示通報,指導各地妥善處理存量債務。

(三)加強財政資金管理。推進政府采購網上公開信息系統建設,提高政府采購透明度和效率。出臺17項制度改革創新,利用制度+科技手段,健全采購預算和采購計劃編制、評審專家評價等機制,實現政府采購效率更高、質量更優、價格更低和預防腐敗四種功能有機統一。推進省直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建立公務交通補貼制度,規范公務交通費用管理。推進厲行節約制度建設,開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1+X”專項督查。加強財政監督檢查力度,推進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加強行政審批事項“放管服”,對授權實施或委托、下放的行政許可和公共服務事項,強化制度保障,加強業務指導和調研。

(四)夯實財政管理基礎。順利完成全省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查工作。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和省級文化企業國有資產管理,促進資產保值增值。提前完成鄉鎮財政所標準化創建任務,提高基層財政資金監管和服務水平。加強信息系統建設,努力提升服務效能。財政管理一體化信息系統順利通過竣工驗收,并在全省縣市全面推廣應用。國庫集中支付實現省市縣三級全覆蓋,省級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改革全面完成并向市縣延伸。強化預算執行動態監控、完善支出進度通報和考評制度,加快支出進度,保障民生重點支出。

猜你喜歡
結余全省政府
發揮“她”力量,打贏這“疫”戰——致全省婦聯執委的倡議書
全省僑務干部培訓班在寧舉辦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書長
前三季度山東縣域經濟生產總值占全省94%
醫?;鸾Y余和虧空并存
濱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冊
政府手里有三種工具
對財政結余資金管理的思考
降低醫?;鸾Y余刻不容緩
醫?;?結余和超支在博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