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

2017-01-25 10:32
中國財政年鑒 2017年0期
關鍵詞:財政資金管理

2016年,廣東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9512.05億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93.58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34372.46億元,增長6.2%;第三產業增加值41446.01億元,增長9.1%。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3008.86億元,增長10%。全年完成進出口總額63029.5億元,下降0.8%。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2.3。

全年來源于廣東的財政收入累計完成22830.4億元,增長9%。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完成10390.35億元,增長10.3%,其中,稅收收入完成8098.63億元,非稅收入完成2291.72億元,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7.9%;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累計完成13446.09億元,增長4.8%,增支618.29億元。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475.64億元,增長13.6%;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897.57億元,減少278.5億元,負增長23.7%。全省政府性基金總收入完成7158.29 億元,總支出6152.75 億元;全省國有資本經營收入決算244.95 億元,支出210.46 億元;全省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4834.79 億元,增長10.3%,支出3318.45 億元,增長16.6%。省對市縣稅收返還、轉移支付及債券轉貸支出4721.71億元,增長8.9%,其中,稅收返還638.29億元、一般性轉移支付支出1626.38億元、專項轉移支付支出940.99億元、債券轉貸支出1516.05億元。

一、狠抓收支管理,維持大局運轉

一是加強財政收入組織。及時監測分析財政收支運行情況,建立健全抓收入的協作機制,強化收入組織工作,促進依法征收、應征盡收;規范非稅收入管理,落實市縣財政收入質量考核辦法,實施收費基金目錄清單管理,加強非稅收入監督檢查,引導非稅收入合規真實增長,提高收入質量。2016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連續26年位居全國各省市首位。二是加快財政支出進度。完善抓支出工作機制,層層督促抓支出落實。實施“三掛鉤一通報”(市縣財政綜合支出考核與轉移支付掛鉤、庫款資金存量與增量調度掛鉤、省直部門綜合支出考核與財政資金安排掛鉤,市縣財政支出進度考核通報),開展省直部門年度預算執行情況、綜合支出進度和存量資金考核,按規定收回統籌省直部門預算資金和扣減19個市縣上年轉移支付資金。組織開展全省財政支出專項督查,繼續清理盤活存量資金,提出壓減存量資金一攬子措施,全省各級應收回存量資金均已收回并實際支出,統籌用于社會發展亟需支持的領域。三是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充分體現民生優先、區域協調和厲行節約要求,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均衡區域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及幫助市縣增強發展后勁的支出4996.44億元,占省級總支出的80.5%,占比較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減少行政經費開支,省級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比上年同期減少27%,會議費及“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比上年同期減少11.5%。

二、堅持圍繞中心,落實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戰略部署

一是支持經濟穩定增長。省級年初預算安排相關資金約2600億元,運用財政投入和稅費減免等一攬子政策措施,注重發揮好各類投資引導基金的作用,加大籌集社會資本參與經濟社會事務建設力度,帶動全省財政性資金近萬億元用于穩定經濟增長。全省與GDP核算相關的八類支出同比增長17.8%,拉動GDP增長約1個百分點。二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履行好降成本行動計劃牽頭部門職責。牽頭組織研究幫助企業降成本的政策措施,提出降低制度性交易、人工、稅負、社會保險費、財務、電力等生產要素、物流等七方面成本的35項政策建議,形成省政府降成本行動計劃。實施專項臺賬、專項督辦等工作制度,推動工作落實,順利實現現行省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零收費”“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社保費用進一步降低等目標任務,全年降成本超過2000億元。同時,牽頭研究貫徹落實國務院《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的意見,擬定廣東省實施細則,提出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的57項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大降成本工作力度。另一方面,配合做好其他行動計劃實施工作。制訂實施《關于支持國有企業出清重組“僵尸企業”財政政策措施》,安排1.37億元支持處置“僵尸企業”,落實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省級配套獎補資金8064萬元;安排5億元支持組建省屬國企專業化住房租賃平臺;完善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機制和債務風險預警機制,做好存量債務置換工作;統籌安排資金超過400億元,支持補短板重大項目實施。三是支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一方面,繼續落實近三年統籌1000億元支持創新驅動戰略實施計劃,投入325億元推動各項工作落實,包括:推動科技創新發展,支持實施企業研究開發事后獎補、創新券補助政策試點、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和省市共建面向科技企業孵化器的風險補償金等;增強創新驅動內生動力,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支持省市共建高校及高水平大學、理工科院校建設等;推動科技和經濟融合,支持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應用型科技研發等;推動完善創新鏈條,支持科技應用基礎研究、公益研究與能力建設、協同創新與平臺環境建設、前沿與關鍵技術創新等。另一方面,選取省科技廳、公安廳、教育廳等部門,通過實施首購活動、確定創新產品清單、預留采購份額等措施開展政府采購支持創新驅動發展試點。通過完善項目立項和申報管理、分年度撥付補助資金、優化結余資金使用管理、加強結余資金收回再安排管理等,解決省級科技項目資金在研期間的持續使用問題,切實提高財政科研資金使用效益。四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一方面,支持粵東西北振興發展和珠三角優化發展。省級統籌2447.64億元落實粵東西北振興發展戰略,推進“三大抓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園區擴能增效、中心城區擴容提質),支持高速公路及普通公路、軌道交通、西江北江航道擴能升級及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粵東西北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和新區加快發展,支持省產業園擴能增效。加大對貧困縣域農業綜合開發扶持力度,改進資金使用管理工作。加強統籌平衡,提出支持粵東西北財政平穩運行政策措施,根據“營改增”及增值稅收入劃分調整情況調整完善激勵性轉移支付財政增量返還核算辦法,制訂實施促進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十項財政政策措施,完善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機制,加大對“老少邊窮”地區的支持力度。同時,支持珠三角優化發展和一體化發展,統籌60.74億元支持橫琴新區、南沙新區、中新廣州知識城等重大平臺發展,統籌20.4億元繼續支持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并納入“中國制造2025”區域試點示范,促進廣東自貿區、珠三角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支持廣州開展地下綜合管廊試點、珠海開展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江門開展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試點,以及東莞、梅州、韶關開展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建設。另一方面,支持珠三角與粵東西北產業共建。研究制訂產業共建的財政政策措施,統籌約210億元,對企業實行普惠性事后財政獎補和一次性疊加財政獎補相結合,推動實現高水平產業轉移。

三、深化改革,財政改革取得新進展

繼續推進財稅體制改革。一是推進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細化預算編制,所有項目支出原則上細化到具體實施項目,年度預算草案達2600多頁,做到大賬看得懂、細賬看得清;推進零基預算改革,2016年擴大到20個單位,編制2017年預算時覆蓋全部省級預算單位,實現預算安排由“基數+增長”向“動態+標準”轉變;全面推進項目庫管理改革,除基本支出之外全部省級財政資金納入項目庫管理改革范圍,入庫項目達2.8萬多個,預算管理模式實現由“以資金分配為主線”轉變為“以項目管理為主線”,由“先定預算,再定項目”轉變為“先定項目,再定預算”;啟動編制2017—2019年中期財政規劃,實施項目全周期滾動管理。二是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調整省以下財稅體制,制訂實施《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后調整省以下增值稅收入劃分過渡方案》,將省以下增值稅(不含電力增值稅)收入劃分比例調整為五五,實現省與中央收入劃分體制相銜接;研究制定并以省政府名義印發《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實施意見》,探索建立有利于調動各方積極性的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制定《廣東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資金管理辦法》,建立省以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機制,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完善增值稅收入劃分體制調整配套政策,強化激勵效果,增強對粵東西北支持力度;完善“老少邊窮”地區轉移支付政策,提出促進廣東省革命老區發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訂廣東省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實施方案,促進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相匹配。三是創新財政投入方式。加快公共服務領域推廣運用PPP模式,納入省PPP項目庫管理的項目合計147個,總投資額2293億元;省級經清理規范后整合設立政策性基金15項,省財政出資375.3億元,基金計劃規模2748.3億元,財政資金平均放大7倍;創新農業資金投入方式,制訂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基金組建方案和產品目錄,推動設立廣東省農業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在國內首創巨災指數保險模式,開展巨災保險試點。四是穩妥推進稅收制度改革。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將試點行業順利擴大到建筑、房地產、金融和生活服務業,試點納稅人戶數增加到280.79萬戶,全年減稅750億元;開展政策調研、分析測算等工作,為逐步推進綜合與分類相結合個人所得稅改革作準備;推進資源稅改革,印發《關于實施資源稅改革的通知》,將廣東省28個礦產資源品目納入資源稅改革范圍;啟動境外旅客離境退稅試點。

參與和支持其他領域改革。支持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建設改革創新,創新財政科技資金投入方式,優化財政科技投入結構;支持司法體制改革,全面推開省以下法院、檢察院財物省級統一管理改革;支持省以下審計機關人財物統一管理改革,出臺財務管理配套辦法;全面推開農業“三項補貼”(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農業生產資料綜合補貼、農作物良種補貼)改革,規范基礎數據采集、補貼資金發放等工作;推進行政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教育體制改革等。

四、突出重點,保障改善民生

一是完善保障改善民生基本制度。再次修編《廣東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綱要(2009-2020年),明確廣東省基本公共服務制度,編制基本公共服務清單,調整細化新一階段目標任務,將10個領域基本公共服務項目細化為104項具體內容。全年廣東全省基本公共服務支出4969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35.7%。二是落實底線民生保障。落實《底線民生精準扶貧三年攻堅實施意見》,保障城鄉低保補助、五保供養、醫療救助、基礎養老金、殘疾人保障、孤兒保障等六類底線民生項目,全年廣東全省投入底線民生保障資金276.27億元,增長8.7%。三是抓好十件民生實事工作。牽頭遴選強化低收入困難群體住房保障、促進教育資源公平均衡配置、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建設等2016年十件民生實事項目,并做好鞏固提升底線民生保障水平、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兩個項目實施。全年廣東全省十件民生實事共下達撥付資金2366.76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11.8%。四是加強基本民生保障。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準從年人均380元提高到420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從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10元,城鎮低保補差水平從每月374元提高到每月418元,農村低保補差水平從每月172元提高到190元,農村五保集中、分散供養水平分別達9600元、7600元,城鄉醫療救助人均補助標準從1556元提高到2516元,山區和農村邊遠地區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崗位津貼標準從人均700元/月提高到800元/月等。五是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資金。印發精準扶貧開發資金籌集方案及資金使用監管辦法等, 2016—2018年全省財政多渠道籌集391億元,其中2016年安排130.3億元,支持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并按照規范資金籌集、規范資金分配、規范資金使用、規范項目管理、規范財務管理、嚴格監督檢查、嚴格績效考核、嚴格責任追究的“五規范三嚴格”抓工作落實。六是推進基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統籌各級財政資金25.7億元,全面推廣村(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站)建設試點,推進公共服務向基層延伸。全省121個縣(市、區)建成縣級公共服務中心120個,占比99.2%;1609個鄉鎮(街道)建成鎮級公共服務中心1583個,占比98.4%;25916個村(社區)建成村(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站)25521個,占比98.4%。

五、規范管理,提升財政管理效能

一是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依法理財。印發《廣東省法治財政建設實施綱要(2016-2020年)》《廣東省財政法治宣傳教育七五規劃》,加強依法行政依法理財考評工作,建立財政法律顧問制度。推進財政放管服改革,將評估行業行政審批調整為備案制,行政許可事項減少到4項。依法辦理行政訴訟、行政復議及其他涉及本部門案件,全年辦理各類案件53件。二是嚴格規范專項資金管理。再次修訂《廣東省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試行辦法》,進一步規范專項資金設立退出,細化專項資金預算編制,對專項資金實行清單式動態管理。繼續推進專項資金清理整合,嚴格落實“一個部門一個專項”,省級財政專項資金從2015年的219項壓減到2016年的52項,編制2017年預算將進一步壓減到51項,并不再固化安排“子專項”,將跨年度支出從“一次安排、分年執行”向“一年一定、據實安排”轉變。三是加強財政庫款管理。實施庫款資金存量與增量調度掛鉤,印發庫款資金存量與增量調度掛鉤工作規程,進一步規范省財政對下級財政增量調度資金管理,保障財政資金合理調度和安全使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四是加強行政事業資產管理。組織在廣東全省范圍內開展行政事業資產清查,摸清底數,完善系統,加強管理。印發省直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對外出租出借清查工作方案等,嚴格執行規范和加強國有資產管理以及出租出借管理的有關規定,督促各單位按要求整改存在問題,租金收入一律實現“收支兩條線”管理。五是加強政府采購監管。提出進一步加強政府采購管理的意見,在細化政府采購時間節點、合理選擇政府采購方式、規范委托代理行為、優化進口產品采購核準程序、加快資金支付等方面加強督促指導,加快政府采購實施進度,切實解決政府采購慢、操作不規范等問題。依法依規處理政府采購供應商投訴,全年處理投訴案件33件。六是加強財政投資審核管理。印發投資審核內部工作規程,推進審核監管關口前移,加強與預算管理改革措施協調銜接,并探索聯合審核機制,明確審核規范標準,進一步提高財政投資審核效率和規范性。七是加強財政監督管理。完善內控管理制度,在一個基本制度和8個專項內控辦法基礎上,印發37項內控操作規程,形成“1+8+x”模式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并完善內部稽核規程,強化巡視、審計、督查反饋問題整改落實,全面加強內部控制管理。強化財政監督檢查,繼續組織開展轉移支付資金、專項資金及“三公”經費使用管理監督檢查,并在全省組織開展技改獎補、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獎補資金和稅收優惠政策落實情況專項檢查,涉及資金178億元,對20個市、121個單位出具了檢查結論及處理決定。八是加強財政績效管理。規范第三方績效評價和預算績效目標管理,完善預算績效管理鏈條。開展一般性轉移支付、創新驅動資金、住房保障資金等22類資金的績效評價工作,涉及資金達6000億元。選取6個部門開展省級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試點工作,逐步實現評價范圍向“部門整體支出、專項資金、財政政策和財政管理”的橫向覆蓋。

六、加強監控分析,防范財政運行風險

關注并做好全省財政運行風險防控工作。一是抓好財政收支運行監測。建立庫款保障與資金調度平衡機制,防范引發財政運行風險,保運轉、保支付、保穩定。二是督促指導市縣財政部門防控收入質量問題。及時對非稅收入占比高的市縣進行警示提醒,主動協商研究對策措施,督促切實解決非稅收入占比過高影響收入質量的問題。三是防范社保面臨的支付風險。針對部分困難地市基金缺口不斷擴大的問題,采取措施,全年累計下達省級養老保險調劑金130億元,妥善解決部分困難地市基金缺口問題。

強化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印發《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預案(試行)》等系列規范性文件,完善廣東省地方政府性債務監管體制,嚴格將債券收支納入預算管理,切實落實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健全風險預警機制,分類處理解決存量債務,多措并舉防范政府債務風險。做好政府債券發行工作,合理安排各期債券支出計劃,切實抓好存量債務置換工作。全年成功發行地方政府債券3499.71億元,其中新增政府債券631.9億元,置換債券2867.81億元。

七、推進信息公開,打造陽光透明財政

一是組織做好年度預決算公開工作。分類抓好部門和市縣年度預決算公開工作。在省政府網站設置“部門財政預決算信息公開”欄目,對各地各部門預決算信息通過集中鏈接進行公開,并通過省級專項資金管理平臺及時公開專項資金信息,接受社會監督。118個非涉密省級部門中有116個公開了2016年部門預決算、“三公”經費預決算;21個地級以上市、119個縣市區全部公開了2016年總預算、總決算及市本級部門預決算、“三公”經費預決算。二是做好牽頭負責的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工作。制訂牽頭負責的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工作方案,細化明確工作任務和要求。在廣東省財政廳門戶網站設置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專欄,推進信息公開規范化建設,在做好預決算、專項資金、“三公”經費信息公開基礎上,將財政信息公開拓展到重點項目資金、政府采購預算、PPP項目及減稅降費等領域,全面推進財政信息公開。三是建立完善財政信息公開長效機制。推動以省政府名義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廣東省財政信息公開工作的意見》,健全責任機制,建立分工明確、責任清晰的工作機制;健全工作指引溝通機制,進一步明晰公開要求和工作流程;健全督查機制,加大監督檢查力度。

八、完善管理基礎,推進財政信息系統一體化建設

一是啟用新版信息管理綜合平臺。實現預算管理全鏈條閉環管理,將預算收入管理、編制、執行、核算、決算、績效評價、監督及信息公開等預算管理全流程納入信息一體化體系,并將專項資金管理、政府采購、資產、投審等相關模塊整合進信息管理綜合平臺,實現業務流程貫通、數據存儲集中。二是提升辦公自動化水平。按一體化建設要求改造升級的辦公自動化系統正式啟動,配套實施移動辦公系統、機關事務管理模塊上線運行,實現全流程無紙化辦公辦事及電子公文交換,實現實時追蹤督辦,公文運轉和辦事效率明顯提升。在信息管理綜合平臺中實現OA辦文與財政業務辦理、檔案管理的無縫連接,同步加強資金撥付稽核,提升業務辦理的準確性和安全性。推進大數據建設,完善財政數據倉庫及決策分析系統,搭建資料共享平臺,初步實現數據整合、貫通和共享。三是推進全省財政資金實時在線聯網監督系統建設。按照“關口前移、上下銜接、全程跟蹤”要求,建立橫向覆蓋各級次預算單位,縱向貫通省、市、縣各級的財政資金實時在線聯網監督系統,逐步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多層次、全方位財政資金監督體系,并在此基礎上有序推進財政信息一體化向市縣延伸。

九、加強組織領導,牽頭組織舉辦第二屆對非投資論壇

一是籌備工作扎實有序。牽頭擬定《第二屆對非投資論壇總體方案》及系列子方案,抽調40多人參與籌備工作,廳領導帶頭分工抓各項籌備工作落實,細化工作任務,建立工作臺賬,倒排時間節點,狠抓責任落實。有效協調各主辦單位、20多個省內單位及廳內各有關處室工作,增強工作合力;建立工作通報制度,按時序安排分別實行一周一報、一日一報及實時報告,確保各項籌備工作及時到位。二是會務組織銜接順暢。論壇舉辦期間,做到每個工作和時間節點上都有專人跟進,保障論壇順利舉行。參加論壇的中外嘉賓包括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南非總統祖馬、貝寧總統塔隆、世界銀行行長金墉等超過300人,舉辦各類活動超過11場,簽署項目合作協議金額超過25億美元,期間主辦、協助安排國家領導人及省領導多邊、雙邊活動15場次,是廣東省改革開放以來參與主辦的規格最高、參會國家最多、參與的國際性組織最廣泛的一次國際性論壇。三是宣傳引導務實有效。擴大論壇影響力,引導國內外媒體集中關注、持續宣傳,充分展示廣東改革開放豐碩成果和良好形象。據統計,共有67家中外媒體131名記者參加本次論壇的采訪報道,境內外媒體刊發原創新聞稿件280多篇、網絡新聞860余條,被全球中、英、法、俄、日、阿等6種文字媒體網站轉載18萬多條次,《中國日報》、《南方日報》還推出??M行深度報道、追蹤報道。

猜你喜歡
財政資金管理
棗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盡棄
一周超大單資金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單資金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單資金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單資金凈增(減)倉股前20名
略論近代中國花捐的開征與演化及其財政-社會形態
“這下管理創新了!等7則
醫改需適應財政保障新常態
縣財政吃緊 很擔憂錢從哪里來
增強“五種”意識打造“五型”財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