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

2017-01-25 10:32
中國財政年鑒 2017年0期
關鍵詞:全市財政政府

2016年,深圳市實現生產總值19492.60億元,比上年增長9.0%,凈增近2000億元,創歷年新高。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29億元,下降3.7%;第二產業增加值7700.43億元,增長7.0%;第三產業增加值11785.88億元,增長10.4%。二三產業結構比39.5:60.5,三產占GDP比重提高1.7個百分點,首次突破六成。第二產業中,工業增加值7190.86億元,增長6.8%,建筑業增加值525.32億元,增長9.0%。第三產業中,批發和零售增加值2103.05億元,增長3.7%,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359.36億元,增加2.8%,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594.81億元,增長10.0%,金融業增加值2876.89億元,增長14.6%。年末常住人口1190.84萬人,全市人均生產總值16.74萬元,按當年平均匯率折算為2.52萬美元,繼續居全國內地副省級以上城市首位。

全市地方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136.49億元,增長15.02%(剔除五項政府性基金2016年起轉列一般公共預算,并按照“營改增”新的收入劃分辦法對2015年基數作調整后同口徑增長16.77%),完成預算的107.71%;加上級補助收入232.42億元(涉及上下級財政體制結算的相關數據為批復前數據,有關財政體制結算數據及結轉結余相關數據將根據財政部、省財政廳正式印發的結算單進行調整,下同),省補助計劃單列市收入28.93億元,上年結余178.79億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861.33億元,調入資金1235.70億元等,財政總收入為5673.67億元。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4211.04億元,增長19.57%,完成預算的102.97%;加上解上級支出71.63億元,計劃單列市上解省支出144.85億元,調出資金214萬元,地方政府債券還本支出11億元,增設預算周轉金60億元,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010.66億元,財政總支出為5509.21億元。收支相抵,全市一般公共預算年終結余164.46億元。

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完成966.36億元,增長0.25%(剔除五項政府性基金轉列一般公共預算因素后可比增長11%),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完成896.61億元,增長10.88%;加上上級補助收入5.54億元,省補助計劃單列市收入0.78億元,上年結余收入666.92億元,調入資金214萬元,基金總收入為1639.66億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完成413.75億元,增長20.71%,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安排的支出完成380.99億元,增長25.49%;加上調出資金792.10億元,總支出為1205.85億元。收支相抵,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年終結余433.81億元。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完成67.59億元,增長37.04%,加上上年結余收入21.21億元,總收入為88.80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完成54.73億元,增長90.03%,調出資金10.48億元。收支相抵,2016年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年終結余23.59億元。全市(按財政部規定的決算統計口徑;社?;鹑薪y籌,區級無該項數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1060.43億元,社會保險基金支出385.25億元,本年收支結余675.17億元,年末滾存結余4295.74億元。

一、管控政府性債務規模,財政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深圳市在抓好財政收支管理的同時,有效管控政府性債務規模,全年共償還地方政府性債務29.6億元,至年底專項債務和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已全部償還完畢。財政部核定深圳2016年地方政府債務限額332.1億元,截至年底深圳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129.8億元,在全國處于最低水平之一。注重建章立制,研究制定了《深圳市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預案》,明確適用范圍,建立分級響應機制,實施分類應急處置,嚴格落實責任追究,進一步完善了深圳政府性債務管理制度體系,維護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

二、統籌財政政策、資金資源,推動全市重大戰略部署加快實施

主動作為、勇于擔當,確保深圳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全程參與深圳市科技創新、支持企業提升競爭力、促進人才優先發展、住房保障、高等教育等重大政策措施制定、實施。在政策制定過程中,與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堅持加大投入與完善機制并重,研究提出系列財政扶持措施。在政策實施過程中,及時撥付下達資金,對于重大增支需求及時啟動預算調整、資金統籌等程序,全力做好保障。緊扣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內外高層次人才獎勵補貼、新引進人才租房和生活補貼、產業發展與創新人才獎、留學人員創業前期費用補貼資金管理等辦法,激發創新創業活力。落實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各項扶持政策,推動“雙創”基地建設和發展。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提高公辦學校運行經費生均撥款標準。認真研究人才安居集團運營管理機制,撥付注冊資本金400億元。開展“二線插花地”政策調研,推進“二線插花地”改造。統籌安排相關資金,保障提升企業競爭力、重大產業發展、中小微企業發展和人才創新創業基金政策措施落實到位。注資110億元成立國資改革與戰略發展基金,深化市屬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出臺城市公共安全政府采購項目管理規定,優化城市公共安全政府采購流程,確保采購結果優質高效。

三、發揮財政政策引領作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良好的宏觀環境

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線貫穿全年始終。推進“營改增”試點,所有試點行業均實現稅負“只減不增”目標,全年減稅315億元。牽頭制定了《深圳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成本優環境行動計劃(2016-2018年)》,包括7大項、41小項政策措施,通過實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業人工成本、降低企業稅負成本、降低社會保險費成本、降低企業財務成本、降低電力等生產要素成本和降低企業物流成本等一攬子政策措施,為企業降本增效。取消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15項、政府性基金項目1項,實現省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零收費”,全年為企業減負超過1300億元,全面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助推企業轉型升級。創新投融資機制,發揮財政資金引導效應,完善政府投資引導基金管理機制,參股市場化子基金42支,基金總規模超過2000億元,對社會資本的放大比例近7倍,重點投資鼓勵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為產業轉型升級夯實基礎。探索再擔保發展新模式,借助再擔保平臺優勢,打造財政為中小微企業服務的新功能。

四、加大投入與完善機制并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按照?;?、兜底線、可持續的原則,加大民生實事和重大民生工程資金保障,教育、醫療衛生和就業等九大類民生領域支出合計2380億元,占財政支出的比重超過六成。全市116件民生實事支出302億元,12項重大民生工程穩步推進,年度投資完成322億元,提高人民群眾民生幸福獲得感。全面啟動落實包括民辦學校在內的“兩免一補”政策,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支持國內外一流高等院校來深圳市辦學,推進高等教育開放發展全面提速。提高公辦中小學和高職院校生均撥付標準。提高社會保障和就業水平,城鎮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從384元/人年提高至420元/人年。完善殘疾人特殊困難救助體系,建立困難兒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增加醫療衛生投入,基本公共衛生經費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40元提高到70元,保障新增6家三級醫院和1家三甲醫院資金需求。加大力度集聚人才,提高新引進人才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補貼標準,加大人才住房保障力度。持續加大環境治理資金投入,新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2.9萬輛,新增污水管網1033公里。研究制定“海綿城市”建設中央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和相關財政激勵政策。

五、統籌推進支出進度,提高財政資金供給效率

按照《預算法》和國務院規定,及時通過預算調整、資金統籌,調整預算執行進度較慢的資金用于經濟社會發展亟需的領域,加快了執行進度。建立支出進度考核機制和“周、旬、月”多層次督辦機制,滾動排查資金體量大、支出進度慢的單位和項目,主動上門服務,協調解決重大項目支出的瓶頸問題,督促責任單位制定計劃、倒排工期、定期反饋進度。每月盤查、動態掌握預算執行過程中存量資金情況,及時盤活使用。在全市各區、各部門共同努力下,7月以后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進度、政府性基金支出進度、盤活存量資金支出進度在全國36個省級財政中連續5個月排名第一,有力支撐了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

六、構建事權與支出責任相匹配的第五輪市區財政體制,落實強區放權,提升城市管理治理水平

做好中央財稅體制改革影響分析、市區財力測算、事權和支出責任研究,構建市區事權與支出責任相匹配的體制機制。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要求,配合做好強區方案設計工作,對強區放權擬下放的事權,包括政府投資、規劃國土管理、城市管理、水務、交通運輸、社會管理等,分析測算“十三五”期間的支出和保障需求。擬定第五輪市區財政體制改革方案,增強區級政府治理能力和財政保障能力,強化落實區級預算主體責任,調動市區兩級積極性,提升城市整體競爭力。牽頭推進深圳基層公共服務綜合平臺建設,建成區級公共服務平臺10個,街道級公共服務平臺64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646個,基本實現公共服務便利化、統一化、網絡化,推動公共服務向基層延伸,提升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務水平。

七、深化財政管理改革,推進簡政放權,增強財政治理能力

謀劃財政長遠發展大計,編制完成《深圳市財政發展“十三五”規劃》。制定出臺《深圳市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實施方案》,落實財政部門和預算部門職責分工,做好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專項事業發展規劃等的銜接。全面落實《預算法》要求,細化完善預算編制,年初部門預算到位率大幅提高;推進績效目標管理,強化預算執行管理,開展績效評價和重點評價;完善全口徑預算體系,加快建立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管理制度。做好預算公開工作,在財政部地方預決算公開專項檢查工作中,預決算公開度在全國排名第二。首次公開預算績效信息,預算透明度不斷提高。國庫改革向縱深推進,市本級實現國庫集中支付全覆蓋,加快區級國庫改革,59個街道的預算單位全部實現國庫集中支付;加強國庫現金管理,實現利息收入56億元,撬動金融機構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信貸支持力度。加強資產管理,組織完成全市2299家獨立核算機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工作。加強法治政府建設,開展執法類行政職權編制和管理工作,推進依法行政,依法理財。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制定13個內控管理辦法,強化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全面優化政府采購流程,大幅提高集中采購限額標準,繼續擴大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采購自主權, 簡化優化審批審核事項。推行電商采購,深化進口產品清單制管理改革,完善預選采購管理,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全面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從嚴控制一般行政運行經費,全年市本級“三公”經費實際支出控制在年初預算范圍以內。

猜你喜歡
全市財政政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書長
略論近代中國花捐的開征與演化及其財政-社會形態
2016年1—9月全市經濟運行簡況
2016年1—9月全市經濟運行簡況
2016年1—9月全市經濟運行簡況
2016年1—11月全市經濟運行簡況
政府手里有三種工具
醫改需適應財政保障新常態
縣財政吃緊 很擔憂錢從哪里來
增強“五種”意識打造“五型”財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