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省

2017-01-25 10:32
中國財政年鑒 2017年0期
關鍵詞:改革

2016年,青海省地區生產總值2572.49億元,比上年增長8.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21.19億元,增長5.4%;第二產業增加值1249.98億元,增長8.5%;第三產業增加值1101.32億元,增長8.0%。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8.6%,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8.6%,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2.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3531元,增長7.1%。全年全省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8%。全年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5%。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1.5%,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3.8%。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下降0.4%。

全省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59.96億元。其中,地方收入完成238.5億元,增長8.3%。全省一般公共財政支出完成1524.8億元,支出預算執行率達到96.9%,重點支出保障有力。

一、狠抓預算收支執行管理

一是堅持把抓收入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堅持一手抓自有收入組織、一手抓中央補助爭取??朔盃I改增”、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清理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等減收因素的影響,及時量化分解任務,堅持月度分析通報制度,加大督導檢查力度,深入開展全省地方財政收入質量大檢查,會同稅務部門認真分析查找收入增幅下降的原因,督促非稅收入執收部門落實主體責任,綜合采取提前匯算清繳、清理欠稅和交叉稽查、以支促收等措施挖潛增收,地方自有收入實現平穩增長。適應中央財政進一步清理壓減專項、實行競爭性分配方式改革等新形勢,緊抓國家政策機遇,強化組織協調,加大對接落實力度,在均衡性轉移支付、“營改增”收入基數核定減收補助、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等對財力影響大、省情優勢明顯的領域爭取傾斜性、差別化支持,特別是在全國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城市、小微企業“雙創”基地城市、冷鏈物流發展、“糧安工程”危倉老庫智能化升級改造,以及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等競爭性分配項目方面取得新進展。二是加強支出管理。跟進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嚴格預算執行管理,強化支出考核,特別是緊盯全省項目實施黃金期,綜合采取預撥、墊支、盤活存量資金、落實月度支出責任、加快政府采購進度等措施,加快支出進度,財政支出序時進度大幅度前移,與全省重點項目實施進度更加契合、更相匹配,有效發揮了財政支出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二、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是加大財政投資力度。下達資金309.7億元,重點支持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交通、水利、保障房、東部城市群、藏區基礎設施以及“美麗城鎮”、“美麗鄉村”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既拉動了當期經濟增長,也為后續增長提供了新的動力。二是支持工業轉型升級。綜合運用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循環經濟發展基金等政策工具,加大對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節能減排、轉型升級、科技創新等方面的投入,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循環經濟加快發展,支持化解鋼鐵、煤炭等行業過剩產能,妥善解決退出產能企業人員安置問題。三是支持服務業加快發展。支持實施現代服務業、電子商務、商貿流通、民族貿易、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文化產業等項目,開展新一輪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示范,加大政府向社會購買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力度,挖掘消費潛力,擴大消費需求,推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狠抓一般公共服務等八項支出,拉動第三產業穩定增長。四是促進農牧業提質增效。重點支持推進高原特色農牧業、農牧業科技推廣、農業綜合開發,支持多種形式開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公益事業建設等。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牧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五是貫徹落實減稅降費政策。跟進國家稅制改革,取消、停征、免征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7項,省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全部取消,實行目錄清單管理制度并向社會公布,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對市場主體“降本增效”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集中財力統籌解決民生問題,政府承諾的民生十件實事圓滿完成,13項民生調標政策全部落實到位,全年用于民生的財政支出繼續保持在75%以上。一是推進脫貧攻堅。下達扶貧資金42.1億元,同口徑比增長31.2%,重點支持實施產業扶貧、易地搬遷、連片特困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等項目。選定30個貧困縣開展涉農資金統籌整合使用試點工作,探索解決長期以來資金使用“碎片化”等問題,初步形成“多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口子放水”的統籌整合使用機制,進一步增強了貧困縣的自主權,提高了脫貧攻堅的精準性和有效性。二是促進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出臺了10項促進機關事業單位及企業退休人員增收的政策,統籌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等標準,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有效拉動城鄉居民收入增加,圓滿完成預期目標。三是支持教育優先發展。注重教育投入,對藏區六州全部學生和西寧、海東兩市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實行15年免費教育,支持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義務教育“全面改薄”、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綜合實力提升計劃,以及青海師范大學新校區建設等項目,加快改善辦學條件。四是推進就業創業。落實企業穩崗補貼、社保補貼等政策,支持開展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舉辦創業大賽、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以及創業孵化基地、職業技能實訓基地等建設,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五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支持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全面啟動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調整提高各類退休人員養老金,以及城鄉醫保、低保等補助標準,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等制度,進一步織牢織密社會保障網。六是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支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三醫聯動”,啟動省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建立三級公立醫院經費補償機制,提高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標準,支持完善計劃生育政策,促進了衛生與健康事業持續發展。

四、創新財政投入方式

一是加快組建政府引導基金和新型投融資平臺。出臺省級政府投資基金管理辦法,從管理體制、運作模式、激勵機制、風險防控等方面進行了整體規范。按程序正式掛牌成立產業發展投資、循環經濟發展、交通產業發展、旅游產業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五支基金和扶貧開發投資、金融資產管理、農牧業信貸擔保三家公司,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動能。二是加大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推廣和運用力度。出臺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PPP模式的實施意見,建立健全了項目前期準備、收費定價機制、項目用地政策、財稅支持、融資服務行業準入等方面的政策體系。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注重實務培訓和項目庫、第三方咨詢庫建設,增強項目推介能力,加大與社會資本的對接力度。海東市樂都區污水處理等5個項目按PPP模式簽約實施,格爾木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等16個項目完成“兩評一方案”,運用PPP模式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三是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出臺了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實施方案,通過重點科目資金和跨部門整合協調、加大政府性基金預算滾存結余調入一般公共預算力度等措施,有序推進財政資金優化配置。收回兩年以上結余結轉資金,加快下達上年結轉資金,財政存量資金規模大幅壓減,財政資金供給質量明顯提升。

五、推進財稅體制改革

一是深化預算管理改革。落實零基預算制度,嚴控一般性支出。清理規范重點支出同財政收支或生產總值掛鉤事項。探索試編中期財政規劃,有計劃、分步驟安排項目支出。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將政府債務納入市(州)、縣領導班子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出臺限額管理、風險評估預警等辦法,進一步健全了政府債務管理機制。二是推進稅制改革。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實施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順利實現稅制平穩轉換。出臺“營改增”后增值稅劃分過渡方案,明確了省和市(州)增值稅收入分享范圍及比例,保持現有財力格局總體不變,調動省和市(州)兩個積極性。推動國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支持搭建全方位辦稅服務平臺。三是探索事權與支出責任改革。完善省對下轉移支付制度,跟進調整均衡性轉移支付辦法相關因素和權重,新型市民化掛鉤機制初步建立。緊跟中央財政體制改革,開展了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前期調研等工作。四是統籌推進其他領域改革。支持司法體制和公安改革,省以下法院檢察院財物實現省級財政統一管理。研究制定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財政政策。完善省級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辦法,賦予科研單位更大的預算調劑權限,加大績效激勵力度,激發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配合推進省直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公務用車管理更加規范。五是狠抓績效管理。強化績效目標前置作用,進一步擴大了績效目標管理范圍,拓寬重點專項支出績效評價的廣度和深度,強化結果運用,以評價結果的有效運用倒逼各地、各部門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六是發揮監督檢查功能。圍繞重大財政政策的落實和支農、教育、環保等重點民生資金,全面部署開展重點專項檢查,加大預算執行監督、會計監督、會計服務行業管理、非稅收入檢查和預決算公開監督檢查的力度,依法定性處理違法違規問題,進一步嚴肅了財經紀律。七是健全內部控制機制。制定出臺法律政策實施、預算編制執行等8個風險防控管理辦法,全面落實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以評促建。規范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制定、修訂出臺112項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初步建立了“部門管項目、財政管資金、資金跟著項目走、監督跟著資金走”的專項資金監管體系。

六、強化財政財務管理

一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化對全面從嚴治黨重要性的認識。引導各級財政干部奮發進取,從嚴要求,扎實推進財政改革發展。二是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在青海代表團和視察青海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增強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更好發揮財政在治青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三是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深入推進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加大對關鍵環節、重點崗位人員的監督。四是有效提升財政干部能力。繼續組織實施教育培訓計劃,創新培訓方式,豐富培訓資源,拓寬培訓渠道,累計培訓2652人(次),有效提升全省財政系統干部的基本能力和整體素質。

猜你喜歡
改革
不是改革的改革
改革之路
個稅改革,你的稅后收入會增加嗎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