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中醫各家學說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2017-01-27 15:59吳小明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7年12期
關鍵詞:學說內化講授

吳小明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中醫各家學說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吳小明

(浙江中醫藥大學醫史文獻教研室,杭州310053)

對分教學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課堂時間分配給教師進行講授,另一半分配給學生以討論的形式進行交互式學習,該教學模式相比傳統教學,更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針對中醫各家學說課程和學生特點,嘗試應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改革,將教學過程分為講授、內化吸收、獨立作業、小組討論和全班交流五個環節,以提高教學效果。

對分課堂;中醫各家學說;教學模式

中醫各家學說是高等中醫學專業教育的一門綜合性提高課程,主要研究歷代著名醫家及主要學術流派的學術思想、學術成就、臨床經驗,兼顧學派產生、發展和演變規律的一門學科[1],它致力培養學生中醫思維模式和能力,在擴大知識面、提高理論水平、活躍臨床思路、拓展診治視野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教學方向的調整,中醫各家學說的教學存在諸多問題,課堂講授多照本宣科,考核方法以閉卷應試為主,學生無暇參閱古籍經典著作,這便違背了開設該課程的初衷與學習該課程的精神[2]。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把“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引入中醫各家學說課程教學中來,嘗試以此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提高教學效果。

1 背景

“對分課堂”是由復旦大學心理學系張學新教授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課堂時間分配給教師進行講授,另一半分配給學生以討論的形式進行交互式學習。類似傳統課堂,對分課堂強調先教后學,教師講授在先,學生學習在后。類似討論式課堂,對分課堂強調生與生、師與生互動,鼓勵自主性學習。對分課堂的關鍵創新在于把講授和討論錯開,讓學生在中間有一定的時間自主安排學習,進行個性化的內化吸收[3]。這一教學模式在“2015年浙江中醫藥大學高教年會”上,通過張學新教授的專題報告引入我校。并于2016年7月,在原來網絡“學生作業提交系統”的基礎上,建立了為中國教師量身定做的新型教學平臺——基于微信的對分易教學平臺,使教師可以在平臺上做到:學生列表、學生考勤、隨機分組、課程資源、討論區、查看課件、提交作業、在線練習,成績即時推送等功能,大大簡化了以往傳統課堂的過程。目前,建有全國性“對分課堂教學研討”QQ群甲、乙、丙三個群,隨時探討并改進問題。截止2016年11月29日,“對分課堂”知網上已有90篇論文。

2 “對分課堂”環節

2014年,張學新教授提出“對分課堂”時,在時間上,把“對分課堂”清晰地分為三個過程,分別為講授(Presentation)、內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討論(Discussion),所以也可簡稱為PAD課堂。隨著“對分課堂”模式的實踐,該模式得到不斷的完善,現在又可把“對分課堂”細分為五個環節:教師講授、學生自主學習(內化吸收)、獨立作業、小組討論和全班交流。

2.1 講授環節這一環節,教師基本不向學生提問,也不組織討論,屬于單向講授,主要介紹教學內容的框架,如《中醫各家學說》各論中,重點講授重要醫家的生平及著述、學術思想、診療經驗,不覆蓋細節,但可以提供醫案,進行分析和探討。對分的講授原則主要是精講和留白。對分課堂上,針對同樣的教學內容,教師只有原來一半的時間進行講授,不可能細致覆蓋,也沒有時間講得非常生動、有趣,應該做引導性的、框架式的講授。對分的精講就是要在相對宏觀的層面上,告訴學生學什么、為何學和如何學。張學新教授特別強調:“對分課堂的整個教學流程總是以教師教授為開端,講授之前學生不需要做任何準備工作!運用對分課堂,教師一定不要要求學生進行預習!”

2.2 自主學習(內化吸收)自主學習(內化吸收)在講授和討論兩個環節之間,學生有一周的時間閱讀教材、完成作業,根據個人的興趣、能力、需求,在自己最合適的時間,以最適宜自己的方式方法,深入理解,進行個性化的內化、吸收。內化吸收要求獨立完成,不能與同學或教師討論交流。內化可類比為品味、消化、吸收、反芻、咀嚼,更強調由自我掌控的個體學習,強調的是自主學習,可以課外閱讀中醫各家學說所講授到的醫家原著、醫案,做好筆記,記下疑惑和心得。

2.3 獨立作業作業是連接講授與討論的核心環節,是對分成功的關鍵。對分作業中有一個新穎的特色部分,稱為“亮考幫”。學生在聽課、讀書、完成常規作業后,要總結出學習過程中自己感受最深、受益最大、最欣賞的內容等,稱為“亮閃閃”。要把自己弄懂了,但是覺得別人可能存在困惑的地方,用問題的形式表述出來,用來挑戰別人,稱為“考考你”。要把自己不懂、不會的地方或想要了解的內容,用問題的形式表述出來,在討論時求助同學,稱為“幫幫我”。從《中醫各家學說》醫家部分的“亮考幫”作業來看,學生基本上能涵蓋醫家生平、學術思想、診療經驗三大塊,較好地達到了課程章節的學習目標。

2.4 討論環節隔周教師上課后不做講授,立刻采用對分易隨機分組,如我校2014級何任重點班,共15名學生,通常3人一組,進行討論。討論針對教師上次課的講授內容和學生在內化階段的學習結果。學生分享自己的體會、收獲和困惑,互相答疑、互相啟發,把普遍性的問題記錄下來。小組討論后,教師隨機抽查每組學生的討論。

2.5 全班交流在抽查中,讓學生面對全班,以“我們組”開頭,表達小組而不是個人的觀點。抽查時不預先指定,強調隨機性,讓每個學生都有可能被抽到,防止有人懈怠。學生提的問題,可以點其它組回答,一是增加生生互動,二是督促全班認真聆聽。如果問題的代表性不強,可以不回答,課后給該組單獨講解。發現共性問題并給予透徹解決是本環節的主要目標。然后,教師邀請全班自由發言,無論個人、小組,還有遺留問題的,都可以提出來,教師給予解答。最后教師用幾分鐘做簡單總結,把學生遺漏的、需要深化、提升的講一下;也可以象學生一樣,只講自己在這一章節中最有體會的“亮閃閃”,與學生分享。最后結束整個過程,

3 “對分課堂”模式下的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又稱過程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評價。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選拔少數優秀學生,而是為了發現每個學生的潛質,強化改進學生的學習,并為教師提供反饋。其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合作精神?!皩Ψ终n堂”模式的五個環節中,除了教師的講授環節和自主學習(內化吸收)外,其他如獨立作業、小組討論和全班交流都能很好的完成形成性評價。小組討論時,學生要學會傾聽、交流;發言時,要求以“我們組”開頭,更能培養學生的團體精神。通常形成性評價過程中,教師要仔細批改作業、及時反饋,這樣下來,作業批改很辛苦。對分教學下,對常規作業的批改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比如,一份平時作業,滿分是5分。學生如果交了,不拘形式、內容多少,都給3分;如果認真一些的,態度不錯,就給4分;如果有新意或創意,可以特意標示出來給教師看,教師確認后,哪怕整個作業只有一句,確實精彩,也給5分。這樣,教師批改作業的速度大大加快,常常是整體瀏覽一下就可以給分了,批改負擔顯著降低。作業中的錯誤或問題,學生在小組討論中來發現、糾正和解決。最后解決不了的,再由教師給予解答。教師批改負擔小,但實際效果更好的根本原因是,在對分模式下,作業的性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工具,教師批改的意義和價值大大降低。

4結語

“對分課堂”在中醫各家學說課程的教學中已經嘗試了二輪,上一輪是中醫學七年制2012級3~4班,授課班級人數為62人。本輪授課班級是中醫學七年制2014級1班,也就是何任重點班,授課班級人數為15人。在嘗試“對分課堂”模式及對分易教學平臺進入中醫各家學說課程教學后,在教學座談會上,學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積極的評價,如朱同學寫道:“老師以一種新穎的對分易教學平臺作為平時的授課方式,豐富了教學形式,更為同學們的學習交流提供了平臺,加深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廣受同學們的歡迎”??淄瑢W寫道:“老師用對分易教學平臺發布消息與作業,豐富了教學形式,通過“亮、考、幫”的新教學模式讓我們有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各家思想各有優勢,也各有不足,我們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為將來成為一名優秀的中醫師打下扎實的基礎”(錄自《浙江中醫藥大學課程總結表-中醫各家學說》)。

[1]劉桂榮.中醫各家學說[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1.

[2]李成文.《中醫各家學說》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21(4):13-15.

[3]張學新.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復旦教育論壇,2014,12(5):5-10.

The Application of Bisection Class Teaching Mode in Theories of Various Schools of Thoughts in Chinese Medicine

WU Xiaoming
(Department of History and Literature,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Hangzhou 310053,China)

The core idea of bisection class is giving half class time to teacher for teaching and giving half class time to students for interactive learning by discussion.This mode,comparing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pays more attention to autonomic learning of students.According to the courses of Theories of Various Schools of Thoughts in Chinese Medicin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we tried to reform education by bisection class teaching mode,and divided courses into five par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which are teaching,internal transformation and absorption,independent homework,panel discussion and class communication.

bisection class;theories of various schools of thoughts in Chinese medicine;teaching mode

10.3969/j.issn.1672-2779.2017.12.005

1672-2779(2017)-12-0011-02

:李海燕本文校對:鄭洪

2017-03-03)

浙江中醫藥大學校級教育教學改革項目【No. YB16021】

猜你喜歡
學說內化講授
胰在臟象學說中的歸屬
漢語復句學說的源流
數學課堂“限時講授”教學策略
激活中隊活力,內化少先隊員組織歸屬感
激活中隊活力,內化少先隊員組織歸屬感
思辨:兒童哲學促學生道德內化的教學實踐
陰陽學說在楊式太極拳中的表現淺探
德魯大叔內化營銷勝過廣告
曠云學說普通話
淺談數學課堂講授的時機選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