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宋代山水畫對日本繪畫的影響

2017-01-28 12:11李增華山東服裝職業學院117000
大眾文藝 2017年11期
關鍵詞:禪宗山水畫山水

李增華 (山東服裝職業學院 117000)

淺談宋代山水畫對日本繪畫的影響

李增華 (山東服裝職業學院 117000)

宋代山水畫在技法和理論層面都已相當完備?!耙孕螌懮瘛薄疤烊撕弦弧?,以及禪宗美學在宋代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宋代繪畫及美學思想傳入日本后,對日本畫風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改變了日本繪畫傳統。經過二百多年宋代藝術的影響,日本本土畫風與宋代繪畫相融合,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格。

宋代山水畫;禪宗;日本畫風;牧溪;狩野派

日本繪畫受到中國文化體系的巨大影響,中國儒家、佛家和道家思想與日本文化緊密結合。中日文化交流源遠流長,據史書記載早在漢魏時期彌生時代的日本已向中國通史納貢,漢字自此傳入日本。公元6世紀文化交流更加頻繁。唐風的盛行影響到了日本的各個領域。自此日本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是多層面的,就美術而言無論是繪畫,雕塑,瓷器,工藝等,無不滲透著漢文化思想。宋代在我國封建史上是一個文化高度發達的時期,宋代美術思想的滲入,使日本繪畫發生了新的變化。

一、宋代山水畫的成就及特點

宋代山水畫在我國美術史上是一個高峰期,山水畫發展至宋朝,在理論和技法表現上已相當完備。

在理論方面,宋代是一個美術理論著作甚豐的一個時代,文人士大夫在詩詞中論畫,宮廷畫院中的職業畫家在創作之余也論畫。因此宋代山水畫與繪畫理論高度結合,對日本繪畫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宋代繪畫尚神韻,以形寫神、形神兼備。宋之前所說的神主要是在人物畫的創作中。如魏晉時期顧愷之多說的“傳神寫照,正在阿睹”。傳神論發展至宋代,從為人傳神發展為萬物有神的層面,得到了知識分子的一致認同,宋代山水畫家認為繪畫不但要繪物之象,也要得物之神,一山一水,一樹一石皆有神。因此宋代山水畫家通過藝術構思,苦心經營,將自然萬物之神韻現于筆端。如何才能得物之理,宋代文人提出一個方法論——格物致知,運用在山水畫創作中便是要“察物求精”。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作了很好的表述,他認為在山水畫創作中得山水之理,就應仔細的觀察感悟所要表現的物象,將丘壑置于心中,才能得造化之理。

宋代美學思想中有一個重要的審美理想是“天人合一”。這與宋代理學的興盛有關。理學在宋代又稱為新儒學,是宋人將儒、道、釋三家思想最大限度的融合在一起,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即天人合一。根據大儒朱熹的解釋,理是一種形而上的道,是萬物之本,是這世間萬物運行的基本規律。形為理之本,理在形之上。以自然山水為題材的山水畫成為最適合表達圣者氣象,達到天人合一境界的畫種。

受道家與禪學的影響,山水畫功能在宋代發生了轉變,在宋之前主要的山水功能是成教化、助人倫,發展至宋山水畫的功能主要體現在怡情養性上。北宋畫家郭熙在他的山水理論著作《山水訓》中作了如下解釋,人之所以在自然山水中所陶醉是人性使然,由于世俗中的人被生活所牽絆,渴望解脫,通過創作或欣賞山水畫,可以讓自己內心沐浴在山水中,抒發情懷,獲得內心的滿足。要獲得這種內心體驗必然對山水畫的創作有所要求。首先要確立正確的藝術觀察。畫家要將自身融進自然中以情觀景,將自我的主觀情感融進山水畫創作中區。其次是畫家要不斷的提升自我的藝術修養。宋代山水畫總體特點是:

(一)宋代山水畫的最大特點是以形寫神,形神兼備

神似是形似高層次的藝術升華,除了要求有基本的造型能力之外,還對畫家綜合文化修養有更高的要求。最后,通過藝術構思,去繁就簡,將山水樹石亭臺樓榭等眾多元素中的精粹提煉出來。

(二)北宋山水畫多為全景式構圖與邊角構圖

全景式構圖畫幅較大,氣勢雄強,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主題山峰多為紀念碑般高聳入云,體現了山水的崇高感。南宋馬遠夏圭的“邊角式山水”是藝術上的一次重大的創新和突破。與全景式構圖不同,畫面簡潔凝練,留白較多。邊角之間相互呼應,意境瀟散簡遠。對日本水墨畫影響巨大。

(三)畫風嚴禁灑脫獨具禪意

中國禪宗的出現對日本繪畫的影響尤為巨大。禪宗是漢族特色的中國本土宗教,在禪宗思想形成過程中受道家老莊玄學的影響很大,老莊哲學主張得意忘形,尚虛無和任性逍遙的人生態度。特別是道家的自然主義哲學、天地觀以及儒家的心性學,對禪宗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禪宗主張頓悟,認為佛性吾身自足,不必外求。人人皆可頓悟成佛。禪宗不拘泥于特定的佛規戒律,不主張執著于苦修禪定的有為法。在生活中可時時參禪,對于畫家關照生活,察悟自然,發現生活中的真知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禪宗思想的基點是心性論,通過修持內心,得到心性的升華。

禪宗中萬物皆有佛性的禪學思想和孤寂空靈的內心境界非常契合水墨山水畫的表現方法。以畫僧法常為代表的水墨山水畫家將禪宗思想與水墨山水已經完美的結合起來。法常不僅是一位出色的畫家,也是一位具有深厚禪學修養的禪師,他的作品都是以自己的禪學體悟為前提的,所以其作品具有鮮明的禪宗美學色彩。其作品即可關照內心,又可使欣賞者頓悟本心。

禪宗的頓悟法無須苦修,而是依靠感觀及直覺瞬間的感受來把握物象,提升內心境界,這種對心的追悟與回歸,使繪畫從背負巨大責任感,表現教化與人倫的載道論中解脫出來。畫家們用逸筆草草代替了院體山水畫式的嚴謹與寫實。畫面不再受形似的束縛,更多的是表達內心情感。禪宗所追求的人與自然高度和諧統一與山水畫所追求的“天人合一”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二、宋代山水美學思想對日本畫風轉變的重要作用

平安時代前期(794-1192),日本畫家常在屏風繪制山水畫,并將中國的詩句經文題寫在畫上。隨后,日本的和歌代替了中國的詩文,被稱為大和繪。而以中國詩或中國文學故事創作的繪畫稱為“唐繪”。值得注意的是唐繪與大和繪在技法表現上并無太大區別,只是主題上的差異而已。直至平安時代后期,日本繪畫才漸漸的擺脫了對唐美術的生硬模仿,開始探索具有自己民族風格的繪畫之路。

由于文化傳播的滯后性,在日本室町時代(1392-1523年)宋代水墨畫逐漸傳入日本。為了有別于唐繪,這種宋代水墨風格的繪畫在當時被稱為“漢畫”。

受宋美學思想的影響,15世紀,一些居住在鐮倉和京都的貴族或僧侶,享受著宋式的高雅生活,他們用中文寫詩唱和,以表達彼此之間孤高的性情及清虛優雅的心境,大量的寺院成為漢文化交流的中心,畫僧們常仿宋代山水畫圖式創作一些風景畫,作品的上半部分往往也留有大量的空白,供友人題寫抒發情懷。15世紀末,隨著對宋代繪畫的進一步研究日本畫僧將南宋馬遠、夏圭式的邊角構圖與本土畫風完美融合。這種逸筆草草,不求形似的大寫意文人畫對日本畫風影響最大,開啟了日本文人畫的新天地。

(一)宋代水墨畫的傳入使日本找到了一個將禪宗思想與繪畫完美結合在一起的契合點

在之前日本的唐繪或大和繪中,山水只是作為人物畫的背景出現還未從中剝離形成獨立的學科。自宋代山水傳入日本后,日本人才對山水畫產生了興趣,并將其作為獨立的學科。日本人稱宋畫為“墨畫”,北宋米芾、馬遠、夏圭的作品在當時日本被大量模仿。至十四世紀北宋的水墨山水占據了日本的畫壇。值得關注的是十四世紀的日本畫家首先關注的禪學主題的宋畫。禪畫題材對日本影響最大的宋代畫家首推牧溪。

牧溪俗姓李,佛號法常,生于四川,日本美術作品《松齋梅譜》中對法常的評是“皆隨筆點墨而成,意思簡當,不費裝綴”。牧溪是一位全能型畫家,擅長山水、人物、走獸、花鳥,尤其花鳥畫逸筆草草,清幽淡遠。山水代表作“遠浦歸帆圖”真跡現藏于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他的另一幅作品《松猿圖》對日本產話影響尤大。牧溪的《瀟湘八景圖》曾被幕府將軍足利義滿收藏,現存日本根津美術館。送打死海上滿意的發達使得牧溪的大量作品東渡至日本。室町幕府將收藏的中國作品的優劣分為下、中、上三類,法常的畫被歸為上上品。

以牧溪為代表的宋代水墨山水畫家對日本水墨畫的形成及影響巨大,使日本繪畫與當時流行的禪宗思想更加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從鐮倉至室町幕府這一時期,日本戰亂連年,權力之爭日趨激烈,有著能夠解脫苦厄,放空一切的禪宗思想,利用這一歷史機遇獲得了劃時代的發展。因其不同于代表貴族和朝廷的舊佛教而得到了急于擺脫朝廷控制的幕府將軍的大力支持,并不斷日本化,形成了一個帶有中國特色的日本宗教,迅速普及至全日本。宋代以形寫神的寫實觀對日本佛教繪畫影響很大。佛的造型由幻想式的神秘感向寫實性過度,更加貼近現實中的日本人形象??梢哉f禪宗思想的普及為水墨畫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這一時期禪宗僅停留在思想和宗教領域,在這種情況下,以牧溪為代表的宋代大寫意畫家作品適時的流入日本,這種空寂幽微不求形似,少艷麗尚古趣,注重抒發性情的大寫意水墨簡筆畫與當時棄漸修倡頓悟,不拘形似,否“舊有”而或“新有”的禪宗不謀而合。以禪宗思想為支撐的大寫意水墨畫,在日本建立了新的繪畫樣式。

(二)宋代院體山水畫對日本宮廷繪畫及新繪畫樣式的形成,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隨著宋畫的不斷傳入,宋代宮廷畫院體制也被日本所仿效。如金閣寺的能阿彌、周文、雪舟、狩野正信等都是足利幕府的著名御用畫家。

周文是第一個采用全新的宋代山水圖式的畫僧。他師承女雪。周文的作品采用南宋馬遠、夏圭的“邊角構圖法”,從他的代表作《蜀山圖》來看,周文對宋代山水畫的筆墨技法、經營位置、隨類賦彩可以說爛熟于胸,畫面氣韻生動,筆墨純屬、意境空靈。一葉小舟漂于江心之上,飛檐亭臺立于江邊,皴擦點染頗具宋意?!妒裆綀D》現藏于日本京都靜嘉堂內。

周文的弟子雪舟是將宋代山水畫日本化,并形成本民族特色的重要人物。雪舟曾隨遣明使出使中國,在各大寺院研習宋代著名山水畫家的代表作,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作品有全景式構圖和邊角式構圖,以勾線填色法描繪物象,注重對空白的使用。這一時期日本水墨畫代替了色彩,改變了美的評價標準,對于以“空寂”美學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三)促進了日本16世紀及以后畫風的形成

周文及其弟子雪舟是宋代水墨山水畫的直接繼承人。足利義滿時代的能阿彌是承上啟下并開啟狩野畫派的關鍵性人物。能阿彌是藝評家也是畫家,對于宋畫頗有研習。其子蕓阿彌和其孫宗阿彌繼承了能阿彌的衣缽,經過對宋畫的不斷深入研究,宋代水墨山水畫與本土繪畫不斷融合,狩野派在這個時候登上了歷史舞臺。

狩野派,代表人物狩野永德、狩野正信和狩野元信,開創于安土桃山時代。成就和特點是在繼承宋畫風格基礎上,加入了裝飾性重彩技法,并影響至今。隨著日本政局的穩定,狩野派受到了幕府的認可與推廣。在狩野派的作品中即保留了宋代的山水畫傳統,如牧溪、夏圭式的線條,雪舟式的重墨,能阿彌式的淡彩,又體現了日本民族的審美。對于中國宋代自然精神的吸收,對于后世影響巨大。

[1]李宗桂.《中國文化概論》.中山大學出版社,1998.

[2]鈴木大拙.《禪宗與精神分析》.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3]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4]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5]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

猜你喜歡
禪宗山水畫山水
《山水間》
禪宗軟件
山水畫的寫生觀及價值初探
愛在一湖山水間
中國山水畫的成熟
山水之間
一處山水一首詩
靈 山
論舊禪宗與王維的詩歌創作
落葉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