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藝術與身體美學”高層論壇綜述

2017-01-28 20:52張文彩王煜東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2017年3期
關鍵詞:舒斯特實用主義當代藝術

張文彩 王煜東

(復旦大學中文系)

“當代藝術與身體美學”高層論壇綜述

張文彩 王煜東

(復旦大學中文系)

“身體美學”是近些年來國際上流行的美學思潮之一,在當代中國也有較大影響。為探討當代藝術中潛含的美學話題,特別是圍繞身體美學的思想維度,尋求藝術實踐與理論話語的互動途徑,以促進藝術美學中國模式的建設,由復旦大學中文系與上海市美學學會聯合舉辦的“當代藝術與身體美學”高層論壇于2017年5月6日在復旦大學舉行。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身體美學”提出者理查德·舒斯特曼(Richard Shusterman),以及國內美學與當代藝術研究領域卓有成就的學者朱立元、馮毓云、朱國華、陸揚、曾軍、潘立勇等30余人,圍繞著身體美學的特點、理論建構及其與當代藝術的關系等主題進行了廣泛的討論與交流。

一、如何理解身體美學?

美國著名哲學家、佛羅里達亞特蘭大大學舒斯特曼教授做了《無言的哲學家》(Thе Рhilоsорhеr withоut Wоrds)的主題發言。他認為,哲學不僅僅是用大腦思考的理論思想,也不僅僅是語言和思辨,哲學更應該是需要用身體去做的生活實踐。他結合自己身體藝術的實踐(《小金人歷險記》),通過錄像播放,生動明快地闡述了身體行為在身體美學中的核心地位,凸顯了身體美學的身體實踐維度。舒斯特曼強調,身體美學的實踐維度重視身體行為和身體經驗,追求生命的促進和自我的改善,最終實現自我的轉變、成長與完善。

復旦大學朱立元教授認為,談論舒斯特曼的實用主義和身體美學,就必須注意到舒斯特曼從分析哲學到實用主義哲學的理論轉向。這一轉向對舒斯特曼的實用主義和身體美學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一方面,分析哲學的基本理論方法與原則依然影響著舒斯特曼的實用主義哲學和身體美學研究;另一方面,分析哲學為舒斯特曼轉向實用主義和身體美學提供了背景,舒斯特曼對多元主義、超語言、經驗等維度的強調,在某種意義上都是對分析美學的批判與超越。分析美學和實用主義美學有許多可以相互吸收的地方,因此,中國學界應該在分析美學和實用主義美學、身體美學的碰撞中推進學術發展。

華東師范大學朱國華教授認為,我們以往對于身體的思考,大多是從倫理的角度出發的。不管是在靈肉對立中將身體看作障礙和罪惡的傳統身體思想,還是將身體看作政治反抗工具的近現代觀念,或是將身體資本化的當代思潮,都是對身體的一種倫理化思考,且身體通常是作為對象或客體出現的。而舒斯特曼的身體美學引發了一種非倫理的思考,或者一種認識維度的思考。兩相對照便會發現,身體美學應當是身體通過自身出場,不再被客體化,重視身體行動和身體經驗。所以,身體美學提供了美學思考的新空間。

復旦大學張旭曙副教授認為,身體是美學的基本問題,不僅在于身體是內在自然,而且其具有本源性。但是長期以來,我們對身體的注意是欠缺的,甚至是被掩蓋的。因此,我們需要重視身體美學的建設,這首先需要我們對身體做出社會存在本體論的分析,即不能忽視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大量的身體感性材料。

二、身體美學的多元建構

美國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肯尼斯·郝樂為(Kenneth Holloway)教授指出,身體美學不僅提供了一種實踐體驗,而且提供了一種解讀中國傳統著作的研究視角。他以《郭店楚簡》和《維摩詰經》為例,闡述其中的身體思想。郝樂為教授認為中國傳統思想不僅是一種思考模式、道德標準,更是為身體提供一個修行的場所;它也提示我們,身體修行在儒釋道文化中有非常豐富的論述和踐行,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身體修行可以是身體美學具體化的豐富資源和重要渠道。

浙江大學潘立勇教授以《休閑美學的理論品格》為題,從休閑美學的角度分析了自我體驗和自身感受與身體美學的聯系。他認為:“休閑美學著重研究休閑審美作為自由的人本體驗的形式、特點和規律?!毙蓍e美學擴大了審美范圍,審美對象不僅應該有藝術品,而且應該包含通俗文化、日常生活等。同時,休閑美學也非常注重感官對審美的巨大作用,它不僅重視康德意義上的非功利的視聽感官,更重視身體的其他感官和整體感官,關注自身感受。休閑美學對身體感官的強調,對自由的全身心的體驗和踐履的重視,最終是要觀照自由而本真的生命形態,促進人的提升和完善。

上海師范大學劉旭光教授在題為《感官鑒賞論》的發言中指出,感官的鑒賞在當代審美活動中非常普遍,而感官之所以能夠鑒賞,是因為感官在銳化與智化的過程中具有了一種普遍性和反思性。感官審美一方面是功利性的快適,另一方面是非功利性的審美,這之所以可能,是因為在感知過程中,感覺具有了普遍性和反思性,具有了深度和自由。華東師范大學王峰教授對劉旭光教授的觀點作了回應。他認為,在康德那里感官的快適不屬于審美,因此,感官的銳化也不屬于審美。但是,康德的形式美就是一種阿甘本所謂的“例外狀態”,它把一個感覺普遍化為美。但其實不用達成普遍一致的美,或者說不該有本質化的一致的美,相反,可以有多樣的美,而且應該肯定感官的美。就此,王峰教授在這個意義上贊同了劉旭光教授的觀點,并進而肯定了舒斯特曼的身體藝術的重要價值。

華東師范大學湯擁華教授借鑒美國新實用主義哲學家理查德·羅蒂的觀點,對舒斯特曼的實用主義和身體美學做出回應。他認為,羅蒂的思想啟示我們,在身體美學的研究過程中,要防止將身體本質化。在羅蒂看來,世界是更新的,但不應該只有一種確定的更新方式,所以,身體不是唯一一種提升自我和改善世界的方式。在身體美學的研究中,要注意解決身體的出場與語言之間的關系。浙江工商大學張瑜副教授認為,語言分析哲學與實用主義哲學、身體美學之間是可以找到橋接點的。在奧斯丁的言語行為理論、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別身份和身體建構等思想中,都重視言語的述行性,這和實用主義身體美學重視行動是相通的。所以,語言和行為是可以在相互溝通中進一步發展的。

復旦大學陸揚教授做了題為《情感轉向的理論資源》的發言,他認為,“情感轉向”是最近幾年興起的理論熱點,該理論從通俗的喜怒哀樂情感層面突入到哲學層面,考究哲學層面上情感和身體因果的生成,甚至有人提出“生物媒體”的身體概念。情感轉向的理論資源可以追溯到斯賓諾莎的《倫理學》。在斯賓諾莎那里,基本的情感分為欲望、快樂和痛苦,它們表現為身體力量的增進或減退。而當下,情感理論導向柏格森和德勒茲等,在德勒茲的《千高原》中,以情感為施與和感受情感的能力,同樣是著眼于身體的。

復旦大學張寶貴教授做了《我們還缺少一種敬畏》的發言,他以對生活中神秘的東西和破解之后獲得的規則的“敬畏”來闡釋他對于生活美學的看法。對于神秘事物的敬畏,表明了人在認識上的有限性,要尊重那些暫時還認識不了的東西。對于規則的敬畏,則表明了人對于所獲取的知識的尊重。對這兩者的敬畏表明了人們對于“偶然性”和“確定性”的態度,而懷有敬畏是為了讓人們更好地生活。當下工具理性盛行,造成了對于傳統文化所倡導的精神的背棄。而懷有敬畏,意味著對審美對象的尊重。有了這種尊重,對象才會像一個生命體一樣和主體對話交流,才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

上海大學曾軍教授在《媒介形態變化與當代視覺文化的認知測繪》的發言中指出,從傳播媒介角度來看,媒介的歷史演變有兩種方式,即要么消亡,要么轉化。而媒介形態的變化,涉及兩個很重要的變量:一個是視覺對象,這主要包括自然的可視之物、人造的可視之物、人體及其動作;另一個變量是觀看方式,主要包括肉體之眼、心靈之眼、機械之眼等。而在媒介形態的歷史演變中,身體同時涉及這兩個變量,身體既是視覺對象,也是觀看的基礎。上海政法學院張永祿教授認為,從寫作學角度來看,身體寫作有三種路向,即身體政治寫作、身體消費寫作、身體本體化寫作。而目前,應當從胡塞爾現象學出來,來發展本體化的寫作,在現象學中,主體我通過軀體來到世界,實現了我并自我保全;而在自體階段,自體賦予世界以意義。身體寫作應當在這個意義來反思當代文學寫作。

三、當代藝術與身體美學

哈爾濱師范大學馮毓云教授在《身體作為藝術媒介的雙重性》的發言中認為,將身體作為媒介是后現代藝術觀念的基本訴求,傳統藝術只是把身體作為藝術表現的對象,而后現代藝術中的身體媒介是身體內向化和外向化的統一,是靈與肉的統一。但同時,在后現代藝術中,有一種去人性化的趨向,僅僅將身體作為一種文化政治的符碼和隱喻,在發揮反思批判現代性的同時,也過分強調了身體的表象性和表演性。也就是說,作為顛覆意義的后現代藝術,將身體作為藝術媒介,一方面在批判現代性社會那種普遍的平庸和牢籠般秩序化,另一方面,正是由于這種批判,使其脫離了日常生活,一味追求??乱饬x上的身體越軌和身體探險,從身體美學的角度來說,這種發展是需要反思的。

南京藝術學院鄭聞認為,現代派一直在進行形式創新,而身體本身可以成為載體和媒介,因此,身體可以成為現代派藝術進行形式實驗的平臺。通過大量案例(尤其是一些處于歷史和政治轉折期的藝術案例),他指出,在藝術作品中,身體媒介可以成為與政治和意識形態對抗的工具;通過身體表現,比如在身體藝術中,可以實現身份認同和性別認同。另外,鄭聞認為,身體在特定場域出現會具有不同的意義,它可以成為一種刻意的規劃,也可以成為一種消費形態。最后,鄭聞看到,身體在當下的藝術創造中頻頻出現,引發人的思考,比如在《黑鏡》、《西部世界》等影視作品中,人與媒介的關系、身體與技術的結合、身體與虛擬空間等主題,都值得認真反思。

上海文廣集團演藝中心朱光副總裁認為,身體美學的興盛是理論與實踐并行發展的結果,而身心的協調發展是身體美學應該努力發展的方向。在這方面,中國傳統的生活美學和文化藝術是一個重要的理論資源,因為在中國傳統中,非常強調整體性的身體理論和藝術實踐,比如在張旭的狂草創作中,整個創作過程便是一種藝術行為。山東師范大學趙卿從生態繪畫和生態藝術美學的角度闡述了身體與生態美學的關系,在闡述石濤“自然之代理”的觀點時,趙卿認為,身體在生態環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復旦大學湯筠冰副教授分析了上海當代藝術傳播的發展,她認為,上海藝術的真正成長是從1996年開始的,它錯過了1985年的全國藝術復興大潮。根據調查,當前上海藝術教育和藝術傳播出現了“知識溝”擴大的跡象。在藝術傳播中,大眾藝術展覽實際上增加了知識溝,普通觀眾對藝術的理解存在難度。為了縮小乃至消除知識溝,可以從身體美學角度來考量,如舒斯特曼做的,進行身體藝術實踐。

在最后的總結中,朱立元教授回顧了作為學術話題的“身體美學”進入中國所產生的影響。他指出整個論壇的討論使當代藝術與身體美學這一話題逐步深入。

責任編輯:李艷麗

猜你喜歡
舒斯特實用主義當代藝術
解釋語法的擴充與兼容
——舒斯特曼解釋理論探析
當代藝術的珍奇櫥柜
——評《全球視野下的當代藝術》
現實與虛擬
十字路口的西蒙與舒斯特
舒斯特曼的實用主義美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的關聯與呼應
為舒斯特曼身體美學“三分法”辯護
日本當代藝術的“三劍客” 上
We Know Someone
從蘇繡能否成為當代藝術談起
BIG HOUSE當代藝術中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