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呂氏春秋》看先秦時期音樂與政治的關系

2017-01-29 09:59
北方音樂 2017年1期
關鍵詞:學林呂氏春秋出版社

張 川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從《呂氏春秋》看先秦時期音樂與政治的關系

張 川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呂氏春秋》是先秦文獻中保存音樂資料最為豐富和完整的一部著作,有《大樂》《侈樂》《適音》《古樂》《音律》《音初》《制樂》等八篇,除此之外,《十二紀》每紀之首篇等篇章中也涉及到對音樂的論述。本文力從《呂氏春秋》中的音樂相關部分出發,探索先秦時期音樂與政治的內在關聯。

《呂氏春秋》;先秦時期;音樂與政治

《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是戰國末年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撰?!秴问洗呵铩穮R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此書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主要的觀點即主張仁政為主、刑罰為輔,主張無為,反對君主專制,以民為本,認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1]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

《呂氏春秋》是先秦文獻中保存音樂資料最為豐富和完整的一部著作,有《大樂》《侈樂》《適音》《古樂》《音律》《音初》《制樂》等八篇,除此之外,《十二紀》每紀之首篇等篇章中也涉及到對音樂的論述。筆者認為不能孤立的去看《呂氏春秋》中的音樂部分,而是應將《呂氏春秋》作為一個整體,從而折射出先秦時期音樂與政治的內在關聯。

一、《呂氏春秋》與其他學派的音樂思想

(一)《呂氏春秋》之前的先秦諸音樂理論

先秦諸子的音樂理論,主要有儒、道、墨三派。

儒家主張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不提倡去除欲望,只認為應該節制欲望,主張“與民同樂”。儒家創始人孔子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不僅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能唱歌、吹笙、彈琴、鼓瑟,還有深厚的音樂理論知識,論語中就有:“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2]說明了孔子對正確的評價音樂作品提出了要從“美”和“善”兩個方面考慮??鬃舆€主張用禮樂培養和建立個人的高尚品格,即:“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盵3]最重要的是孔子認為禮樂與治理國家有著密切的關系,所謂:“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盵4]

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和莊子都認為“五色”“五聲”等東西,“皆生之害也”,[5]他們認為音樂是危害人民的。墨家也對音樂采取了否定的態度,也認為音樂對人民沒有什么好處,“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樂者”,是因為“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萬民之利。是子故墨子曰:為樂非也”。[6]

《呂氏春秋》的音樂思想有明顯的雜家色彩,其特點就是用陰陽五行的學說統攝儒、道、墨等家的思想,即“兼儒墨,合名法”,是在對先秦時期各流派音樂理論的基礎上繼承和發揮的,但偏重于道家系統。[7]

(二)《呂氏春秋》的音樂觀點

1.音樂的本源

《呂氏春秋·大樂》篇說:“音樂之所由來者遠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盵8]

度量是指管樂和弦樂在一定長度的容量內,所發出的振動頻律?!豆艠贰酚杏浭隽鎮愔谱魇€標準音的經過,“昔黃帝令伶倫作為律。伶倫……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聽鳳凰之鳴,以別十二律。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以比黃鐘之宮,適合?!盵9]《音律》中則有論述十二律的計算方法,“大圣至理之世,天地之氣,合而生風,日至則月鐘其風,以生十二律。仲冬日短至,則生黃鐘?!?,天地之風氣正,則十二律定矣?!盵10]

《呂氏春秋》關于度量問題的論述,其特色在于它對為何要有一定的度量所作的分析,《適音》篇說:“夫音亦有適。太鉅則志蕩,以蕩聽鉅則耳不容,不容則橫塞,橫塞則振?!?。故太鉅、大小、太清、太濁皆非適也?!盵11]就是說聲音太大會使心志動蕩,耳朵無法容納,身心會不舒服。反之則會使心志疑惑,耳朵不充實,內心不滿足。因此,音樂的聲音不能太大、太小,太清晰、太渾濁,而是要適中。

“太一”是一個抽象復雜的概念?!兜赖陆洝吩疲骸坝形锘斐?,先天地生?!?。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盵12]“道”和“太一”內涵一致,都是指事物本源?!秴问洗呵铩ご髽贰钒选疤弧庇址Q謂“天?!?,該篇解釋為:“太一出兩儀,兩儀出陰陽。陰陽變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旎煦玢?,離則復合,合則復離,是謂天常?!盵13]這里的“天?!?,是泛指自然界的規律,但是由“太一”生出的“陰陽”已經不是形而上學的凝固觀念,而是日月星辰的不斷運行,四時寒暑的交替,帶有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成分。

“太一”“天?!薄暗馈笔侵赣钪骈g的萬事萬物之源泉,而“度量”也是來自于自然、來自于“道”,就是強調“生于度量”與“本于太一”的一致性,更突出了音樂與自然界不可分割的關系。

2.音樂的審美觀

《呂氏春秋》主要是圍繞“欲”“樂”“理”三個方面來闡述音樂的審美觀點。

首先是關于“欲”?!秴问洗呵铩芳扰械兰?、墨家等學派“非樂”的觀點,肯定了人民對音樂審美的欲求,又反對無節制的欲求,明確提出節制的觀點?!肚橛菲校骸岸粯仿?,目不樂色,口不甘味,與死無擇?!盵14]這句話就是認為耳之樂聲等等,不僅是出于人的天性,而且也是人的生命的必然需求。

其次是關于“樂”。審美愉悅的感覺即是“樂”,《呂氏春秋》認為人都有“欲”,但并非都能從“欲”進而達到“樂”,能否實現對音樂的審美愉悅,要有四個條件:一是音樂本身的“適”“侈”,因為以侈樂為樂不是真正的樂,只有“適音”才是給人愉悅的“樂”;二是社會環境的安危,因為“天下太平,萬物安寧,皆化其上,樂乃可成”,而“亡國戮民,非無樂也,其樂不樂”[15];三是聽樂者能不能節欲,不能節欲者則“耳不可瞻,目不可厭,口不可滿”,導致“身盡府種,筋骨沈滯,血脈壅塞”,以致于“耳不樂聲,目不樂色,口不甘味,與死無擇”[16];四是聽樂者心境能否平和,因為“耳之情欲聲,心不樂,五音在前弗聽……。故樂之務在于和心,和心在于行適?!盵17]

最后是關于“理”?!肮蕵分畡赵谟诤托?,和心在于行適”,怎么才能使心合適呢?在于“適心之務在于勝理”,即:“夫樂有適,心亦有適……。故適心之務在于勝理?!盵18]

從上面的論述中,我們已經看到《呂氏春秋》的音樂思想既重自身的修養,也重視治國的道理,反復探討音樂與政治的關系。

二、《呂氏春秋》音樂思想與政治之關系

《呂氏春秋》中的音樂思想與政治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而政治與社會有著緊密的聯系,因而討論音樂與政治的關系就必須討論音樂與社會的關系,即探討音樂的社會功用。

在音樂的社會功用方面,諸子各家有著不同的看法??鬃臃浅V匾曇魳返纳鐣τ?,他認為“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盵19]在先秦時期,詩是唱出來的,所以這也是孔子在論述音樂的功用,他認為要充分發揮音樂的“興”“觀”“群”“怨”的作用,去獲取應有的社會效果??鬃舆€認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不僅要有智慧、勇敢,而且還必須“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20],主張用音樂加強對人自身的修養。老子崇尚自然,認為教化人民不能用仁義善美等標準,而是用“道”來感化,要“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否定人為而失自然的有聲之樂,推崇無為而自然的無聲之“道”。老子認為:“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盵21]

《呂氏春秋》認為音樂與社會有密切的聯系,并且充分顧及和肯定音樂的社會作用與教育意義。如《適音》指出:“凡音樂通乎政,而移風平俗者也,俗定而音樂化之矣。故有道之世,觀其音而知其俗矣,觀其政而知其主矣。故先王必記于音樂以論其教?!盵22]《呂氏春秋》主張把音樂當成一種重要的政治工具,用它去感化人。

(一)社會對音樂的影響

《大樂》篇說:“天下太平,萬民安寧,皆化其上,樂乃可務”“亡國戮民,非無樂也,其樂不樂”[23]?!哆m音》更指出:“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平也;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也;亡國之音悲以哀,其政險也。凡音樂通乎政,而移鳳平俗者也,俗定而音樂化之矣?!盵24]可見,天下政治安定時,音樂能發揮其積極的愉悅作用,當處于亂世之中,音樂則不能發揮這種積極的作用,是一種“悲而哀”的音樂。

《侈樂》篇中也有相似的記載:“凡古圣王之所為貴樂者,為其樂也”,古代的圣賢之所以重視音樂,是因為音樂能帶來身心的享受;而亂世之音樂,則把音樂當成了一種奢侈的追求,音樂越追求奢侈則民越抑郁,而國則越亂,“夏桀、殷紂作為侈樂,大鼓鐘磬管蕭之音,以鉅為美,以眾為觀,俶詭殊瑰,耳所未嘗聞,目所未嘗見,務以相過,不用度量?!盵25]在這里則指出了夏桀、殷紂為追求龐大的音樂,以巨大、眾多為壯觀,追求耳所未聞、目所未見的音樂形式,這種對音樂的奢侈追求在一定程度上與其朝代的滅亡有很大的聯系。

(二)音樂對社會的影響

音樂對社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人民的政治教化方面。例如《適音》篇:“故先王之制禮樂也,非特以歡耳目、極口腹之欲也,將以教民、平好惡、行理義也?!盵26]先王制作禮樂,并不是娛樂耳目、滿足口腹,而是教化民心、明辨是非、實行理義。此外,《音初》篇作了深入的論述:“世濁則禮煩而樂淫。鄭衛之聲,桑間之音,此亂國之所好,衰德之所說?!盵27]世道混濁,禮煩雜而樂淫蕩,即所謂的“鄭衛之聲”“桑間之音”。

《呂氏春秋》繼承了儒家的正統思想,對一切淫亂的音樂持批判的態度,認為這樣的音樂不能對民眾產生良好的教化,民亂則政治就會混濁不堪,社會也就動亂?;谶@樣的看法,《音初》篇進一步指出:“故君子反道以修德,正德以出樂,和樂以成順。樂和而民鄉方矣?!盵28]要產生好的音樂,君子必須修養良好的道德,這樣的音樂才能教化好民眾,政治才會穩定,社會也就不會動亂。

可是《呂氏春秋》夸大了音樂對社會的影響,如《古樂》篇指出:“樂所由來者尚也,必不可廢。有節有侈,有正有淫矣。賢者以昌,不肖者以亡?!盵29]認為音樂的好壞關系到國家的昌盛和滅亡,這種音樂亡國論則夸大了音樂的作用?!秴问洗呵铩芬詷方袒?,以樂治政的音樂觀點,無疑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但是把音樂對社會政治的影響提高到一個不適當的高度,則夸大了音樂的社會功用。作為意識形態的音樂,是從屬于政治的,不能凌駕于政治之上,不能混淆二者之間的主從關系。

三、《呂氏春秋》音樂思想與政治之關系的現實意義

自秦以來的中國傳統社會,意識形態中占統治地位的是儒家思想。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和“中庸之道”,即是主張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要和諧相處。在先秦時期,“和諧”的音樂思想就已經出現了,如我國最早的音樂理論著作《樂記》中就有:“樂者,天地之和也”,“和故百物皆化”;同時也指出:“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合敬;在族長鄉里之中,長幼同聽之,則莫不和順;在閨門之內,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這樣音樂的作用就能達到“和合君臣君臣,附親萬民也;是先王立樂之方也”,有利于社會的和諧。[30]

《呂氏春秋》中也有許多關于和諧的音樂思想,如:“天下太平,萬物安寧,皆化其上,樂乃可成。成樂有具,必節嗜欲。嗜欲不辟,樂乃可務。務樂有術,必由平出。平出于公,公出于道。故惟得道之人,其可與言樂乎!亡國戮民,非無樂也,其樂不樂。溺者非不笑也,罪人亦不歌也,狂者非不武也,亂世之樂,有似于此。君臣失位,父子失處,夫婦失宜,民人呻吟,其以為樂也,若之何哉?”[31]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天下太平,萬物安寧,都隨從著上面的教化,音樂的作用才算完成。制成音樂要有設施,必須節制欲求。嗜欲不邪辟的人才可以從事音樂。從事音樂要有方法,必須從平正出發,平正出于公正,公正出于有道,所以,惟有得道之人可以與其談音樂。亡國難民也有音樂,但這種音樂不能使人快樂,要淹死的人不是不笑,罪犯也不是不唱歌,發狂的人也不是不手舞足蹈,亂世的音樂就像這樣,君臣、父子、夫婦都不能正常相處,人民在痛苦的呻吟,在這種情形下制作音樂是怎么可能呢?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知道,音樂思想根植于當時的政治情況,和諧的音樂思想體現了政治的清明,社會的和諧;不和諧的音樂思想則體現了亂世的景象。當今的政治是太平盛世,我們正在努力構建和諧社會,時代要求和諧的音樂應不斷出現,而和諧音樂的創造者應是“得道之人”,無道之人則只能是垃圾文化的制造者。

《制樂》篇中也指出:“欲觀至樂,必于至治。其治厚者其樂治厚,其治薄者其樂治薄,亂世則慢以樂矣?!盵32]要欣賞最好的音樂,必定先要有最好的世道。誰施政仁厚,其音樂也因此盛大;誰施政刻薄,其音樂也就單薄。而動亂的世道,就談不上什么音樂了?!秴问洗呵铩吩谶@里告訴我們從音樂的品級中,就可以分辨一個時代的施政是仁厚還是刻薄,是治世還是亂世。

注釋:

[1]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44.

[2]金良年.論語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30.

[3]金良年.論語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85.

[4]金良年.論語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98.

[5]陳鼓應(注譯).莊子今注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1983:332.

[6]吳毓江.墨子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6:373.

[7]李耀建.《呂氏春秋》的音樂美學思想研究[J].高校社會科學,1989(3).

[8]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255.

[9]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284-285.

[10]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325.

[11]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273.

[12]司馬哲.道德經[M].北京:中國長安出版社,2007:96.

[13]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255.

[14]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85.

[15]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255-256.

[16]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85.

[17]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272.

[18]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272.

[19]金良年.論語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211.

[20]金良年.論語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65.

[21]沙少海,徐子宏(譯注).老子全譯[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9:3.

[22]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273.

[23]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255-256.

[24]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273.

[25]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265-266.

[26]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273.

[27]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335.

[28]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335-336.

[29]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284.

[30]吉聯抗(譯注).樂記[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0:13+39.

[31]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255-256.

[32]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347.

[1]吉聯抗.呂氏春秋中的音樂史料[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78.

[2]敏澤.中國美學思想史[M].齊魯書刊,1987.

[3]蔡仲德.中國音樂美學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5.

[4]修海林,羅小平.音樂美學通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5]王志成.《呂氏春秋》中的音樂美學思想[J].齊魯藝苑,2002(2).

[6]羅卉.《呂氏春秋》音樂思想研究的兩個問題[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3).

張川(1981—),女,湖北黃石人,講師,碩士,漢族,湖北第二師范學院音樂系教師,從事古箏和音樂理論教學工作近13年,研究方向:器樂和中國音樂史學。

本文系2015年度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5Q245,課題名稱:朱載堉《律呂精義》樂器文獻研究。

猜你喜歡
學林呂氏春秋出版社
早期中國知識轉型期的《呂氏春秋》學——《漢書·藝文志》、高誘《呂氏春秋注》研究
完形填空專練(五)
我等待……
學林新語
呂氏春秋
學林人物
呂氏春秋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石油工業出版社
《呂氏春秋》樂論對《文心雕龍·樂府》篇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