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傳播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初探

2017-01-31 10:25李雨龍
西部論叢 2017年12期
關鍵詞:模式人才培養

李雨龍

摘 要:新聞傳播學研究者的重要使命和職責在于關注時下社會發展過程中業界領域不斷呈現的各種問題,并善于提出并解決實際問題,其實質是對現實作出一種理論回應。新聞傳播學研究履行和擔負起該社會使命的前提,是能夠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而這其中,最重要也是關鍵之處則是新聞傳播學教育問題。

關鍵詞:新聞傳播學 人才培養 模式

一、新聞傳播學的發展歷程

我國新聞傳播學起步較晚,在近40年的發展歷程中不斷壯大,并逐漸形成體系,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新聞傳播學的發展歷程可分為五個階段:1978年至1982年為學術研究逐步恢復期。這一時期新聞學摘掉了“新聞無學”的帽子,開始為人民發聲;1983年至1988年為新聞改革引發的學術爭論期;1989年至1991年為學術研究曲折前行期,新聞傳播學在曲折中前行;1992年至1996年,新聞傳播學在教育部學科分類中成為一級學科,高校開始擴大招生,師資隊伍不斷壯大,研究領域進一步深入和拓展;1997年至今,隨著新媒體、大數據等的融合,新聞傳播學在新的起點上向多元化、國際化發展。

二、新聞傳播學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及原因

(一)發展現狀

1、課程設置與人才培養目標不一致。從新聞傳播學的發展歷程中不難看出,它是一個具有較強實踐指導性的專業學科,課程設置要針對時代和行業的發展不斷進行調整和優化。其主要課程有傳播學概論、新聞學概論、新聞采訪與寫作、輿論學、文藝美學、基礎攝影等;還包括影視導論、影視腳本創作、電視節目制作、攝像技術與藝術、電視新聞與紀錄片、科教片編導創作、電視節目編輯、媒體動畫與制作、網絡傳播與文化、多媒體應用技術、網絡媒體設計、網頁設計與制作、廣告學通論、廣告視覺設計、媒介組織學、傳播學研究方法等。人才培養目標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與時俱進。

2、教學內容與專業提升需求不匹配。新聞傳播學專業的教學內容,以具備系統的新聞理論知識與技能、掌握豐富的文化和科學知識為基礎,培養學生對新聞事件、熱點話題的敏銳度。新聞傳播學是國家一級學科,下設的二級專業有新聞與傳播、廣告學、網絡與新媒體、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學、編輯出版學、數字出版等,可以用六個字概括——既要專,又要全。但是從學生吸收理解到專業實踐,過多的教學內容無法保障專業呈階梯段的增長需求;過快的教學內容輸出如同揠苗助長,基礎沒有牢固就開始向高階發展,這樣不利于專業技能的提升。

3、基礎知識與專業技能實踐不統一。新聞傳播學專業要求學生在掌握一定的新聞采訪、寫作、評論、攝影的基礎知識與技能之后,還要進行采訪與寫作、編輯與評論等一系列落地的實踐,脫離實踐的學習只是紙上談兵。學生在專業課中需要掌握的內容過多,導致基礎知識與專業技能的比重失衡。實際上,專業技能的實踐是對基礎知識的補充和豐富,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發現哪方面的基礎知識不足,從而針對不足進行完善。專業實踐課對新聞傳播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這是在學生和專業從業者之間身份的轉換,同時也是理論與實踐的轉換。

(二)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新聞傳播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是滿足傳播媒體的需要。目前一些高校開設的新聞傳播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課程內容設置不完善。目標就是方向,如果方向錯了,一切都只是原地踏步。

(三)重基礎學習,輕技能實踐

新聞傳播學的人才培養需要通過大量專業技能實踐不斷鞏固基礎、發現不足。雖然專業課程設置較多,但是缺少教學實踐課,學生對課程的學習僅停留在表層的模仿階段,導致畢業后無法將專業知識充分運用到實際的新聞傳播工作中。只有基礎知識與專業技能實踐相結合,才能有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理解能力。

三、改革與建議

(一)更新理念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聞傳播學專業人才培養理念需要進行革新。從過去的“重技能”轉變為“重思維”,學生只有學會思考,并且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方法論,才能更好地投身于新聞傳播的藝術實踐中。同時,要樹立正確的新聞傳播教育指導思想,新聞傳播者作為輿論的指導先鋒,其一言一行都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注,應樹立健康、正確、積極的價值觀。

(二)課程設置

新聞傳播學專業人才需要具有極強的新聞專業精神、全面的職業道德素養和先進的媒體傳播技術。因此,課程設置要不斷優化,比如增加綜合文化知識的比重,使學生在學好專業技能的同時提升文化素養;強化專業核心課程,培養新聞傳播領域的高級復合型人才;增加新媒體相關內容;另外要注重思想品德方面的建設,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新聞價值觀。通過優化課程設置,進行新聞傳播學課程體系改革,探索適應媒體融合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

(三)教學內容

根據新聞傳播學人才培養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重新確立新的教學要求,制定新的教學任務。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改造和優化,強化新聞傳播的實效性;保證新聞傳播學的學科特性,同時要考慮到人才培養的共性;注重因材施教,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優化教學內容,合理調整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循序漸進地提高教學內容的難度;明確教學內容的針對性,給學生一定的創新空間,使其學會主動思考。

(四)專業實踐

課程設置是基礎,而專業實踐是教學改革的根本。實踐不僅能出真知,還能對學生專業技能的掌握程度進行檢驗。首先要增加實踐的頻次,將新聞傳播實踐納入課程體系之中。只有經過多次反復的實踐,學生的專業技能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其次,合理制定專業實踐計劃,劃分難易程度。初級實踐檢驗學生對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轉換程度;中級實踐要求學生在理論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思考和優化建議;高級實踐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專業素養和能力。最后,要設置考核標準與獎懲制度。

結 論

新聞傳播學教育盡管存在諸多現實問題,但其進入常規軌道發展,包括民辦教育在內的新聞傳播學學科教育培養了一大批新聞一線和研究機構的專業人才,新聞傳播學學科較高層次的研究機構也陸續誕生,這些都為學科建設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但是,新聞傳播學學科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作為一門應用性較強的新興學科,畢竟學科的歷史不長,相關的學術積累還很薄弱,因此,仍呈現出理論穩定性和實踐適用性欠缺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科體系的建設發展,未來還需要進一步做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 張萱.我國新聞傳播學跨學科人才培養現狀與認識誤區[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1):80-89.

[2] 陳尚達.應用型本科新聞傳播學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與實踐[J].皖西學院學報,2016,32(04):34-40.

猜你喜歡
模式人才培養
高端飯店業產學研模式研究
永續債券探析
速錄專業 “三個一” 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中學數學創造性教學的模式與策略研究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