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蝸牛的發生與防治

2017-02-07 01:47付蘇豫
農民致富之友 2016年22期
關鍵詞:天敵蝸牛田間

付蘇豫

蝸牛俗名水牛,屬軟體動物門腹足綱,發生危害的主要有同型巴蝸牛和灰巴蝸牛,兩種蝸牛外形相似,在田間混合發生,以前主要在雨水較多的南方地區發生。近幾年來,隨著棚室蔬菜栽培的廣泛應用和秸稈還田技術的大力推廣,在我國北方地區蝸牛發生面積逐漸擴大,危害程度持續加重,已由次要害蟲上升為主要害蟲。主要為害豆科、十字花科和茄科蔬菜以及糧、棉、果樹等多種作物。自2006年以來,周口市農田蝸牛危害程度也不斷擴大,造成作物減產,全市農技人員經常接到農民咨詢如何防治蝸牛的電話。鑒于此情,筆者根據蝸牛在農田發生的特點,談一談綜合防治措施,以供廣大農民朋友參考。

1 形態特征

蝸牛成貝身體分頭、足和內臟囊3部分。頭上有2對可翻轉的觸角,眼在后觸角頂端。足在身體腹面,適于爬行。幼貝體形較小,形似成貝。

灰巴蝸牛呈圓球形,殼高18~21mm,寬20~23mm,有5~6個螺層,頂部幾個螺層增長緩慢,略膨脹,體螺層急劇增長膨大,殼面黃褐色或琥珀色,常分布暗色不規則斑點,并且有細致而稠密的生長線和螺紋,殼頂尖,縫合線深,殼口呈橢圓形,口緣完整,略外折,鋒利易碎。

同型巴蝸牛殼質厚,呈扁球形,殼高11.5~12.5mm,寬15~17mm,有5~6個螺層,頂部幾個螺層增長緩慢,略膨脹,體螺層增長迅速、膨大,殼面黃褐色或灰褐色,有細致而稠密的生長線,殼頂鈍,縫合線深,殼口呈馬蹄形,口緣鋒利,軸緣外折。

2 危害癥狀

初孵幼貝只取食葉肉,稍大后以齒舌刮食葉、莖,形成孔洞或缺刻,造成葉片、莖稈破損,僵苗遲發,成苗率下降。嚴重時咬斷幼苗,全部吃光,造成缺苗斷壟。比如在玉米上,蝸牛危害始期一般是在拔節期,危害盛期是在玉米生長中后期,即大喇叭口期以后。主要危害玉米葉片,還可危害苞葉、花絲、籽粒等??稍斐扇~片撕裂,嚴重時僅剩葉脈。危害花絲造成授粉不良,嚴重時吃光全部花絲,使玉米不能授粉結實。還可危害細嫩籽粒,造成雌穗禿尖。

3 發生規律

據田間系統調查資料顯示,同型巴蝸牛和灰巴蝸牛都以成貝和幼貝在潮濕陰暗處,如菜田、綠肥田、灌木叢及作物根部、草堆下、石塊下及房前屋后土縫中等越冬,殼口有白膜封閉。翌年3月當氣溫回升到10~15℃時開始活動,先在豌豆、麥類及油菜等作物上取食為害,蝸牛成貝于4月中旬開始交配產卵,5月底6月初為產卵高峰,氣溫偏低或多雨年份的產卵期可延遲到7月。卵粒成堆,多產于潮濕疏松的土里或枯葉下,卵期14~31天。

因為蝸牛為雌雄同體,除異體交配受精外,也可以自體受精繁殖。每只蝸牛每年可產卵6~7次,每次平均可產卵200粒。稍大的蝸牛每次可產卵300~400粒,而且蝸牛的生殖不受年齡的限制。在同等適宜的生殖條件下,蝸牛越大產卵量就越多。蝸牛喜陰濕,如遇雨天,晝夜活動為害,在干旱情況下晝伏夜出活動,爬行處留下粘液痕跡。干旱季節便隱蔽起來,不食不動并用蠟狀白膜封閉殼口。干旱季節過后又為害夏播作物,如玉米、大豆等,11月下旬進入越冬狀態。在溫室及大棚內發生早,為害期更長。

4 重發原因

4.1 氣候條件較適宜。夏秋季降水偏多,田間濕度大,利于成貝取食、產卵。

4.2 生態環境利于其發生危害。近年來,農村青壯年大量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缺乏,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部分田塊耕作粗放,田間及路邊溝渠雜草得不到及時清除,植株殘體長久置于田間路邊,加之小麥已全部用聯合收割機收獲,麥秸撒于田間,為蝸牛提供了適宜生存繁衍的場所,田間條件有利于蝸牛卵孵化和幼螺生長取食。

4.3 農民對蝸牛缺乏足夠的認識。蝸牛繁殖力強,蔓延迅速,危害嚴重,多數農民缺乏蝸牛的防治技術,不能抓住防治適期,進行有效地控制。

4.4 天敵數量極少。天敵少,自然控制能力弱,有利于蝸牛的發生蔓延。蝸牛的主要天敵有老鼠、蟾蜍、蛇、刺猬、步行蟲、晰蜴等。由于長期大量使用農藥及環境條件的日益惡化,最近幾年的調查發現蝸牛的天敵很少,調查中很難找到。

4.5 快速便捷的交通運輸,加快了有害生物的蔓延。蝸牛成貝、幼貝及卵附著在作物秸稈或殘體上,通過長距離的運輸而被廣泛傳播,加速了其蔓延速度。

5 防治措施

5.1 農業措施。采取清潔田園、鏟除雜草、及時中耕、排干積水等措施,破壞蝸牛棲息和產卵場所。進行秋季耕翻,使部分越冬成貝、幼貝暴露于地面凍死、曬死或被天敵啄食。特別是成貝怕高溫干旱,曬數小時即可死亡,卵塊暴曬數秒鐘即可爆裂死亡。人工捕殺,于傍晚、早晨或陰天蝸?;顒訒r,對植株上的蝸牛進行捕捉,集中處理;或于傍晚用樹枝、雜草、蔬菜葉等作誘集堆,每隔3~5m放置一堆讓蝸牛潛伏于誘集堆內,次日清晨再集中捕捉。在作物的四周或行間撒一層生石灰,但不要撒在作物的葉片上,以免影響光合作用。蝸牛晚間出來取食時碰到生石灰會失水死亡。每667m2用生石灰5~7千克,地面潮濕時效果較差。

5.2 藥劑防治。于發生始盛期每667m2用5%四聚乙醛顆粒劑500~600克,或8%滅蝸靈顆粒劑600~1000克,或10%多聚乙醛(蝸牛敵)顆粒劑600~1000克拌干細土或細沙后,于傍晚均勻撒施于田間壟上誘殺。防治的最佳時期是蝸牛產卵前。

當清晨蝸牛未潛入土時,用70%貝螺殺(百螺殺、滅螺殺)1000倍液,或滅蝸靈或硫酸銅800~1000倍液,或氨水 70~100倍液,或 1%食鹽水噴灑,每7~10天噴1次,連噴2~3次,可有效防止蝸牛的危害。

猜你喜歡
天敵蝸牛田間
春日田間
田間地頭“惠”果農
麝香 急性尿潴留的天敵
“碼”上辦理“田間一件事”
田間地頭有了“新綠”
天敵昆蟲
——管氏腫腿蜂的應用技術
天敵昆蟲在林木病蟲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討
蝸牛說
小蝸牛
蝸牛(共3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