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

2017-02-07 02:00王亞磊
農民致富之友 2016年22期
關鍵詞:防治技術病蟲害玉米

王亞磊

[摘 要] 河南地處我國的中東部,靠近黃河的中下游,屬于第一農業大省,在該地區種植著大量的玉米,據相關部門的統計得知在2015年當地種植的玉米達到5424.55萬畝。為了保證種植玉米的產量,必須做好播種期間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對病蟲害進行預防。常見的病蟲害有絲絲黑穗病、玉米螟病、玉米旋心蟲病等,下面就對這些方面進行分析,希望給有關人士一些借鑒。

[關鍵詞] 玉米 病蟲害 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1-0067-01

正常在玉米栽培中,涉及到種子的選擇,種子的晾曬處理,播種,鋤草和施肥,以及病蟲害的防治。通過調查得知在病蟲害防治中最為重要,很多地塊玉米產量低都是由于防治病蟲害不及時,導致病害蔓延,在后期噴灑農藥時效果不佳,最終玉米減產嚴重,下面就深入進行分析。

1 分析玉米種植中的常見病害

1.1 對絲黑穗病危害的分析

在玉米種植中常見絲黑穗病,當玉米植株發生該病害后,玉米果穗呈現一包黑粉狀物,在百姓口中又被稱之為烏米病。相關專家對該病進行了系統的調查分析,發現玉米在正常生長時部分雄性花出現了變形,直接影響到后期雄蕊的發育,在之后的生長中雄花會繼續膨大,果穗因此變短,最終整個果穗會變成散亂的玉米螟,發生這種病害后,玉米就不能正常結果,導致產量降低。

1.2 對玉米螟病害的分析

當玉米發生了玉米螟之后,玉米花葉、葉片、桿徑等都會被蛀空,果穗的穗粒會缺少很多,不僅影響產量,也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另一方面,當該病嚴重的時候,玉米自身抵抗力弱,發生倒伏問題,已經被蛀食的穂粒發霉變爛,嚴重影響種植玉米的產量。由此可見,玉米螟病害的危害非常大,必須提早進行預防。

1.3 對玉米旋心蟲病的分析

當玉米出現旋心蟲病害之后,玉米葉片上會出現條斑,在根部有嚴重的黑色,除此之外,還會生長出大量的畸形苗,這些苗不能正常生長,產量有限,因此也要提早進行預防。

2 分析對應的防治技術

2.1 防治絲黑穗病的技術分析

為了有效防止玉米患有絲黑穗病,在采購種子的時候,選擇具有抗黑穗病的品種,做到提前預防的效果。除此之外農戶還應注意,大斑點病和黑穗病發生地區有一致性,因此選擇的玉米品種要具有抵抗這兩種病。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包衣,一般使用的藥物有多菌靈、克百威。另一方面,為了提高玉米的產量,在這些病的發病高峰期,避免對玉米進行栽種,也不能進行提存復壯,這些措施可以降低絲黑穗病發生的概率。

2.2 分析防治玉米螟的技術

主要有三種措施,第一點消滅越冬蟲,通常玉米螟幼蟲在越冬之前進行羽化,到來年進行大量繁殖,因此在剛剛入冬的時候,及時將帶有害蟲的玉米秸稈消除,例如可以進行燃燒,將其制作成肥料,還能節約資源,一舉兩得。第二種方法,使用相關藥物進行防治。玉米生長到大喇叭口的時候,可以把3%的呋喃丹顆粒劑,或者1.5%的辛硫磷顆粒劑,然后進行玉米灌心,其能有效防止玉米螟的發生。第三種是進行生物防治,就是使用赤眼蜂、白僵菌、性誘劑等生物防治,防治成功率在70%以上,可以挽回5%-8%的產量損失。具體實施中就是在葉心中播撒白僵菌顆粒劑,該藥劑使用500克含菌量50億-500億/g的白僵菌孢子粉和5KG過篩煤渣攪拌,攪拌均勻后在玉米葉心中播撒。使用赤眼蜂進行玉米螟的防治,一般是在玉米螟幼蟲羽化了20%左右,在每667平方米的范圍設置5個到10個放蜂點,放蜂量一般控制在15000-30000頭,可以達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2.3 分析防治旋心蟲的技術

如果玉米植株發生了旋心蟲病害,那么在防治時很難有限控制,導致大部分玉米發育不正常,針對這一情況,在進行玉米播種前進行包衣處理,降低其感染這種病害的概率。選擇玉米品種時,選擇具有抵抗旋心蟲的品種,播種時間也要選擇好,除此之外,最好使用農家肥處理,定期對玉米進行噴藥殺蟲。在秋天進行秋翻。

3 玉米高產防病措施分析

3.1 有效處理雜和農藥殘留

當玉米發芽生長的時候,要要及時進行鋤草[1]。有效防治病蟲害的侵襲,必須選擇好使用的農藥,而且要求農藥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否者防治效果一般。通常情況下,相關專家建議使用低毒、高效,而且使用后不會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低殘留化學藥品,在配置藥品的時候,要使用專業的施藥機具,在防治病蟲害的任何環節中都不要出現問題[2]。在雜草的處理方面,現實中使用的除草劑主要包括微粒劑、顆粒劑、乳劑等,在使用除草劑時,必須合理選擇時機,一般情況下,在播種之后,幼苗發育之前,或者是當幼苗開始拔節之前,就可以進行鋤草操作,注意操作要點,保證不會損傷到幼苗。

3.2 分析其他病蟲害的防治技術

要選擇抗病品種,合理密植,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進行種子包衣處理,就是把藥物均勻的涂抹到種子上,能有效避免發生病害的幾率。必須對玉米各階段容易出現的病害進行防治,不要等到發現病害后再治理,那樣為時已晚,已經對玉米生長造成了很大影響。一般都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玉米如果出現大斑病,發病初期使用50%的可濕性多菌靈500倍,或者使用50%的退菌特800到1000倍[3],還可以選用80%的甲基托布津800到1000倍液,每畝的使用量在50-75公斤范圍,每間隔5-7天噴藥一次,一共需要進行2到3次的防治。在發病期前,提前噴灑農藥,一般是每隔3天到4天噴灑一次,在玉米即將成熟時期,也應該積極的進行病蟲害的預防,積極進行農藥的噴灑。有效控制玉米瘤黑粉病、青枯病、玉米螟紋枯病。

總結:通過以上對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發現玉米易患病害較多,結合病害情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治,在此基礎上,進行鋤草、施加農家肥,保證種植玉米高產。

參考文獻

[1]李曉艷.淺談玉米病蟲害防治中的問題與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 2014(10):43-43.

[2]郭海明.淺談玉米病蟲害防治措施[J].中國農業信息月刊,2014(11):45-45.

[3]畢有榮.淺談河南地區玉米病蟲害防治與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 2014(6):78-78.

猜你喜歡
防治技術病蟲害玉米
收玉米啦!
春季葡萄苗病蟲害咋樣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蟲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蟲害
商洛核桃舉肢娥防治技術
煤礦煤與瓦斯突出防治技術分析
最飽滿的玉米
梨病蟲害防治時間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