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麥赤霉病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17-02-07 02:01楊海軍
農民致富之友 2016年22期
關鍵詞:小麥赤霉病響水縣解決對策

楊海軍

[摘 要] 小麥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最近幾年,隨著國家糧食補貼政策的實施,農民群眾種植小麥的積極性顯著提升,小麥產量和品質顯著提升。但是由于農民群眾科學種田意識不強,小麥生產過程中有些病蟲害呈現高發趨勢,對小麥生產產生了不利影響。小麥赤霉病是嚴重危害小麥產量和品質的病害之一,農民群眾在防治小麥赤霉病過程中不重視科學使用藥物的方法,常常錯過最佳防治時期,嚴重影響到小麥的產量和品質。本文主要結合響水縣近年來小麥生產實際情況,就小麥赤霉病防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 響水縣 小麥赤霉病 防治問題 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 S435.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1-0068-01

小麥赤霉病是小麥生產過程中主要病害之一。也是最近幾年響水縣小麥穗期病蟲害中發生較為嚴重的病害之一。小麥赤霉病發病之后會嚴重影響到小麥的產量和品質,影響農民群眾的經濟收益。近些年,為保障小麥安全生長,有效防治穗期小麥赤霉病,響水縣采取多項措施,切實抓好小麥赤霉病防治工作,保證夏熟作物豐產豐收。該縣每年都召開赤霉病防治專題會議,并充分利用電視、報紙、村組廣播、鎮村公告欄、發放明白紙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小麥穗期赤霉病防治的關鍵技術和重大意義,縣農委組織縣鎮農技人員進村入戶、分片包村進行科學指導,普及防治技術和安全用藥常識。同時,指導農戶“適期防治、見花就打、藥肥混噴、一噴三防”,做到兩次防治不動搖,特別是降雨偏多,田間濕度增大,更需重視雨前預防和雨后控制相結合。為保證防治效果,該縣里還將實踐“三點工作法”與赤霉病防治的技術培訓等結合起來,幫助農民科學選藥、輪換用藥,以延緩抗藥性產生。但是在具體防治過程依然存在不少問題,需要我們及時采取措施將其解決。

1 小麥赤霉病防治過程中存在問題分析

響水縣2016年的氣候條件是小麥赤霉病最適宜發病的一年。據氣象部門數據顯示,4月中旬以來的氣候條件較大流行趨勢更適宜發病。4月11日至5月4日共有雨日10天、比2015年多2天,降雨量83.3mm,比2015年多40.8mm,日平均氣溫17.3℃,比2015年同期高0.7℃、而且基本都在15℃以上,高溫高濕天氣十分有利于赤霉病的大流行。

1.1 依賴老經驗解決新問題

小麥赤霉病的集中流行和當地的氣候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當春季平均氣溫維持維持在9℃以上,連續陰雨超過3天,越冬的菌源就會產生子囊孢子。小麥進入抽穗和揚花期遇到連續降雨或者空氣濕度較大,子囊孢子成熟之后會散落在花藥上,經過花絲侵染小麥穗部,發病初期會在穗部和穎片上形成水漬狀淺褐色病斑,隨后逐漸擴大到整個穗部。穗部逐漸變黃。當田間濕度較大時在穗部病斑上會產生粉紅色膠狀霉菌層,后在病斑上產生藍黑色的小顆粒,用手觸摸存在明顯的凹凸感,小麥籽粒干癟,不能正常灌漿。小麥發病后病斑逐漸蔓延到整個穗桿,發病部位逐漸枯萎,形成白穗。小麥在抽穗揚花期如果出現連續3天以上的降雨,可以造成小麥赤霉病呈現高發流行趨勢,田間濕度超過80%以上,十分有利于子囊孢子的釋放和侵染,極有可能會造成小麥赤霉病的大面積流行和發生。因此,小麥赤霉病防治應該堅持看天、看地、看苗的原則,但是有些農民群眾在防治小麥赤霉病過程中并不能做到綜合考慮上述多種因素,未能充分認識到小麥赤霉病的流行特點,發病原因和發病規律,只是按照老經驗,注重天氣的變化,忽視了田間管理和小麥品種抗性的選擇,在防治過程中雖然沒有出現大范圍發生的現象,但是田間病害發生不平衡性依然比較大,對小麥產量和品質造成嚴重影響。

1.2 重病后治療輕病前防治

小麥赤霉病發病之后沒有特效藥物可治,是可防不可治的小麥穗期主要病害。應該始終堅持預防為主,主動預防。重治輕防的傳統預防模式不可取。同時在小麥赤霉病防治過程中,用藥時間的選擇會直接影響到藥效的發揮,從小麥抽穗期到揚花期在不同時間段的防治,藥效會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很多農民群都會在小麥孕穗期或者揚花期用藥,更有一部分農民群眾在小麥麥穗出現粉紅色霉菌層之后才用藥,沒有在最佳防治時期用藥,導致防治效果不佳,不能正常發揮農藥的藥效。通過多年來的實踐經驗我們發現,小麥赤霉病最佳防治時期為小麥齊穗到小麥5%出現揚花之后進行比較合適,同時,在防治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好以下幾種情況:當小麥抽穗期天氣晴朗無雨,溫度較高,小麥一邊抽穗一邊揚花,應該在齊穗期用藥。如果溫度較低,寡照,小麥先抽穗后揚花,適合在始花期噴藥。如果遇到連續陰雨天氣,赤霉病有可能大面積流行,應該在雨間隙及時噴藥防治。如果選擇使用內吸性藥物,施藥時間可以提前到小麥抽穗初期。

1.3 不能掌握正確的用藥次數

在小麥赤霉病防治過程中,用藥次數沒有固定的標準,在具體防治過程中要綜合考慮致病菌的數量、田間發病情況、藥劑防治效果等因素,對于田間曾經發病的地塊,有必要進行中兩次以上的防治。但是在小麥赤霉病防治過程中很多農民群眾并不能做到按照上述要求科學防治,雨后常常不注重噴藥,施藥一次后就停止,不注重用藥效果,導致田間小麥赤霉病防治效果低下,病菌蔓延,增加了小麥損失。

2 小麥赤霉病防治對策分析

2.1 選擇抗性品種、強化田間管理

培育選擇抗性較強的小麥品種,降低小麥赤霉病發病后的傳播速度,減少損失。加強田間管理,降低田間濕度,科學施用肥料,促進麥株健壯和提早成熟。

2.2 強化小麥赤霉病田間檢測和宣傳

首先,強化病蟲害監測。組織農技人員進行全方位監測,根據病害發生嚴重程度、品種抗性、苗情、天情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確定小麥赤霉病發生情況,有針對性提出小麥穗期病蟲防治策略,采取以“農業防治為基礎、藥劑護穗為關鍵”的綜合防治措施,確保小麥穗期小麥赤霉病防治工作扎實開展;其次,強化宣傳推廣。通過召開動員會、發放明白紙、辦板報、設立宣傳欄、鎮村廣播等形式,大力宣傳“一噴三防”對促進小麥生長發育、奪取夏糧豐收的重要作用,并講小麥穩產增產及“一噴三防”關鍵技術措施印發明白紙發放到戶,幫助農民掌握小麥田間管理的各個環節技術;最后,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結合實踐農技推廣“三點工作法”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包片包干,深入田間地頭,實地調查苗情、小麥赤霉病發生情況。加強對農戶的技術指導,確保服務到村、到組、到戶,讓科學防治全覆蓋,把技術指導和服務深入到一線,確保小麥穩產高產。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群眾把握用藥關鍵期,掌握正確的施藥方法,正確合理用藥。通過實施科技入戶工程建立科學防治病蟲害示范點,通過示范點將小麥赤霉病防治新技術進行傳播,帶動和引導群眾對小麥病蟲害進行科學防治,提高防治水平。

2.3 扎實開展統防統治

按照化肥、農藥減量使用目標及綠色防控策略,針對小麥赤霉病由于防治適期短的特點,開展小麥赤霉病統一防治,連片防治,提高防治覆蓋率、保證防治效果、控制小麥后期病蟲危害,以壓低麥田病菌基數。因地制宜,積極組織各村居專業化防治隊伍,并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專業防治隊進行防治技術培訓,提高業務素質,能按農技部門病蟲測報信息、推薦方法、推薦藥劑有效開展專業防治,實現各村居統一農藥品種、統一防治時間、統一施藥,提高防治效果、保證防治覆蓋率。

2.4 加強小麥病蟲害預測預報

積極加強與氣象部門聯系,及時了解天氣變化情況,尤其是小麥抽穗揚花期天氣趨勢;根據小麥赤霉病發生情況、品種抗病性、小麥生育進程及關鍵生育階段天氣趨勢等因素,綜合分析小麥赤霉病發生趨勢,為大面積防治提供可靠依據。加強小麥赤霉病信息匯報,病害發生關鍵時期,及時將病害發生和防治情況向當地領導及業務主管部門匯報,為防治工作做好參謀。開展小麥赤霉病田間發生情況的系統調查與大田普查,全面準確掌握不同生態類型與不同品種病害發生情況,為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防治提供依據。同時,鎮區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村居要利用電視廣播、黑板報、明白紙、宣傳車、手機短信等形式,及時發布小麥赤霉病等重大病害發生和防治信息知識,利用電視覆蓋廣的特點,對小麥赤霉病去防治信息進行循環播報,將小麥病害防治信息傳遞到千家萬戶,提高小麥赤霉病防治知識的到位率。

參考文獻

[1]王新華.不同用藥時間和防治次數對小麥赤霉病防效的影響[J]. 上海農業科技. 2015(03)

[2]孫俊銘,韋剛,張啟高.廬江縣2012年小麥赤霉病發生特點、重發原因及防治對策[J]. 安徽農學通報. 2013(09)

猜你喜歡
小麥赤霉病響水縣解決對策
響水縣褒獎先進樹標桿 聯袂培訓促提升
響水縣全力推進百日攻堅行動取得實效
響水縣成立不銹鋼產業商會海外調解中心
Then and now
2016年阜陽市小麥赤霉病的發生特點及重發原因分析
“激健”與多菌靈·三唑酮混配減量防治小麥赤霉病藥效試驗
不同抗性小麥品種對藥劑防治赤霉病效果的影響
對影響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的原因及對策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