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應地區黃秋葵設施大棚栽培技術

2017-02-07 03:07陳書健陳定松
農民致富之友 2016年22期
關鍵詞:寶應黃秋葵栽培技術

陳書健 陳定松

[摘 要] 黃秋葵為錦葵科秋葵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保健型蔬菜。本文介紹了寶應地區黃秋葵設施大棚栽培的種植步驟、育苗技術、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以及采收保鮮等方面的內容。

[關鍵詞] 寶應 黃秋葵 設施大棚 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4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1-0166-01

黃秋葵廣泛生長于熱帶和地中海氣候地帶,是一種分布于熱帶到亞熱帶的植物。黃秋葵是一種喜溫性植物,耐熱、耐旱、耐濕,但不耐澇、不耐霜凍?,F在從非洲一直到亞洲,從歐洲南部一直到美國都有種植,早在幾十年前我們就已經引入種植。因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 C以及鐵、鉀、磷、鋅、鈣等微量元素,具有增強身體耐力、抗疲勞和強腎補虛的作用,目前已成為人們喜愛的高檔保健型蔬菜。2015年以來,黃秋葵在寶應地區進行示范推廣種植,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1 播前準備

1.1 土壤選擇

黃秋葵耐旱、喜濕、不耐澇,喜陽光,結果期要求水分充足有利果實發育,反之植株長勢差,果實品質劣;黃秋葵對土壤適應性廣,但以土層深厚、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力強的壤土或沙壤土為宜。

1.2 品種選擇

寶應地區適宜種植的品種為”臺灣五?!?,從臺灣省引入,喜溫暖陽光,耐濕力強,對土壤適應性廣,直根系,株高90-100cm,莖綠色,圓柱形,葉掌狀五裂,互生,有硬毛,葉柄長。蒴果長形,先端尖,橫斷面五角星,莢長10cm,橫徑1.5-2cm。

1.3 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深翻曬土10-15天,將土地深耕20-30cm,施足基肥,畝施腐熟有機肥1500kg左右或硫酸鉀15kg、復合肥40kg作底肥。

2 播種育苗

育苗時間為3月上旬,采用穴盤基質育苗。黃秋葵種皮較硬,播種前先用25-30℃溫水浸種12小時-24小時,每隔5-6小時清洗換水l次,之后在25-30℃條件下催芽24-48小時,待一半多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選擇規格35cm×58cm的穴盤,每個穴盤育苗70株,將基質裝入并壓實,每穴播種一粒,然后澆水并覆蓋一層地膜保溫保濕。苗期注意適時澆水和通風,保持大棚溫度在25℃以上,4-5天即可出土,當植株展開4-5片真葉,株高12-15cm,苗齡30-40天時定植。

3 田間管理

3.1 移栽

移栽時間為4月中旬,苗齡30-40天。黃秋葵為喜光性作物,栽培不宜過密。設施大棚栽培采用平均行距70cm,株距50cm,667m2保苗1900株。

3.2 中耕除草

生長前期應勤中耕除草和培土2~3次,直到封廂時為止,防止植株倒伏。

3.3 肥水管理

黃秋葵植株高大,需肥水較多,開花坐果期是需肥水高峰,應保證充足的肥水供應,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應適當追肥,不可偏施氮肥。移栽后10天左右每667m2用尿素5kg兌水澆苗,以利于提苗,同時增加植株抗性。開花結果期結合澆水每667m2施45%復合肥25kg,生產中后期,酌情多次少量追肥,防止植株早衰。黃秋葵雖耐旱,但喜濕潤,不耐澇,大棚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前期15天左右進行噴灌一次,噴灌時不能積水太多形成水坑。中后期保持土壤濕潤,特別是進入夏季氣溫高,黃秋葵進入結果盛期,需水量增大,一般每隔10天左右進行噴灌一次,噴灌應在早上或者下午日落后進行。

3.4 整枝

黃秋葵以主干結果為主,應及時摘除側枝,減少養分消耗。另外,為了改善植株底部葉片的受光狀態,利于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在黃秋葵生長的中后期,應打掉基部側枝;在收獲嫩果后保留下部1-2片葉,摘除以下的葉片。當主枝長到150-180cm高后進行摘心,促進上部側枝結果,提高前期產量。

4 病蟲害防治

黃秋葵抗病力很強,病蟲害比較少,蟲害主要有蚜蟲、棉鈴蟲、螞蟻和地老虎危害。防治蚜蟲可用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液防治;防治棉鈴蟲用性誘濟,一畝掛2個就可以了,不用農藥噴施;防治地老虎、螞蟻,可在根際周圍灌90%敵百蟲500倍液,毒殺幼蟲。病害主要有疫病和病毒病。疫病在黃秋葵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當幼苗長20㎝以后,疫病病斑由葉片向主莖蔓延,使莖變細并呈褪色,至全株萎蔫或打倒,防治疫病應抓住發病初期用72%錳鋅、霜脲WP(克露)5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WP900倍液或64%殺毒礬WP4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WP500倍液隔7-10天噴霧1次,防治2-3次。病毒病是黃秋葵生產上主要病害,成株期比苗期發病重,植株染病后全株受害,尤其以頂部細嫩葉片十分明顯,葉片表現花葉或褐色斑紋狀,早期染病、植株矮力、結實少或不結實。防治病毒病應在發病初期用5%菌毒清WP400-500倍液或20%病毒AWP400倍液或15%植病靈1000倍液或83%增抗劑100倍防治3次,隔7-10天1次。

5 采收

黃秋葵從第4-8節開始節節開花結果,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花謝后3-7天可采收嫩果,一般嫩果長到8-10cm長、約13g左右時即可采收上市。采收過早產量低,采收過遲纖維增多、肉質老化、品質降低、不宜食用。采收宜在傍晚或者早上5-10點鐘進行,采收時在果柄處剪下,以免傷害枝干。黃秋葵莖、葉、果實上都有剛毛或刺,采收時應戴上手套,否則皮膚被刺,奇癢難忍。收獲前期一般2-3天采收1次,收獲盛期一般每天或隔天采收1次,收獲中后期一般3-4天采收1次。

6 儲藏及運輸

黃秋葵短期貯藏應在采后2小時內立即送入0-5℃的冷庫,這樣可貯藏7天,而室溫下僅能貯藏2-3天,炎夏季節溫度較高,水份蒸發快,果面易革質老化變黑灰。發送貨物,應用泡沫箱,或者紙箱包裝,天太熱加一些冰塊運輸。

參考文獻

[1]李玉紅.青岡縣棚室無公害黃秋葵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4(6):120.

[2]陸璐.黃秋葵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4(12):90-91.

[3]朱博雄.黃秋葵高產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16(2):24-25.

[4]劉連軍.黃秋葵的應用價值及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5(19):101-102.

[5]何陽平.臺灣五福黃秋葵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科技,2015(9):42-43.

猜你喜歡
寶應黃秋葵栽培技術
黃秋葵的生物學作用及其在家禽生產中的研究進展
Influence Factors Analysis of Sense of SchoolBelonging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寶應湖維管植物多樣性研究與保護對策
黃秋葵新品種蘇秋葵1號
黃秋葵與紅秋葵雜交育種的初步研究
番茄大棚栽培技術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產栽培技術
石榴短枝紅在駐馬店引種表現及豐產栽培技術
黃秋葵引種栽培技術試驗
寶應水痘疫情的流行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