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池塘主養黃顙魚技術

2017-02-07 04:28陶應春
農民致富之友 2016年22期
關鍵詞:飼養池塘管理

陶應春

[摘 要] 從池塘條件、魚種放養、飼料投喂、日常管理、捕撈技術及疾病控制等環節對池塘主養黃顙魚技術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 黃顙魚養殖 池塘 飼養 管理

[中圖分類號] S965.19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1-0287-01

黃顙魚為雜食性魚類,無鱗,肉質細嫩,無肌間刺,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由于市場對黃顙魚的需求不斷增加,而野生資源和養殖產量有限,黃顙魚的市場價格穩中有升,適度發展黃顙魚的人工養殖,可獲得較為理想的經濟效益。

1 池塘條件

黃顙魚適應性強,在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注水和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淤泥較少、不滲水、不漏水的池塘均可進行養殖。池塘面積要求不嚴,可大可小,以3-10畝為宜,但水深應保持在1.5米以上,魚種下池前用75-90公斤/畝生石灰進行消塘消毒,以徹底清除野雜魚類和殺滅病原生物。清塘消毒一周后,加注新水深1米左右,每畝施入充分發酵腐熟的有機肥150公斤~200公斤,以培養天然餌料生物,供黃顙魚苗攝食。每個池塘配備1臺1.5千瓦-3.0千瓦的增氧機。

2 魚種放養

魚種放養投放的苗種無論從天然水域捕撈或人工繁育的魚種,都要求無病無傷,體質健壯,規格基本一致,一般為15克/尾,放養時間一般在3-4月之間,放養量1000-1500尾/畝。在黃顙魚魚種下池1周后,為充分利用水體養殖空間和飼料,提高池塘的自我凈化能力。每畝套放團頭魴魚種100-150尾,規格為100克/尾;每畝套放鰱、鳙魚種50-80尾,規格為100克/尾。魚種放養前用3%-4%的食鹽水消毒l0分鐘~15分鐘,以殺滅魚體表的細菌和寄生蟲。魚種下塘前,魚簍內水溫與放養池水的溫差不超過3℃。

3 飼料投喂

3.1 餌料

黃顙魚為雜食性偏肉食性魚類:在自然狀態下主要以浮游動物、水生昆蟲、螺螄、小魚蝦等水生動物為主,也能攝食部分水草、腐屑等餌料。人工養殖時可將小魚蝦、螺蚌肉、畜禽加工廠下腳料、魚粉等動物性飼料與豆粕、菜粕、豆渣、麥粉等植物性飼料粉碎后,攪拌均勻做成人工配合飼料投喂。黃顙魚對飼料的要求是:粗蛋白質含量在35%-45%,動植物蛋白的含量比例為(3-5):1,脂肪含量在5%-8%。在自配飼料時應注意往飼料中添加1%的無機鹽及適量的多種維生素。在高溫生長旺季可適量添加抗生素類藥物,每月投喂1-2個療程,以防細菌性疾病。如今黃顙魚養殖大多采用全價浮性顆粒飼料投喂,這樣既直觀,又減少飼料浪費,也不容易造成飼料營養流失。一般飼料的蛋白質含量必須在40%以上。也有使用沉性飼料的,這樣需要馴化,可采用投餌機進行投喂。

3.2 馴化

在苗種入池2天后采用人工投餌馴化,馴化時輕敲料桶,讓魚形成條件反射,誘魚集中到食臺攝食,進行定點、定時投飼訓練。經耐心馴化5天-7天后,即可養成集群攝食的習慣。

3.3 投餌量

正常攝食后,4月份以前餌料投喂量為魚體重的1%-3%,生長旺季每天飼料投喂量為存塘魚體重的4%-6%,黃顙魚屬“晨昏性攝食節律”的魚類,投喂時避開強光照射期,每天可分上、下午2次投喂,下午水溫溶氧高于上午,可適量多喂,有利于魚類的生長。實際投喂時,則根據“四定”(定時、定點、定質、定量)、“四看”(看季節、看天氣、看水質、看吃食與活動情況)原則做適當調整。

4 日常管理

池塘日常管理工作必須精心細致,經常持久。管理范圍主要包括投喂飼料、水質調控、日常管理及魚病防治等技術措施。日常管理可歸納為“四勤”。即:勤巡塘、勤除草去污、勤撈病魚死魚、勤做記錄。每天清晨巡塘1次,發現浮頭現象,要及時開動增氧機,并加注新水。

4.1 水質管理

黃顙魚喜歡清澈潔凈的水質,所以池水的透明度應保持在35厘米左右,生長季節要適時添加新水,高溫季節要勤換水。對池水溶氧要求較高,所以要保持水體有較高的溶氧。高密度養殖池塘應具備增氧機。黃顙魚池水不宜堿性過強,用于防病的生石灰用量不宜超過20克/米3水。

4.2 巡塘

每天黎明時觀察池魚有無浮頭現象;午間結合投飼料和測水溫等工作,檢查池魚活動和攝食情況。

4.3 防逃

掌握好池塘注水量、排水量,保持適當水量,防止逃魚。進水、排水口設置防逃網。

5 疾病控制

黃顙具有較強的抗病能力,只要嚴格按照要求控制水質,做好常規消毒、預防,很少發生病害。一旦發生疾病就要及時準確診斷、精確用藥進行治療。黃顙是無鱗魚,對常用藥物忍受力不及家魚,特別是對硫酸銅、敵百蟲、高錳酸鉀等藥物較敏感,防病時要慎用,治療時盡量使用高效、低毒藥物。建議以定期投喂藥餌作為預防,每月使用氯霉素、氟瞻酸、土霉素等以及大黃、板藍根等中藥以0.1%-0.4%添加量投喂3天-5天。每20天施用光合細菌一次,光合細菌能分解有害物質,凈化水質,減少病害侵襲魚體。

6 捕撈技術

由于黃顙魚有白天蟄伏隱匿在水體底層石礫等之中夜間為主要攝食時間的習性,故用常規的捕撈技術徹底捕獲有一些難度,再加之它身體的3根刺對刺網有一定的破壞性。這樣,通常用拉網捕撈和干池捕撈結合進行,能收到較好效果。用成魚拉網(網目15-30)捕撈,第一網可撈起黃顙魚總量的60%-80%,但第二網則很難拉到。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受驚后的黃顙魚迅速潛入水層蟄伏。這樣,1周后再拉網,可撈起剩余的50%-70%。然而,對于剩余在池塘中的黃顙魚,最好是干池(塘)捕撈。干池捕撈不要徒手捕捉,以防魚刺傷手。其方法仍是用抄網、拉網等進行。當池塘底部有一端較低或池中有魚溝時,可放水降低水位,當水深10厘米左右時,用小抄網或小拉網能較好捕獲。

猜你喜歡
飼養池塘管理
棗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盡棄
熱鬧的池塘
淺談奶牛的飼養管理技術
對奶牛飼養獸醫防疫的分析
瘦肉型豬高效飼養技術探討
池塘
“這下管理創新了!等7則
夏天的池塘
人本管理在我國國企中的應用
管理的另一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