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字的石匠

2017-02-10 19:57鄭嘉勵
中外書摘 2017年2期
關鍵詞:刊刻刻字石匠

鄭嘉勵

我讀過很多浙江出土的宋元墓志碑刻,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不同的人生,同樣的歸宿。讀碑,除了長點見識、添些感慨,本身并無太多審美的意義。論辭章,諛墓文通常不算好文章;論書法,世人重北朝隋唐,輕宋元碑刻。至于明清碑版,在“眼格”較高的朋友看來,簡直不堪入目,這是有位書法家告訴我的。

我不準備介紹具體的碑文,這是一種有固定格式的文體,記錄志主的名諱、祖先、配偶、子女、生平事跡、卒葬歲月,一切行禮如儀。末了,在志石左下角不起眼的角落,通常又綴以“某某刊”“某某鐫”的一行小字。碑文至此,才算畫上句點。

“某某刊”中的某某,是刊工的姓名,即當年以刊刻石碑為業的石匠。他們不避狗尾續貂之嫌,署名于碑文之末,這是“物勒工名”的意思,表明工匠愿意對產品的質量負責?;蛟S有人會問,墓志深埋地下,反正無人看見,又何必鄭重如此?你可知道糊口不易,石匠以刻字為生,除了墓志,他們平常更多的活計可能是其他矗立地表的豐碑巨制。萬眾觀瞻的碑刻,既需要物勒工名,也有必要為自家的手藝吆喝賺人氣,簽名簽習慣了,雙手一打滑,在墓碑上署名,也未嘗不可。我同時也認為,這種細節頗能體現古代工匠良好的職業道德。

同樣的石匠,我兒時見過很多。他們左手握鑿子,右手持榔頭,面對石板,叮叮當當??套种?,不時俯身吹氣,每吹一口氣,石粉末末紛紛揚起,將他們的頭發染成白色。漸漸地,石板上顯現無數秀美的漢字。我是很崇拜石匠的,他們用鑿子在石頭上寫字,比我作業簿里的鉛筆字漂亮。我甚至愛上他們的“白發”,有樣學樣,偶爾也順手抹點白粉末末,故意抹在頭發或眉毛上。

石匠以刻字糊口,慣常以字數計費,這種方式,我不陌生。如果這篇小文有幸登上“報屁股”,報社的朋友照例會支付稿費,就是按字數算的。印象中,這十年來,稿費的籌碼很少變動,盡管我家門口的菜場,青菜從一斤五毛錢賣到了一斤五塊多。我不清楚宋代的石匠是否有過類似的經驗,愿他們幸福!

“推敲派”詩人的吟誦,字字皆辛苦,石匠的生活也不輕松。自山間鑿下毛糙的石頭,搬運、切割、打磨、將字跡摩勒上石、刊刻、修整定稿,每道工序都不能省。這活吧,既是體力活,又是手藝活;說是手藝活,還是耐心活;說是耐心活,更是文化活——十足文盲,如何刊碑?想想真是不容易。

因為是要求很高的技術活,一地的石匠通常都來自“世襲其業”的石刻世家。比如,武義縣出土的南宋墓志,多數由童姓的人刊刻;臨??h的宋代石匠,多半姓王;鄞縣的石匠,南宋前期多陳姓,南宋末至元代多為茅姓人士,元代的茅化龍尤其著名,書畫家趙孟頫的文字指定由他掌刀??上?,石工來自社會底層,不曾留下詳細的傳記。我即便沒有百分百的依據,也有七八成的把握,推測那些壟斷一地生意的石匠大多來自“家傳其技”的家族。

了解這些掌故,甚有必要。都說古人的文章簡潔,歐陽修“環滁皆山也”五個字,讓今天的人寫來,不知要多少啰嗦。對古人而言,多一個字就是多一塊錢,欲將《醉翁亭記》刊刻上石,始信“惜墨如金”絕非空話?,F代人寫文章,拉拉扯扯,這事不能全怪電腦,要怪就怪今天我們按文章的篇幅長短收錢,而非依字數多少付費。

我剛才說過了,反正稿費已多年未漲。我建議,不如索性取消稿費制度,一律按照篇幅的長短收取版面費,每個字收他十元八元的,看那些專愛在報章上說瞎話的人還敢不敢胡說八道。

猜你喜歡
刊刻刻字石匠
商朝——在龜甲、獸骨上刻字的朝代
商朝
———在龜甲、獸骨上刻字的朝代
宋人對三蘇文章的選編與刊刻
石匠破案
石匠的智慧
論晚明元劇選刊刻現象及其文化審美意義
“老外長城刻字”該如何面對
《植物名實圖考》在山西刊刻流傳述略
麻石匠(外一篇)
魯圖藏安丘王筠著述書板刊刻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