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哥
——冰原“老頑童”的北極深旅生活

2017-02-13 08:31
海洋世界 2017年1期
關鍵詞:海象獨角紐特

寶哥
——冰原“老頑童”的北極深旅生活

撰文|攝影|張燕保

在地球之北那些殘存的荒野、那些冰封的海洋還保留著地球蠻荒時期的影子,讓我試著在這些地方找回自己身上人類的本能。

我在北極經歷了春季、夏季和秋季,這里的季節變化之快和生活節奏之慢讓我贊嘆不已。當地人問我“你喜歡這里的什么?”我思考了很久,居然無法回答!這里的一切都讓我迷戀!從季節變化帶來的驚喜,到因紐特人的樸實善良我都喜歡。就像我的好朋友(一位享譽世界的水下攝影師)說的:當今這個世界只有這極北地區能讓我迷戀了。

這里是北緯74度,“北極點不是北緯90度嗎?”是的,這里不是北極點,對于我來說:坐著俄羅斯破冰船到達北極點,眾人圍在極點標志下拍個照片也就是炫富吧,絕對是個挺無聊的事兒。你想?。耗敲炊嗳?,在船上伴著破冰船行駛的轟隆聲、吃喝玩樂幾天就到了。興許運氣好,船長拿著望遠鏡指著那個隱約的影子告訴你:“看,北極熊!”下了船,一幫人手拉手圍著極點標志碑喊一聲“茄子”;再不就是拴根繩子跳進冰海做一回勇士,心里涌出無限自豪。

不對!對于我來說,這樣的北極之旅絕對是太無聊了!因為在我看來,北極不是讓人朝拜的圣地,而是人類在地球上自然環境最惡劣的地方爭取生存權利的地方。如果有機會來到這里,我必須要實實在在地在北極生活。對,就是和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的原住民——因紐特人在一起;不畏嚴寒,穿著海豹皮縫制的衣服,住在冰海上的帳篷里,生吃剛剛捕獲的鯨肉;在冰面上追逐北極熊,看那不落的太陽。正因為如此,三年來我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北極度過的。以前我說過“最近一些年,我人生的足跡是一路向北”。因為,在地球之北那些殘存的荒野、那些冰封的海洋還保留著地球蠻荒時期的影子,讓我試著在這些地方找回自己身上人類的本能。

夏天的北極海面上漂浮著大量的浮冰,它們隨潮水而來隨季風而去。它們露出水面的部分小到只有幾平方米,大到幾千上萬平方米,猶如一座漂浮的海島。誰也不知道它們明天會飄向哪里,只有海象和北極熊們懂得哪一座浮冰能抵御風浪,能作為它們度過夏天的家園。

如果你沒有機會來到這里,親眼看到它們在浮冰上自在的生活狀態,也許會為它們的命運擔憂,試圖干擾、拯救它們的未來,站在人類的角度上會愚蠢地以為自己是無所不能的萬物之神。

所以我很想客觀地描述一些北極動物的生活狀態。人類只有更充分地去了解,也許才能做到不去打擾和干擾它們。

北極熊

你知道嗎?北極熊的皮是黑色的。

我們對于北極熊的認識誤區還是不少的。也許北極熊給人的印象是笨拙的大家伙,也許有人知道它奔跑起來可以達到每小時40英里的速度??赡阒绬??北極熊還是游泳高手,不僅一口氣游上50千米是稀松平常的事兒,獵捕海豹的時候還能在深海中下潛10多米深!而我在北極海水中徹底領教了北極熊的各種厲害。

在北極生活的時候,我喜歡在半夜時分走在荒原上,站在茫茫冰海中,因為每當這個時候太陽的光線都會呈現出特殊的色彩。在午夜陽光的照射下,天邊的云會從黛青色層層變化為粉紅色、玫瑰色,渲染出空氣的色彩鋪滿山川、大地。

而每到這個時候都是北極熊們最為活躍的時刻,獵人們棄置在岸邊的鯨肉也就成了熊孩子們的大餐。似乎彼此心照不宣,獵人們在帳篷中酣睡、北極熊們聚集在鯨肉堆前大快朵頤互不干涉。當然為防備意外,尤其是當獵人們帶著幼小的孩子出來狩獵時會格外小心。他們會在帳篷外輪流值守,只要北極熊們專心吃它們的鯨肉大餐別淘氣,人熊之間彼此默契就會相安無事的。

不過,分心照顧孩子的熊媽媽還沒能適應這種默契。這不,我眼前的這兩只北極熊應該是母子倆,熊寶寶看起來也就是一歲多,跟著媽媽“闖蕩江湖”。盡管我是舉著相機按快門的同時盡量緩慢地接近她們,熊媽媽擔心寶寶的安全還是驚慌不已。它抬起頭來注視著我,做出隨時逃跑的樣子。而那只肥胖的小熊吃得興起,只顧撕扯著鯨肉毫不顧忌我的到來。

為了讓它們放心地吃,我跪在地上不再靠近,放下手里的相機凝望著眼前的美景;午夜陽光下的海灘白色浪花拍打著海岸,海灘上兩只肥胖的北極熊圍著獨角鯨貪婪地撕扯著,天際間彌漫著黛青、嫣紅的色彩,幾只爭食的海鳥在浪花間盤旋。這是多美的一幅畫??!不禁讓人感嘆大自然在北極這塊土地上居然創作出如此完美的作品。

獨角鯨

獨角鯨是迄今為止我水下拍攝中最難拍到的海洋生物。它在海洋中的靈活性遠超海豚,速度堪比金槍魚!尤其是潛入北極那零下2度的海水中用廣角鏡頭獵獲獨角鯨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獨角鯨成群結隊時的場面真的是蔚為壯觀,它們在海里撒起歡兒來還真是不得了,此起彼伏、氣息悠長的喘息聲伴著牛鳴般的叫聲頓時讓寧靜的大海歡樂起來。它們三五成群散布在附近的海面上,時而尖尖的長角探出水面,時而舉起花瓣似的尾巴潛入海底。迎著太陽看去,它們隨著呼吸噴出的水柱在陽光下化為縷縷蒸汽,恢宏磅礴。

北極海象

潛水幾十年來到過很多地方,見識過各種兇險的洋流,曾經撫摸大白鯊、徒手抓咸水鱷魚,就從來不知道什么是害怕。只有到了北冰洋,看到生活在水下的北極海象,尤其是耳聞

29目睹了它們的覓食方式以后,說實在的“心里的陰影面積”有點兒大。

前兩年都是在冰面上看到北極海象,它們三三兩兩的堆積(只能用“堆積”來形容海象那極端臃腫的身材)在浮冰上曬太陽。即便走到離它們很近的地方,它們也不動聲色并不拿人當回事兒。給我留下的印象就是笨拙和愚蠢。聽說過它們以海底的貝類為食,似乎與大型食肉動物并無關聯。

北極海象的個體都很龐大,成年海象能長到3噸以上,也就是說:如果在冰面上它高興不高興都能把人坐成一堆肉醬。當然這只是個玩笑,真正恐怖的是海象回到深海中。你知道嗎?海象居然是標準的食肉動物?沒錯,它們以海底的貝類為食,但是,它們也捕捉海豹甚至是獨角鯨。更為恐怖的是它們的覓食方式,在深海它們是憑借自己的游泳速度和靈活多變來覓食的!沒錯!它們看似一堆肉的身軀在水下呈紡錘形,穿梭洋流極為靈活,龐大的身體結構善于承受巨大的海水壓力。在捕獵的時候它們的兩只堅硬的長牙會從平時的垂直狀態向兩側分開呈八字形,如同鋒利的鎬頭勾住獵物,接下來它們就會用無比強壯的雙臂(前鰭)緊緊把獵物抱在懷里極速下潛至深海,令獵物在海水壓力瞬間變化下窒息死亡。然后它們是慢慢來享受自己的獵物的!

在海象嘴里長滿了20多顆并不尖銳的牙齒,它們的作用就如同磨盤,待獵物死亡后撕開外皮把獵物的血肉吸進口腔,磨碎以后才咽下肚子。也就是說:它很懶;懶得去浪費時間與獵物搏斗,而是抱緊獵物直奔海底;它懶得費勁兒去撕咬、消化獵物而是咬開它的外皮去吸允它的精華。其實它也太聰明了,充分發揮了自身的特長,絕對不浪費時間做無謂的舉動,貌似愚笨的外貌掩蓋了殘忍的本性。它比其他動物更懂得生活,它把生命中更多的時間留給自己享受溫暖的陽光,“癱”在浮冰上、“癱”在絕美的北極風光里,那份自在直甩“北京癱”幾十條街。

雖說海象的天敵是北極熊和虎鯨,可是北極熊只敢在餓急了的時候在岸上偷襲剛出生的海象幼崽,一旦驚動了成年海象,北極熊還是要落荒而逃的。而虎鯨雖然也在北極海里掠食,卻很少出現在這極北地區,也就是說,海象在這里幾乎是沒有天敵的,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成千上萬的海象集體“癱”在岸邊曬太陽。

北極之夏

北極的夏天有多美?

幾十年來我到過世界上幾乎所有號稱最美的海島和海域,可是沒有任何一個地方能和夏天的北極海島相媲美。當然熱帶的島嶼給人風情萬種的留戀,高大的棕櫚樹、比基尼美女,還有潔白的沙灘??墒俏艺f,這是你審美海島的初級課程你信么?所有人,包括我都是先從戀上熱帶海島開始喜歡海洋的。久而久之你會發現,你所喜歡的海島不過就是抒發一點小小浪漫的地方,那是欲望之島,那是世俗之地;單調而乏味。

不信?你來北極看看,絕對顛覆你對海島的印象。這里的島嶼沒有你熟知的海島那么嫵媚,反而平添了許多陽剛之氣,隨著季節變化展示出多姿多彩的生命力。北極夏天的海島氣溫只有4~5攝氏度,最高也不會超過攝氏十幾度,絕對是清涼世界。這個季節的海島開滿了你從未見過的鮮花,地衣、苔蘚紅紅綠綠鋪滿了大地,不經意間一只潔白的北極熊從花叢中走過,足夠讓你心驚肉跳之余回味上那么一陣子了!

再說海上,風平浪靜之時,各種鯨類就像約好了參加運動會,獨角鯨、北極弓背鯨、虎鯨在海上歡騰跳躍,如果剛好有成群的白鯨加入進來,你就會有福氣親耳聽到海底金絲雀那婉轉悠揚的歌聲。

你說地球上還有哪個地方的海島能和她媲美?什么?太冷不能游泳?那你就OUT了!當今最流行、最具挑戰性也是最有意義的就是穿著比基尼在潔白冰山的映襯下跳進北極海里給自己一個不同凡響的人生體驗。

北極夏天的生活是如此豐富多彩,絕對要感謝那午夜的陽光。沒錯,是午夜陽光!在北極夏天是沒有黑夜的,有趣的太陽從東方轉到西方再回到東方,就是不會消失,這個季節的太陽沒有日落帶來的璀璨,它所補償你的就是午夜陽光下那斑斕的晚霞發出夢幻般的光芒。

所以到了北極海島可能你會不舍得睡覺,因為這里沒有黑夜帶給你的恐懼與無聊。子夜時分坐在岸邊聽那滿海喧囂的鯨叫,看薄霧中高高揚起的巨大鯨尾。心動之余,這一切都會讓人感動,你會感謝這個世界,感謝自己有機會來到這里,感悟到在這個世界上最奢華、最值得留給自己的就是此時此刻。

以前總是在熱帶地區跳島旅行,沒想到夏季的北極地區也是非常適合跳島旅行的。唯一不同的是這里的一切都要自己動手,找當地向導、租船、搭帳篷,其實有意思的地方也就在此。只不過在極北地區飛機和人工都非常昂貴,加上要付出的超額行李(攜帶了大批設備和防寒、防水的衣服)??傊?,北極地區旅行是花了太多錢卻并不奢華的旅行。盡管如此,北極地區的生活還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留戀的日子。記得有一次和幾個數十年服務于BBC及國家地理的攝影師聊天,他們居然也深有同感,要知道他們走遍了世界、閱人(景)無數,北極能如此打動他們,其誘人至深可想而知。唯一的遺憾如同星野道夫說過的話“我只能感嘆,是不是來得太晚”!

因紐特人

在北極生活的這些年,我和因紐特人住在一起,也因此有了更多機會了解他們的生活和他們的文化。特別讓人感覺很不一樣的是,在因紐特人身上還保留著許多我們人類成長的痕跡。因紐特民族基本上是過著游獵生活,雖然現在政府給他們提供了固定的住所,給予他們極高的福利,但他們依然以狩獵為生,樂于在冰天雪地的北極地區生活。

這是一個強悍的民族。他們代表著人類在地球上最極端的自然環境下生存,他們是人類在演化過程中保留著原始文化的群體,在他們身上能找到我們失去的影子。在我們人類成長的過程中,男人因為雄性動物天然的優勢逐漸成為家庭的支柱,這一點在因紐特民族中尤其重要。上一代因紐特人的家庭一般都有八、九個,甚至十幾個孩子,這些孩子們從小就在自然環境中生活,特別是男孩子3歲左右就被家長丟在雪橇里帶在身邊馳騁在冰原上狩獵去了。因此,因紐特男人生性彪悍。他們崇拜強者,族群中的首領都是大家公認的善良聰明、槍法好、身體強壯的男人。

因此,當我走進因紐特人,和他們一起生活也必須接受因紐特民族文化的考量,起碼的標準就是:你是不是個“男人”、夠不夠強壯、有沒有在冰天雪地中生存的本事。所以,隨著我的槍聲海豹應聲倒地,湯姆——我的因紐特兄弟朝我豎起了大拇指,平時指導因紐特小伙子們近身格斗、脫光衣服跳進零下2攝氏度的北冰洋深海游泳、赤手空拳嚇跑偷襲的北極熊。無疑,這些平時生活中的積累使得因紐特獵人們很高興接納我為自己人。因紐特土著、市長Solomon賦予我的因紐特名字叫做“因紐雅克”,意即“像我們這樣的人”。

因為2016年在北極的3個多月,我們都是和因紐特獵人生活在一起,記錄了他們大量的生活實景。我們覺得很震撼,很有意義,也想讓更多的人能放棄偏見,了解這個偉大民族的真實故事。在我們之前因紐特人從來不準外族、更不喜歡外國人拍攝他們狩獵過程。因為,很早以前曾經有過“白人”偷偷拍攝了一些帶有偏見、獵奇的鏡頭傳播到外面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尤其是那些所謂的“動物保護人士”更是全然不顧人類在北極地區惡劣的生存環境,不尊重人類發展的歷史文化,一味地以保護動物為名指責因紐特人的生活方式,由此因紐特人產生了強烈的戒心與面對外界鏡頭的反感。

我很幸運!在北極我和他們朝夕相處,同吃一鍋飯,同睡一個帳篷,親如兄弟。我和女兒獲得了他們的允許帶著相機、攝像機從北極圈一路拍到北冰洋海岸。我曾經對他們說過,要用我的鏡頭展示他們的故事,讓世界了解他們的生活。因為我知道,他們是那么善良、樸實,他們代表著人類在地球最惡劣的環境中生存,這是一個偉大的民族。

因紐特人狩獵獨角鯨

朋友們很好奇“因紐特人獵獲了獨角鯨以后就是生吃嗎”?當然不是!在因紐特人的菜單上獨角鯨有好幾種吃法。雖然說剛剛獵獲的獨角鯨肉生吃起來口感還不錯,尤其對于像我這樣喜歡吃魚生的人來說沒有一點兒不適應??墒谦C人們也會把它煮熟了吃,所以如果你和他們在野外一起狩獵,就有機會蹲在地上從鍋里抓起一塊熱呼呼的獨角鯨肉大快朵頤。因紐特人認為,獨角鯨肉有很高的熱量,尤其是在北極地區吃獨角鯨肉能提高身體的耐寒能力。事實也是這樣,我的親身體驗也是如此。

其實,在狩獵季,因紐特獵人們只需要很少的獨角鯨肉就能度過整個夏天。因為北極的夏天食物來源豐富多彩,著名的北極鮭魚更是唾手可得,就連那些失去冰面的北極熊們都吃得滾瓜溜圓。真正難過的時候是冬末春初,因為在漫長的冬夜,鯨們都躲藏起來避寒,因紐特人只能獵捕海豹,也就是說只有海豹是他們唯一的肉食來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在夏季把更多的獵物埋藏起來以便熬過漫長的冬季。

在北極生活這幾年里,我發覺因紐特人還保存著我們人類進化的痕跡,他們依賴北極這個純凈的世界從大自然中取得最原始的食物,簡單的加工保持了食材原有的味道和營養。除了窖藏這些肉類,他們捕獲的北極鮭魚也會去掉魚骨晾曬在海邊的巖石上,如果陽光充足,大概5、6個小時后就可以隨身攜帶當作干糧吃了。當然在整個夏季我和他們一起狩獵的時候來不及做飯也是拿這些魚肉來充饑的。想起來有些好笑,在現代化的大都市中,那些富裕階層的“美食家”們浪費了太多時間和財力去追求“新鮮食材”卻還不如因紐特人日常生活中的“俯拾皆是”。

因紐特人的翻繩游戲

北極的天氣說變就變,幾個小時前還是風和日麗,現在卻不得不躲進帳篷聽著風雨任憑拍打,一場猛烈的風從南方帶來了溫暖的空氣、帶來了雨,北極的春天終于來了。我喜歡看藍天下平靜的大海,我也很享受因為天氣遽變只能躲在帳篷里的日子,因為在這樣的日子里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向湯姆學習不同的因紐特文化。

有一種叫做 “艾呀嘎”的游戲。說起來挺有意思,這種游戲在我小時候也曾經玩過,叫做“翻繩”。如果說“游戲是人類最初的文化”那么,在地球邊緣居住的因紐特民族則始終保持著原始和樸實。

他們生活在北極,這里是地球邊緣。如果有幸來到這里,你看到冰封雪裹的世界就好像從開天辟地那個時候起從來沒有變過。極端的氣候條件養育了淳樸的民族,他們堅守在自己的家園,堅守自己的文化。以至于,那個因為發現了一種新的翻繩圖案,風雪中狗拉爬犁趕了375英里路,只為了告知其他族人的因紐特人被他們奉為英雄,他的故事至今仍廣泛流傳。

也許有人認為“不就是個翻繩游戲嗎,哪有那么深奧?”我要告訴你:你所不知道的是這個看似簡單的游戲其實相當復雜,它依舊像在遠古時期一樣起著傳達信息的作用。你到了因紐特民族聚居地區,在機場看到的就是兩位老人正在研究“翻繩”的大幅照片!我們在因紐特朋友家居住的時候,來看望我們的族人看到女兒正在學習的“艾呀嘎”興奮不已,馬上又是教她新的花樣,又是互相比拼翻繩的技巧。一連幾個小時樂此不疲,可見“艾呀嘎”在他們心中的位置。我們總說要有文化,其實文化是淳樸的,帶有原始的痕跡。

北極的孩子不睡覺

在村里住著,半夜醒來不時聽到窗外孩子們的嬉笑聲,有時回到村子已經是下半夜了,仍然可以看到孩子們三五成群地在街上或踢皮球或隨意玩耍。第一年來的時候我們很驚訝,久而久之也就習以為常了,女兒總結說“北極的孩子不睡覺”。其實,這完全是因為極地的極端氣候和季節變化。你看?。阂荒曛懈疽姴坏教柕娜兆泳驼剂?個月,好不容易盼來了晝夜灑滿陽光的日子,擱誰也舍不得睡覺啊。

我在北京的時候是出名的早睡早起,尤其是近些年遠離社會以后更是晚上8點睡覺、早上5點起床;朋友們都笑我過著農耕的日子。有句話說得很有道理“環境改變人”。這不,自打到了北極地區生活這幾年,我完全適應了這里“太陽底下睡大覺”。其實不適應也得適應,你想啊,這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說的是規律,要是太陽總在天邊掛著那也就沒規律了吧。說到這里想起一件事:一次和朋友聊天,他問“北極夜里還有太陽?那完全是亮的怎么睡覺???要不要戴眼罩?家里是不是得有特厚的窗簾”?我笑了,你要是有機會來到這里就知道啦,這里的人家不用說厚窗簾,基本上家家都是沒有窗簾的。因為,他們自古以來就是獵人,習慣在冰原上、帳篷中生活,習慣了灑滿午夜陽光的日子。我想,在陽光下酣睡也是他們享受大自然的獨特方式。

猜你喜歡
海象獨角紐特
美味就可以多吃?
我才是獨角熊
真假獨角熊
“大力士”獨角仙
因紐特人為什么也要用冰箱
變色海象
海象的牙&彩雀
Climate change and the Inuit
解救獨角王
一切都很正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