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路過了誰的全世界?

2017-02-13 15:23
東方女性 2016年12期
關鍵詞:小容豬頭魔幻

你就路過一次,卻成了我的全世界

子禾

你有沒有愛過一個人,相愛時用盡全力,分別時狼狽收場。

你有沒有遇到一個人,來的時候猝不及防,離開的時候思念余長。

這一生,我們會遇到多少人,而最后我們會記住的又會有多少,曾路過的那么多人,卻只有一個人,就算沒能最終在一起,還是覺得能遇見他真好。

觀影結束時,—直在回想著電影里的情節。電影中的故事以陳末開頭,以陳末結尾。記得張嘉佳曾在書里寫過,因為沉默,所以叫陳末。所以這是一個“沉默”的故事。用一種

“沉默”的方式來講述著三個男生遇到的愛情故事。

電影中陳末的表弟茅十八,看起來神經兮兮卻為荔枝做了各式各樣浪漫的事情,為保護荔枝的安全而發明的定位儀,為路癡荔枝特制的專屬導航儀,以及無處不在的那句“荔枝,我愛你”。在愛情里受過傷受過騙的荔枝也因此篤定的要與茅十八共度此生。余生太長,路途坎坷,可她們還是毫無畏懼。潛心鉆研各種發明且只愛荔枝的茅十八,單純善良又癡情的人民警察荔枝,他們的愛情太過單純,太過美好,像是童話,所以才看起來那么的不真實,所以才有了電影里茅十八的結局。但在茅十八離開后,荔枝的世界仍還是他留下的痕跡。

或多或少的,我們都曾在有些人的世界里留下了痕跡,有的我們知道,有的我們不知道。我們被溫暖,也溫暖了他人。

陳末以自己的方式愛著小容,即使分開了,仍見不得她有困難,故意撞壞小容的車,只是為了給她一些錢度過難關,他說他也不知道為什么那么做??赡軔垡粋€人的時候不需要去想。

陳末又以自己的聲音和故事溫暖了幺雞。他不知道在他聲音的相伴下,幺雞度過了怎樣的歲月,也不知道幺雞為了讓他從失戀中振作起來又做了多少努力。那是他后來才知道的故事,彼時,他也失去了幺雞。于是,他在電波中尋找,在路上尋找,他不知道他在尋找什么,或者在等什么,但他知道他應該繼續找下去。

那一幕,不知道多少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落淚。我們總是不知道自己得到了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正在失去什么,往往到后來,我們才會恍然大悟,如夢初醒,在愛情里,我們從來都是盲人。

在幾人醉酒的一幕中,小容借著酒勁說:你們真的知道女人要什么嗎?其實陳末不知道,豬頭也不知道。

電影里最讓人意想不到的,大概是豬頭和燕子這一對,這一對?;ㄅ涑竽械墓适?,在書里,他們的故事沒有說是怎樣的結局,而在電影里,他們的結局是現實。

有時候,我會想,愛情究竟是不是付出就足夠了,付出所有,從不退縮,就能夠一直到老。

豬頭說:燕子,我有時候不知道你到底在想什么,但是我們在一起,我不知道也沒關系。

真的沒有關系嗎?戀愛是你儂我儂,婚姻則是朝夕相處,沒有人敢把自己交給一個完全不懂自己的人,也沒有人敢與一個付出全部的人在一起,因為你知道,你終將無法回報他所有的熱情。

所以燕子和豬頭的感情是現實的,豬頭為了燕子付出了全部,燕子卻和豬頭說分手。但就算分開,豬頭還在走著燕子走過的那些路,去看她看過的風景,帶著燕子最愛吃的食物。我不知道那是豬頭對燕子的愛,還是對愛情的懷念。但卻現實得讓人忍不住落淚,因為有太多諸如此類的故事,每天都在生活里上演。所以我不知道該是心疼,還是麻木。

陳末說:只要豬頭和燕子還在一起,我們就是年輕的。

仿佛那些青春里的遺憾,都因豬頭和燕子的愛情而還在繼續延續著。但他們也終將老去。燕子和豬頭最終還是分開,自此,陳末、豬頭、茅十八的青春都結束了。

回憶是座沙城,時間腐蝕著一切建筑,我們淚流滿面,我們步步回頭,卻還是不得不向前走,時間從沒有對誰仁慈過。

張嘉佳不愧是文字高手,他輕易的幾句話就道破我們的內心。

有人說里面的旁白太書面了,有人說看電影像看著一本書,可那恰恰是適逢其時的我們,所無法訴說的心情,當往昔不在,舊情已斷,我們也都被歲月沾染了痕跡,走在人生向前的路上,除了文字,還能用什么來表達我們的心情?沒有了。

與其說這是一部電影,倒不如稱它為一部電影書,以為看的是別人的故事,卻翻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愛情里,我們又有什么不同?我們不過是蕓蕓眾生最平凡的那一個,我們都是愛情的傻瓜,想從別人的故事中得到慰藉,最終卻被回憶惹了眼淚。

世上的愛情千百種,也都逃不過廝守與錯過。

如果沒有遇到你,我將一直在路上,直到遇到你,才是我的終點。

而如果我路過了你,自此我的世界將全是你的影子。 路過人生中的魔幻時刻

俟塵

看《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時候,我的身邊坐著三個老友。她們一個剛失戀不久,空窗期,一個正在熱戀,一個已婚。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她們有的哭了,有的笑了,有的還犯了花癡,但最后都異口同聲的回答,還不錯。

這間放映廳里,坐著年紀不盡相同的觀眾,也是同樣的。有人因為茅十八對荔枝如同孩子般爛漫的愛而心動;有人因為豬頭追著燕子絕塵而去的黃色出租而心碎;也有人對陳末和小容明明相愛卻最終各自兩寬而困惑。的確,愛情,有諸多的形狀,每一種看起來都很不同,但歸根結底又都很雷同。愛情是什么呢?幺雞在輕軌里問陳末,陳末說,就是因為愛而搞出了許多事情。這個答案,甚得我心。

小的時候,我喜歡自己和自己演戲,我自己扮演不聽話的學生,也自己扮演批評學生的老師;我自己扮演乘客,也自己扮演司機;我自己扮演廚師,也自己扮演前來光顧的客人。不肯放過任何一個角色,覺得每個角色的人生都截然不同。

我們從孩子成長為大人,失去的最寶貴的東西是什么呢?是大把大把可以荒廢的時間嗎?或許不是吧,時間本身是沒有任何意義可言的,它只有依附在生命體之上,才顯出意義。那么,失去的珍貴是什么呢?是你發現,你忽然對人生的諸多角色沒有了什么憧憬心,你知道了生活大抵上是什么樣子,它不會跳脫出日常,所有角色的人生都符合常識。你失去了孩提時代對這個世界飽滿的好奇,你不再覺得可以思考的活著是種魔幻的存在。而情感,是這個尋常世界里少數的不尋常。

所以,在我看來《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是一部魔幻電影。

茅十八對荔枝的愛是浪漫的魔幻,豬頭對燕子的愛是付出的魔幻,陳末對小容的愛是眷戀的魔幻,幺雞對陳末的愛是理解的魔幻。這些尋常愛情里的浪漫、付出、眷戀和理解被放大到熒幕上,濃縮進120分鐘里,被投注在這些比俗世兒女更為純粹的人物身上。他們的身上沒有我們普通人所共有的矛盾點,他們毫不扭捏迂回,毫不吝嗇,大方得一塌糊涂。

什么是愛情?很多人都說愛情其實沒有定義,但其實愛情是有的。心理學里用你的情感是否是利他主義來判斷你是否產生了愛情。如果用這樣的定義來衡量,那么《路過》里所有人的故事都是對于愛情的最好詮釋。因為每一個坐在熒幕前看它的人,都看見了愛情的模樣,所以都免不了為之觸動。

我的這三個朋友里,那個正在熱戀期的女孩,曾經是個驕縱的少女。經濟優渥,家庭幸福,每一個男朋友都特別寵著她,這一刻要的東西絕對不能等到下一刻。如今,她很快就要結婚了,嫁的并不是那些對他百依百順的男人,這個男人家境一般,會和她一爭高下,吵架了不會過來哄她,她想要的也不會全部滿足。但她變得和從前不一樣了,她變得不那么愛購物了,買東西的時候除了買給自己也買給男朋友。她似乎有了長足的成長。

那個已婚的少婦呢,曾經是個女權主義者,口頭禪說得最多的就是憑什么,憑什么我要給他做飯,憑什么要等他下班,憑什么女人就一定要和男人一起生活?憑什么一定要結婚?憑什么不生孩子的就不算稱職的妻子?以為她會是我的朋友里唯一的不婚主義,可她卻成了第一個出嫁的。這段時間她的丈夫被外派,她獨自承擔了新家的裝修工作,我再也沒有從她的嘴里聽見憑什么這三個字。

而那個正在空窗期的女友,在結束了自己長達三年的戀情之后,正準備重新投身祖國大好青年們的懷抱,尋覓良伴。我總問她,你恨那個離開你的男人嗎?每每這么問,她總露出詫異的表情:“為什么要恨他?恨多不美,本來美美的一段感情,被恨這么一光顧,就都剩下了些不堪。我才不要恨他,我希望他幸??鞓?,比我差一點就行了?!?/p>

愛情永遠是電影和小說的一個母題,通過這個母題發散出去,可以出現許多其他主題。比如親情,比如友情,比如生存,比如生活?!稄哪愕娜澜缏愤^》就是在這樣的母題里分裂出了其他的分支。重慶的活色生香,那是生活的油脂,偶爾香甜偶爾肥膩;陳末豬頭茅十八的友情,那是跳脫出人情世故的英雄氣,時而氣長,時而氣短。

而陳末和母親的對手戲是我個人最喜歡的部分。情感,是尋常生活里少有的不尋常。所以,我們才那么需要它。我們需要它來跳脫出日常,跳脫出我們自保自私的共性。所以,孩子總眷戀著家庭的溫暖,父母會全情全意的為子女付出,所有人都需要朋友的支持,戀人們在不自覺間成為了利他主義者。即使這種詩意的情感是瞬間發生的,是靈光一閃——更多的時候是孩子厭惡這個保守的家庭,期盼遠離;父母以愛之名行捆綁之實;朋友在大難臨頭作鳥獸散盡;戀人們兩兩生厭,恨不得撕開對方的喉嚨。即使這樣的利他主義不會時時刻刻輕而易舉的發生,但它終究是會發生的。它發生的時候,就是魔幻時刻了。我們所有人,都會為這樣的魔幻時刻落淚。

人生并不是個魔幻的存在,但,它卻是由一些吉光片羽的魔幻時刻來構成的。你不會記得那些重復瑣碎甚至是不怎么美的事情,你能記得都是那些情感萌動,超越個人矛盾點的時刻,它們是你的標識牌。制造魔幻時刻,抓住魔幻時刻,是我們生活里難得的意義。

愛情,沒有“路過”這回事

高容浩

近日看了改編自張嘉佳小說的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我沒看過小說,但電影通過三段故事,訴說三段路過的方式。當中共同的信念,是愛情的突如其來,沒有人在愛情中能完全自由,以及當任何人出現在我們生命中,或者我們出現在他人生命中。

所有的路過,都不可能僅僅只是路過。 你以為的路過,可能是你不夠成熟

陳末和小容在大學就是戀人,他認為相愛就可以永遠在一起,但小容更看中適合。

大學時代的陳末,適合大學時代的小容,這才是他們在一起的原因。陳末自以為兩人在一起是因為他們的賭約,那是他受限自身英雄主義的看法,所以他才會在電臺再次和小容打賭。

對于已經脫離青春,想要前往更開闊世界的小容,即使陳末真的做出收聽率第一的節目,我想她也不會跟陳末結婚。

賭注對陳未來說是重要的,因為他相信世上還有奇跡,還有青春冒險的愛情。

小容不相信,她信的是所謂成人社會的邏輯,好比和一位商業巨鱷做投資,即使后來證實她被騙了,她依舊保持冷靜,因為她運氣不好,但不表示她做的選擇是錯的。

就像許多人當年把錢投在美國萊曼兄弟控股,后來次級房貸危機,擊垮了萊曼兄弟,還造成全球股災。但投資萊曼兄弟的人實際上都是理性的,畢竟里頭都是專家,提供出來的數據對一般人來說極有公信力。

這是戀愛的第一項諷刺之處,隨著年紀漸長,理性的力量在愛情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但有時我們發現理性只是一種幸福的假設,而不是幸福的保證。

曾有這么一個朋友,他在香港某投行工作,他一位大陸同事來自背景厚實的家庭,身邊有一個交往多年的女朋友。后來政府打貪,大陸同事父親下馬,女朋友很快立刻果斷分手。

這是現實嗎?如果你是他同事女友的家人、閨蜜,你會不會希望她別被愛情沖昏頭,影響了一生的幸福?會不會錯過今生最愛?

小容路過陳末的青春,陳末忘不了小容,因為他無法從自己的青春出走。某個角度來說,這也是為什么他收留豬頭,因為豬頭是他的青春,就像他說的“豬頭的愛是一個坐標”,讓身邊的人都相信仍活在青春歲月。

陳末路過小容的青春,對小容來說,路過只是路過,是偶爾撿拾36東方女性的回憶。她已經從自己的青春走出來,可這是陳末所無法理解的,因為他們生活在兩個不同的時空。

他們注定只能當好朋友,往往我們可以允許身邊有個不成熟的朋友,朋友不一定要每天見面,不一定要負擔對方的幸福,但相守一生的伴侶則不同。

可是小容就比陳末過得好嗎?

當我們只是選擇從別人的身邊路過,我們無法控制別人是否愿意讓我們說走就走。

更何況,有時當我們一心只想路過,最后該走了,卻是我們自己死賴著不走。

我想起電影《甜蜜十一月》,女主只想跟男主談一個月的戀愛,男主本來樂呵呵的,想甜蜜無負擔。誰知道最后舍不得走的,是他,而不是她。

你珍惜的紀念品,別人路過的垃圾

豬頭和燕子同樣展現了兩個人步調的不一致,燕子只想路過,但豬頭卻以為那是停留。

戀愛的第二項諷刺之處,就在于人們經常錯把相似的情感,誤認為愛情。

于鳳至愛張學良,那是往死里去,想不開一般的仰望帥。但張學良輾轉花叢,即使后來回憶前塵往事,對妻子有的只是愧疚。

胡適多次想跟江冬秀離婚,也多次移情別戀,對婚姻如同談民主,他說容忍是自由的精神。對妻子更多的是敬,而不是愛。

豬頭為燕子做的一切,燕子可能有感激,有愧疚,甚至有崇敬,但這些都不是愛,有時卻讓別人以為那就是愛。

為燕子打抱不平,賺錢養她。這種支持是豬頭的生活重心,是他從大學開始就習慣的生活模式。

然而,就像哲學家海德格論愛:“我愛,我愿你所是”,我們愛一個人,往往有一個期望,希望對方符合我們所想的那個人。

所以熱戀時期,當我們對另一個人的幻想尚未破滅,我們彷佛籠罩在極度的幸福中。即使看見缺點,有時我們還會自己給他找借口,同時也給我們繼續保持幻想的權力。

可是隨著生活的面貌越來越完整,對伴侶的認識越來越多,有更多的惡與平庸被我們發現,進而我們陷入愛的痛苦。

面對對方不符合自己的期待,通常人們有幾種做法,徹底的就是分手,不徹底的就是改變自己,或者改變對方。還有一種,就是用麻木應對感情的生滅。

維系關系,無論是否進行改變,過程都是痛苦的。改變自己,對方不變,我們的期待依舊落空。改變對方,就像勉強替貓剪指甲,可能貓還沒受傷,自己就先受傷。

這些覺醒與傷痛,其實不是壞事。因為想要更進一步,想要真正讓對方進入自己的生命,我們必須袒露更多的自我。這是一種信任感的展現,相信對方能夠接納自身的不完美。

最后燕子跟豬頭分手,跟豬頭借來的二十萬也沒還。豬頭自顧自的為燕子說話,陳末聽不下去,說當年偷錢的就是燕子,豬頭暴打他一頓。這一幕凸顯了豬頭對燕子,始終處于愛情的幻想階段,他不了解燕子,因為燕子從未真正的在豬頭面前坦露真實自我。

勉強的愛,無論對象是誰,持續多久,恐怕都只是一個人在單戀。

有意義的路過:走出我們的舒適區

陳末與小容、豬頭與燕子。前兩人的愛情停留在大學時期,眼睜睜望著喜歡的人離他們遠去。

反觀,茅十八和荔枝,他們為什么能走在一起,很大一個原因就在于他們認識彼此的時候,正屬于兩人成熟度相近的階段,就像當年的陳末和小容。

這也可以用來看陳末和么雞的戀愛,么雞年紀輕、社會經驗不豐富,但她的愛情觀卻比陳末成熟。

陳末不懂成全,幺雞懂。

可笑的是這很可能是“廣播節目中的陳末”,那個看起來什么都懂,滿口道理的[電臺主持人陳末]教會她的。那不是真正的陳末,長不大的男孩;而是另一個陳末,發人省思的熟男。

愛情的第三項諷刺之處便在此,那些戀愛專家,把愛情說得頭頭是道的咨詢師,他們可能根本不懂自己在說什么。愛只能在愛中驗證,而不是用華麗的詞藻。

成長是一個擴大自己認知與能力的過程,成長過程可能帶來焦慮、不安。心理學有所謂“舒適區”學習理論:

每個人都活在一個三環同心圓,最內環是“舒適區”,我們在此感到熟悉、安心,好像永遠不需要長大。

最外環是“恐慌區”,那是不熟悉、充滿各種危險的區域。

三環中間是“學習區”,這個圈會隨著我們不斷增長自身的能力,跟著膨脹我們的舒適區。

青春就像一個舒適區,讓人得以愛的熾熱,愛的不計后果,所以許多人都忘不了青春的回憶。

有些人因此到了中年還不愿離家,繼續吃家里、用家里當尼特族。在愛情上則繼續用大學生時期,或少年期的兩性觀再談愛情,結果在社會上吃了很多人際交往的白眼。

有些人在恐慌區經歷一次痛苦,就再也離不開舒適區,也無法拓展學習區,把舒適區弄得好像洞穴。有些人則不斷學習,擴大自己的舒適區。

譬如我本來不善于演說,給別人上課會很緊張,這時我會想“干脆別當老師好了”。如果我就此放棄,躲回舒適區,那么我永遠無法上講臺。后來我慢慢隨著練習和實踐經驗,教學能力不斷增進,現在上課對我來說是駕輕就熟的一件事。

之后,遇上必須在國際會議用英文發表論文的場合,這又成了新的恐慌來源。我再次面對躲回舒適區,或擴大學習區的考驗。

這種考驗充斥于生活中,但每次考驗都是成長的契機。

成長需要離開熟悉的舒適區,愛情方面的成長亦然。

陳末從前碰上考驗,老用自暴自棄的方式躲回舒適區。但這次不同,他選擇不放棄,最后用成熟的面貌成全了感情。

結語:珍惜每一次路過

電影中有個橋段,我記憶特別深刻:稻城亞丁有個賣肉的傻子,狡猾的老陳經常用話術騙他的肉。

有時像陳末那樣的好人保護他,但有時他只能無奈接受,因為他傻,沒辦法識破“聰明人”的謊言。

有天傻子發怒了,想拿刀把老陳砍了。除了暴力,傻子不知道怎么宣泄自己的怒力,也不懂如何保護自己。

所有的路過,都不可能僅僅只是路過。

也許我們刻意遺忘,裝作不在意,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有時我們的心被劃上幾刀,有時我們在別人的心上種下石碑。

不經意的留情,或者以為無傷大雅的欺騙,說穿了還不就是看別人傻,看自己聰明。但再傻的人也是人,他們的心會受傷,而當他們不懂得像聰明人那樣講道理,往往只能用最簡單的方式抗議。

這種方式可能很暴力,看起來格調很低,但這些都是理性分析,如果我們設身處地,我們可能會驚訝,驚訝暴力下的心傷了有多深。

就像那句俗諺“會被你欺騙的,都是相信你的人”。同樣地,“會因為你的路過而受傷的,都是愛你的人”。

愿我們都能珍惜人生的每一次路過。

猜你喜歡
小容豬頭魔幻
雍措“凹村”的魔幻與詩
魔幻與死亡之海
白煮蛋的魔幻變身
“魔幻”的迷惘
豬頭的愛情
太委屈
落魄鏢師
太委屈
豬頭和豬頭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