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系統理論視閾下大一新生角色適應問題研究

2017-02-15 18:12鄧菁
現代商貿工業 2016年17期
關鍵詞:生態系統理論大學新生

鄧菁

摘要:大一新生作為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其生活學習一直作為高校教育工作中關注的重點之一。大學校園是個人社會化過程中重要階段之一,一旦社會化失敗,可能會對后面四年大學生生涯帶來危害。生態系統理論重點關注個人與社會環境中各個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尤其適用于個人、家庭或者小群體在由一個階段向另一個階段轉變過程中會產生一些過渡時期的問題和需要。據此,通過問卷發現大學新生適應不良問題表現,以生態系統理論視角為大一新生不良問題提供一個系統的解釋。

關鍵詞:大學新生;角色適應;生態系統理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7.083

1背景與相關研究綜述

從單一“升學預備式”教育、被動依賴生活模式為主的中學階段急劇轉變到多樣性教育、獨立自由生活模式為主的大學階段,大一新生正經歷著兩種不同階段過去時期所導致的不良適應。關于影響新生適應不良的因素,劉麗玉認為新生學校教育適應不良主要是因為中學與大學兩種文化價值觀念的對立與沖突兩者差異甚大的地方就是教學管理與運行體制。習慣了高中單一擠壓型升學預備式教育,突然轉換到輕松自主學習的氛圍下,新生對于老師上課到堂,下課走人的教學方式不能良好地過渡。這種不適應不僅反映在學習生活中,同時反映心理健康水平上,司秀玲根據心理健康對新生角色適應進行多元方差分析,認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角色適應性越好。這一觀點也驗證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論,即同樣的適應性時間,學生會表現出不同心理反應。大學新生正處于自我同一性形成時期,同一性的發展狀況決定了其應對事件的心理反應,進而影響到其心理健康。王書也在其《當代大學生自我同一性研究概述》討論當代大學生因自我意識的成熟與周遭環境變遷,自我認同越發困難,易產生一些諸如焦慮、失落、無所適從、人際交往障礙等心理困擾和行為問題。

2新生角色適應存在的問題

第一,角色適應障礙引起的不滿。專業滿意度是用來反映新生適應現狀的一個基本指標。部分學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由于對所報專業了解不夠,使得部分考生在高考志愿上不得不填“愿意”服從調配學?;蛩鶎W專業不滿意現象。部分大學生中出現了對所學專業不滿意現象,表現出對專業無興趣,甚至消極和抵觸情緒。專業了解度偏低,大多數高考學子都是出于從眾的心理,不是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而是選擇人們口中的熱門專業,因此對專業的認同度不夠高。當代新生都是“90后”且有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作為家里唯一子女,享受著優越的待遇,部分溺愛型家庭給予過分保護,形成了不健康的人格,一旦來到大學,稍微不滿就會擴大化。獨生子女對于專業的滿意度更低一些,不滿情緒跟非獨的相比要嚴重。

第二,人際關系不適引起的孤獨感。新生交往圈子以同學和室友為主,一方面他們來自全國各地,由于他們原來各自的生活習慣、性格、興趣等方面的不同,在這個大家庭的人際交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一些摩擦、沖突和情感損傷,這一切難免引起學生的不適應。調查發現,“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是新生一個重大適應障礙:36.1%的同學認為自己的人際關系欠妥。而有24.1%的學生與室友相處不融洽、有矛盾,26.3%的學生喜歡獨來獨往。12.1%學生感覺與他人相處有恐懼感,1.4%學生覺得沒人理解自己。另外,大學老師的教學屬于流動性教學,面對面交流與接觸的頻率較低,缺乏與老師適度的溝通,導致雙方關愛度缺失。

第三,生活不適引起苦悶心境。新生中第一次寄宿的同學往往出現不能適應獨立生活、集體生活的煩惱。女生和男生相比,不能很好自理生活方面,女生占比重12.5%,而男生占有87.5%。

第四,學習不適引起的困惑感。大學的課程設置、上課方式、學習方法等與中學相比存在巨大差異,導致個別新生學習觀念轉變失敗,在學習上顯得被動,以致對大學學習出現恐懼心理。不少新生從“鶴立雞群”變成“平庸之輩”,心理落差極大,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有大部分學生存在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模式轉變不適應以及學習方法不正確等問題。在成人監控、指導的學習方式轉變為自我監控與指導的學習方式的過程中,新生轉變失敗,還處于接受學習方式,對老師過分依賴,缺乏自主意識和自學能力,很難適應大學學習規律。面對自我支配的空閑時間,很多新生不知道如何利用這些時間來充實自己的大學生活,一方面大學課業不能完成,另一方面又為不知干什么而苦惱,學習上有很大的盲目性、被動性。

第五,經濟自理能力缺失帶來的苦悶。來自農村的新生,經濟困難使得他們在完成“城市社會化”的過程中容易造成心理不平衡,懷舊、戀家情緒濃厚。獨生子女在家養成“衣來張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不懂如何獨自理財。調查顯示64.8%新生不懂理財,花錢無計劃,每個月出現財政赤字。甚至有大學生通過借高利貸來滿足自己高額的消費。

3生態系統理論—對新生適應問題理論解釋

20世紀初,瑪麗·里士滿(Mary Richmond)和珍·亞當斯(Jane Addams)最先將生態系統理論應用于慈善組織會社和睦鄰組織運動,并從整體上把握個案,著力關注人與其社會環境各個方面的相互作用。生態系統的方法同時注意個人內部和外部環境因素,強調人及其物質環境、社會環境之間的機能失調,試圖改善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并把治療和改革結合起來,以使人的需要與人所處的環境之間更好的協調互動。根據布朗分布將人際關系分為微系統、中系統、外系統、宏系統對新生角色適應問題進行操作化。

3.1微觀系統

影響大一新生角色適應的微觀系統主要是指與新生生活、學習密切相關的能夠直接影響新生適應大學生活的第一場所,包括個人、家庭等。微觀系統決定著新生的活動形態、角色和人際關系,直接影響新生對大學生活的適應狀況。具體來說,微觀系統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1生理因素

女生和男生相比之下,女生可以更好的的打理生活中的瑣事,而男生面對打理生活顯得束手無策。根據研究得出,從幼兒期,男女生性別不同,父母撫養過程中所灌輸的思想概念不同,使得女生更傾向模仿母親打理家務事。同時,男女性在思維發展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女性思維方式偏感性,且看中細節;男性思維方式偏理性,且看中整體。因此女生心思更加細膩,且能很好打理生活小事。

3.1.2人格特質因素

獨生子女在學業不安維度上明顯高于非獨生子女,獨生子女較非獨生子女而言,得到來自父母更多的經濟支持和關愛輔導,部分溺愛型家庭給予過分保護,形成了不健康的人格,一旦來到大學,有稍微一些不滿就會擴大化。

3.1.3個人角色因素

學生主體性缺失,在應試教育和升學壓力下,學生從入學開始被具體的學習目標作為人生道路前行的標桿,沒有形成充分的自覺、自律和自控能力,自我意識薄弱,同時自我管理能力也缺乏。當經過十年寒窗苦讀考上大學后,家長放下了對其嚴厲管束。大一新生普遍感覺到了大學校園的自由、隨意,盲目放松與放縱。男生看武打言情小說,沉迷網絡游戲;女生花過多精力參加各種娛樂活動來消磨大學光陰。

3.1.4家庭因素

家庭是個體社會化的第一場所。家庭教育內容的單一,導致新生從中學生向大學生轉變出現適應障礙,由此出現角色中斷狀況。父母對子女在學校學習成績抱有較高期待,對與考試、升學無關的活動漠不關心,忽視對子女獨立能力的培養。在面對大學新生活和新的人際交往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不少問題和情況,當新生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和實際能力,在位置的領域面前,新生必然表現出茫然、不安、恐懼等不適應現象。

3.1.5同輩關系

同輩群體在基本相似的文化、社會條件下長大成人,有可能形成基本相同的態度與價值觀。因此將新生置于同輩群體的背景下,更全面地分析其行為。與同輩群體的友誼關系可以讓新生更好更快適應大學生活。通過分享和感受情感、溫暖、合作、相互尊重以及如何進行人際交往,促進青少年個體的成長、發展以及自我實現,而受到排擠以及挫折的同輩關系,這種適應不良的人際關系本身能夠給人帶來困難,嫉妒、誤解、壓制和沖突等不良的交流方式使新生感到壓力較大,這些壓力可能使他們不能順利度過人生轉折時期,不能從高中生的角色轉化到大學生角色中來。

3.1.6學校因素

失當的學校教育。鄧小平同志曾說:“十年改革的失誤是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睂W校片面追求學習成績,管理上存在漏洞,忽視做人的教育,對社會狀態的基本認識、社會生活的基本能了以及社會交往的基本規則都缺乏。導致一些新生在與同窗室友交往過程中往往不能保持良好的溝通和處理,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2中觀系統及外觀系統

中間系統包括發生于個人與個人、個人與小群體之間的事件。中觀事件通常在較親密的個人關系中發生,是個人與對個人有最直接、最重要作用的因素之間的界面。當新生覺察到學校的價值觀與其不一致,而學校輔導員及老師不能有效去調適,將會降低其參與學?;顒拥囊庠?;大一新生在缺席校園活動的同時,也缺席了與其他同學溝通的社交活動,通過網絡游戲和電影來打發大學時光;以互聯網為代表的傳媒技術的迅猛發展的同時,傳播大量消極、腐朽的文化垃圾,造成新生思想混亂,盲目從眾,缺乏遠大理想和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這些影響微觀系統和中間系統的正式和非正式的社會文化,或者說是微觀系統和中觀系統所存在的外在社會文化脈絡,就是所謂的外部系統。

3.3宏觀系統

宏觀系統是關注人與大型組織和系統之間的互動,分析個人在事物總體結構中的位置。當前,一方面由于社會急劇變革造成了社會、文化的不穩定狀態,我國目前正處于新舊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磨合期,文化的轉型、價值觀念的變遷、社會失范現象的增加等往往會影響和沖擊新生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破壞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的社會支持與交往,削弱青少年生存的能力、信心和意志,由此可能導致新生角色不適應幾率增高;另一方面,中國現代教育努力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但傳統的應試教育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新生角色轉換成功。

參考文獻

[1]司秀玲.大學新生角色適應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校園心理,2011,(03).

[2]王書.當代大學生自我同一性研究概述[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本),2010,(03).

[3]庫少雄.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9).

猜你喜歡
生態系統理論大學新生
關注學生個性實施因材施教
大學新生實驗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學新生適應不良問題的案例報告
小學教育內容設計及其教育策略
當代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及輔導方法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診斷標準化策略
生態系統理論視域下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