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商直接投資對區域內技術創新的影響研究

2017-02-15 22:36張愛華賈登勛
河北經貿大學學報 2017年2期
關鍵詞:溢出效應經濟結構外商直接投資

張愛華++賈登勛

摘要:利用河北省2007—2013年地區面板數據,運用計量方法實證分析外商直接投資對區域內技術創新的影響程度及其大小。研究發現:外商直接投資對河北省技術創新存在正溢出效應,經濟發展水平、基礎設施建設、人力資本存量等因素對外商直接投資溢出效應起到促進作用而貢獻度較小,本地企業類型雖然表現出對外商直接投資溢出效應有促進作用但并不顯著?;A設施建設與人力資本存量要素在外商直接投資溢出效應的作用方面,貢獻度大大高于其他要素的水平。

關鍵詞:外商直接投資;技術創新:溢出效應;東道國;人力資本;經濟結構;聯合效應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101(2017)02-0095-06

一、引言

目前,實現經濟增長的主要途徑是增加資本積累和提升技術進步。外商直接投資(FDI)正在以自身所蘊含的先進技術、科學管理、人力資本以及充裕資金等資源對東道國增加資本積累、實現技術創新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技術進步是一國經濟保持長期增長的強大動力,發展中國家一方面要通過自主創新提高技術水平,另一方面需要利用外部技術提升自身技術水平,而后者則常常被視為能夠縮小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間技術差距且被積極選擇的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的途徑和方法。外商直接投資就是通過技術溢出效應來影響東道國的技術創新水平的。因此,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積極創造有利條件吸引外資流入,通過競爭效應、示范—模仿效應、人員培訓和流動效應以及前后相關聯效應的作用,[1]實現不斷提升本土技術創新能力的目標。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在“以市場換技術”的外資戰略背景下,希望通過積極引進外商直接投資來獲得蘊含其中的國外先進技術。自1993年以來中國外商直接投資的流入量在發展中國家中一直處于領先地位。2003年,實際利用外資額達527億美元,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到2003年底,累計利用外資總額已突破5 000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的大量流入,對于推動東道國經濟增長,促進人力資本開發和利用、增加國際收支盈余等宏觀經濟目標的實現發揮了重要作用[2]。

近年來河北省經濟總量實現較快增長,經濟發展環境得到較大改善,經濟結構得到合理調整,外資引進速度和規模有了大幅提升。大量外資流入為河北省發展經濟提供了資本支持,與此同時,也為本土企業技術進步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然而,從全國范圍來看,河北省引進外資的規模與經濟發達省份相比還有巨大差距(見表1)。例如,從2003年以來,江蘇省一直是我國引進外資最多、利用效率最高的省份。自2011年起江蘇省實際利用外資連續5年突破200億美元,協議利用外資連續5年突破500億美元;外資企業的GDP貢獻占全省經濟總量的一半。隨著我國外資流入量的急劇增加以及國家創新系統的建立,國內企業技術創新水平也得到極大的提升。與此同時,許多學者針對外商直接投資對東道國技術創新的關系以及影響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并取得了眾多有價值的結論[3]。本文選取河北省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河北省實際利用外資情況的實踐考察并結合理論進行深入分析,檢驗外商直接投資的流入對區域內技術創新是積極影響還是抑制影響,以及具體的影響程度大小。

二、文獻回顧

隨著中國政府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政策措施不斷出臺,外資流入規模得以擴大、流入速度持續提升,然而東道國是否能夠獲得外資中所蘊含的先進技術,成為學者們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在以往的研究中,許多學者并沒有將外資技術擴散與外資溢出效應區分開來,從而導致針對外資技術擴散與溢出效應的相關研究缺乏一定成效。張海洋(2005)[4]對于外資技術擴散和外資溢出效應給出了較為詳細的界定。本文的研究重點是外資技術溢出以及對本土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

Mac Dougall(1960)[5]首次較為系統地提出了外商直接投資對東道國的技術溢出效應理論。學術界認為,外商直接投資在產業內的外溢效應主要是通過示范效應、競爭效應以及跨國公司人員培訓和流動等渠道發生作用。外商直接投資能夠對東道國相關產業產生系統性的技術外溢效應。關于外商直接投資外溢效應的顯著性和作用方向問題,目前學術界還有不同觀點。這些文獻大致分為兩類:一些學者已經從不同視角、利用不同的方法或依據不同層面數據進行了研究,認為外商直接投資對本土技術進步或技術創新起到了顯著的促進作用。國外文獻中Dimelis和Louri(2002)的觀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6]。國內學者中,蔣殿春等(2006)[7]從行業特征與外資技術溢出的關系出發,研究發現外商直接投資流入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中大部分行業產生了積極的技術外溢效應;行業中那些學習吸收能力強,自身技術水平高的企業往往表現出外商直接投資技術溢出效果非常顯著。吳靜芳(2011)[8]研究結果表明,在限定了區域性特征以及專利類型后,外資對我國東部地區的溢出效應具有顯著性,主要表現在“發明專利”技術創新活動領域。姚洋(1998)[9]利用計量分析方法,針對特定行業的外資技術溢出效應分析認為,溢出效應在省級層面上顯著。

另有一些學者Konings(2001)等[10],Harris與Robinson(2004)等[11]認為外商直接投資抑制了東道國的技術創新水平,沒有對東道國的技術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王春法(2004)[12]與董書禮(2004)的研究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13]。潘文卿(2003)[14]則更為詳細地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資外溢效應不明顯的原因。他認為主要是由于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外溢存在著“門檻效應”,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處于外資起積極作用的“門檻”之外,因而外資的作用發揮的不顯著。何潔(2000) 通過對我國工業部門外商直接投資情況的研究,較早地發現了外資對工業部門的技術外溢存在著“門檻效應”。王志鵬和李子奈(2004)[16]則從我國本土現有吸收機制不健全、缺乏較強的吸收能力方面驗證了存在“門檻效應”,因而使得外資對我國技術進步的溢出效應無法產生明顯的促進作用。

基于對以上國內外文獻的分析,筆者認為:學者們針對外商直接投資是否對中國存在正向的溢出效應,即外商直接投資能否通過技術溢出促進本土企業技術創新還有很大爭議;相關研究中選取研究對象較為狹窄,影響了外商直接投資溢出效應的研究效果。另外,由于國內學者較少在技術創新領域進行定量研究,從而使技術創新、外商直接投資與區域差異的綜合研究相對滯后。下面筆者將通過選取河北省2007—2012年的面板數據,設定回歸模型,對河北省外商直接投資、企業技術創新與區域特征等變量的相互作用進行分析,以考察和揭示外商直接投資對區域內技術創新的影響規律和特征。

三、模型設計與指標選定

(一)模型的設定、數據來源與說明

筆者根據面板數據模型的建模思想,將技術創新產出作為新知識產出,構建了與新知識產出相關的具體生產函數。在大多數文獻中指出,技術創新產出的過程離不開人力資本、資金投入以及物質資源等要素投入,因此我們利用了Cobb-Douglas生產函數:

Y=f(L,K,A)

其中,Y作為技術創新產出量;L作為在科技研發過程中的技術人員數量,通常表示為人力資本投入;K作為科技研發活動中科研經費投入量,通常表示為科技資金投入;A表示為其他能夠影響技術創新產出的因素。

在確立了研究外商直接投資對河北省技術創新水平的影響目標后,筆者借鑒了已有計量模型設計思路(何潔,2000;冼國明等,2005;葉嬌等,2014),構建了如下具體經濟模型:

LnPANi,t=γ+β1LnLi,t+β2LnKi,t+β3LnFDIi,t+ε(1)

LnPANi,t=γ+β1LnLi,t+β2LnKi,t+β3Xt×LnFDIi,t+ε(2)

(1)(2)式中,下標i和t分別表示地市和年份;ε表示隨機誤差項。PANi,t代表技術創新產出,Ki,t代表科研經費投入量,Li,t代表科技人員數量,FDIi,t代表實際利用外資額。Xt×FDIi,t中的X顯示的是一系列控制變量,其中包括: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結構模式、基礎設施建設、人力資本存量以及本地企業類型,這些變量與外商直接投資進行交乘綜合反映對河北省技術創新溢出效應的不同影響。通過利用Xt×FDIi,t的“交乘解釋變量”來考察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結構模式、基礎設施建設、人力資本存量以及本地企業類型因素對外商直接投資溢出效應的各種差異性表現[17]。由此,(1)式通過研究河北省技術創新水平探討外商直接投資的流入是否對本地技術創新產生影響,(2)式進而研究河北省技術創新水平在外商直接投資與相關條件的聯合效應狀況下的變化程度。

本文以河北省2007—2013年11個地市的數據為樣本,統計數據來自各年度《河北經濟年鑒》《河北科技年鑒》《河北省知識產權年報》,部分數據為筆者根據數據庫公開數據計算獲得。通過利用河北省地市面板數據可以衡量外商直接投資對全省技術創新水平的影響。本文所有數據通過EXCEL以及STATA進行整理匯總,數據分析過程中,為了消除變量的異方差,對指標進行對數化處理,從而使解釋變量的系數直接表示為彈性便于比較研究[18]。

為了提高模型估計過程中結果的精確度,我們在模型中充分利用了面板數據技術,這樣做的優點在于,既可以增大樣本量及自由度,還能夠減少解釋變量之間的多重共線性。本文前期計量檢驗過程中,采用固定效應模型與采用隨機效應模型時,在系數估計結果上有一些差異,通過進行Hausman檢驗采用固定效應模型較為穩健,但是截面相關、序列相關、異方差問題還會存在。

本文選取數據具有截面較大而時間序列較小的特征,因此,在不考慮序列相關性條件下,采用stata.12軟件的“xtscc.fe”命令作為一個綜合的處理方法可以消除截面相關以及異方差等問題。

(二)相關指標定義

被解釋變量:技術創新產出。在建立技術創新指標時,已有文獻中的選取方式有:采用新產品銷售額、專利授權量、專利申請量以及新產品項目開發數量來體現技術創新水平??紤]到數據的可得性,專利申請量更多地代表國家創新能力和水平,以及科研人員通常會選擇申請專利來保護其知識產權,所以選擇專利申請量代表技術創新產出是比較合理的。

核心解釋變量:(1)人力投入量,一般采用科技研發過程中的科技活動人員數量來衡量,這主要是因為科技活動人員是技術創新的核心技術人員,其數量和水平決定著企業的技術實力和科技競爭力。(2)科技資金投入量,采用河北省各地市科學事業經費支出衡量科技資金投入量。(3)外商直接投資,采用實際利用外資額表示河北省各地市外商參與水平,將外資利用額以美元統計的原始數據,通過各年年均匯率換算成人民幣統計量來表示實際利用外資額。

控制變量:(1)經濟發展水平。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吸引資本的能力越強,技術創新的基礎條件越好,這也能說明在示范—模仿效應中,經濟發達地區往往能夠較快更好地進行技術模仿。在此采用河北省各地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來表示。(2)經濟結構模式。在我國制造業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主要力量,地區第二產業的發展狀況往往會對外商直接投資的技術溢出效應產生重大影響?;谏鲜隹剂?,本文采用第二產業與地區生產總值比值作為代表經濟結構模式的重要指標。(3)基礎設施建設。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體系完備是吸引外資的重要因素,并且也為外商直接投資的溢出效應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相關文獻中,多以年度用水量、年度用電總量、人均鋪裝道路面積、公共汽車客運總數、公共綠地面積等指標來衡量地區基礎設施水平。在我國三次產業中第二產業相對于第一、三產業而言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的能力較強,因此,能夠作為衡量地區基礎設施水平的指標本文選取人均鋪裝道路面積來表示。(4)人力資本存量。已有文獻中表明了評價影響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時,人力資本存量這一影響因素不能忽視。原因在于,人力資本是本土企業對技術外溢吸收能力的堅實后盾,是競爭效應、示范—模仿效應的基礎。目前我國還沒有較為權威的人力資本存量計算方法,葉嬌(2014)[19]采用了當地高校數量表示人力資本存量;李筱樂(2014)[20]認為選取教育經費支出來度量人力資本存量程度較為適宜;也有以在校中學生或在校大學生比例來表示[21]。本文采用地區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人數占總人口的比例來衡量地區人力資本存量。(5)本地企業類型。企業類型在外資對當地企業的技術溢出過程中也是一個關鍵性要素,同時它也影響著外資企業對本土企業的技術狀況。一般來說,這種狀況的程度與內資企業、外商及中國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以及國有控股企業在當地的分布情況有關?;趯σ陨弦蛩氐目疾?,本文采用國有控股企業工業總產值與當地工業總產值的比值作為地區企業類型的指標。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在運用面板數據分析時,要考慮適用固定效應模型(Fixed-effects models)還是隨機效應模型(Random-effects models),我們通過Hausman檢驗來選擇。檢驗結果在5%水平上顯著,應當采用固定效應模型(Fixed-effects models)。利用stata.12軟件的相關命令進行綜合處理解決了異方差問題。對表2的回歸檢驗結果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模型1檢驗了河北省外商直接投資與技術創新水平的關系,模型2—模型6研究了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結構模式、基礎設施建設、人力資本存量、本地企業類型與外商直接投資的聯合效應對河北省技術創新的影響。經檢驗模型的DW檢驗值均在合理范圍以內,說明誤差項之間不存在相關關系,模型的修正判定系數雖然整體不高,但是這樣的擬合值對于面板數據模型來說是可以接受的。由表2給出的回歸檢驗結果,分析后得出如下結論。

1. 通過對科技人員、科研投入水平與河北省外商直接投資溢出效應之間關系的研究,從第一個模型中給出的外商直接投資系數為0.17,反映出外商直接投資對河北省技術創新確實存在正溢出效應,而且這種效應在河北省表現出很強的顯著性。但是從整體上來看,在促進河北省技術創新水平過程中,相比較其他因素的貢獻度,河北省的外商直接投資對本土技術創新的貢獻度占比是非常小的,其系數與結果中的科技資金投入系數為0.47、人力投入系數為0.59相比較,結論非常顯著??赡艿脑蛟谟?,河北省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總量還比較低,表1的數據顯示,河北省實際利用外資占全國的比重非常低,沒有較強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和強大的經濟發展動力,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方面就沒有優勢可言。外商直接投資總量不足、質量不高等因素導致了外商直接投資對本土技術創新貢獻度較小。

2. 模型中加入經濟發展水平與外商直接投資的交互項之后,反映了經濟發展對外商直接投資技術溢出的聯合效應。兩者的交互項系數顯示為0.017,系數值低于模型1中的外商直接投資系數(0.17)。從結果上看,聯合效應的系數值雖然降低了,但也能夠說明無論本土經濟發展水平如何,外商直接投資對企業技術創新都具有顯著的正向外溢效應,只不過是在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地區,這種外溢效應的作用越大[22]。我們認為,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使得外商投資對本土技術創新溢出效應產生了正向作用,在河北經濟發展水平狀況下這種溢出效應發揮的作用并不是很大,可能的原因是,河北省雖然處于中國東部地區,但是與該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更為發達、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更強的省份相比,河北省的經濟發展水平不足以對外資先進技術具有更強的吸收能力,也沒有為外資的溢出效應創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必要技術條件。

3. 模型中引入經濟結構與外商直接投資技術溢出的聯合效應后,回歸結果表明雖然兩者的交互系數為正,但是系數值顯示為0.038,數值明顯的低于模型1中的外商直接投資系數(0.17),說明經濟結構對外商直接投資技術創新溢出并沒有提供更強的貢獻度。筆者認為,由于在模型設定中經濟結構的指標選取是采用第二產業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值表示的,表明了第二產業在對外商直接投資溢出效應的正向促進方面貢獻度較小。由此,經濟結構在外商投資技術創新中的促進作用的貢獻度較小。另外,企業類型與外商直接投資技術溢出的聯合效應的結果表明,兩者的交互項系數為0.018,低于模型1中的外商直接投資系數(0.17),且結果并不顯著。本地企業類型對外商直接投資技術創新的溢出沒有帶來較為明顯的正溢出效應,說明在較高比重的國有控股企業水平下,本土企業技術更新緩慢、自身缺乏較強的吸收創新能力導致了外資技術溢出作用不明顯。葉嬌等(2014)[23]利用江蘇省面板數據進行的實證研究也得出過類似的結論。

4. 通過對“投資硬環境”的基礎設施建設與外商直接投資技術溢出的聯合效應研究,實證結果表明,兩者的交互項系數為0.067,系數值低于模型1中的外商直接投資系數(0.17),說明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和質量為河北省外商直接投資技術溢出效應起到正向促進作用,而且顯著性水平在1%,正溢出效應非常顯著,但貢獻度偏小。我們認為,兩者的聯合效應系數未能高于外商直接投資系數值,可能的原因在于河北省基礎設施建設存在區域性差異,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夠完備。以上因素導致在本土已有的基礎設施水平下,沒有形成吸引具有較高技術素質外商投資的優勢條件,也沒有提高外溢效應的質量和規模。

5. 通過對人力資本存量與外商直接投資技術溢出的聯合效應檢驗,結論顯示本地人力資本存量對外商直接投資技術創新的溢出產生了正向效應。但交互系數為0.059,依然低于模型1中的外商直接投資系數0.17。這說明河北省人力資本存量雖然發揮了外商直接投資技術創新溢出的基礎性作用,但是依然沒有形成外商直接投資技術創新溢出的強大后盾。這一點模型結果給出了說明,即每提高1%的人力資本存量,技術創新水平僅提高0.059%。

五、結論與建議

通過利用河北省11個地市的面板數據來考察外商直接投資對區域內技術創新的影響,從整體上看,外商直接投資的流入給河北省經濟發展帶來較大影響,對提升本地企業技術創新水平發揮了非常顯著的積極作用。外商直接投資對河北省技術創新的正向溢出效應系數為0.17。經濟發展水平、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人力資本存量也促進了外商直接投資對區域內的技術溢出效應,與其他要素相比,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人力資本存量在促進外商直接投資對當地技術溢出效應方面發揮的作用較大。從實證結果來看,河北省經濟結構以及本地企業類型對外商直接投資的技術溢出效應產生了正向作用但在統計上表現得并不顯著。從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外資引進量看,河北省的外商直接投資溢出效應(系數為0.167)明顯低于江蘇?。ㄏ禂禐?.193)。從全國范圍來看,河北省的外商直接投資溢出效應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系數為0.161)[24],這一點與河北省在全國層面上的經濟發展水平相一致。

基于上述研究,為了進一步提高河北省外資利用效率,發揮外商直接投資對本地企業技術溢出顯著的促進作用,確保河北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筆者提出以下建議:第一,當前河北省第二產業的比重過大,應當繼續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適度降低第二產業的比重,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積極培育戰略新興產業,從而促進對外資的吸收。第二,積極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在重視企業數量的同時也要關注高質量發展。當具備了大量擁有較高技術能力的中小企業時,區域內才會形成具備較強地吸收外資技術并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的企業群。第三,調整政策吸引更多高水平、高質量外商投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環境。充分做到既發展地方經濟,又優化當地環境。第四,加強人才建設工作,積極創造有利條件吸引技術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效應;同時,要提高區域內對技術溢出的吸收能力,關鍵在于重視培訓工作,積極培訓大量具備先進技術能力的人才。第五,河北省經濟發展水平、外資利用效率以及企業技術能力等方面與中國東部發達地區省份還存在一定差距,可以適當結合自身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學習借鑒經濟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

參考文獻:

[1]蔣伏心,王竹君,白俊紅.環境規制對技術創新影響的雙重效應[J].中國工業經濟,2013,(7):44-51.

[2][4]張海洋.中國工業部門 R&D 吸收能力與外資技術擴散[J].管理世界,2005,(6):82-86.

[3]畢紅毅,張海洋.產業集聚對山東省FDI技術溢出的影響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2,(4):73-80.

[5]MacDougall,G.D.A.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Private Investment from Abroad:A Theoretical Approach[J].Economic Record,1960,(36):13-15.

[6]Dimelis,S.and Louri,H.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fficiency Benefits:A Conditional Quintile Analysis[R].Oxford Economic Papers,2002,(54):449-469.

[7]蔣殿春,夏良科.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作用的經驗分析[J].世界經濟,2005,(8):3-8.

[8]吳靜芳.外資對我國地區技術創新影響的差異性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1,(10):60-65.

[9]姚洋.非國有經濟成分對中國工業企業技術效率的影響[J].經濟研究,1998,(12):29-34

[10]Konings,J.The Effe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Domestic Firms:Evidence from Firm Level Panel Data in Emerging Economies[J].Economics of Transition,2001,(9):619-633.

[11]Harris,R.and Robinson,C.Productivity Impacts and Spillovers from Foreign Ownership in the United Kingdom[J].National Institute Economic Review,2004,(187):58-75.

[12]王春法.FDI與內生技術能力培育[J].國際經濟評論,2004,(3-4):19-21.

[13]董書禮.以市場換技術戰略成效不佳的原因辨析及我國的對策[J].科技與管理,2004,(4).

[14]潘文卿.外商投資對中國工業部門的外溢效應[J].世界經濟,2003,(6):3-6.

[15][22]何潔.外國直接投資對中國工業部門外溢效應的進一步精確量化[J].世界經濟,2000,(12):30-34.

[16]王志鵬,李子奈.中國FDI、出口及經濟增長間的因果關系研究[J].21世紀數量經濟學,2004,(4):107-114.

[17]孫文杰,沈坤榮.技術引進與中國的企業自主創新[J].世界經濟,2007,(11):32-36.

[18]冼國明,嚴兵.FDI對中國創新能力的溢出效應[J].世界經濟,2005,(12):18-23.

[19][23][24]葉嬌,王佳林.FDI對本土技術創新的影響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4,(1):131-136.

[20]李筱樂.政府規模、生產性服務業與經濟增長[J].國際貿易問題,2014,(5):105-110.

[21]賴明勇,包群,陽小曉.外商直接投資的吸收能力:理論及中國的實證分析[J].上海經濟研究,2002,(6):9-17.

責任編輯:艾 嵐

猜你喜歡
溢出效應經濟結構外商直接投資
我國城鎮化進程對旅游經濟發展的影響
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中國國際收支的影響研究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創新驅動機制研究
外商直接投資對福建產業結構的影響分析
外商直接投資、地區異質性與居民收入
城鎮化中人口結構變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我國經濟增長與國民消費的演進
產品傷害危機對區域品牌的溢出效應及應對策略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