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技術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基礎

2017-02-22 18:50顧明遠
新教師 2016年11期
關鍵詞:芬蘭勞動兒童

顧明遠

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于2015年8月聯合發布了《關于中小學加強勞動教育的意見》,很有必要,很及時。當前,由于應試教育的干擾,學校只重視知識教育,家長只重視考試成績。學生整天埋頭于作業中,不知道勞動是什么,有的甚至連生活都不能自理。這樣,怎么能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創新人才呢?

勞動是人的本源,也是物質財富和精神文明的源頭。大家知道,人是從猿進化而來的。猿通過勞動,能夠直立起來,解放了雙手,學會了制造勞動工具,同時在社會勞動中,通過互相交流,逐漸產生了交往的工具——語言,于是猿就逐漸進化成人。因此,勞動是區別人與動物的界限。猿已經知道使用樹干去采摘果實,但他不會制造勞動工具,因此還算不上有勞動的能力和勞動的表現。只有人能夠制造勞動工具,并用勞動工具通過勞動利用自然資源,改變自然。

科學技術的發展,減輕了人的體力勞動,增加了人的腦力勞動。因此,勞動和技術結合起來了,所以我們現在叫勞動技術教育。但是,不管技術多么先進,要生產實體產品,不僅最基本的勞動不能少,而且還要掌握先進勞動技能?,F在我們都在講缺乏高級技工,還提到要培養國家工匠。這些國家工匠都是在艱苦困難的條件下通過勞動鍛煉出來的,充滿了體力和智力的結合。我們先進的火箭、高級的電腦,無一不是在工匠手上勞動制造出來的。因此,不能以為今天我們進入了信息社會、智能時代,就用不著體力勞動了。

當今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是創新時代。創造新的知識、新的技術,不是靠讀幾本書憑空想出來的,是在艱苦的勞動中創造出來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备?,就是勞動,這里說的既包括腦力勞動,也包括體力勞動。

我們過去對教育方針的表述,講德智體美勞五育全面發展,現在只提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把勞動教育放到“等”里面去了。于是學校就不重視勞動教育。特別是應試教育的干擾,學校重智輕德、重智輕體,更談不上勞動教育了。

勞動教育其實對一個人的發展極其重要,是一個人得以發展的基礎。首先,勞動能使兒童的機體充滿活力,改善機體的各種生理素質,包括呼吸、血液循環、新陳代謝等機能,促進兒童的身體發育。

其次,勞動,不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都要做出努力、耗費精力,要做出勞動成果,需要有頑強的意志和精神,因而可以培養兒童的自信心和責任心、情感和意志等思想品質。從小培養兒童的自信、自強就要從勞動教育開始。過去許多家訓里講,“黎明即起,灑掃庭院”,就是培養兒童自己動手的勞動習慣,養成我能做,我會做的自信心、自強心。

第三,認識勞動是產生財富的源泉,從而培養起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的品質。勞動沒有貴賤之分,只要是勞動,就能為社會增加財富,就是為社會服務。從而養成勞動光榮、不勞為恥的思想品德。

第四,勞動是創造的基礎。學生在勞動中既要動手,又要動腦,是一種創新的活動。我去年參觀考察了芬蘭的教育。芬蘭教育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芬蘭是一個創新型國家,他們除了森林以外沒有什么資源,他們的發展就是靠人才、靠創新。所以學校非常重視兒童的勞動教育,認為勞動是培養兒童創造能力的基礎。我們訪問一所學校,一個孩子在木工車間一學期做成一件產品,或小板凳,或小書架,產品要他自己設計、自己制作,在教師的幫助下克服困難。這就培養了他的創造意識和精神,同時需要一定的科學知識和工程技術能力。我們訪問了芬蘭一所培養教師的教育學院,他們領我們參觀教育技術實驗室。開始我們以為都是先進的信息技術設備??戳瞬胖?,原來都是木工車間、金工車間、縫紉刺繡等手工車間。芬蘭要求師范生都要有這些勞動手藝,將來能夠去教學生,在勞動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近年來西方國家興起STEAM課,把科學、技術、工程、美學、數學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值得我們借鑒。

因此,勞動教育不僅是培養學生的生活技能,而且能促進人的體力發展和智力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許多學校教師怕學生參加勞動而影響知識的學習,影響升學率。其實勞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智力,而且把教育和勞動結合起來,體腦結合,就能夠提高學習的效力,提高學習的質量。

學生是非常喜愛勞動技術活動的。我參觀過許多學校,看到學生在勞動技術課上饒有興趣地設計制作各種作品。特別是機器人的制作、3D打印機等先進技術吸引著眾多學生參與。

開展勞動技術課可以多種形式,除了課堂活動外,學生可以走出學校,參觀工廠、農場,讓學生了解工農業生產,增強學生尊重勞動、創造勞動的觀念。

猜你喜歡
芬蘭勞動兒童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芬蘭學校能治愈“厭學癥”
在芬蘭坐火車
熱愛勞動
Herrmans對芬蘭工廠進行擴建
留守兒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