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經典老歌的改編和翻唱應遵循的原則

2017-02-23 11:41李飛
藝術評鑒 2016年23期

李飛

摘要:隨著國民主流意識的提升,中國的部分經典老歌無數次在全國各地唱響,無論是配器上還是演唱風格上都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成為電視熒屏和各種晚會的時尚。這不僅是流行音樂一次大膽的創新,也是對流行音樂嚴峻的挑戰。應該如何進行改編和翻唱?本文以玖月奇跡等優秀歌手改編演唱經典老歌的成功經驗為參照,對流行歌手改編演唱經典老歌進行粗淺的分析和探究,旨在為廣大音樂愛好者在經典老歌改編、翻唱及鑒賞方面提供淺略的學習方法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經典老歌 改編翻唱 方法原則

經典老歌是人們對紅色經典歌曲和中國經典民歌的通俗稱謂,紅色經典歌曲是中華兒女對戰爭年代、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的紅色歷史記憶,中國經典民歌則是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的瑰寶,是我國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這些經典作品凝聚著歷代藝術家們的智慧,有著深刻的思想內涵、高度的藝術審美價值和藝術鑒賞價值。新世紀以來,隨著國民主流意識的提升,這些經典老歌又一次在全國各地唱響,一批批流行歌手,抱著對經典的崇敬,不斷改編、翻唱經典老歌,這不僅是流行音樂一次大膽的創新,也是對流行音樂嚴峻的挑戰。應該如何進行改編和翻唱,或者改編演唱經典老歌要遵循哪些原則?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準確理解和把握原作的思想內涵、時代背景和風格特征

金鐵霖先生曾經說過:“歌唱者的歌唱表現不只是憑聲音技巧,而必須首先理解歌詞的內容,找到歌曲的主題思想,理解歌詞作家寫他們作品的時代背景和思想情況,深入挖掘作品的內涵?!盵1]可見,演唱者要把理解、把握作品的主題思想、時代背景、情感色彩、風格特征放在首位?!耙驗闆]有思想內涵的歌唱必然會成為游離思想之外的無病呻吟,讓觀眾聽后味同嚼蠟,甚至在演唱形式與表現內容上出現風馬牛不相及的尷尬局面?!盵2]主題是一首歌的靈魂,時代背景是歌曲產生的本源,情感色彩和風格特征是透過作品的歌詞,旋律、節奏等體現其個性特質,所以這是改編、演唱經典老歌成功的關鍵點。

紅色經典歌曲之所以稱其為“經典”,是它們的思想內涵幾乎都是歌唱祖國、歌唱黨、歌唱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充滿著正能量。而經典民歌大多數是贊美祖國的山川、河流以及表現男女青年純真的愛情等。所以在改編經典老歌時,首先要分析這首歌表現的主題、時代背景、情感色彩,如優美、深情、恢宏、大氣、鏗鏘有力、昂揚向上等特點,以及它的風格特征,是頌歌類、抒情類還是進行曲,是民歌風味還是戲曲風味等等。

譬如玖月奇跡改編、演唱的《萬泉河水清又清》,這是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中的唱段,其主題思想是“軍民一家親,軍民魚水情”,營造的是軍民載歌載舞的熱烈場面,獨具海南島的地方風味,情感真摯、輕盈活潑。玖月奇跡深刻理解和把握了原作的創作背景、主題思想、情感色彩、音樂形象和風格特征,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流行元素豐富和增強歌曲的表現力,使其不僅具有流行歌曲的通俗美、情感美和時尚美,還充分保留原作的民族韻味和風格特征。演唱上以雙排鍵電子琴多功能的和弦色彩伴奏,營造了歡樂喜慶的氣氛,運用女聲清亮的音色、純凈的音質以民族唱法完成原作主旋律并加進通伴男聲,然后加入男聲粗獷、豪放的流行唱法,重唱原作的主旋律伴唱段,再切入流行元素的襯腔以及合唱,最后在充滿激情的通俗男聲合唱中終止,使歌曲不僅民族韻味十足,而且氣場強大,民族唱法與流行唱法的最佳契合,仿佛把觀眾帶入當年的五指山下、萬泉河邊,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并且給觀眾耳目一新、震撼心靈的視聽享受,成功完成了這首經典老歌的改編演唱。

但是有些歌手在改編演唱經典老歌之前,根本沒有做過分析作品的功課,而是隨意發揮、直接宣泄,隨意改變原作的節奏、旋律、音型和風格,完全曲解了原作的創作意圖,導致觀眾聽后感到滿頭霧水,有種不知所云、味同嚼蠟的感受。所以,流行歌手改編演唱經典老歌時,一定要準確把握原作的思想內涵,詳盡了解原作的時代背景,認真研究原作的情感色彩和風格特征,才能進入改編演唱狀態,這是改編演唱經典老歌能否成功的秘訣。

二、尊重和保留原作的民族美學品格

我國學者郭建民對中國民族美學品格是這樣界定的:“光輝燦爛的中國傳統文化(詩文、民歌等)以及豐富多彩的民族語言哺育了中國戲曲,并塑造了韻味這一獨特的美學品格,但同時也為另一種藝術表演形式——民族聲樂提供了近距離的參照?!薄绊嵨?,就是語言表達、聲音的表現以及情感的抒發——演唱藝術創造的意味深長、情感深刻的境界?!边@里所說的“韻味”,就是“民族美學品格?!?/p>

紅色經典歌曲,絕大多數屬于民族聲樂作品,如《唱支山歌給黨聽》《紅梅贊》《洪湖水,浪打浪》等,都具有濃郁的民族韻味。同樣,諸如《我愛你,中國》《我和我的祖國》《愛的奉獻》《青藏高原》等歌曲,從調式、調性、旋律音型、和弦配置、情感色彩諸方面都具有中國民族韻味,只是唱法不同罷了。中國老百姓,聽一首歌、一個戲曲唱段、一部曲藝作品通常都說好不好聽、有沒有“味兒”,這個“味兒”就是“韻味”,也就是民族美學品格,可見,“韻味”在中國人的欣賞習慣中何等的重要。

因此,改編演唱經典老歌必須而且一定要尊重、保留原作的民族美學品格。在近年來流行歌手改編演唱經典老歌的實踐中,不乏有很多成功的范例。如騰格爾改編演唱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這首歌的原唱是女聲獨唱,具有濃郁的云南滇西民歌風,被外國人稱為“東方神韻”。騰格爾運用他那渾厚,并且略帶沙啞的嗓音,注入濃濃的情感。尤其可貴的是,他很好地運用了聲音強弱的表現技法,該強時大膽地強,該弱時弱到最佳狀態,該延長時就延長到位,把這首歌唱得撕肝裂肺,充分發揮流行歌手以情感宣泄見長的優勢,使人聽后不僅感受到云南民歌純凈、娓婉、動聽的濃濃韻味,而且,更有“情到深處、回味無窮”的感覺。還有馮曉泉、曾格格夫婦改編演唱的陜北民歌《想妹你就招招手》,這首由王二妮經常演唱的民歌,觀眾再熟悉不過了,但是經馮曉泉、曾格格用流行手法進行改編演唱,觀眾聽后就另是一番味道。改編者用流行手法配器,給出一個蒼茫的意境,接著曾格格用民族唱法演唱原作第一段歌詞,接下來馮曉泉切入一段說唱,之后是馮曉泉翻唱原作第二段歌詞,接下來加入一個流行樂段的演唱,結尾還回到民歌唱法上終止。這樣的改編既保留了原作高亢、直樸的陜西民歌韻味和風格特征,又有抓人的流行表現方法,真正做到民族的“韻味美”和流行元素的“時尚美”的最佳契合,有著極高的藝術審美價值。

事實證明,中國民族民間歌曲和流行音樂是完全可以聯姻的,關鍵要看流行歌手如何進行再創作。經典老歌,在中國觀眾中早已耳熟能詳,如果你的改編演唱失掉了民族的韻味,觀眾絕對不會認可,如果你的改編演唱又時尚又有中國味,觀眾就會給掌聲,這就是為什么一再強調流行歌手改編經典老歌必須尊重和保留原作民族美學品格的道理。

三、尊重和保留原作的藝術審美價值

關于聲樂藝術審美價值,郭建民先生在《聲樂文化學》一書中這樣寫到:“正是‘語言的歌唱或‘歌唱的語言賦予聲樂藝術文化的真正意義與價值,正是‘歌唱的語言把藝術的審美帶入到一個流動和無限開放的狀態,正是‘歌唱的語言給聲樂藝術作品(歌曲、歌劇等)以豐厚的蘊藉,幻化無窮的詩情畫意與文化品質和賦予生命身體的神韻與美感”這里的“聲樂文化的真正意義與價值”和“神韻與美感”就是聲樂藝術審美價值,它是通過歌唱語言形成極大的藝術感染力,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和靈魂的洗禮,這就是藝術的審美價值。

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在太行山上》《情誼深長》《英雄贊歌》等,仿佛把我們帶到昔日硝煙彌漫的戰爭歲月,使我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民族的苦難與抗爭,使人們深切感受到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心靈受到啟迪,思想受到教化,這就是紅色經典歌曲的藝術審美價值。而中國經典民歌,則承載著中華民族豐厚的文化積淀,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更具有意蘊深厚的藝術審美價值。

如何實現民族風格與流行風格的最佳契合,玖月奇跡為我們作出了成功的典范,以川西民歌《康定情歌》為例,他們使用了以下幾種方法:1.保留原創優美動聽、鄉音濃重的民歌韻味,通俗男聲五次演唱的都是原作的曲調,并且是原汁原味飽含深情的演唱;2.加進流行元素悠長的襯腔,而且這種襯腔是原作的核心旋律音型,三處襯腔真是畫龍點睛之筆,既保留原作的深情雋永的美感,又增強了原作撩人心扉的藝術張力;3.兩次切入通俗流暢、朗朗上口的流行樂段,借以豐富歌詞內容的深度和廣度;4.后半部分有兩個與觀眾互動的樂句,最后一個音用漸慢的延長音悠揚終止。這樣處理極大地豐富了原作的流行元素和表現手法。整首歌渾然一體,天衣無縫,強大的氣場、抓人的旋律,不僅給人“余音繞梁、神韻不散”的審美享受,而且充分保留了原作沁人心扉的藝術審美價值??梢姼木幯莩浀淅细栌兄鴺O大的潛力,也為流行音樂,尤其是流行歌曲提高藝術審美價值提供了成功的參考。

綜上所述,改編、翻唱經典老歌,是中國流行歌壇大膽的嘗試,對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對我國流行音樂多元化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在改編、翻唱中,一定要牢記準確理解原作的思想內涵、創作背景、情感色彩、風格特征;牢記尊重和保留原作的民族美學品格;牢記尊重和保留原作的藝術審美價值,以科學的嚴謹的態度進行再創作,不斷創新改編模式和方法,有效抵制粗俗、低俗、庸俗對流行音樂的侵蝕,使改編、翻唱的音樂,特別是流行歌曲成為當下的一種特色和時尚現象,不斷促進流行音樂事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金鐵霖著,鄒愛舒整理.金鐵霖聲樂教學藝術[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2:74.

[2]郭建民.聲樂文化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7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