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叉戟”替代計劃與未來不確定條件下的英國核威懾需求

2017-02-25 17:31吉鏡宇
現代軍事 2016年6期
關鍵詞:核威脅三叉戟核威懾

吉鏡宇

編者按:英國皇家三軍防務研究院2015年11月17日在其學報上發表了萊切斯特大學安德魯·富特博士的署名文章,分析了英國徘徊中的下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計劃和現實的核威懾需求。作者認為,除去短期內政治和經濟因素的考量,保持核威懾能力是英同應對未來復雜國際形勢的必要準備。

英國計劃采用同類系統替代“三叉戟”潛射彈道導彈的決策表明,英國在21世紀下半葉仍將保有核武器。但面對未來日益復雜的核威脅,英國這種小規模的報復性核打擊能力并不—定是最好的威懾選擇。當前的核威懾要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不確定性,也更為迫切。英國需要更加全面和長遠的核政策,即使是不進行改革,也需要針對軍事技術、國防戰略、政治規范等方面的發展將如何對未來核威懾環境造成影響進行更加周詳的思考。

在全球核威懾環境普遍處于巨大的不穩定、不斷革新和不確定的時代條件下,英國國內對于是否建造新型潛艇以替代現役4艘“前衛”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的議案一直爭論不休。這一新興戰略環境的出現源于“供給方”和“需求方”的雙方面壓力,新的先進技術軍事系統和能力呈現幾何級的發展,核威脅可能性的多樣化,以及影響日增的全球性反核政治環境。自從在2006年下半年宣布準備啟動核潛艇替代計劃之后,英國國內關于核武器的爭論已經愈演愈烈,關注的焦點卻是目前的政治和戰略環境,尤其是保持核力量所帶來的經濟和政治問題,而21世紀20年代末這些新潛艇服役時可能遭遇的戰略環境卻似乎被人遺忘了0如果英國政府在2016年同意推進該計劃,這無疑表明英國將在本世紀后半葉繼續保持有核國家的身份。因此,有限的報復性核武器系統能否繼續在難以預測的未來戰略環境下滿足英國的核威懾要求,對這一問題進行全盤考慮是很有必要的。

做出在未來20年保持核能力這一決策的基本指導原則之一,就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國際戰略環境,但英國的核力量以及實施核報復所產生的威懾作用,似乎被理所當然的視為將在這樣的環境中保持足夠的能力。正如時任首相布萊爾在2006年英國國防白皮書前言中對“三叉戟”替代問題的闡述中所指出的,“我們相信,獨立的核威懾能力是英國在應對未來不確定性和各種風險的保證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边@一點業已得到證實,但近年來各方形勢不斷表明,到2030年之后,未來的作戰環境將與當前的現狀迥然不同,與冷戰期間的劍拔弩張相比更是天差地別。而英國現役的核武器都是在冷戰時期設計的。關鍵問題是,彈道導彈防御、反潛戰能力的增強,以及賽博戰呈現的新挑戰都可能意味著英國的核武器將在未來數十年中逐漸喪失可靠性,甚至沒有用武之地。潛在的核失效風險還被當前的國際和國內政治環境發展趨勢所放大,尤其是反對繼續保留核武器的公眾言論甚囂塵上??偟膩碚f,先進技術與軍事能力的傳播不斷加速,發展也更加尖端,需要應對的威脅也越來越多樣化。同時,國際國內的政治環境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這一切都可能會使得“一切照舊”的政策面臨嚴峻挑戰,并對英國使用核武器應對威脅的可靠性提出質疑。雖然這些問題屬于中長期規劃的范疇,但英國也應該將其針對性地納入近期展開的關于核武器問題的爭論、思考和戰略考量之內。

因此,本文將從三個方面進行論述:首先,英國核武器戰略的背景、出發點和具體環境,并回顧截止目前涉及“三叉戟”替代計劃的爭論;其次,對供應方軍事技術方面的壓力、需求方的戰略和政治環境,以及全球核威懾環境的變化等方面進行詳細論述,并分析和闡述可能對英國產生的影響;第三,對三種可能的未來威懾途徑進行審視,并概述如何建立更加有效、長期的英國核戰略框架。

英國核武器爭論的本質

英國于1952年10月宣布成為有核國家,此后,歷屆英國政府都保持部署有限或最低核威懾能力的部隊。1998年3月,在WE.177熱核炸彈退役之后,英國的核威懾力量僅依靠4艘“前衛”級潛艇及其搭載的“三叉戟”潛射彈道導彈?!扒靶l”級彈道導彈核潛艇于1986年訂購,1993年開始陸續服役,將在2020年前后達到服役期限并相繼退役。如果要在“前衛”級退役之前完成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的設計、建造、測試和最終部署,關鍵決策點是能否在2016年推進相關的替代計劃。如果這一步得以實現,該項目有望順利推進。

英國“最低限度核威懾”政策的制定基礎是以最小規模的核力量對敵人實施難以承受的打擊,從而阻止其對英國進行核打擊或其他方式的攻擊,并防止“核訛詐”。正如2006年國防白皮書所言:“英國的目標是防止核打擊。核武器的設計初衷并非用于挑起軍事沖突,相反,是為了實施威懾和防止核訛詐,以及對英國國家利益造成侵害的行為,是采用其他方式無法達成上述目標時的選擇。英國將只保留能夠滿足威懾目的的最低限度核力量?!?/p>

為了滿足上述要求,英國實施了“不間斷的海上戰略威懾”(CASD)政策,即保證有1艘“前衛”級潛艇24小時在公海進行戰備巡航,隨時準備在最短時間內發射其搭載的核武器。由于采用了核動力系統以及其他隱身技術,“前衛”級潛艇雖潛航排水量高達15900噸,全長近150米,但在潛航狀態時敵方幾乎無法探測,從而確保英國始終保持可靠的報復性核打擊能力。每艘“前衛”級潛艇可以搭載16枚“三叉戟”彈道導彈,每枚可裝載12個具備獨立打擊能力的分導再入式核彈頭。但英國政府2010年出臺的《戰略防務與安全評審》(SDSR)規定,每艘彈道導彈核潛艇最多只能攜帶8枚彈道導彈和40個核彈頭。SDSR還削減了核彈頭的儲備數量,即總儲備量不能超過180個,戰役儲備也從160個減少至12個。這使英國成為有核國家中核武庫規模最小,且唯一依賴單一發射平臺的國家。

替代“前衛”級的決策引起的爭論范圍之廣、程度之深,直接導致了自由黨在2013年強制進行了《“三叉戟”替代方案評估》(TAR),其主要目的是評估英國“前衛一三叉戟”系統的替代方案,尤其是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

第一,是否可以用潛艇以外的平臺發射“三叉戟”,如陸基平臺或飛機搭載;

第二,是否可以用其他類型的潛艇發射,如裝備核巡航導彈的攻擊型核潛艇;

第三,“前衛-三叉戟”系統目前執行的CASD政策能否有所放寬。

盡管不能作為國家政策的直接聲明,TAR表示,為了滿足2006年國防白皮書和2010年版SDSR預設的未來核威懾要求,替代計劃代表了最佳以及最具成本效率的方案。該評估并未確定新建3艘彈道導彈核潛艇能否滿足未來的核威懾要求,也未聲明CASD政策能否放寬。英國政府很有可能會繼續推進該計劃,于2016年開始建造下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

過去10年中,英國國內關于“三叉戟”替代計劃的爭論焦點始終圍繞著成本問題,具體包括:

軍事能力和宏觀經濟的機會成本;

當前所處的后冷戰時期安全環境、“9·11事件”后的國際安全環境下繼續保有核武器的必要性;

對蘇格蘭獨立問題的影響;

英國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第四章中關于核裁軍的承諾;

近年來新興的關于威脅使用核武器的道德性和合法性問題。

因此,這場爭論是對當前政治氣候的集中反映,而不是對英國核威懾所需戰略的長期評估,更沒有討論現有系統在充滿未知、無法預測的未來環境下是否還能保持有效的問題。

更多樣化的核威懾環境

20世紀90年代,“前衛”級潛艇開始實施部署,其理念、設計和建造都反映了冷戰時期的緊急狀態,從根本上反映了通過核報復實現“相互確保摧毀”(MAD)的理念,即保持對蘇聯實施其難以承受的核打擊的能力,這就是所謂的“莫斯科準則”。但在過去20年里,這樣的環境已經發生改變,不僅是因為超級大國的核力量平衡被更復雜的地區性核環境所代替,還因為用于核威懾或核對抗的軍事技術及能力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以及各有核國家在新的國際環境下對核威懾的內容、對象和方式進行的調整。當今世界環境已經完全不同于“三叉戟”系統最初構想的時代,從21世紀20年代后期開始,新型核潛艇的部署環境將會更加復雜。

英國核戰略的中心原則是,在不可預知的未來,任何對英國威脅使用核武器的敵人都將被核報復的風險所震懾。2006年版英國國防白皮書指出:“對未來20~50年的全球安全環境進行準確預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通過對現有情況的分析,不能排除英國的根本利益重新面臨直接的核威脅,也不能保證將有更多國家具備有限的核能力,以及對英國的根本利益產生重大威脅的可能。同樣,未來還存在這樣的風險,即少數國家可能尋求從本國領土直接發起核襲擊。英國不能允許其威脅英國的國家安全,或是威脅英國及國際組織采取維護地區和全球安全的必要行動。通過繼續保有核武器,英國將有能力懾止這樣的威脅?!?/p>

但是,英國未來將要面臨的核威脅環境仍然充滿未知,充滿爭議,而關鍵問題并不在于威懾對象。很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對不同的敵人可能需要組合使用多種能力,甚至進行“個性化”威懾。同樣重要的是,怎樣將這些想定一一落實,以及能否長期保持威懾的可靠和有效。

針對不同的敵人實施“個性化”威懾

過去20年問,英國面臨的核威脅地區發生了重大變化,關注點從傳統核大國(如俄羅斯)轉移至新興核力量,當前也被稱為“第二個核時代”。為了應對這些新的改變,應對不同類型的威脅,美國(和北約)的核威懾戰略也更趨多樣化:傳統的以MAD為基礎、以核力量為中心的策略用于最重要的對手;綜合運用攻防策略對付“流氓國家”和可能違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非政府組織。但到目前為止,英國仍然公開支持對所有潛在核威脅實施核威懾的傳統觀念,這能否滿足在更長遠的未來實現英國核威懾的全部要求尚不明確。這自然引發了如下問題:報復性核打擊所造成的懲罰性傷害是否依然能作為英國核威懾戰略的唯一基礎,又或者,越來越復雜的國際態勢是否能通過拒止性威懾(如單獨或同時使用核武器和先進常規武器)來得以滿足,并有助于解決更大范圍的潛在核威脅(包括核事故和可能的無授權擅自使用)。

不管有意無意,目前的爭論所預想的前提是一支小型報復性核力量足夠可靠和無懈可擊,而且英國決策者和所有的潛在敵人都相信核報復的威脅能夠實現。但實際上,從全球安全考慮的角度出發,彈道導彈防御的發展、擴散并獲得了普遍接受,這是上述變化的直接影響因素,并很可能對英國的核戰略造成影響。彈道導彈防御是由英國的緊密盟友——美國提出并發起的,理論上其設計是用于對抗新興的、實力發展迅速的地區性核力量。盡管有效的彈道導彈防御體系尚未完全建立,但導彈防御能力和技術的發展對俄羅斯、中國等國的潛在影響已經引起了廣泛關注。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未來這些系統將逐漸擴散并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采用。馬爾科姆·查爾默斯指出:“在美國成功部署有效的彈道導彈防御系統的同時,一個國家的核威懾戰略只能依靠部署1艘僅裝備8枚彈道導彈的核潛艇來實施報復性核打擊,其可行性越來越受到懷疑?!边@從實際上又提出了英國曾在20世紀70年代后期面臨的一個類似問題,當時蘇聯正在莫斯科周邊部署ABM-1“橡皮套鞋”反彈道導彈系統發射基地?!叭骊毕到y有一部分是針對該系統研發的。英國的“三叉戟”導彈將在何時被替代、被何種武器替代,現役“三叉戟”能否按照預測保持能力到2040年代,這些都將成為英國制定核威懾政策的關鍵因素。

彈道導彈防御能力的發展將是決定“三叉戟”未來的關鍵因素

這個問題的深層次意義在于,未來常規反制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的反潛戰能力,以及與網絡相關的新興能力,是否會對英國核威懾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造成影響,尤其是在危機狀況時。實際上,反潛戰能力相比過去而言得到了長足發展,未來還將進一步完善。同樣,不同類型的網絡武器和相應能力的發展與擴散將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英國核工業企業的弱點。這可能會被遍及英國的核企業所采用,其中一部分可能會降低對“三叉戟”導彈系統有效性的信任,也可能會損害潛艇的隱蔽性和防御能力。在網絡間諜活動日益頻繁的背景下,潛在對手可能偵知英國潛艇的巡航區域,或是得到潛艇、導彈或彈頭的具體技戰術指標,從而在采辦或維護階段對關鍵系統進行干擾,或是將惡意程序植入目標搜索或火控系統軟件,配合其更趨完善的反潛戰和彈道導彈防御能力,英國核威懾的有效性面臨著十分嚴峻的挑戰。更糟的情況是,在未來某一時間點,英國在需要發動核反擊時懷疑核潛艇在面對敵方打擊時的生存能力,或者“三叉戟”系統能否保持一如既往的有效,能否按照計劃命中目標。

美俄保持“三位一體”核力量體系的原因

在反核輿論日益高漲的國際環境下,毀滅性核報復(尤其是針對對應價值目標)的威脅是否還能保持可靠和可行,值得決策者們反復斟酌。無論是在英國國內,還是全球零核倡議運動、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人道主義行動以及其他國際組織或運動營造的國際環境中,類似的輿論在過去10年里不斷增強。盡管這一類壓力還不至于在英國戰略決策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但相比20世紀50年代及80年代爆發的有關核問題的抗議而言,也呈現出越來越顯著的差異。英國還是唯一與海牙國際法庭簽署全面條約的有核國家,這將讓英國的核政策承擔特殊的壓力,并阻礙核武器的使用。倫敦大學學院法學系教授菲利普·桑茲和海倫·勞對“三叉戟”替代方案的合法性進行了評估,他們指出:“按照當前的設定,只要使用‘三叉戟導彈,無論情境如何,都不可能符合國際人道主義法律(IHL)中關于禁止無差別攻擊和非必要傷亡的規定”。奉行“以牙還牙”的報復性核威懾戰略(除了在最為特殊的情況下),必須特別謹慎地對待今后所處政治環境,以及未來幾十年英國核政策及條令的生成環境。因此,英國的長期核威懾戰略需要考慮三個方面的重要問題:

第一,未來英國面臨的所有類型的核威脅是否都可以主要通過報復性核反擊對應價值目標而得以成功實現,或是作為最佳的威懾方案;

第二,在英國潛在對手裝備越來越先進的導彈防御系統、反潛戰武器和網絡能力的情況下,“前衛-三叉戟”系統是否還能保持安全可靠;

第三,威脅使用核武器制造大規模殺傷和破壞的政策能否從法律和政治層面長期保持可靠性和有效性。

綜上所述,針對這些可能將從根本上改變未來威懾環境的變化和發展,提出上述假設并保持懷疑態度是極有必要的。

英國戰略威懾的可行性方案

針對上述問題,必須對英國未來核威懾的可行性方案進行謹慎細致的評估,并在更加廣泛和全面的框架內統籌考慮不同的方案。因此,可考慮以下三種不同的途徑:

第一,“一切照舊”,繼續執行CASD和報復性核威懾;

第二,核武器與先進常規武器相結合,實現更加多樣化的威懾;

第三,非核威懾戰略。

也許“前衛-三叉戟”系統、CASD以及核報復威脅產生的威懾作用仍將是滿足英國長期戰略要求的最佳方案,但這不應被視為理所當然,也不應將其他方案就此排除在討論范圍之外。

排名最優先,也是最有可能實現的是“一切照舊”方案。英國政府決定在21世紀20年代后期開始用裝備“三叉戟”彈道導彈的新型核潛艇來替代現有系統,保證英國在21世紀下半葉仍然保持核能力。因此,CASD政策和4艘彈道導彈核潛艇的規模將予以保留,但也有可能會用3艘潛艇來嘗試實施CASD政策。英國還可能采取一種更為松散的核態勢,不再始終保持1艘潛艇時刻處于戰備值班狀態,而是可按照需要快速展開行動。如上所述,這種方案可能引發三個主要問題:

第一,英國未來能否僅通過有限的核報復能力來達成全面的核威懾效果,或者現有核力量是否能保證英國政府在面對新的核威脅時提供特別有效或合適的選擇;

第二,英國核威懾能力的可靠性可能會被先進軍事技術和能力的快速發展所抵消,包括彈道導彈防御系統、各種類型的網絡攻擊與干擾,或是先進反潛戰能力;

第三,未來政治環境使得英國的核威脅和/或核力量使用的可靠性降低。

總體來看,英國可能面臨的威脅包括:核武器的使用禁忌增多、對手擁有先進防御裝備及其他能力、關鍵系統能力被抵消、新的核威脅無法僅靠核報復予以化解?!耙磺姓张f”方案因此也預設了應用前提,即國際關系與冷戰時代相比沒有發生根本變化,以俄羅斯為潛在對手、發展MAD能力,這兩點仍將是英國核力量規劃的核心。該方案要求英國在未來幾十年內對核力量的換代和升級持續進行巨額投資。

第二種方案是考慮核武器與常規武器結合使用的多樣化威懾。這既包括核武器系統,又包括導彈防御系統、動能武器系統和先進常規精確打擊能力等。這與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在2002年提出的“新三位一體”戰略力量體系類似,但在規模上要小很多。第一個可能性是“最大化的多樣化威懾”態勢。戰略競爭對手,如俄羅斯和中國,將繼續作為英國核計劃的核心,但同時還必須關注其他具備核能力的國家和組織?,F役“三叉戟”系統將會進行升級,同時得到先進常規能力的補充。第二個是“精簡化的多樣化威懾”態勢,即不再將核大國視為主要的核威脅,而是把新興的核挑戰作為重點。采用這種方式可能導致英國削減自身的核力量,包括減少潛艇數量、不再保持CASD,或其他以核武器為“最終解決方案”的手段,同時增強多種先進的常規威懾拒止能力。

英國可能會考慮在美國或北約彈道導彈防御項目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為了實現戰略目標,英國可能會考慮在美國或北約彈道導彈防御項目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甚至可能會在菲林戴爾斯和曼威斯希爾基地進行系統建設。這一方案可能需要升級英國海軍的45型驅逐艦,尤其是其“海毒蛇”防空導彈系統,從而建立一支具備彈道導彈防御能力的艦隊,還可以考慮以美國計劃部署在歐洲的陸基“宙斯盾”系統為基礎,在英國本土進行部署。英國還可以考慮先進的常規精確打擊武器(可能會以“三叉戟”D5導彈為基礎改裝常規彈頭)能否應對未來環境中各種不同類型的威脅。此外,英國可以向美國提供該類武器的部署基地,和/或延伸利用北約的共同防御條款。盡管在多樣化威懾的組合態勢下,核力量勢必會有所縮減,但這種組合模式可以更加靈活的進行威懾,對不同類型的核挑戰予以“量身定制”的應對,并可能在極端環境下保留進行核打擊的最終手段?!白畲蠡亩鄻踊亍睂⑹怯钊?、最高效的選擇,但也勢必是最為昂貴的。

其他方案的可行性

最后一個方案是完全依賴先進常規武器實現戰略威懾,從而引發戰略層面的、而非政治原因導致的單方面核裁軍。這毫無疑問是最激進的方案,需要建立在“俄羅斯已不再是英國核計劃的焦點”的事實基礎上。據說2014年度英國國防委員會已在其報告中提出對上述方案進行全面評估。該報告指出,“英國需要對核威懾在未來環境下的核心任務進行預估,并通過部署先進常規武器保護國家免受攻擊?!狈呛藨鹇酝貞B勢將依靠各類導彈、防空系統、常規精確打擊武器以及現代化武裝力量的組合應用。類似的舉措將具有明顯的政治和外交優勢,英國甚至有可能被國際社會奉為核裁軍領導者(盡管其影響尚處于爭論之中)。如果僅依靠常規力量不足以應對未來所有的戰略威脅,英國仍然可以處于美國向北約成員國承諾的核保護傘下。有趣的是,采用常規威懾方案并不一定意味著削減下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它們可以為英國未來的常規全球快速打擊能力提供平臺,盡管從核武器發射平臺改裝為常規武器載具的角色轉換將是非常復雜的討程。

對英國核武器展開正確的討論

“前衛”級潛艇的更新換代方案,關系到英國核力量的未來何去何從,目前已經引起了白熱化的爭論。但這種討論卻僅限于短期的政治和經濟因素,而不是從長遠角度考慮核威懾的必要性。英國核戰略的設想基礎是,一支小型報復性核力量足以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的威脅構成威懾。但是,以下這些情形也有可能發生:第一,未來的威脅與現有的威脅可能并不屬于同一類型,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化解途徑和威懾手段;第二,規模有限的核力量能否在未來復雜技術條件下(網絡與反潛戰技術的高度發展)向敵人實施難以承受的報復性打擊;第三,政治、法律和外交層面不斷升高的門檻,使得可能重大傷亡的報復性核打擊政策舉步維艱。上述因素將會導致英國在應對此類威脅時對核武器的可靠性提出質疑??偠灾?,這些變化都預示著未來的威懾環境將更加多樣和復雜,關于英國核政策的爭論也無法在短時間內蓋棺定論。因此,在決定推進造價不菲、周期漫長、功能單一的下一代核潛艇項目之前,英國必須認真考慮自己的國家性質、保持威懾的決心、潛在威脅如何被威懾,以及所采取的核政策如何長期保持可靠和有效。

猜你喜歡
核威脅三叉戟核威懾
本期導讀
《三叉戟》:“老派”刑偵劇的新突圍
核武器發展趨勢展望
普京批準新版核威懾政策
友阿股份:業務“三叉戟”確保高成長
芻議高中生物高效課堂教學的“三叉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