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胡勤王的差異

2017-02-27 23:00劉緒義
領導文萃 2017年4期
關鍵詞:胡林翼太平軍朝廷

劉緒義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一路進擊北京,咸豐帝嚇得逃往熱河。出逃前,咸豐帝飛詔曾國藩進京勤王,并指名要鮑超率湘軍萬名,“克日赴京交勝保調遣,勿得借詞延宕,坐視國君之急”。

此時,皖南戰事吃緊,湘軍正在全力攻打安慶,太平軍西征勢頭很猛,鮑超又是湘軍主力,正對抗太平軍的精銳陳玉成部。一旦抽調北上,江南戰局不堪設想。

處于兩難之際的曾國藩,從朝廷留恭親王在京主持和議的安排上,窺探出朝廷的本意在議和。只要議和成功,鮑超即無須北上。更主要的是,在曾國藩心里,北援要盡最大可能,不以破壞江南整個戰局為代價。

這時,李鴻章出了一個絕妙主意:“按兵請旨,且無稍動”。此言深得曾國藩之心,隨即采納李鴻章的建議,遲延十日之后,他才復奏朝廷,認為派鮑超北上,不足以率師勤王,請朝廷在曾國藩、胡林翼二人中,任擇一人,督軍入衛。當然,用詞造句說得是聲情并茂,十分感人。

奏疏在路途往返之際,已歷月余。此時,城下之盟已訂,北上之事,不了了之。

與此相反,胡林翼于九月初五,接到命荊州將軍都興阿率部入衛的圣旨。他當日致書都興阿,囑其掉頭改赴京都,稱“能早到一日,可早紓圣主一日之憂”,保證供應軍餉,專人負責。此外,主動提出鮑軍亦可歸其統轄。與曾國藩的按兵不動,形成鮮明對比。

曾國藩關心的是分兵北征后,南方戰局受損。胡林翼則認為,“此事不容計較利害”“惟大義之所趨”,因而批評曾國藩, 要他“不能以吳楚安危為念”。朝廷并沒有調曾國藩入京,也決不會調胡林翼北上。對此,曾國藩、胡林翼十分清楚。但是,曾國藩一方面以請旨入衛作緩兵之計,一方面又信誓旦旦地向胡林翼、左宗棠表白勤王姿態。

可以看出,胡林翼考慮的是順從朝廷,不管朝廷的決策對不對、有用無用,以解決眼下朝廷的燃眉之急為先,不顧其他;曾國藩考慮問題首先看有效無效,權衡輕重利弊,再謀舉動。要說忠誠,誰能說胡林翼和曾國藩哪一個更忠?曾國藩這樣做的目的,難道不是替朝廷從長遠大局考慮嗎?

曾國藩這一招“按兵請旨”之計,表面上是與皇帝虛與委蛇,實則決策有方。

按兵請旨,可收數效之功。一可為安慶戰事贏得最為寶貴的緩沖時間,正如他在家書中所說,“不必多兵,但吾與潤帥二人中,有一人遠赴行在,奔問官守,則君臣之義明,將帥之職著”,至于北援“有濟無濟,聽之可也”,確實是這樣,倘若和議成功,北援既非必要,又大損東南戰局。二是一往一返,至少需一個月。這一個月時間會發生什么事,是曾國藩早已預料到的。此舉無非是表示對朝廷的態度而已。

至此,我們可以發現,胡林翼為何深得朝廷信任、短時間里權利兼收,曾國藩長時間客寄虛懸了。個中奧妙,盡在一個人的骨子里。

(摘自《曾國藩與晚清大變局》)

猜你喜歡
胡林翼太平軍朝廷
朝廷場域之下《左傳》中的女性審美分析
一身正氣,萬口仁聲的胡林翼
太平軍余部參戰在南美
三國鼎立之黃巾大起義
做官就是為了
高考文言文閱讀的應對策略
胡林翼之母:教會兒子處理同僚關系
戰馬
太平軍所使用的兵器
太平軍使用的幾種水上戰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