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科學工程項目管理實施借鑒
——以ITER項目為例

2017-03-02 02:11吳鳳鳳
核科學與工程 2017年3期
關鍵詞:計劃科學工程

邢 超,吳鳳鳳

(1.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北京100038;2.核工業標準化研究所,北京100091)

?

大科學工程項目管理實施借鑒
——以ITER項目為例

邢 超1,吳鳳鳳2

(1.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北京100038;2.核工業標準化研究所,北京100091)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也是我國第一次以平等身份參與的國際大科學合作項目。ITER計劃是將最先進的管理理念、科學的管理組織模式和現代化的管理工具充分融合的國際大科學工程,對ITER計劃項目組織管理的研究能夠為我國科技項目管理實施提供借鑒。通過對ITER計劃項目組織管理的研究,總結了ITER項目組織管理的四大特點,并基于與當前大科學工程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比較,從系統論、控制論和信息論等管理理論的角度,分析了大科學工程組織實施特性在ITER項目中的應用,進而結合我國科技工作的歷史、特點和現狀,提煉出我國科技計劃項目實施可借鑒的管理方法和經驗,包括系統規劃總體設計、嚴格的過程控制、積極有效的過程信息反饋、適度的模塊化組織分工。

大科學工程;項目管理;ITER計劃;系統論;過程管理

大科學工程,是以大型科研裝置、設備、工程等硬件設施為依托,集中多個領域科技資源組織開展的系統性科學技術工作。大科學工程也是被國際公認、主要以開展原始性科學創新所必須依托的工程項目?!按罂茖W工程”的組織建設能力,標志著一個國家核心的、原始創新能力,也是一個國家制造工業水平的展現,是國家綜合實力、科技和經濟競爭力的重要體現[1]。

我國于2006年發布了《國家科學和技術發展中長期規劃(2006—2020年)》,為未來15年科技發展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任務。2012年召開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央發布6號文件將科技體制改革和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目標更加明確。從歐盟、美、日等創新大國的近代發展路徑來看,科技目標實現和科技規劃實施,都是要落到具體的科技工作實踐中,特別是作為現代科技發展源頭的歐、美,更是明確提出要依靠大科學工程的組織實施來予以實現。2012年中國GDP邁入世界第二,科技投入的大幅度增長,健全的科技和工業體系已經能夠保障大科學工程的實施。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 Reactor,ITER)計劃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也是我國第一次以平等身份參與的國際大科學合作項目。ITER計劃是將最先進的管理理念、管理組織模式和管理工具充分融合的國際大科學工程[2],對我國科技項目管理實施具有思考和借鑒意義。

1 ITER項目管理概況

ITER項目目的是:在和平利用聚變能的基礎上,驗證核聚變能應用在科學和工程技術上的可行性。其主要目標是:用具有電站規模的實驗堆證明氘氚等離子體的受控點火和持續燃燒,驗證聚變反應堆系統的工程可行性,綜合測試聚變發電所需的高熱流和核部件,實現等離子體長脈沖(3000秒)運行,從而為建造聚變能示范電站奠定堅實的科學基礎和必要的技術條件。

美國、俄羅斯、日本和歐盟四方經過13年的共同努力,耗資約15億美元,在完成概念設計的基礎上,于1998年完成了工程設計及部分技術預研。2006年10月,中國、歐盟、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和美國七方簽署ITER計劃共同實施協議。ITER項目分為建設期、運行期、去活化期和退役期,項目計劃建設10年,運行25年,退役期5年。

ITER作為國際科技合作的大科學工程,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能真正稱其為“堆”級(或稱為“電站規?!?的核聚變實驗設施。因此在組織管理方式具有總體設計、分步實施、總體控制、總體集成(安裝調試)的組織特點。

總體設計?;谧畛蹴椖吭O想,建造一個可燃燒(即“點火”)的托克馬克核聚變實驗堆,以便對未來聚變示范堆及商用堆的物理和工程特性進行驗證。經過最初四方近13年的系統設計研究,在最初按歐洲(德國伽興)、日本那珂兩個設計中心分別開展研究設計的基礎上,1998年最終匯集成項目總體設計,形成了工程設計(Engineering Design Activities,EDA)。EDA也被認為是ITER項目建設的“紅寶書”,即總體設計方案。

分步實施。ITER計劃全部工程,包括百萬個零部件、36個主系統和50個子系統。工程部件任務按以下流程分步實施:各成員方(Domestic Agency,DA)與ITER組織按最初的采購分配共識,根據項目總體部署,按制造部件分布組織,分頭簽署采購安排協議。DA負責組織部件采購包任務分布式外包、集成,通過簽署商業合同將任務外包企業、院所進行研制。DA承擔實施、監督職責,按工程設備制造管理過程中的進度、質量、成本、安全等要素進行控制,確保部件按時保質交付。從小局部來看是設備工程管理的內容。

總體控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所有參研單位都必須嚴格遵照工程基準文件的要求,通過進度、質量、成本等工程控制性管理要素確??傮w控制的執行效果。2010年6月,ITER組織第六次理事會審議通過ITER項目建設基準,主要包括:項目技術要求,總體進度、成本費用和資源管理等上千個技術文件。這些文件成為ITER項目實施總體控制的全部基準文件。ITER組織內設集成辦公室(Central Integration and Engineer Office,CIE)負責總體協調項目控制,并按照IAEA技術狀態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CM)系統進行總體控制協調。

總體集成(安裝調試)。ITER組織負責總體組裝集成,各DA按進度將部件運抵法國場址,ITER組織根據總體設計要求和裝置實驗計劃進行集成調試。相關參研單位需要對總裝過程中的不符合問題及時進行調整。

2 大科學工程組織實施特性的實踐

美國科學家普萊斯于1962年6月發表了著名的《小科學 大科學》為題的演講,對二戰前后及未來一個時期科學發展的趨勢進行了描述[3]。二戰前的科學屬于小科學,二戰以后進入了大科學。大科學項目包括兩種類型:一是“工程型”(大設施型)大科學研究,即需要投巨資建立一個大型的科研裝置,眾多科學家利用這個裝置開展相當集中的研究,如加速器、空間站;二是大規模地分布與協助研究,如人類基因組研究和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等。

對于第一類是需要巨額投資建造、運行和維護大型研究設施的“工程式”的大科學研究,稱為“大科學工程”,其中包括預研、設計、建造、運行、維護等一系列活動。這些大型設備是許多學科領域開展創新研究不可或缺的技術和手段支撐。同時,大科學工程本身又是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綜合體現,是各國科技實力的重要標志。第二類通常是圍繞一個總體研究目標,由眾多科學家有組織、有分工、有協助,相對分散地開展研究,“分布式”大科學研究。在中國更多地表現為一些針對特殊領域、目標確定性強的專項,區別于我國的科技計劃,科技計劃是按科研領域進行部署,目標的確定性、部署周期與本文中提出的大科學項目不同。

21世紀以來,科學研究的復雜性、開放性、交叉性愈加顯著,使得科學研究進入了“大科學”時代。在這個復雜的“大科學”系統中,就會更多地依靠“大科學”的系統控制來進行部署安排。

建設創新型國家,我們有必要對大科學工程組織管理模式的發展與比較進行一些有益的研究。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三個層面的內容。管理理念是管理目標和管理價值訴求的集中表現,是管理模式中宗旨性、根本性和基礎性的內容;管理工具是現實的落實手段和工具;管理方法是基于一定管理理論下的組織方法,管理理論的創新和管理工具的發展是產生不同管理方法的源泉。以下內容主要基于當前大科學工程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論述與比較。

2.1 系統設計、統籌控制

系統論的應用。系統工程是組織管理“系統”的規劃、研究、設計、制造、試驗和使用的科學方法,是一種對所有“系統”都具有普遍意義的科學方法[4]。其特點是把系統作為它所從屬的更大系統的組成部分進行研制,對它的所有技術要求都首先從實現這個更大系統技術協調的觀點來考慮;對研制過程中分系統與分系統之間的矛盾、分系統與系統之間的矛盾,都首先從總體協調的需要采選擇解決方案。

ITER計劃全部工程包括百萬個零部件、36個主系統和50個子系統,是典型的復雜系統。因此ITER計劃的實施采取了系統工程的方法,首先對系統進行了識別,明確了系統需求,建立了各類基準文件;其次,采取了“自頂向下”(Top to Down)逐層分解,建立了工作分解結構(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裝置分解結構(Plant Breakdown Structure,PBS),將系統要求分配到子系統;第三,對系統的各個過程進行了識別,進行全壽命周期管理;第四,建立了管理和質量大綱(Management and Quality Plan,MQP),保證所有的工作都能進行適當的計劃、正確的執行和嚴格的評價。

2.2 閉環管理

閉環管理(Closed-Loop)方法的應用。將“閉環負反饋控制”理論應用到現代管理學中,是采用利用偏差、控制偏差、減小偏差的機理[5]。簡單地說,人體就是一個閉環負反饋控制系統,眼睛就是傳感器,充當反饋,人體系統通過不斷的修正最后做出正確的動作。大系統能夠實現正確運轉必須要依靠閉環負反饋控制機制來反饋信息和不斷糾偏,增強可靠性。

在ITER計劃實施中,充分利用該理論在管理中實現不斷反饋改進,主要體現在:(1) 對ITER工程涉及的各過程包括設計、建造、調試、運行、退役等進行了識別和控制,針對每一過程制定相應的管理流程;(2) 運用技術狀態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確保ITER裝置特性的提出、評價、批準、發布、實施、驗證的一致性,任何偏離和不符合將根據程序進行審批,并反饋至相關的人員和文件中;(3) 充分利用運用內審、管理評審、ITER理事會會議等方式對ITER計劃和ITER組織的工作進行監視和定期評估,不斷提出改進建議。

2.3 過程評估

閉環管理的管理意識需要在系統建設的大循環過程中體現,即不斷地將管理信息反饋至決策層,以確保各種調整和進展信息及時為決策層獲悉,優化部署和投入,確保最終目標實現。開展大科學工程各個環節的評估、報告等制度,將各種管理信息、調整信息及時反饋決策層。

大科學工程從事的是世界前沿性的科學研究,具有創新性、探索性,通常沒有現成的經驗和管理體系可遵循。管理層需要對建設過程中發現重大問題,及時糾正。建立定期的過程評審機制,即高層管理部門組織相關行業的頂級專家,定期對大科學工程進行中期評估,宏觀評價工程的進展。

美國的超導超級對撞機(Superconducting Super Collider,SSC)在建造幾年后,已經花費二十多億美元,但經過美國能源部的數次評估,發現工程所需要的經費大大超過原來的概算等諸多情況,上報國會討論后,決定立即終止該項工程,避免了后續無限制地損失。

ITER計劃從實施以來,由于其多國合作的國際大科學工程特性,從技術評估,工程實施評估,管理評估(Management Access, MA),乃至理事會都在對ITER項目的實施進行階段性、定期、制度性的評估,確保各出資方,聚變科學界和法國核安全當局了解項目進展和存在問題。特別值得提出的是ITER組織每兩年的管理評估,就曾經將評估發現的問題擴大化的問題。ITER裝置的核安全許可證的申領,也在不斷經法國政府核安全當局和第三方評估后獲得許可。

2.4 信息論的運用

系統論和控制論的實踐與運用,直接產生出對工程信息論的產生和應用[6]。系統工程的建立是由于現代大工業生產和復雜科學技術體系的需要,而系統工程實踐的廣泛發展,則是依賴于高速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只有大型計算機的應用,才能將運籌科學的各項信息進行反饋與回應。

大數據的收集、分析,也是影響的重要因素。當今的大科學工程,都是以大數據的產生、控制為特征的。而我們目前,從理念、工具、方法上,缺乏對大數據的收集、分析的重視與安排,這些都會直接導致項目實施上的失敗?;诖髷祿姆治?,及時向決策層、向公眾報送項目進展,爭取更多的支持。

ITER計劃建立了龐大的信息系統(ITER Document Management,IDM),并不斷改進和完善,為ITER計劃的實現提供支持。IDM提供了ITER計劃的工作平臺、ENOVIA(工程設計管理軟件)、工程數據庫(Engineering Database,EDB)提供了ITER計劃的數據庫,這些信息系統將記錄ITER計劃全壽命周期的信息。

2.5 關鍵路徑法

關鍵路徑法(Critical Path Method,CPM),大科學工程采用關鍵路徑法進行管理,對于處于關鍵路徑的某些項目應該提早制定備用方案,一旦風險發生,立即制定修復措施(Recover Plan),及時應對變化,按計劃保證整體工程的順利實施。關鍵路徑法是項目管理中最基本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概念,它上連著WBS(工作分解結構),下連著執行進度控制與監督。關鍵路徑是項目計劃中最長的路線。它決定了項目的總實耗時間。

在ITER計劃執行中,每個采購包定期更新進度計劃,嚴格控制關鍵路徑和關鍵節點,把注意力集中于那些優先等級最高的任務,確保它們準時完成,向關鍵路徑要時間,向非關鍵路徑要資源,進而確保按ITER計劃的完成時間。

2.6 風險管理

按照西方的風險管理理念,風險是不可避免,是與發展相輔相成的。風險的時間跨度往往貫穿于整個工程的全壽命周期。要不斷地認識風險、評估風險以至利用和規避風險。大科學工程風險大體有:

(1) 環境風險

環境風險是指對工程有影響的全部的外部因素的綜合,特別包括不可控制的政治風險等。大科學工程多為匯集全球頂尖科技資源參與建設的工程。國際政治上的分歧會直接導致國際合作的大科學工程停擺。國內政治更迭,對于耗資巨大的研究計劃是否持續投入都是一個政治決策。還有國家經濟、社會環境的變化,包括與工程相關的規章或標準的變化,如國家政局動蕩、匯率波動、自然災害等。

(2) 技術風險

探索性極強的大科學工程,技術風險是難以逾越的。大科學工程項目采用國際先進技術、大量非標加工設備及昂貴的尖端儀器設備是技術風險的重要來源之一。大科學工程中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或技術創新無疑是提高項目績效的重要手段。這些首次使用或未被充分掌握,甚至未經實踐證實,難度極大,技術上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通常技術的先進性與工程的可靠性之間存在較大的矛盾,技術風險的控制就是要合理地解決這些矛盾。

(3) 科學風險,也可稱為技術路線競爭失敗風險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不斷深入,科學研究的目標和方向都可能發生變化,甚至最終研究的目標與最初的設計目標相差很大,這是大科學工程獨特的科學風險。

以聚變能為例,激光約束與磁約束作為聚變能兩條并行路線,在探索未來能源替代路上,任何一個的成功也許就意味著另一個的失敗,特別是這樣以最終商業應用為目標的研究,當一個漸行漸近,另一個卻遙遙無期,就只能放棄。

(4) 管理風險

科學高效的工程管理都會將成本、進度、質量作為控制要素。超預算、延期,質量難以保證,都會讓決策層下決心廢掉工程。美國國防部、能源部的許多項目在面對美國議會質疑時,都因為項目實施管理中的成本、進度和質量管理被迫停止。ITER計劃的管理沿用了核電廠設計思想,對構筑物、系統和部件實施了質量分級、抗震分析、安全重要分級等,充分考慮質量與成本的關系,降低了管理風險。

人力資源管理也成為管理風險的另一個重災區。由于工程建設周期長,全壽命周期需要的人才也呈階段性,很可能主動或被動地發生人才流動,而人員流動會給工程帶來巨大損失。

3 對我國科技計劃項目實施的借鑒

我國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會戰”“攻關”的方式,突擊完成某些大科學工程,包括核技術、空間技術、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等大科學項目。在當時物質基礎薄弱、科技技術管理落后的情況下,集中有限資源取得突破。這與當時從戰爭時期積累的革命戰爭經驗是分不開的。錢學森曾說過“按照我的體會,周總理、聶老總就是把過去在解放戰爭中,組織大規模作戰的那套辦法,巧妙地用到科技工作中,把成千上萬的科技大軍組織起來了,我們在發展大科學方面表現得十分擅長?!笨梢詺w結為:初級階段的系統集成控制是人民戰爭的管理經驗。

目前,縱觀我國特色的大科學工程模式的基礎依然是計劃管理模式,計劃管理是模式的核心。它使人力、物力、財力能夠按計劃、按需要隨時調集和分散,較少受不同部門、不同單位局部利益的干擾,從而保證國家能集中多部門力量在大科學工程上集中攻關。

錢學森曾對科學技術工作進行了四分類,大體上從基礎研究到新產品的設計、試制劃分為若干階段:第一類,基礎研究。以認識客觀現象、探索客觀世界的規律為主要目的,一般沒有明確的應用目標,或沒有明確的直接目標,但對科學發展和技術革命有普遍而深遠的影響。第二類,應用基礎研究。針對生產或改造客觀世界中提出的問題,進行基礎核理論研究,為實際問題的解決提供理論依據和基本資料。第三類,應用研究。直接解決生產和改造客觀世界中的實際科學技術問題,如在實驗室創造和研制新產品、新技術、新方法、新流程等或提出新組織方案。第四類,“型號研制”,或推廣研究。把實驗室成果進一步擴大,進行工業性中間試驗、定型設計、小批量生產或大型試驗。當然,這四類科學技術研究是有關聯的,前一類研究的結果也是后一類研究的依據和指導,反之后一類研究又不斷為前一類研究提出新的課題和提供賴以總結提高的實踐基礎[7]。

在ITER計劃的實施管理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囊括了錢學森所提出的這四種類型。特別是ITER這樣以基礎前沿研究為先導,以戰略產業為核心突破的基礎研究專用裝置,在整個組織實施過程中,既有對等離子體自然現象的研究與發現,也有基于等離子體物理研究特性的科學概念及應用開發性探索;既有大裝置建設工程部件的開發研究,也有基于下一步核聚變發電堆的定型設計與工業試驗。整個組織實施過程,全鏈條地、全過程地將創新鏈與產業鏈進行了系統布局和融合。

通過ITER項目實施,以及大科學工程組織管理模式的研究,圍繞“按照產業鏈的規律來部署創新鏈”的主旨要求,提出創新鏈項目組織管理的幾點思考。

(1) 系統規劃,總體設計

美國、俄羅斯、日本和歐盟四方經過13年,耗資約15億美元完成ITER的總體設計。這樣的總體設計能夠確保建設者按要求出設計,按設計圖紙來施工。這13年里既有聚變基礎研究新問題的提出,也有工程目標的進一步凝練,更有在工程實現過程中,從試驗模式到工藝設計、材料性能與控制等工程實施要求。國內外工程實踐經驗證明,前期規劃論證階段投入越大,后期建造、運營以及產業路徑實施的風險就越小。

中國早期沒有加入總體設計工作是我們在ITER項目中的最大損失,國內目前也正在積極地部署學習??傮w設計的思想、要求和設計能力的歷練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比工程施工更重要。特別是ITER計劃最終目標是50年后的商業電站堆應用,其工程自身包括百萬個零部件、36個系統和50個子系統。這樣的總體設計和系統布局能力的提升,對于我們從需求端推進科技創新就更有學習借鑒意義。

中國現在而且將來一定時期內的重要比較優勢就是我們的內需市場和產業制造能力,潛在優勢是智力和人力資源。高速鐵路的集成創新就是將我國的內需市場和產業制造能力與國內的智力資源很好地結合起來,是中國自主創新道路的典范。中國自主創新道路一定要在產品需求端進行系統規劃和總體設計,無論是航空領域的大飛機,還是核電領域的快堆和聚變堆,這些都是產業技術路線清晰的產業,一定要基于確定的產業鏈目標和部署來總體設計和系統布局我們的創新工作。

(2) 嚴格的過程控制

嚴格的過程控制,既是工程系統論、控制論的要求,更是現代工業文明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閉環管理,嚴把質量關,實施精細化管理,才能確保整個過程的可記錄、可追溯、可復制。產業發展只有對具備上述特性的科研成果青睞有加。偶然性的科學發現只能是推進科技成果躍出的要件之一,很難成為可以產業化的“香餑餑”。

在科研過程中,我們會經常遇到“不確定性”,但是想說明的是,結果的不確定性不應成為過程疏于管理和控制的擋箭牌。ITER項目等大科學工程的實施,必須依靠包括項目技術要求,總體進度、成本費用和資源管理等上千個技術文件的工程基準進行控制,而且必須要配備專門組織機構予以控制實施。項目實施過程中確定性的、到位的控制和精細化管理,包括技術控制、進度控制、質量控制和成本控制,是確保項目順利實施的核心要件。

(3) 積極、有效的過程信息反饋

積極、主動地接受過程信息,并對其中的問題設定風險級別,分類治理,使用關鍵路徑法(CPM),有效保障項目在調整中、在補救中項目目標的可實現性。強化風險管理,在全生命周期內不斷地認識風險、評估風險以至利用和規避風險。

大科學工程的系統控制,并不是意味著管理“鐵板一塊”,而恰是大科學工程的系統性、長期性和風險性,愈發強調變化與調整。大科學工程強調管理的靈活性和適應性,任何大科學工程都有各自的特殊性,遇到的風險可能完全不同,而且隨時可能發展變化。美國管理學家費雷德·費德勒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了“權變管理”的理論。理論核心就是力圖研究組織的各子系統內部和系統之間的相互聯系,以及組織與環境之間的聯系,確定各種變數的關系類型和結構類型。它強調在管理中要根據組織所處的內、外部條件隨機應變,針對不同的具體條件尋求最合適的管理模式、方案和方法,從而可能使其管理活動更加符合實際情況[8]??梢砸痪湓捀艣r:積極地進行過程信息反饋,有效靈活地予以調整,目的是確保目標的可實現性。很難想象,在目前科技與經濟發展瞬息萬變的時代,一個實施周期在3年以上的項目,項目任務書一成不變,一直能使用到項目結題驗收。在“大科學”時代,如果過程是一成不變的,那結果可能就是低效或無效的。

(4) 適度的模塊化組織分工

將系統工程實施按照模塊化進行組織分工。ITER項目包括36個系統,50個子系統,按120多個采購包分配給七方及ITER組織來完成。對于已完成設計的采購包(Built to Print,BP),各方按二維或三維圖紙進行加工制造。對未完成設計的功能性采購包(Functional Specification,FS),ITER組織提供功能性技術指標要求,各方依托開放的設計協作平臺分別完成初步設計和最終設計,通過設計評審驗證后再進行加工制造。不管是按圖加工的BP采購包,還是功能性FS采購包都不是通用部件,都需要包括工藝設計、材料性能測試等多項不確定性制造過程。各個制造商生產部件的完成度越高,到法國場址進行組裝的風險就越大,風險高度積聚到最后的組裝階段??偛磕ズ险{試工作量占比直接影響到ITER項目實現的風險程度。

模塊化分工使得波音公司的供應商遍及世界各地,大大降低了其制造成本,但近期波音787飛機頻發事故,其中一方面原因就是模塊化組織分工過于徹底。787飛機由9個國家,45家企業參與研發(美國和日本各占35%),超過300萬個零部件,供應商成千上萬,美國西雅圖總部工程師基本上是在通過電腦完成調試工作,而缺乏部件相互間的磨合工序。

對于目標產品明確的大科學工程研制工作,模塊化(或稱“分布式”)分工、部件間磨合,以及組裝調試都應該有一個適度的比例。

[1] 邢超.參與或加入國際大科學工程(計劃)經費投入模式芻議[C].中國科技論壇 2012,(4).

[2] 萬鋼.出席ITER中心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授予儀式講話[N].2012-02.

[3] D·普賴斯.小科學,大科學[C].培格拉姆演講,1962-06.

[4] 錢學森.組織管理的技術——系統工程[EB/OL].http://www.hd-qxs.com.cn/.

[5] 李保平.應用“閉環負反饋控制”理論改進企業管理的探索[J].國防科技工業,2006(12).

[6] 王鼎昌.信息論、控制論、系統論與管理[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84(8).

[7] 錢學森.論科學技術研究的組織管理與科研系統工程[EB/OL].http://www.hd-qxs.com.cn/.

[8] 費雷德·費德勒.管理導論:一種權變學[M].1976.

Revelation to Mega Science Project Implementation—from ITER Project

XING Chao1,WU Feng-feng2

(1.China International Nuclear Fusion Energy Program Execution Center,Beijing 100038,China; 2.Institute for Standardization of Nuclear Industry,Beijing 100091,China)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fusion reactor experiment (ITER) project is largest and the most far-reaching international mega science cooperation project in the worldwide which also is our country for the first time with equal status to participate in. With the most advanced management concept,management mode and management tools,the study of ITER project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our coun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ITER project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the four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ITER project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were summarized. And based on the current mega science project management concept and management methods of comparis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theory,cybernetics and information theory,management theory,the imple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ega science project in the ITER project application were analyzed. And according to our country’s histor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rk,the management methods and experi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 project in our country to draw lessons were put forward,including the system overall design plan,the strict process control,active and effective process information feedback,an appropriate division of modular organization.

Mega science project;Project management;ITER project;System theory;Process control

2016-07-03

邢 超(1975—),男,內蒙古人,博士,副研究員,從事ITER項目科研管理方面研究

TL64

A

0258-0918(2017)03-0341-07

猜你喜歡
計劃科學工程
點擊科學
科學大爆炸
暑假計劃
學做假期計劃
學做假期計劃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學做假期計劃
子午工程
工程
科學拔牙
工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