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院校工程實訓中心規劃建設

2017-03-02 11:48雙,毅,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7年2期
關鍵詞:實訓中心工程

田 雙, 梁 毅, 呂 林

(貴州民族大學 工程實訓中心, 貴州 貴陽 550000)

本科院校工程實訓中心規劃建設

田 雙, 梁 毅, 呂 林

(貴州民族大學 工程實訓中心, 貴州 貴陽 550000)

詳細分析了當前實踐教學中常遇到的問題,并結合貴州民族大學工程實訓中心建設,闡述了新教育環境下實訓中心的特色教學模式和運行管理方式。通過不斷創新實踐,努力建設成為省內示范性實訓中心,提升辦學水平,促進“雙一流”任務建設。

工程實訓中心; 實踐教學; 金工實習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為實現國家教育現代化,將大力發展中西部教育場所,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改善實訓裝備水平,提升本科院校教學實驗的基礎能力?!顿F州省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加大實踐教學環節比重,推進以培養能力為導向的創新創業實踐教育體系建設。隨著國家政策及市場需求變化,實踐教學環節不斷受到重視,我國很多本科院校的工程實訓建設也逐漸由傳統的教學模式向符合新的教育理念的現代教學模式轉變,大力增加工程實訓硬件設施建設資金、持續強化實訓中心教師人才隊伍建設,為建設一個高質量、高水平的實訓場所而努力。在新的教學模式環境下我校以培養滿足貴州制造業對既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具有豐富的實踐動手能力的綜合型人才需求為己任,不斷加強工程實訓中心(下稱中心)的建設力度,為綜合型人才培養提供一個良好的實訓平臺。

1 工程實訓中心建設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中心是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應用能力、理論聯系實踐能力和基本職業道德的實踐教學場所,是孵化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教學基地。隨著科技的發展,中心傳統的教學模式及課程項目已不能滿足當代社會市場需求,這也導致應屆生參加工作后常常要經過3個月至半年的再培訓學習,既給用人單位增加了培訓成本費用,也未充分體現出大學教學價值所在。故而,更新教學硬件設施、改革傳統教育模式及課程項目、提高教師綜合能力以及實施信息化教學方式等已迫在眉睫,必須不斷地逐項攻克阻礙實踐教學發展的因素[1-4]。

(1) 硬件設施陳舊,更新換代遲緩。部分本科院校,尤其是中西部教育發展相對落后的地方院校硬件設施相對落后,除了普通車床、普通銑床、牛頭刨床,鉗工工作臺等外,先進設備(數控加工中心、激光切割、三維掃描等)稀缺。另外,部分先進設備其實早已上市,但引入學校的時間相對遲緩,比如3D打印技術早在2013年就已經能打印藝術品,但近2年才作為先進的教學資源陸續引入學校。

(2) 實訓課程傳統,分層教學稀缺?!败?、鉗、鉆、刨、銑、磨、鑄”作為工程實訓最基本的課程項目,在各本科高職院校內基本都配置齊全,但現在仍以這些實訓項目為主要內容,缺少先進制造技術實訓項目,實訓課程設置相對傳統,則已落后于社會的發展。另外,工程實訓主要集中于大二或大三階段,且實訓周期較短,常常以1個月為實訓學期,短短實訓期間內完成多項實訓內容,導致每項實訓操作缺少足夠的時間深入進行,教學質量不高。

(3) 教師斷層嚴重,青年教師經驗缺乏。傳統的金工實訓教師大部分來自企業,其豐富的實踐經驗為傳統的實訓課程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金工實訓教師隊伍的待遇薪酬一直存在普遍較低和職稱評定較難問題,使得實訓師資隊伍整體素質難以提高、實訓教師年齡偏大、青年教師相對較少。隨著各大院校不斷推進實踐教學,逐漸加大實踐教學的基礎建設,提高實踐教師的相關薪酬福利待遇,越來越多的具有高學歷的青年教師陸續加入實訓教學隊伍中,是今后實踐教學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但這些青年教師多來自剛畢業的大學生,實踐經驗相對匱乏,難以迅速獨立承擔實踐教學課程。

(4) 信息化建設程度低,硬件設備利用率低。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信息化技術因其便利性已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中,其建設程度的高低已成為行業可持續發展和提高競爭力的重要保障。中心所管理的硬件資源相對較多,設備價值較大,其管理效率高低決定了學校硬件資源的利用率高低。若不加強中心的信息化管理、不讓自己所擁有的資源透明化、不建立外界申請使用硬件資源的便捷通道、不搭建資源共享平臺,僅僅只是按照教學規劃利用設備,這不僅降低了硬件設施的利用率,還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相關學科的發展。

2 工程實訓中心體系建設

我校工程實訓中心成立于2013年,為避免各學院重復建設,中心主要通過整合原有的金工實訓室和實驗室形成,統一規劃、集中管理和多元分享。學校原有實訓設備、實訓隊伍、管理方式等相對薄弱,在國家大力發展中西部高等院校實踐教學宏觀指導下,以現有實訓平臺為基礎,擬定長遠合理規劃,建設一個既滿足基本教學要求,又能與社會需求接軌的先進綜合性實訓基地。

(1) 目標定位。高等職業院校以其鮮明的職業定位和辦學理念,以培養企業需要的一線作業人員為己任,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一支新生力量[5]。目前很多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重理論教育、輕實踐教學,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然而這種教學制度導致社會需求得不到滿足、應屆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的兩難局面[6]。我校作為一所少數民族綜合性高等本科院校,是我省承擔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要力量之一,我們的定位目標就是培養一批既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又具有較強實踐動手能力的綜合型人才,為企業輸送一批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2) 環境建設。中心位于貴州省貴陽市大學城區,建筑面積3.4萬m2,是集我校所有實訓實驗設備于一體的實訓基地,包括機械工程實訓基地、電子工程實訓基地、網絡信息實訓基地、物理實驗室等。經過前期合理規劃,中心現有面積能充分地滿足各實訓基地占地需求。

(3) 硬件設施。傳統的金工實習和電子實習主要培訓的是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使得學生對所學專業有一個基礎性的實踐認識。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四新”技術的出現,以及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需求的提高,僅經過傳統實習的學生畢業后難以勝任工作,還需要經過幾個月的崗前實習。為了培養出高素質綜合型人才,就必須時刻跟隨科技發展步伐、了解社會市場對人才的要求,及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調整現有教學方案。我校工程實訓內容除了包含基礎的實習課程外,還結合現有先進技術設置實訓科目,從而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綜合工程應用型人才。近幾年,中心購買的三維掃描儀、三坐標測量儀、五軸加工中心、三軸數控加工中心、光纖激光切割機、激光雕刻機、桌面型快速成型機、數控車床等先進設備,成為培養具有多技能、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的堅實后盾。

(4) 課程設置。工程實訓課程建設按“必修為主、選修為輔、階段實訓”原則進行設計。我校工程實訓內容較多,涵蓋工程技術領域較廣,除了基礎的“車、鉗、鉆”外,還包括數控加工、激光加工、三坐標測量等18門先進實訓課程,具體內容見表1。階段實訓是根據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程度而設置的,比如大一學生主要學習公共課程,大二才會陸續接觸專業課程,大三、大四才會深入學習專業知識。所以,實訓課程也應圍繞理論知識而展開,才能符合實踐教學的自然規律。

表1 工程實訓課程設置

表1(續)

(5) 師資隊伍。工程實訓教師隊伍作為實踐教學中的主要元素之一,其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受訓學生掌握技能的強弱[7-8]。中心現有實訓教師人員20人,青年教師17人,其中有企業工作經驗的5人,大部分實訓教師均帶隊參加過多種競賽,并取得一定成績,具有豐富的創新設計經驗,這為工程實訓教學和創新設計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平臺。專業背景涉及機械工程、車輛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物理等。企業工作經驗少是中心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該問題,中心采取多種方法予以解決,如外聘具有豐富企業工作經驗的高級技術工程師對中心人員進行定期培訓、派遣中心人員到企業學習、定期組織內部相互學習,增加彼此專業間的基礎性認識。另外,中心每年積極引進綜合素質高、實踐動手能力強、具有企業工作經歷、樂于從事實踐教學的人員來充實實驗教師隊伍。同時鼓勵中心人員通過學習,讀研、讀博或參加其他高校舉辦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自身綜合能力。

(6) 網絡信息化建設。中心網站是連接外界的橋梁,是中心資源的門戶,加強網絡信息化建設已成為中心發展的首要任務。網站門戶中除了包括常用的通知、管理信息外,其特色功能模塊有資源介紹、課程計劃、機械知識專區、電子知識專區、計算機知識專區、資源申請通道、校企合作平臺,其主要內容見圖1。

圖1 工程實訓中心網站建設功能模塊介紹

3 工程實訓中心運行管理建設

中心基礎建設完成后,創建一套先進完整的管理模式對中心良好的運行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1) 行政管理實行校領導分管、主任責任制。負責中心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基礎建設所需資金投入、人力資源需求計劃、硬件設施采購等重大事宜。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合理制定相關學科實訓課程表,提高實訓設備的利用率。建立各種日常管理制度辦法,保證實訓工作的順利開展。

(2) 網絡信息化管理。網絡信息化管理既能提高管理效率,又能實現無紙化辦公[9]。中心網站中展示了現有人力資源、硬件資源分布利用情況以及其他功能模塊,需求部門可通過網絡申請利用閑置資源。比如,網站中的機械知識專區欄目里的機械原理動態圖,能讓學生對常見機械原理有一個更直觀的感性認識,加速他們對機械原理的理解,同時也可以激起他們心底的創意,進行創新設計。再比如,鉗工實訓前大部分學生對鉗工實訓的知識了解很少,提前在中心網站上預習鉗工實訓,了解上一屆鉗工實訓情況以及易發生的主要問題后,對學生的后期實訓有很大的幫助。另外,由中心自主研發的“實驗室管理微信平臺”可用于多媒體教室管理,縮短了設備報修時間,提高了設備利用率。

(3) 特色教學法。教學分為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2類,前者主要針對文史、藝術等非理工科專業學生,讓他們也認識一些機電方面的專業設備,作為一種常識來培訓;后者主要針對理工科學生,在專業教育過程中要根據學生年級進行科學的實訓課程設置,與理論教育同步進行,使學生不斷地將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學習。傳統的實訓教學基本上都是師傅帶徒弟式的教育,這種方法常常會抹殺學生的創新思維,不利于學生綜合創新能力的培養。中心采取企業式教學方法,即實訓教學按照企業運行方式進行,將學生分為幾個組,分別負責產品的設計、工藝、生產和質檢工作,如圖2所示,既能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而且經過長期的企業式教學實訓后,學生對各種實訓技能的綜合應用有了深入的認識,還能基本了解企業的運行管理方式,成為具有一定知識、技術和能力,又了解生產、管理和服務等的應用型人才。

圖2 企業式教學流程

(4) 搭建校企合作平臺,促進產學研聯合培養模式。目前很多高校在培養工程技術人才時往往更重視課堂教學任務,而輕視實踐能力培養,導致應屆生很難滿足用人單位需要的工程技術人才,出現了學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的現象[10]。若企業能與學校達成合作培養共識,比如以設置“獎學金”方式選擇優秀的學生提前培養,學生除了完成教學任務,還可在假期進入企業進行實踐,通過這種方式,學校實現了高素質人才培養目標,企業也獲得了滿意的優秀工程技術人才,實現了雙贏目標。另外,中心教師隊伍也可以定期進入企業實訓,不僅充實和豐富了實踐教學經驗,為中心培養出具有雙師資質的工程技術人才,還能時刻了解社會需求動向,便于及時調整實訓內容,更好地與社會需求接軌。

(5) 教學資源對外開放共享。中心教學資源實行對外開放制,學校師生可在需要的時候申請利用,從而完成教學任務、科研任務和實訓任務,除此之外,還面向社會人士開放,比如下崗人員再就業培訓、農村轉移人群技能培訓、各種技能大賽場地提供等,積極采取措施吸引社會人士前來培訓,為學校服務、為社會服務,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提高開放中心的運行效率,在開放共享的基礎上實現教學資源價值利用最優化[11]。

4 結語

我校工程實訓中心成立較晚,在國家及省宏觀指導下開始加強中心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作為新時代的實踐訓練場地,既要綜合傳統金工實訓基礎課程項目,也要納入“四新”技術相關實訓項目,以培養綜合應用型工程人才作為教學目標,制定全面、完整、先進的實踐教學大綱,為打造省內示范性實訓中心奠定了基礎,為我校進入“雙一流”大學提供了支撐。另外,我校工程實訓中心的規劃建設過程對正打算成立工程實訓中心的高等院校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References)

[1] 許建生.完善實訓中心建設突出高職辦學特色[J].職教研究,2008(10):9-10.

[2] 林權.機械工程實訓中心建設問題研究[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29(2):157-159.

[3] 馬鵬舉,邱玉婷,張興華.探討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成后工程訓練亟待解決的問題[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2(12):155-161.

[4] 陳道炯,蔣明明.加強工程實訓中心建設,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2004,26(4):22-23.

[5] 王明倫.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 王陸海,呂菱,王忠民.應用型本科高校實訓中心的功能定位與思考[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8,13(6):146-156.

[7] 陶衛平.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工程訓練中心建設探索[J].大眾科技,2015(17):136-137.

[8] 楊亮濤,史建成.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訓中心的定位與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9):95-101.

[9] 曹慶華,紀越峰,陶田,等.四所高校示范中心建設經驗匯[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9(9):14-16.

[10] 陳為,范駿.機電一體化專業實訓中心的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4):190-193.

[11] 魚東彪.如何更好地實現開放實訓中心的開放性[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1):87-88.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in universities

Tian Shuang, Liang Yi, Lü Lin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0, China)

Firs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ten encountered in current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and conn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of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to expound on the characteristic teaching mode and the ways of operational management of our school’s training center under the new education environment. Through continuous innovation practice, great efforts to build a provincial model training center are made, which can improve the running level and “double top” construction of our school.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practical teaching; metalwork practice

10.16791/j.cnki.sjg.2017.02.053

2016-08-06

田雙(1986—),男(土家族),貴州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工學碩士,助理實驗師,研究方向為工業工程.

E-mail:beyondtians@foxmail.com

G642.0

B

1002-4956(2017)2-0205-04

猜你喜歡
實訓中心工程
剪掉和中心無關的
在打造“兩個中心”中彰顯統戰擔當作為
基于CDIO理念的數控實訓教學改革與實踐
虛擬情景實訓環境三維模擬
別讓托養中心成“死亡中心”
電工電子實訓教學改革與創新
子午工程
微課在數控實訓課中的應用探析
北上廣操心“副中心”
工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