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基礎等級之內容充實

2017-03-03 11:47閆喜生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6年33期
關鍵詞:名言事例議論文

閆喜生

“內容充實”是對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在高考作文評分標準中,“內容充實”是很重要的一項評分指標,凡是內容不夠充實(單薄或空洞)的文章絕對進不了一類文,充其量按二類文評分。內容充實與否,主要看材料,要想寫出內容充實的好作文,必須在材料上下功夫。

一、注意積累材料

1.從生活中挖掘素材。有些同學可能會抱怨生活經歷少,生活內容單調,沒多少可寫的材料。但只要用心觀察和感悟,還是能從比較“少”的經歷和“單調”的生活中發掘出豐富的素材:家庭親情、親戚街坊、師生情誼、同學朋友甚至素不相識的人,旅游購物、文化娛樂,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無不可入文。

2.從課本中挖掘材料。課本(包括歷史、政治等)、讀本乃至練習冊上的閱讀材料是作文的素材寶庫。就語文課本來說,其中的名家名篇不下百篇,蘊含著豐富的內容、深刻的哲理和獨到的見解。合理、恰當地運用這些材料,無疑是最便捷的路徑。比如,關于身殘志堅的材料,就有海倫·凱勒、斯蒂芬·霍金、史鐵生等。這些材料往往有著豐富的內涵,可深入挖掘。再如關于人的精神家園的材料,就有孔子和孟子、莊子、陶潛、辛棄疾、李樂薇、金開誠等,把這些材料進行合理的加工組合,不就做到“內容充實”了嗎?另外,高三階段的資料中有大量的閱讀和作文材料,其中不乏優美雋永的文句和新鮮時尚的內容,考生可以將其靈活地遷移到寫作中來。

3.從報刊中挖掘材料。到了高三階段,閱讀大量文學名著顯然是不可能的,但考生可以從報紙中獲取材料。專為高考打造的報刊上的文章均短小精悍,最適合高三這些只允許有少量“自由”時間的考生閱讀。報刊上的很多精品文章,或語言雋永,或見解深刻,或情感充沛,或結構精巧。閱讀時靜下心來,細細品賞,寫作文時,自然就會得心應手了。

二、合理選擇材料

材料充實,并不是堆砌材料、多多益善。選擇材料的基本原則是:圍繞中心選材,力求典型、準確、新穎。典型,就是能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質,具有代表性和說服力。準確,主要是指數據、引用等材料的可靠無誤,考場上如果用作論據的名人名言記不準了,可用“有位名人說過”“前人說過”等來替代,切不可張冠李戴;新穎,主要指材料具有“我”的特點,言他人之所未言,古今中外均可。選材新穎的前提是要多讀多看,視野狹窄,只能與“新穎”無緣。

另外,還要注意材料的組合與搭配,既有典型性,又有全面性,才能既充足,又無堆砌之嫌,從而充分有力地再現事物,展示特點,表現主題。

三、學會運用材料

材料豐富并不等于“內容充實”,這就像一堆建筑材料并不等于一座建筑物一樣。在積累材料的基礎上,考生還要學會恰當地運用材料,方能實現“內容充實”的目標。運用材料,有四條要訣:

1.強化分析見力度。分析是議論文的看家本領。事例和名言只有借助分析這一鏈條,才能與你要表達的主旨發生聯系。所以,列舉事例、引用名言后,還要緊扣中心主旨,對所用的事例、名言進行分析和闡述。這一過程就是我們常說的“論證”。

2.古今中外見廣度。要寫好議論文,必須注意所采用材料的廣泛性,即“廣度”。在這方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取材要兼顧古今中外的各個方面,選取典型材料。事例的選用是如此,名言的引用也是如此。

3.正反對照見深度。要寫好議論文,必須注意分析問題的深刻性,即“深度”。要使議論文的分析有深度,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要采取正反對比的寫法。對某一問題的分析,不僅要從正面講清必須怎么樣,而且要從反面闡述不這么樣會有什么后果。

4.點面結合見厚度。點式論證,就是在一個比較大的段落內,抓住某一個事例或某一句名言進行分析論證。它的好處是筆墨詳盡,說理透徹。

猜你喜歡
名言事例議論文
議論文閱讀專練
傳神寫照,意味深長——寫人要關注具體事例和細節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Get兩種論證法,一舉拿下議論文
簡談“議論文”寫作
中國十大憲法事例(2017)
議論文應以“理”服人
名言趣畫
中國十大憲法事例(2012)
讀名言 話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