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連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

2017-03-06 12:07甘國菊劉海華楊永康林先明
現代農業科技 2017年1期
關鍵詞:黃連防治病蟲害

甘國菊++劉海華++楊永康++林先明++郭杰++郭漢玖++何銀生

摘要 闡述了湖北恩施黃連的病蟲害種類、癥狀、發病規律,并提出防治方法,以期為黃連病蟲害防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 黃連;病蟲害;發生;防治

中圖分類號 S435.67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1-0112-01

毛茛科黃連屬植物黃連(Coptis chinensis Franch),以干燥的根狀莖入藥,中藥名為黃連(rhizoma coptidis),又名川連、味連、雞爪連等,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能,具有較廣的抗菌范圍。主治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等癥。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北、陜西、甘肅、貴州、云南等省。主產于湖北省利川縣及四川省石柱縣(素有“黃連之鄉”之稱)等地,為兩省地道藥材,商品暢銷國內外。在恩施州主要分布于恩施新塘太山廟、長嶺崗、利川福寶山等地,多為人工栽培,野生資源已十分稀少。黃連根莖含多種生物堿,主要為小檗堿,含量為9%~13%,其次為甲基黃連堿、藥根堿、酸性生物堿及一種非酸性生物堿。

在黃連種植生產中,病蟲害經常給藥農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本文對黃連生產中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方法進行詳細介紹。

1 病害

1.1 白粉病

1.1.1 癥狀。病原屬子囊菌亞門核菌綱白粉菌目白粉菌科白粉菌屬真菌。主要危害黃連的葉,在葉背出現圓形或橢圓形黃褐色的小斑點,漸次擴大成大病斑,直徑為2~25 cm;葉表面病斑褐色,逐漸長出白色粉末,表面比葉背多,并于7—8月產生黑色小顆粒,即為病原菌的閉囊殼,且葉表多于葉背。

1.1.2 發病規律。發病由老葉逐漸向新生葉蔓延,白粉逐漸布滿全株葉片,致使葉片漸漸焦枯而死亡。下部莖和根也逐漸腐爛。次年,輕者可新生葉,重者則死亡缺株。一般在7—8月發生。7月下旬至8月上旬為發病盛期,8月下旬比較輕。

1.1.3 防治方法。調節蔭蔽度,適當增加光照;冬季清園,將枯枝落葉集中燒毀;發病初期噴施0.3~0.4°Bé石硫合劑,每隔7~10 d噴1次,連續噴2~3次。

1.2 白絹病

1.2.1 癥狀。發病初期黃連地上部分無明顯癥狀。后期,隨著溫度增高,根菌內菌絲穿過土層,向土表伸展,菌絲密布于根莖四周的土表。最后,在根頸和近土表上形成茶褐色油菜籽大小的菌核。由于菌絲破壞了黃連根莖的皮層及輸導組織,從而被害植株頂梢凋萎,下垂,最后整株枯死[1]。病原菌屬半知菌亞門絲孢綱無孢目無孢科小菌核屬真菌。

1.2.2 發病規律。本病常于4月下旬發生,6月上旬至8月上旬為發病盛期。高溫多雨易發此病。

1.2.3 防治方法。采用輪作??膳c禾本科作物輪作,不宜與感病的玄參、芍藥等輪作;田間發病時,可用50%石灰水澆灌,或用50%退菌特500~1 000倍液噴霧,每隔7~10 d噴1次,連續噴3~4次;發現病株,帶土移出黃連棚深埋或燒毀,并在病穴及其周圍撒生石灰粉消毒。

1.3 根腐病

1.3.1 癥狀。發病時,須根變成黑褐色,干腐,再干枯脫落。初時,根頸、葉柄無病變。葉面初期從葉尖、葉緣變成紫紅色不規則病斑,逐漸變成暗紫紅色。病變從外葉漸漸發展到心葉,病情繼續發展,枝葉呈萎蔫狀。初期,早晚尚能恢復,后期則不再恢復,干枯致死。這種病株很易從土中拔起。病原屬半知菌亞門絲孢綱叢梗孢目瘤座孢科鐮刀菌屬真菌。病菌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5年以上。

1.3.2 發病規律。一般在4—5月開始發病,7—8月進入發病盛期,8月以后逐漸減少。在地下害蟲活動頻繁、天氣時晴時雨、土壤黏重、排水不良、施用未腐熟廄肥、植株生長不良的條件下易發此病。

1.3.3 防治方法。一般需與禾本科作物輪作3~5年后才能再栽黃連,切忌與易感病的藥材或農作物輪作。在黃連生長期間,要注意防治地老虎、蠐螬、蛄螻等地下害蟲,以減少發病幾率;及時拔除病株,并在病穴中施石灰粉,并用2%石灰水或50%退菌特600倍液全面澆灌病區,可防止病害繼續蔓延。發病初期噴藥防治,用50%退菌特1 000倍液,或40%克瘟散1 000倍液,每隔15 d進行1次,連續3~4次[2]。

1.4 炭疽病

1.4.1 癥狀。葉面比葉背多,葉柄上也產生條形紫色斑,病斑可以互相并合,致使全葉枯死。

1.4.2 發病規律。始發期在5月初,5月中旬至6月上旬為盛發期[3]。

1.4.3 防治方法。實行輪作。重點抓苗床的一年生苗,用1∶1 100~150倍波爾多液或70%代森錳鋅800倍液加洗衣粉0.2%,在發病初期和盛期防治3~4次。

2 蟲害及獸害

危害黃連的害蟲主要有蛞蝓銅綠麗金龜、非洲螻蛄以及錦雞、老鼠、鹿、野豬等。

2.1 銅綠麗金龜和非洲螻蛄

幼蟲咬食黃連葉柄基部,嚴重時可將幼苗成片咬斷。防治方法:一是人工捕殺;二是采用一般的殺蟲劑進行藥物噴殺。

2.2 錦雞

又稱野雞,春季常于早晨吃葉和花蕾。防治方法:攔好棚邊阻其進入,并輔以人工捕殺或槍殺。

2.3 老鼠

在黃連田中掘許多橫孔道,影響移栽苗的成活及生長[4]。防治方法:移栽后常檢查,發現孔道即壓實,并用磷化鋅和玉米粉按1∶20的比例拌成毒餌,撒于田間洞口誘殺。

3 參考文獻

[1] 廖朝林,由金文.湖北恩施藥用植物栽培技術[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2] 謝宗萬.實用中藥材經驗鑒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3] 宋元林,阮盛祥,宋海瀚.特種蔬菜栽培中藥菜用蔬菜[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

[4] 么歷,程慧珍,楊智.中藥材規范化種植(養殖)技術指南[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猜你喜歡
黃連防治病蟲害
探析森林病蟲害無公害防治策略
不一樣的“雙黃連”
南方甘藍主要病蟲害防治安全用藥表
林業的病蟲害及生態防治研究
公路橋梁常見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小矮子”黃連
黃連最清胃火,但體寒者慎用
“華中藥庫”搶收黃連
梨病蟲害防治時間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