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泡桐速生豐產栽培技術

2017-03-06 12:28李廣興孫麗君
現代農業科技 2017年1期
關鍵詞:速生泡桐豐產

李廣興++孫麗君

摘要 介紹了泡桐速生豐產栽培技術,主要包括造林地選擇、整地施肥、苗木選擇、栽植密度、栽植方法、栽后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法內容,以期為林業工作者和廣大林農提供參考。

關鍵詞 泡桐;速生;豐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792.4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1-0148-02

泡桐是我國重要的速生優質用材樹種之一,具有生長快、成材早、材質優良、繁殖容易、栽培歷史悠久等優良特性,特別是具有發芽晚、落葉早、側根發達向下伸展、葉大枝疏等生物學特性,是華北平原農田林網、農桐間作、四旁植樹和家庭綠化的主要樹種。

1 造林地選擇

泡桐能在棕色森林土、褐土、黃褐土、紅壤土和黃壤土等多種土壤上生長,但是在土壤深厚肥沃、濕潤、地下水位3~5 m、pH值7.5左右、透氣性良好的砂壤土和壤土地上生長最好。因此,泡桐造林地應選在立地條件較好、排灌方便的地方,不能選在地下水位高于2 m、鹽堿地和排水不良的區域[1]。

2 整地施肥

2.1 整地

深翻整地能降低土壤的堅實度,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泡桐新根的伸長和生長。但是,在黃淮海沖積平原的“蒙金地”上不要打破“蒙金層”土壤結構,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一是全面深耕加大穴整地。造林地全面深耕30~40 cm,耕后耙平,在規劃設計的定植點上挖規格為0.8~1.0 m×0.8~1.0 m×0.8 m的大穴。二是挖大穴整地。在農田林網、農桐間作、四旁植樹和庭院綠化不便于全面深耕的條件下,挖1.0 m×1.0 m×0.8 m的大穴。穴狀整地要盡量保護好現有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2.2 施肥

泡桐是深根性樹種,且造林密度小,株行距較大,采用集約施肥效果好。定植穴挖好后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15~25 kg/穴,按土∶肥=2∶1的比例混勻放入穴底,踏實,上覆10~15 cm細土后栽植。

3 選用良種壯苗

優良品種是林木速生、豐產、優質的根本。泡桐因種類、品種不同對病蟲害和自然災害的抵抗力也有所不同,并且在同一立地條件下造林其生長量也有很大差異。因此,泡桐造林時,應按照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適生的泡桐種類或品種進行造林。在黃淮海沖積平原地區,通常選用蘭考泡桐、楸葉泡桐、白花泡桐、桐選2號、泡桐毛X白33和c125等;在低山丘陵區和部分深山區主要選用楸葉泡桐和毛泡桐;在黏土壤地選用白花泡桐、山明泡桐和毛泡桐;平原地區多選用白花泡桐、豫雜一號和泡桐毛X白33等。平原地區造林要求苗高4 m、米徑5 cm以上,山地造林要求苗高2 m、地徑3.5 cm以上。要求根系保留長度15~20 cm,苗木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2]。

4 合理密植

泡桐是喜光樹種,具有速生特性,通常情況下不營造高密度人工林。其栽植密度應根據泡桐品種的生物學特性、培育目的、立地條件和經營措施來確定。泡桐品種冠幅較寬、培育大徑材、立地條件較好和集約經營造林密度應小些;否則,應適當密些。一般情況下,農田林網栽植1~2行,單行株距4~5 m,200~250株/km;雙行株行距5~6 m×2~3 m,333~400株/km;“四旁”植樹,株行距5 m×6 m,330株/hm2;人工片林株行距6 m×6 m或6 m×8 m,210~270株/hm2;農桐間作,由于造林地立地條件和地區經濟條件的不同,栽植密度以行寬有利于機械化作業又不影響農作物產量為原則。目前,各地大多采用小株距大行距造林,4~5 m×30 m×50 m,40~83株/hm2。

5 科學栽植

泡桐造林在春季、秋季和冬季均可進行。一般情況下,春季造林時間為2月下旬至3月中旬;冬季造林于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進行,秋季帶葉栽泡桐宜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進行。冬季造林應該嚴防根系遭受凍寒,同時在起苗、運輸到栽植過程中要保護好苗干及根系。栽植時,首先將泡桐苗放在穴內試穴的大小及深淺,不合格的穴應該將苗木取出,及時修復合格后,再將苗木放入穴內定植點上扶正,分層填土踩實。栽植深度以苗木根莖處土痕與地面齊或稍露出土痕為宜,在稍低洼的地方應該露出部分根系進行堆土栽植效果良好。填土時,埋土至穴的1/2時第1次踩實;埋土至穴口5~10 cm處第2次踩實,踩時將腳錯開側根,以免踩斷或損傷側根;最后在穴緣封15 cm高的土堰,以方便澆水[3]。

6 栽后管理

6.1 澆水

栽后及時澆水,使土壤充分吸收水分下沉,使根系與土壤密接,補充苗木在栽植過程中失去的水分和生根發芽所需要的水分。5月中旬和6月中旬干熱風天氣分別澆1次透水,能夠有效縮短緩苗期,年生長量可提高20%~40%;澆水后待穴內土表面露白或發硬時進行培土,以樹干為中心封40 cm見方、高20 cm的土堆,可起到增溫保墑、防止土壤板結和風倒的作用。

6.2 樹干涂白

涂白能有效防止日灼和減少病蟲害的侵染。樹干高1.2 m處用紅色漆圍繞樹干涂一圈等高線,等高線以下要細致、全面均勻涂白,不留空白和死角。涂白劑配方為生石灰10 kg、硫磺粉1 kg、食鹽0.2 kg、植物油0.2 kg、水40 kg。首先用少量的水將硫磺粉調制成糊狀,再用少量的水將生石灰充分熟化過篩,然后將所有原料放入容器內,注入水后充分攪拌即可使用。

6.3 主干培養

由于泡桐葉、芽對生,發芽后產生芽蹬芽和新枝生長具趨光性生長現象,形成假二杈分枝,自然生長條件下,一般沒有主干延長枝。主干培養主要有平茬法、抹芽法、目傷法3種方式。①平茬法。這是一種應用最普遍的方法。干高達不到培育目的要求的苗木,應選擇栽后平茬或造林成活后第2年平茬,待新芽生長到5~10 cm后選留一個壯芽重新培養主干。②抹芽法。泡桐苗栽植后,待新芽生長到3~5 cm時,在苗木頂端近處選留一個壯芽作為主干延長枝,附近的側芽全部抹除,在分枝帶的下部留2個輔養枝,輔養枝長至40 cm時摘心,翌年從基部疏除,傷口要平滑,以利愈合。③目傷法。在樹液開始流動前進行,在接干部位上方2~3 cm處,用刀橫砍2刀,寬1 cm左右,深達木質部,長占“目傷”周圍長的1/3。適當回縮“目傷”枝,有利于新芽生長[4]。

6.4 加強保護

泡桐修枝或機械損傷后,傷口不易愈合,髓心又大,雨水和病菌容易侵入,常常引起樹皮和心材腐爛。因此,栽后要加強管護,防止人為損傷和牲畜啃食樹皮。一旦發現泡桐樹干遭受機械損傷和牲畜啃食樹皮后,應該及時處理傷口。①樹皮剝離者,應該及時將剝離的樹皮或取大側枝上樹皮貼在傷口處,用塑料薄膜全面纏緊;②對于樹干木質部嚴重受損者,應該及時涂抹護傷劑,然后用塑料薄膜纏繞扎緊,迫使愈傷組織橫向生長,有利于傷口愈合。修枝要早進行,傷口要平滑,隨時涂抹護傷劑防止傷口感染,保證材木正常生長。

6.5 松土除草和施肥

一至三年生幼樹每年松土除草2~3次。片林應全面進行中耕除草;穴狀整地栽植的林木,在穴周圍1 m范圍內進行松土除草。大面積造林地可用除草劑除草,如用20%百草枯水溶劑1.5~3.0 L/hm2兌水375 kg/hm2,或3~6 L/hm2兌水375~750 kg/hm2,均勻噴霧到雜草莖葉上;或用10%草甘膦水劑15.0~22.5 kg/hm2,兌水300~450 kg/hm2,直接噴霧雜草莖葉。噴霧時要采用定向噴霧,噴霧器上安裝擋板或保護罩,切勿將藥液噴霧到泡桐干上。結合澆水或下雨后進行,追肥6月追施尿素0.1~0.2 kg/株。據測算,澆水和追肥的林木比空白對照林木生長量增長40%以上。

7 病蟲害防治

7.1 主要食葉害蟲

食葉害蟲主要有大袋蛾、灰天蛾、泡桐葉甲等。癥狀:大袋蛾、灰天蛾的幼蟲卵孵化后,先啃食葉表皮,隨后蠶食葉片,咬成大的缺刻或孔洞,嚴重者把葉片食光;泡桐葉甲的幼蟲卵孵化后,群集于葉面,啃食表皮,殘留下的表皮呈籮網狀,隨后變黃干枯。

防治方法:葉面噴灑50%甲胺磷乳油1 000倍液,或25%滅幼脲懸浮劑1 000倍液,或農百安3%苯氧威1 000倍液;根部注射50%甲胺磷乳油或50%氧化樂果乳油原液,幼樹3~5 mL/株,成年樹5~10 mL/株。

7.2 主要刺吸式害蟲

刺吸式害蟲主要有細毛蝽、蹺蝽等。癥狀:群集于泡桐嫩頭、幼葉吸食汁液,嫩頭受害后,流出褐色黏液,致嫩梢萎縮,抑制苗木生長或苗木質量。

防治方法:葉面噴灑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者菊酯類農藥2 500倍液,或者啶蟲脒、吡蟲啉2 500~3 000倍液。

7.3 主要葉面病害

葉面病害主要有泡桐黑痘病、炭疽病、褐斑病等。癥狀:主要危害苗圃地的苗木,苗木受害后,病株矮小,枯梢,病葉枯死,嚴重影響苗木生長和苗木質量。

防治方法:葉面噴灑70%甲基托布津10 000倍液,或50%葡萄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

7.4 泡桐叢枝病

泡桐叢枝病是泡桐最嚴重、最普遍的病害,不僅危害苗圃地的苗木,而且還危害多年生大樹。癥狀:苗圃地苗木和一至二年生幼樹感染叢枝病后,病株地上部均能萌發叢生病枝,病枝細弱,節間較短,葉小而黃,腋芽多次萌發形成叢枝,并逐漸死亡。生長健壯的林木,發病多在4年以后,樹冠萌發中央直立枝時開始發病,在冠內局部枝上發病,沒有固定的發病位置。

防治方法:①選用無毒苗(脫毒苗)、優質壯苗和抗病品種造林,造林地要輪作;②選用無病生長健壯的樹根作種根,催芽前將種根用50 ℃溫水處理10~15 min,育苗地要實行輪作,忌連作;③苗圃地發現感染叢枝病株,及時拔除銷毀,并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④加強苗木檢病,嚴禁病區苗木、種根運往無病區;⑤加強苗木和林木管理,及時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提高林木免疫力,消滅侵染病源;⑥林木叢枝病初發期,及時疏除叢枝1~2次,利用傷流排出病毒液;⑦發病后注射1萬U鹽酸四環素(或土霉素)液15~30 mL/株。

7.5 泡桐根結線蟲病

癥狀:該病由多種根結線蟲侵染引起,病株大、小根形成結節狀病瘤,初期灰白色,表面光滑,退化后為褐色,表面粗糙,最后破裂腐爛。嚴重病株地上部矮小黃化,生長不良。

防治方法:樹冠下鉆孔相距約30 cm,每孔內注入滴滴混劑,或溴甲烷,或氯化苦,或80%二溴氯丙烷乳劑2~3 mL,覆土熏殺線蟲。

8 參考文獻

[1]楊有乾,李秀生.林木病蟲害防治[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

[2] 趙天榜,鄭同忠,李長欣.河南主要樹種栽培技術[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3] 吳立潮,吳曉芙,王保平,等.泡桐速生豐產施肥技術研究進展[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0(2):29-35.

[4] 麻文禮.泡桐混交林混交模式試驗研究[J].林業勘察設計,2008(1):145-147.

猜你喜歡
速生泡桐豐產
林木速生豐產撫育性間伐技術的作用及應用要點探討
速生桉樹幼林撫育及施肥管理
紫花泡桐(節選)
如何判斷“速生紫薇”樹種
氤氳泡桐
夢里開滿泡桐花
拯救
楊樹速生豐產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