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地綜合承載力空間差異研究

2017-03-06 12:45黃媛玉周興
現代農業科技 2017年1期
關鍵詞:廣西壯族自治區層次分析法

黃媛玉++周興

摘要 結合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實際,在重新審視土地綜合承載力的基礎上,選取廣西壯族自治區為研究對象,從社會系統、經濟系統、生態環境系統三方面出發構建土地綜合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采用層次分析法、聚類分析法,對廣西壯族自治區14個市2014年的土地綜合承載力狀況進行綜合評價,分析其空間特征,進而為實現“多規融合”的空間規劃提供借鑒。結果表明: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土地綜合承載力東西向大體呈現“中間高兩邊低,東部高于西部”的空間分異特征。

關鍵詞 土地綜合承載力;空間差異;層次分析法;聚類分析法;廣西壯族自治區

中圖分類號 F30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1-0178-05

Spatial Variations of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HUANG Yuan-yu ZHOU Xing *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Nanning Guangxi 530001)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realistic development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and based on the re-examination of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the appraisal system of the land′s comprehensive capacity was constructed from the social system,economic system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 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cluster analysis method,the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ies of 14 cities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in 2014 were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and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patial planning of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plann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had the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ddle is higher than both sides and the eastern is higher than western″.

Key words land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spatial variation;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cluster analysis method;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土地綜合承載力是指一定發展時期、一定的空間區域范圍內,在一定的技術條件下,土地系統對社會系統、經濟系統和生態環境系統的承載,是社會系統承載力、經濟系統承載力和生態環境系統承載力水平的綜合反映。國外土地資源承載力研究源于“人地關系”[1]。1921年帕克和伯吉斯首次提出承載力的概念[2],隨后,國外學者將各種理論模型和數學方法引入研究土地承載力,其中以英國的斯萊瑟教授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ECCO模型為代表,該模型在對肯尼亞的研究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3]。自ECCO模型提出到現在,國外學者逐步將“3S”技術引入,并用于土地利用、環境保護、海洋生態系統等不同的研究,為其決策提供參考[4-6]。

國內土地承載力的研究始于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農業地理和綜合自然地理領域,主要集中于農業自然承載力的研究。20世紀80年代后期,國內土地資源承載力研究興起,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以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主持的“中國土地資源生產能力及人口承載量研究”為代表[7]。隨著國內研究的不斷深入,逐步由傳統的耕地人口承載力研究向土地綜合承載力發展,陳百明、毛漢英、孟旭光等對土地綜合承載力的概念進行了研究和完善。隨后,諸多學者通過不同角度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和技術對土地綜合承載力進行評價及預測[8-20],用于宏觀、中觀尺度的土地綜合承載力時空格局研究。

隨著廣西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三大定位”戰略的制定和逐步實施,以及北部灣經濟區、珠江—西江經濟帶、左右江革命老區、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實現國家戰略全覆蓋,廣西在國家戰略中的地位作用顯著提升。

廣西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城鎮化快速推進的黃金時期,目前面臨著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但在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來自人口、資源和環境等方面的壓力和巨大挑戰,明確各個區域的土地綜合承載力,不僅可以為國土規劃、開發和管理提供參考,還可以為多規融合的空間規劃提供依據,對發揮廣西沿海、沿江、沿邊的優勢,積極提升廣西在全國開放發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為建成中國西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有著極其積極的作用。目前,研究廣西土地綜合承載力的文章并不多,因而開展廣西土地綜合承載力評價研究,明確各個區域的現實承載力,進行動態的預測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研究區概況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處中國南方沿海,位于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北回歸線橫貫全區中部。東面與廣東、湖南接壤,西面與云南、越南相鄰,北接貴州,南面與海南隔海相望(圖1)。國境線全長約800 km;海岸線長度約1 500 km。陸地區域總面積23.67萬 km2,占全國國土總面積的2.50%,在全國各省區市國土總面積中排名第9位。廣西位于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的云貴高原的東南邊緣,東接兩廣丘陵,南朝向北部灣。其中,山地9.43萬km2,占廣西土地總面積的39.70%;丘陵2.45萬km2,占全區總面積的10.30%;平原及低平臺地6.39萬km2,占廣西總面積的26.90%;水面0.81萬km2,占廣西總面積的3.40%;境內喀斯特地貌廣泛分布,約占廣西總面積的37.80%,主要的分布區域有桂西南、桂西北、桂中和桂東北區。全區地勢為四周多山地與高原,而中部與南部多為平地,因而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與東南之間呈盆地狀,素有“廣西盆地”之稱。廣西最大的平原——潯郁平原位于自治區東南部的貴港市。廣西現轄14個地級市,110個縣級行政區。

2 土地綜合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與模型構建

2.1 評價指標體系

2.1.1 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由于土地綜合承載力的研究對象包含了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影響因素并且具有多重屬性。本文利用層次分析法來構建土地綜合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分為3個層次對廣西土地綜合承載力進行評價。第1層為目標層,即廣西土地綜合承載力;第2層為準則層(社會系統承載力、經濟系統承載力、生態環境系統承載力);第3層是要素層。在充分調查收集資料之后,結合廣西土地綜合承載力實際情況和發展目標,對廣西土地綜合承載力進行指標體系設計(表1)。

2.1.2 評價指標的數據來源及標準化處理。本文以廣西壯族自治區14個地級市為研究對象,應用層次分析法、多目標線性函數法、聚類法等方法評價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地綜合承載力,經濟社會數據、水資源數據、生態環境指標等數據從廣西統計年鑒、廣西各地級市、各縣統計年鑒獲得或由統計數據換算得到。

土地綜合承載力評價由于涉及人口、經濟、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并且各因素度量單位不一樣,不利于評價,因此在評價之前采用Z score法對所有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以消除數據間量綱與量級對數據分析的影響,在SPSS 22.0下用Z score方法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Zij=■(1)

式(1)中,Zij是標準化后的變量值,Xij是實際變量值,X為各指標變量的算術平均值,σ是標準差。

2.2 評價模型的構建

由于土地綜合承載力是一個多系統、多因素的綜合系統,所以本文采用多目標線性函數法計算土地綜合承載力。

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公因子的權重,并對權重進行一致性檢驗,分別計算2014年廣西各市的土地綜合承載力得分,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式(2)中:Si為i市的土地綜合承載力的綜合得分;Wi是第i準則層系統權重;rij為第i準則層第j個因子的權重,Zij為第i準則層第j個因子的標準化后的值。

對計算結果進行百分制轉換,以更直觀地反映土地綜合承載力的狀況,計算公式如下:

式(3)中,Pi為i市的百分制得分,Si為i市的土地綜合承載力得分,Smax為土地綜合承載力最高分,Smin為土地綜合承載力最低分。

3 廣西土地綜合承載力評價的結果及分析

3.1 廣西土地綜合承載力的空間特征

利用以上的評價指標和計算方法,對廣西壯族自治區2014年14個市的土地綜合承載力情況進行計算和分析,借助SPSS 22.0軟件分析,用公式(1)將原始的數據進行標準化,采用層次分析法計算各個系統和各個因子的權重(表1),并結合利用公式(2)和公式(3)計算出各個市的土地綜合承載力綜合得分(表2)。與此同時,運用SPSS 22.0軟件,采用聚類分析中的系統聚類分析方法對14個城市的土地綜合承載力得分進行聚類分析,共分為5類(表3)。

以ArcGIS 10.2軟件為技術支撐平臺,分別建立14個市的土地綜合承載力水平的數據庫,同時,為了更直觀地反映廣西各市的土地綜合承載力差異,根據數據庫繪制出廣西14個市土地綜合承載力空間差異分布圖(圖2)以及各個子系統的承載力空間差異分布圖(圖3、4、5)。

由結果得出,2014年廣西各市土地綜合承載力水平系統內部協調不一致,且各市的綜合承載力水平差異較大。東西方向總體上呈現“中間高兩邊低,東部高于西部”的空間格局。在廣西進行內部比較,高承載區包括南寧市和柳州市,較高承載區有桂林市和防城港市;中等承載區包括梧州市、欽州市、玉林市、賀州市、河池市和來賓市;較低承載區包括百色市和崇左市;低承載區有北海市和貴港市。

3.2 廣西土地綜合承載力評價

3.2.1 高承載區。由表1可知,南寧市和柳州市為高承載區,兩市土地綜合承載力平均數為0.417,高承載區的社會系統指數和經濟系統指數的平均水平均為全區最高,分別是0.155和0.300,但是生態環境系統指數平均水平為倒數第2位,僅達到-0.379,說明2014年這兩市在經濟系統、社會系統等方面協調發展程度較好,但還需要加強提高這些區域的生態環境系統的承載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城鎮人口比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每萬人擁有公共汽車數量等因子貢獻率較大,表明其經濟系統、社會系統發展良好。

南寧市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省會城市,地理區位條件得天獨厚,吸引了來自各地的人才,經濟、技術聚集度高,易形成規?;a,服務業產業產值比重大。因此,經濟和社會承載力水平較高,但是也正由于條件優越,吸引了大量的人流涌入,也造成了一定的人口壓力,使得南寧市經濟建設與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突出,在社會系統和經濟系統發展的同時,造成了一定的生態環境系統破壞、人均林地占有量低、森林覆蓋率低、水資源匱乏,使得南寧市的生態環境系統承載力指數較低。

柳州市又稱龍城或壺城,位于廣西的中北部,是廣西最大的工業城市,素有“桂中商埠”之稱,工業總產值比重居廣西各市首位。近20年來,柳州市工業迅猛發展,生態環境面臨嚴峻挑戰,其中以酸雨污染最為嚴重。2004年起,柳州市大力進行環境治理,柳州市的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提高,但是柳州市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系統間的矛盾依然存在??傮w而言,柳州市3個子系統的承載力處于較高水平。

3.2.2 較高承載區。桂林市、防城港市兩市土地綜合承載力水平相當,且處于較高承載區。較高承載區的土地綜合承載力平均值為0.261,這兩市的土地綜合承載力雖處于較高承載區,但其各個系統間不協調現象較為明顯,這兩市的社會系統承載力指數和經濟系統承載力指數平均值處于中上水平,生態環境系統承載力指數平均值為5類中最高。

桂林市作為廣西的旅游城市,旅游業的優勢較廣西其他市明顯,但是就其現狀而言,旅游業對桂林財政貢獻率還是不明顯,桂林市社會系統承載力處于中等水平,經濟系統和生態環境系統都處于較高水平。

防城港市位于廣西南部,依港而建,是先建港后建市的地級市,港口經濟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大。防城港市社會系統承載力處于較低水平,其指數為-0.126,而社會系統中,人口密度和科技教育投入又成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而經濟系統和生態環境系統處于較高水平。

3.2.3 中等承載區。梧州市、欽州市、玉林市、賀州市、河池市和來賓市在2014年土地綜合承載力綜合得分處于中等承載區,土地綜合承載力指數的平均數為-0.013,社會系統指數和生態環境系統指數均處于5種類型類中的第2位,平均指數分別達到0.028和0.051,經濟系統平均值指數為0.092,處于5類中的第4位,表明這些市在社會、生態等方面協調發展程度較高,但也有待提高。

自古被稱作“三江總匯”的梧州市位于廣西東部,是廣西的東大門,隨著國內唯一一個橫跨東西部的省際流域合作區——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的建設實施,梧州市的優勢也逐漸凸顯。梧州市經濟系統承載力和生態環境系統的承載力在廣西區內分別處于中等和較高水平,社會系統承載力主要受人口密度低、城鎮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不高和第三產業對GDP貢獻率低等因素的制約,而處于較低水平。

欽州市位于廣西南部,地處北部灣經濟區的中心位置。由于北部灣經濟區的設立、港口經濟的發展以及中馬欽州產業園的開發建設,欽州市的經濟系統承載力處于較高水平;欽州市的社會系統和生態環境系統承載力均處于較低水平,而社會系統中的人口密度、城鎮人口比重和生態環境系統中的人均林地、人均水資源、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則成為降低土地綜合承載力的主要因素。

素有“嶺南都會”的玉林市,位于廣西東南部,地處桂東南丘陵臺地,境內山地、丘陵、臺地等地形相交錯,是全國最大的內燃機生產基地和日用陶瓷生產出口基地??偟膩碚f,玉林市各系統的承載力處于中等水平。

賀州市位于廣西的東北部,屬桂東南丘陵區,地勢北高南低,境內山地多,平原少。其社會系統、經濟系統和生態環境系統分別處于較高、較低和較高水平。賀州市3個系統的承載力中,經濟系統承載力水平最低,主要是因為賀州市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經濟密度等經濟指標的值比較低。

來賓市位于廣西中部,故有“桂中腹地”之稱,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是西南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來賓市經濟系統承載力和生態環境系統承載力處于中等水平,而社會系統承載力處于較高水平。

河池市的地貌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山區,人口稀少,農業發展水平不高,工業發展落后,對自然的破壞程度低。因此,河池市的經濟系統承載力處于低水平,河池市的社會系統和生態環境系統承載力均處于較高水平。

3.2.4 較低承載區。百色市和崇左市在2014年土地綜合承載力評價得分中處于較低承載區,土地綜合承載力平均數為-0.234,這一類型的承載區,生態環境系統處于中等水平,平均指數為0.015,位居第三,而社會系統和經濟系統的平均指數都是全區最低,分別是-0.092和-0.157,說明這3個市的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低,生態環境系統有待提高。

百色市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西部,山區占全市總面積的95.40%,是典型的山區,同時也是老少邊窮的典型區域。20世紀90年代,廣西提出了“西南大通道戰略”,百色市得到了國家和自治區的大力扶持,形成了以鋁為主的新工業基地,取得了一定的經濟發展成效。由于區位特殊、經濟落后、大量人才外流,所以社會系統承載力和經濟系統承載力水平較低。百色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67.02%,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大。因此,生態環境系統的承載力水平較高。

崇左市是我國邊境口岸最多的地級市,隨著沿邊開放戰略的實施,全方位、全區域地擴大開放合作,口岸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使得崇左市的口岸經濟優勢非常明顯,進出口貿易總額為廣西最高,且遠遠大于廣西第二的防城港市。在這次土地綜合承載力評價中,崇左市的社會系統承載力和經濟系統承載力均處于中等水平,而生態環境系統承載力則處于較低水平,主要是因為市政基礎設施還不完善,污水處理率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低。

3.2.5 低承載區。北海市和貴港市在2014年土地綜合承載力評價中處于低水平,低承載區的土地綜合承載力平均值為-0.403,這兩市的經濟系統平均指數為-0.054,處于中等水平,而社會系統指數和生態環境系統指數平均值分別是 -0.082和-0.267,分處于第四和第五,說明這兩市的各子系統不協調發展程度很明顯,且整體水平低。

北海市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南端,北部灣東北岸,處于泛北部灣經濟區的中心位置,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近年來,北海市積極發展實體經濟,引導產業往產業園區集中,初步形成了電子信息產業、臨港新材料產業、石化產業三大支柱產業,逐步完成了由第一、第二產業為主向以第二、第三產業為主的產業結構轉變。因此,北海市的經濟系統承載力處于較高水平。但是社會系統和生態環境系統承載力仍處于低水平狀態,主要是人口密度、城鎮在職人口、人均林地、人均水資源和森林覆蓋率這幾項因子的制約。因此,北海市的土地綜合承載力處于較低水平。

貴港市處于潯江平原與郁江平原的結合部,土壤肥沃。在此次評價中,貴港市的社會系統承載力處于中等水平,但經濟系統承載力和生態環境系統承載力處于較低水平,因而導致了貴港市土地綜合承載力水平較低,主要是因為城鎮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人均林地、人均水資源、森林覆蓋率等指標值低。

4 提高廣西土地綜合承載力的對策

4.1 根據區域實際,制定差異化的發展政策

高承載區,由于這些區域社會系統和經濟系統發展良好,生態環境系統發展水平低,政府應將重點放在協調各系統、改善生態環境上,在繼續保持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優化土地利用結構,積極發展生態經濟,努力挖掘生態開發潛力,進一步完善土地利用與當地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全面提高經濟實力和綜合承載能力。

對于較高承載區,政府應持續保持提高生態系統承載力水平的同時,加大社會系統建設的強度和力度,積極引進人才,提高經濟系統承載力水平。對于中等承載區,這些區域的經濟系統發展水平較低,應保持、提高社會系統承載力和生態環境系統承載力的同時,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積極提高當地經濟。對于較低承載區,根據以上分析,這些區域需要在注意保護和提高生態環境系統的前提下加強經濟增長動力,培育持續發展后勁,逐步縮小內部和外部之間的差距,逐步提高社會系統和經濟系統的發展水平。對于低承載區,這些區域需要轉變發展理念,做到生態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并重,要以“越是后發展越要堅持規劃先行,越是后發展越要重視生態環?!睘槔砟?,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加大耕地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增加投入,提高耕地質量和生態環境。

4.2 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要逐漸優化產業結構,創新生產模式,加快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轉型,加快發展綠色循環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不僅要充分利用經濟建設的推動作用,也要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從總體上提高土地綜合承載力,逐步縮小各市的差距。

4.3 提高存量土地的盤活率,加快經濟轉型發展,提高建設用地產出效益

對各市的城鎮用地進行全面調查,創新城鎮用地開發模式,完善土地利用管理模式,積極推進城鎮用地增加與農村居民點縮減相掛鉤,優化城鎮用地布局,提高土地在經濟發展中的保障力,根據各市的實際情況,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的供應。

4.4 加強農村居民點用地管理,有序縮并農村居民點

各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人口也不斷增加,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農民的一些落后思想,既想保留原來的宅基地,又移居至交通方便的區域,導致農村建新不拆舊、用地粗放的現象普遍存在,而且監督管理困難。各市亟需推進閑置廢棄農村居民點的整治和復墾,并采取各種方式進行廣泛宣傳,使人民群眾知行并重。

4.5 樹立科學的發展理念,促進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一方面,在明確土地綜合承載力內涵的基礎上,要科學地評價和研究土地綜合承載力,了解各地在發展過程中的制約因素和發展瓶頸,并建立有效的土地綜合承載力預警機制,保證各地的發展協調有序地推進;另一方面,要明確各市的發展目標,以土地綜合承載力評價結果為依據,協調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制定符合各地實際情況的發展戰略。在健全管理機制的基礎上,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同時,積極引導群眾參與其中,最大限度地促進區域均衡協調發展。

4.6 逐步推進“多規融合”,優化空間開發模式

目前,廣西正處于全面落實“五位一體”總布局的階段,生態環境問題與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解決這些問題成為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以土地綜合承載力評價結果為基礎,推進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等“多規融合”,打破地域空間和各部門之間的切塊分割,統籌安排國土開發利用活動,優化國土資源配置,優化空間開發模式,同時將“五位一體”的布局落實到空間,進一步促進經濟、社會、生態的協調發展。

5 參考文獻

[1] 戶艷領.區域土地綜合承載力評價及應用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14.

[2] 帕克 R E,伯吉斯 E N,麥肯芥 M D.城市化社會學:芝加哥學派城市硏究文集[R]:宋俊嶺,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

[3] SLEESER M. Enhancement of Carrying Capacity Option ECCO[M].Edinburgh:The Resource Use Institute,1990:86-99.

[4] ARAN C J.Environmental decision-support systems for evaluating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land areas:Optimal site selection for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power plants[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08,12(9):2358-2380.

[5] NAM J,CHANG W,KANG D.Carrying capacity of an uninhabited island off title southwestern coast of Korea[J].Ecological Modelling,2010,221(17):2102-2107.

[6] LANE M,DAWES L,GRACE P.The essential parameters of a resource-based carrying capacity assessment model:An Australian case study[J].Ecological Modelling,2014,272:220-231.

[7] 中國科學院綜考會.中國土地資源生產能力及人口承載量[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

[8] 黃萬常,周興.土地承載力研究的理論與方法綜述[J].江西農業學報,2008(10):100-103.

[9] 魏鳳娟.湖北省土地綜合承載力空間分異及土地開發空間優化研究[D].武漢:中國地質大學,2015.

[10] 李天霄,付強,彭勝民.基于DPSIR模型的水主資源承載力評價[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12(8):128-134.

[11] 孟旭光,強真,郝慶,等.新時期國土規劃的功能定位與編制思路[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1(4):29-31.

[12] 王書華,毛漢英,趙明華.略論土地綜合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思路:我國沿海地區案例分析[J].人文地理,2001(4):57-61.

[13] 魏鳳娟.湖北省土地綜合承載力空間分異及土地開發空間優化研究[D].武漢:中國地質大學,2015.

[14] 劉夢.土地綜合承載力研究現狀[J].宜賓學院學報,2014(12):41-45.

[15] 黃珺嫦.土地綜合承載力系統構建與評價研究[D].武漢:中國地質大學,2015.

[16] 王明濤.多指標綜合評價中權系數確定的一種綜合分析方法[J].系統工程,1999(2):56-61.

[17] 李蘭圖,陳文寬,孫麗娜.江蘇省土地綜合承載力時空差異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1(1):12-16.

[18] 陳玨,雷國平,王元輝.黑龍江省土地綜合承載力空間差異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增刊1):267-270.

[19] 湯日紅.基于“3S”技術的土地資源綜合承載力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08.

[20] 常熙月.哈爾濱市土地綜合承載力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13.

猜你喜歡
廣西壯族自治區層次分析法
慶祝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2018廣西藝術作品展美術展覽(五)
慶祝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2018廣西藝術作品展美術展覽(三)
慶祝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2018廣西藝術作品展美術展覽(二)
慶祝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2018廣西藝術作品展美術展覽(一)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文化藝術作品展作品選登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基于AHP—GRA的工程施工項目進度風險管理研究
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對道路擁堵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