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中土壤酶活性研究進展

2017-03-06 12:55高升徐敏孫會薈
現代農業科技 2017年1期
關鍵詞:土壤酶活性時空分布

高升++徐敏++孫會薈

摘要 土壤酶在森林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土壤肥力形成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目前有關土壤酶的諸多研究主要集中于內陸森林生態系統,對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土壤酶研究較為鮮見。文章在簡述了土壤酶研究概況的基礎上,指出了海岸帶森林土壤酶的研究意義、研究內容、研究進展及存在的問題,最后展望了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土壤酶的研究方向。

關鍵詞 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土壤酶活性;時空分布

中圖分類號 S15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1-0195-03

Progress of Soil Enzyme Activities in Coastal Forest Ecosystem

GAO Sheng 1,2 XU Min 1 SUN Hui-hui 3

(1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23; 2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Technology; 3 Nanjing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Abstract Soil enzym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aterial cycle,energy flow and the formation of soil fertility of forest ecosystems. Currently,many studies of soil enzyme mainly focus on the inland forest ecosystems,but less on the coastal forest ecosystems. Based on the brief overview of soil enzyme research,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content,progress and problems of the coastal forest soil enzyme were pointed out,then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soil enzyme in coastal forest ecosystem was prospected.

Key words coastal forest;forest ecosystems;soil enzyme activity;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海岸帶生態系統是由多種類型的生態系統相互組合而成的,在生態學上屬于過渡型生態系統,具有復合性、脆弱性、邊緣性和活躍性的特征。一般認為海岸帶生態系統由4個典型生態子系統組成,包括海岸帶生態系統、近海海洋生態系統、部分陸地生態系統(如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和部分濕地生態系統(如灘涂生態系統、沼澤生態系統等),其中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是海岸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土壤酶活性控制著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轉化,影響著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的功能,是指示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物質分解過程強度的重要指標[1],研究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土壤酶活性具有重要意義。

1 土壤酶的研究概況

1.1 研究階段

自1899年Woods發現了土壤中的過氧化氫酶之后[2],土壤酶學開始發展,對其研究始于20世紀30年代。土壤酶學的理論和體系在20世紀50—80年代逐漸完善階段,國際酶學委員會在1961年提出了一個把酶分為6個類型的分類系統,其中土壤中的酶主要涉及4類[3]。我國對土壤酶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60年代,主要研究土壤酶與植物、土壤微生物、耕作技術等的關系。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究微生物與土壤酶活性關系以及土壤其他肥力因素與土壤酶活性的關系,開始用土壤酶評價農業技術措施的效果,評價土壤類型和肥力水平[4]。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土壤酶學與林學、生態學、農學和環境科學等學科相互滲透發展。

1.2 研究領域

目前,土壤酶活性的檢測幾乎在所有的森林生態系統研究中已經成為一項必要的研究內容,主要研究3個方面內容:一是作為森林土壤類型和肥力評價指標的研究。如土壤酶活性與土壤微生物、土壤理化性質、土壤肥力的關系,土壤酶的功能多樣性與土壤功能多樣性之間的關系,根際土壤酶的功能重要性等[5]。二是環境因素與土壤酶活性的相互關系研究。如土壤酶活性時間空間動態變化;植被生長與土壤酶活性的關系,植被動態過程與土壤酶活性的關系;森林微氣候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人類活動與自然因素對森林土壤酶活性的影響等。三是土壤酶系統分異的研究。如森林生態系統退化過程中土壤酶系統分異[6];不同森林生態群落(含人工林、混交林、純林等)土壤酶活性特征。

2 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中的土壤酶活性研究

2.1 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中土壤酶活性研究的重要性

土壤酶活性綜合反映氣候、植被、土壤改良、土壤功能多樣性、土壤性質的變化、土壤養分的循環速率及土壤有機物的轉化速率,是評價土壤熟化度、土壤肥力、土壤質量和環境狀況、其他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土壤微生物活性以及各種土地利用方式和肥料效果等的重要指標,是土壤微生物及植被有效吸收利用養分的關鍵因子[7]。酶活性的改變常導致土壤養分有效性的變化,可以反映生態系統健康狀況且容易測定,對土壤養分的循環利用起到關鍵作用。

在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中,土壤酶活性研究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利用土壤酶活性的反應機制,研究不同海岸帶土壤中的土壤酶分布變化規律以及對植被的影響,為治理海岸帶沙漠化、海岸帶環境污染、植被保護、土壤修復以及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的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預防、發現和解決一系列的海岸帶環境問題。二是利用土壤酶在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中的營養物質轉化、有機質分解、污染物降解及修復、治理污染土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土壤酶活性對生態環境變化的敏感性為指標,將土壤酶活性與海岸帶環境問題相結合。三是利用土壤酶活性與海岸帶森林的種類、結構的相關性,防止地力衰退,實現土壤改良,提高林分生產力和優化沿海沙地土壤的生態管理。例如侯 杰等[8]從土壤酶活性的角度研究了沿海防護林的改土功能和效益。張敦論等[9]針對沙質海岸林地土壤干旱瘠薄的特點,采用綠肥壓青、根際覆蓋和施用有機肥3種方法,對林地土壤的有機質、氮、磷、脲酶、過氧化氫酶、轉化酶和磷酸酶的活性進行了研究,為砂質海岸土壤改良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探索。四是通過監測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中土壤酶活性的變化,反映海岸帶土壤質量變遷規律,反映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土壤的功能與生態重要性,探索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退化機理,為沿海防護林的合理營造和經營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對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中的凈化功能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2.2 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中土壤酶活性的特征以及時空分布

土壤酶活性具有時間和空間的變化,其活性隨季節和土層深度而改變,并且在不同緯度和不同類型的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中具有不同的特征[10]。目前,關于海岸帶森林土壤酶活性特征及時空分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酶活性的季節動態、垂直變化、水平分布、灘位差異等。

2.2.1 季節動態。張 娜等[11]發現泉州灣紅樹林河口濕地不同植被種類下土壤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季節變化規律為春季>秋季,多酚氧化酶活性則隨季節變化無明顯差異。張銀龍等[12]研究了秋茄紅樹林土壤6種酶季節動態:土壤蛋白酶、轉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4種水解酶活性的一般變化規律是冬季最低、春季上升、夏季和秋季最高,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季節變化模式為夏>春>冬>秋;多酚氧化酶活性季節變化沒有規律。孫炳寅等[13]對潮間帶互花米草鹽沼土壤過氧化氫酶活性的測定結果與紅樹林土壤酶的季節動態相似。李 玥等[14]在研究上海沿海防護林土壤酶時,發現土壤酶活性隨季節的不同在不同林分之間呈現出不同的變化規律。

2.2.2 垂直變化。胡海波等[15]研究發現蘇北淤泥質海岸防護林土壤中磷酸酶以堿性磷酸酶為主,占總磷酸酶活性的62.6%,因而在淤泥質海岸防護林中,以堿性磷酸酶活性來反映整個磷酸酶的生物活性較適宜。在分布上,土壤酶活性在剖面上存在顯著差異,不同層次、樣地土壤酶活性有很大變化。對林地而言,其表層酶活性強可能與枯枝落葉有關。同時,胡海波等[16]對泥質海岸防護林土壤表層磷酸酶、蛋白酶、蔗糖酶和脲酶的研究指出,4類土壤酶活性自上而下均逐漸減少。張敦論等[17]研究指出山東砂質海岸不同地段6種主要植物群落表層土壤酶活性有高于下層的趨勢,但不同植物群落類型表層土壤酶活性存在較大差異。胡海波等[18]研究了我國亞熱帶基巖海岸主要防護林類型土壤酶活性特征,認為在土壤剖面中4類土壤酶活性自上而下均逐漸減少。不同森林類型土壤酶活性差異顯著,林齡越大酶活性越高;經濟林受人為干擾,土壤酶活性居中低水平,應采用合理的經營管理措施。李志輝等[19]發現桉樹人工林地土壤酶的分布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即土壤轉化酶、過氧化氫酶、脲酶和蛋白酶等4種酶隨土層深度的增加酶活性依次減弱,以0~20 cm土層的酶活性最大;在同一層次土壤中,土壤酶活性一般下坡>中坡>上坡,但蛋白酶的變化不明顯。

2.2.3 水平分布。胡海波等[16]用各泥質海岸防護林土壤樣地的土壤酶活性除以平均值得相對量,使數據具有可比性,對土壤表層磷酸酶、蛋白酶、蔗糖酶和脲酶4種酶活性的方差分析表明,各樣地土壤酶活性水平存在極顯著差異。

2.2.4 灘位差異。張銀龍等[12]研究了秋茄紅樹林土壤6種酶灘位差異,紅樹林土壤6種酶活性皆大于光灘土壤,在不同灘位中,則表現為除過氧化氫酶活性中灘>內灘>外灘外,其余5種酶活性均呈現內灘>中灘>外灘。

2.3 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中土壤酶活性與土壤理化性質的關系

2.3.1 泥質海岸帶森林土壤。胡海波等[16]指出泥質海岸防護林土壤酶活性與理化性質之間存在密切關系,在土壤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脲酶和蛋白酶,在理化性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土壤容重和全氮含量。

2.3.2 砂質海岸帶森林土壤。濱海風砂地土壤質地極為疏松,主要組成成分是砂粒,其孔隙以非毛管孔隙為主,難以形成團粒,有很強的透水性和持水性,土壤表層水分易于蒸發而導致土壤缺水。風砂地生境嚴酷,生物積累微弱,造成土壤微生物數量少,因而土壤酶活性低。陳由強等[20]對福建省長樂市大鶴林場濱海風砂地果園套種前后土壤酶活性變化進行了研究,指出濱海風砂地果園種植后,風砂地土壤酶活性不論是氧化酶系還是水解酶系都有了較大幅度的增強,土壤熟化程度提高;小生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2.3.3 巖質海岸帶森林土壤。胡海波等[18]用數學方法探討了亞熱帶基巖海岸不同類型防護林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質的關系,指出在3種磷酸酶中,酸性磷酸酶活性大于堿性、中性磷酸酶活性。

2.4 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中土壤酶活性與植被特征的關系

海岸帶植物群落的種類與土壤酶活性密切相關,何 斌等[21]通過對紅樹林土壤酶活性的研究指出不同植被類型下的土壤酶活性不同,土壤酶活性的高低與植物組成有關。楊萬勤等[22]也發現土壤酶活性的變化規律與群落的演替、植被的種類組成有關??梢?,土壤酶活性的高低與植物群落的物種多樣性和物種組成有很大關系。

2.4.1 同一植被不同生長階段。不同生長階段的植被林下土壤酶活性不同。譚芳林等[23]指出木麻黃多代連栽后,沿海砂地土壤中脲酶的活性沒有明顯的變化,而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和過氧化物酶的活性則隨代數的增加而降低。

葉功富等[24]研究了不同年齡木麻黃林地根際土壤和非根際土壤的酶活性,認為非根際土壤中磷酸酶、過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小于根際土壤;磷酸酶活性隨著林木的生長逐漸升高,差異也呈增大趨勢。

2.4.2 不同植被類型土壤酶活性。不同生長階段的植被林下土壤酶活性不同。譚芳林等[25]發現在沿海砂質地上用臺灣相思進行木麻黃防護林二代更新,與木麻黃連栽使土壤中各種酶的活性降低不同,臺灣相思使過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而使其他各種酶的活性升高。張敦論等[17]通過比較山東砂質海岸不同地段6 種主要植物群落類型的土壤酶活性,指出在6種植物群落中,草地的4種酶活性均為最低,其次是黑松純林,豆科樹種刺槐和紫惠槐純林以及針闊混文林,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脲酶和磷酸酶活性較高。

劉金帥等[26]測定分析了山東威海海岸基干林帶黑松純林和荒草地及農田2個對照的土壤酶活性,發現黑松純林下層土壤酶活性小于上層,且土壤蔗糖酶活性明顯大于草地和農田,可見種植黑松可以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

2.4.3 不同植物群落結構的土壤酶活性。不同植物群落結構的林下土壤酶活性不同。木麻黃和濕地松都是適宜海岸帶造林的樹種,侯 杰等[27]通過對木麻黃與濕地松混交林與純林根際土壤酶活性的比較得出,2種林分中木麻黃根際土壤中的脲酶、磷酸酶、過氧化酶、多酚氧化酶的酶活性均大于非根際土壤?;旖涣种械母H土壤脲酶、磷酸酶、過氧化物酶活性小于純林。同時,還對東南沿海木麻黃防護林中木麻黃無性系和實生林土壤酶活性進行了比較研究,認為木麻黃實生林根際土壤脲酶、磷酸酶、過氧化物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小于木麻黃無性系林。

總之,通過改變植被種類、群落結構等可以間接或直接的影響土壤酶活性,研究植被特征與土壤酶活性的關系將有助于提高對海岸帶植被與土壤酶活性之間互動機制的認識。

2.5 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中土壤酶活性與土壤微生物的關系

關于土壤微生物與酶活性的關系,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大量研究,一種觀點認為土壤酶活性是在人工取樣條件下測定的,難以表示自然狀態下的生化過程,因而土壤微生物數量與酶活性沒有相關性;另一些學者則持相反的觀點[28]。另據研究,土壤酶活性可以反映土壤肥力水平高低,既然土壤微生物數量與酶活性有一定的相關性,微生物當然也能反映土壤肥力水平。李 玥等[29]運用典型相關分析法對選擇的6種不同樹種的沿海防護林帶的林地土壤養分因子、微生物因子和酶活性因子中每2組變量間的相關性進行了分析。揭示出土壤微生物與土壤酶活性間的相關性主要是由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生物量磷與脲酶、蛋白酶、堿性磷酸酶活性的相關性引起。

李倩茹等[30]對湛江市東海島大壩紅樹林區和非紅樹林區的土壤樣品采用滴定法對過氧化氫酶和蔗糖酶進行酶活性的測定,結果表明紅樹林土壤過氧化氫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高于非紅樹林土壤,且這幾種酶的活性與土壤微生物的數量呈正相關,多酚氧化酶活性最低。

胡海波等[31]指出巖質海岸防護林和亞熱帶基巖海岸不同類型防護林中,土壤酶活性雖與土壤微生物數量有一定的相關性,但相關系數不大,相關關系并不十分密切,土壤微生物數量多者其酶活性不一定高。

3 存在的問題與前景展望

土壤酶活性可以作為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指標,但是由于海岸帶森林土壤與內陸農業土壤存在較大的不同,因而在運用酶活性指標評價海岸帶森林土壤質量時應與內陸農業土壤質量的評價有所不同。今后應該通過對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中不同樹種土壤酶活性與其影響因素的相關性研究,結合林地土壤微生物、酶活性與土壤肥力關系的深入研究,篩選出反應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中土壤特征變化的特征酶,最終確立一個理想的統一的綜合評價指標,準確反映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中土壤質量和環境狀況。在當前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土壤酶活性研究中,針對某些植物與土壤酶活性的關系、植物群落演替過程中的土壤酶活性研究較多,但是有關海岸帶森林植被—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肥力之間的響應關系研究、凋落物分解、植物根際土壤酶與土壤的關系和土壤酶系統分異規律的研究較少。目前,土壤酶活性的測定方法還不成熟也不統一,尚未制定出任何標準的測定方法[32]。在今后的研究中,可結合生物化學技術、分子生物學技術等其他學科來深入揭示土壤酶的來源、性質及土壤酶在生態系統中的動態變化和作用。

隨著海岸帶區域經濟發展,填海造陸、港口建設、海岸帶森林采伐、污染、氣象災害等社會經濟和自然因素的影響,造成海岸帶森林面積銳減,植物群落結構和功能退化、生物多樣性下降及土壤理化性質和生物活性下降,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作者認為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中土壤酶活性的研究在如下幾方面可能具有重要意義:①通過對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中土壤酶活性與有機物的相關性及土壤酶在物質循環轉化過程中的作用機制研究,建立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中對外源污染物的生態預警指標;②加強植被特征與土壤酶活性的研究,尋找適宜樹種,實現效益最大化;③退化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中的土壤酶研究,探索退化森林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的策略;④研究土壤酶活性對人類活動和自然因素干擾的反應,利用酶活性的敏感性作為指標,揭示海岸帶森林生態過程和系統功能,促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協同統一和可持續發展,是海岸帶森林生態系統中土壤酶活性的研究的主攻方向和發展趨勢。

4 參考文獻

[1] 周禮愷.土壤酶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

[2] 徐雁,向成華,李賢偉.土壤酶的研究概況[J].四川林業科技,2010,31(2):15-18.

[3] 杜偉文,歐陽中萬.土壤酶研究進展[J].湖南林業科技,2005,32(5):77-82.

[4] 張詠梅,周國逸,吳寧.土壤酶學的研究進展[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04,12(1):83-90.

[5] 楊萬勤,王開運.森林土壤酶的研究進展[J].林業科學,2004,40(2):153-159.

[6] 姜惠武,趙玉泉,張博.森林中的土壤酶研究[J].林業勘查設計,2009,(3):75-76.

[7] KANG H FREEMAN C.Measurement of cellulase and xylosidase activities in peat using a sensitive fluorogenic compound assay[J].Plant Anal,1998,29(17/18):2769-2774.

[8] 侯杰,葉功富,張立華,等.木麻黃無性系和實生林的根際土壤養分及酶活性[J].福建林業科技,2008,35(1):27-34.

[9] 張敦論,喬勇進,郗金標,等.沙質海岸防護林林地土壤改良的研究[J].山東林業科技,2001(3):38-40.

[10] KANG H,FREEMAN C.Phosphatase and arylsulphatase activities in wetland soils:annual variation and controlling factors[J].Soil Biol Bioc-hem,1999(31):449-454.

[11] 張娜,吳沿友,劉榮成,等.泉州灣紅樹林河口濕地土壤氧化酶活性的時空變化[J].江蘇農業科學,2009(5):270-272.

[12] 張銀龍,林鵬.秋茄紅樹林土壤酶活性時空動態[J].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版),1999,38(1):130-136.

[13] 孫炳寅,朱長生.互花米草草場土壤微生物生態分布及某些酶活性的研究[J].生態學報,1989,9(3):240-244.

[14] 李玥,張金池.上海防護林土壤生物活性與防風效能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10.

[15] 胡海波,康立新,梁珍海,等.泥質海岸防護林土壤酶活性與理化性質關系的研究[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1995,23(5):38-44.

[16] 胡海波,康立新,梁珍海,等.泥質海岸防護林土壤酶活性特征研究[J].土壤學報,1998,35(1):113-118.

[17] 張敦論,郗金標,喬勇進,等.沙質海岸不同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的研究[J].山東林業科技,2000(增刊1):27-30.

[18] 胡海波,張金池,陳順偉,等.亞熱帶基巖海岸防護林土壤的酶活性[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5(4):21-25.

[19] 李志輝,李躍林,楊民勝,等.桉樹林地土壤酶分布特點及其活性變化研究[J].中南林學院學報,2000,20(30):30-33.

[20] 陳由強,葉冰瑩.濱海風砂地種植后土壤生物化學特性的分析[J].土壤與環境,2009,9(1):31-33.

[21] 何斌,溫遠光,袁霞,等.廣西英羅港不同紅樹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質與酶活性的研究[J].林業科學,2002,38(2):21-26.

[22] 楊萬勤,李瑞智,韓玉萍.縉云山天然次生林土壤酶活性的分布特征[C]//董鳴,WERGER M J A.生態學研究論文集.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71-179.

[23] 譚芳林,林捷,張水松.沿海沙地濕地松林地土壤養分含量及酶活性研究[J].林業科學,2003,39(1):170-173.

[24] 葉功富,侯杰,張立華,等.不同年齡木麻黃林地根際土壤養分含量和酶活性動態[J].水土保持學報,2006,20(4):87-89.

[25] 譚芳林,林捷,王志潔,等.臺灣相思更新木麻黃防護林對土壤理化性質及酶活性的影響[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5(1):55-59.

[26] 劉金帥,李單單,陳海濤,等.海岸基干林帶黑松林土壤養分和土壤酶活性的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0(3):415-417.

[27] 侯杰,葉功富,張立華,等.木麻黃濕地松混交林的根際土壤養分和酶活性研究[J].亞熱帶水土保持,2006,18(4):1-3.

[28] 楊萬勤,鐘章成,韓玉萍.縉云山森林土壤酶活性的分布特征、季節動態及其與四川大頭茶的關系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24(3):318-324.

[29] 李玥,張金池,李奕建,等.上海市沿海防護林下土壤養分、微生物及酶的典型相關關系[J].生態環境學報,2010,19(2):360-366.

[30] 李倩茹,符夏梨.紅樹林土壤微生物與土壤酶活性分析[J].廣東農業科學,2009(7):93-96.

[31] 胡海波,張金池,高智慧,等.巖質海岸防護林土壤微生物數量及其與酶活性和理化性質的關系[J].林業科學研究,2001,15(1):88-95.

[32] 曹慧,孫輝,楊浩,等.土壤酶活性及其對土壤質量的指標研究進展[J].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03,19(1):105-109.

猜你喜歡
土壤酶活性時空分布
不同施肥處理對植煙土壤關鍵酶活性及根系活力的影響
基于云模型的淮北平原參考作物蒸散量時空分布
基于云模型的淮北平原參考作物蒸散量時空分布
長江中下游地區近32年水稻高溫熱害分布規律
長江中下游地區近32年水稻高溫熱害分布規律
重金屬污染對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影響的研究進展
遼西半干旱區果糧間作對土壤微生物和酶的影響
五壘島灣海域無機氮、無機磷的時空分布和氮磷比值變化
施氮時期對大豆結瘤和生長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