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畜禽常用給藥途徑探討

2017-03-06 13:28王俊堂
現代農業科技 2017年1期

王俊堂

摘要 介紹了畜禽常用的2種給藥途徑,即注射給藥和經口給藥,以期為畜禽疫病的治療提供參考。

關鍵詞 畜禽用藥;給藥途徑;注射給藥;經口給藥

中圖分類號 R284.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1-0245-02

隨著畜禽養殖業的迅速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在各地大量涌現。畜禽疫病控制是養殖業成敗的關鍵,當畜禽發生疾病時,給藥治療是最常用的治療措施。為此,筆者將畜禽的2種常用給藥途徑總結如下。

1 注射給藥

1.1 皮下注射

將藥物注入皮下疏松結締組織內,經毛細血管、淋巴管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因皮下有脂肪,吸收較慢,一般經10~15 min呈現藥效。

1.1.1 注射部位。應選擇皮下組織較多、皮膚松弛的部位。牛、馬多在頸側;豬在耳根的后方或肘后,也可在股內側;禽多在頸背部。

1.1.2 注射方法。用左手食指和拇指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膚,右手持注射器,使針頭與皮膚成45°,迅速刺入捏起的皮膚皺褶的皮下,然后用左手夾住注射器針頭的尾部,右手推注藥液。

1.2 肌內注射

用注射器將藥液注入肌肉組織內,因肌肉內的血管豐富,藥物的吸收和藥物的效應都比較穩定。水、油溶液均可肌內注射,略有刺激的可深部肌內注射。注射藥液多時可分點注射。

1.2.1 注射部位。應選擇肌肉較發達的部位,馬、牛一般在臀部或頸部;豬在頸側較為方便;禽在胸肌。

1.2.2 注射方法。一種方法是用左手固定注射部位的皮膚,右手持注射器垂直刺入肌肉后,用左手夾住注射器針頭尾部,右手將注射器活塞回抽一下,檢查有無血液,如無回血,即可注入;另一種方法是將針頭取下,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緊握針尾,對準注射部位迅速刺入肌肉,然后接上注射器注入藥液。

1.3 靜脈注射

以注射器(或輸液器)將藥液直接注入靜脈血管內的給藥方法。靜脈注射時,藥物見效快、分布廣、劑量控制準確,并可注入大量藥液,適用于搶救危急病畜,畜禽機體脫水而需要補充大量藥液時,或某些劑量要求嚴格的藥物的給藥。

1.3.1 注射部位。馬、牛、羊多在頸靜脈溝上1/3和中1/3交界處的頸靜脈;豬在耳靜脈。

1.3.2 注射方法。在病畜左側頸靜脈注射時,局部剪毛消毒后,用左手在注射點近心端10 cm處,以拇指緊壓于頸靜脈上(必要時可用繩、橡皮管捆住注射部位下方約10 cm處)使頸靜脈鼓起,然后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持針頭,對準靜脈管與針頭成30~45°刺入。如刺入血管,則有血流出。這時可松開按壓靜脈的手或繩,迅速接上注射器,如注射器內有回血,即可注入藥液。豬耳靜脈注射時,先用一橡皮管或繩捆扎耳根部,也可用手緊握耳根部,即見靜脈鼓起,選擇較大的耳靜脈注射。針刺時,以左手食指墊在靜脈的耳下,用拇指固定耳緣。針刺后接上注射器,如有血液回流,松開手或繩。注射者用左手拇指、食指固定針頭,右手推動注射器活塞,注入藥液。

靜脈輸液時,如果用鹽水瓶輸液,先在鹽水瓶膠塞上插進16號針頭2個,一個作通氣用,另一個接輸液膠管,膠管另端連著玻璃接頭(最好在膠管中段切斷,裝上長約6 cm的玻璃接頭管,以檢查有無空氣進入膠管)。然后把藥瓶倒置過來,等藥水驅盡膠管中的空氣后,即把玻璃接頭插入已經刺入血管的針頭上,將瓶中藥液輸入靜脈內。也可以用一次性輸液器,直接刺入藥液瓶中,倒置藥瓶,當藥液從針頭中流出時,把接頭插入已經刺入血管的針頭上。將針頭、膠管用膠布條、小止血鉗固定在畜體上。

1.3.3 注意事項。一般油類制劑不能進行靜脈注射;如果注射有刺激性的藥(如鈣劑、砷劑、高滲葡萄糖溶液等),則不能將藥液漏出血管外[1];如果發生漏注,應在局部熱敷,并換另側血管注射。靜脈輸液速度可由藥瓶放置的高低來調節,不要輸得過快,尤其是體況衰竭的病畜;靜脈輸液前,應把藥液加熱到與體溫相同的溫度,在冬季輸液數量較多時,更應注意這一點。輸液完畢,應先捏住膠管,再拔出針頭,消毒局部。

1.4 腹腔注射

一般當靜脈注射有困難時,可采用腹腔注射。

1.4.1 注射部位。小豬在臍至恥骨前緣連線的中部,離開腹中線約5 cm處進行注射。大豬可站立保定,在兩側肷部距髖結節、腰椎橫突及最后肋骨等距離的部位注射[2]。

1.4.2 注射方法。給小豬腹腔注射時,助手把小豬兩后肢提起,并用兩腿夾住小豬前軀。術者用右手持注射器,針頭取與腹壁垂直的方向刺入,然后左手固定針頭和注射器,右手推動注射器的活塞注入藥液。給大豬腹腔注射時,由助手保定豬只,術者右手持注射器,將針頭垂直刺入腹腔,然后注入藥液。

1.5 注射時的注意事項

(1)首先檢查注射器及針頭是否能用,針頭是否銳利,針頭與針筒能否牢固結合[3]。

(2)將注射器及針頭洗凈,并進行煮沸或蒸汽消毒。煮沸消毒注射器時,應將各部螺旋擰松。

(3)先將病畜保定牢固,然后在注射部位剪毛。注射前及注射后局部都應該用酒精或碘酒棉球消毒。

(4)吸取藥液前,應先將注射器各部螺旋擰緊。必須用酒精棉球消毒安瓿頸部、藥瓶蓋子,然后仔細查看藥品的濃度、有無變質、藥瓶有無破裂、是否過期失效等。吸取藥液的劑量要準確,同時吸藥姿勢應正確。

(5)注射前應將針筒內的空氣排盡,對靜脈注射更應特別注意。

(6)注射完畢,用藥棉久壓針孔,以免出血。最后解除保定。

(7)注射時如發生斷針事故,應立即用手或鑷子夾出斷針頭。必要時,可行手術切開,取出斷針頭。

2 經口給藥

2.1 灌藥器投藥

利用灌藥器將藥物從口角灌入口內,是投服少量藥液時常用的方法,多適用于豬、犬、貓等中小動物,其次是牛、馬等大動物。

2.2 胃管投藥

用胃管經鼻腔插入胃內,將藥液投入胃內,是投服大量藥液或刺激性藥液常用的方法,適用于馬、騾,其次為牛、羊、豬、犬等動物[4]。

2.3 混飼給藥

將藥物均勻混拌在飲料中,讓畜禽采食時連同藥物一起食入胃內。此法簡便易行,適用于集約化養禽場、養豬場的預防性給藥,或發病后的藥物治療。拌料時首先確定混飼藥物的濃度,然后按平時每頓飼喂飼料量的50%~60%拌料。拌料應盡量均勻,混合的方法是先將藥物和少量的飼料混合均勻,然后將混合物倒入大批飼料中充分混合均勻。若使用全價顆粒料,可先將藥物溶解在水中,將顆粒料倒在大塊的塑料布上,邊攪拌邊用噴霧器將藥物均勻地噴灑在飼料上,噴水量應掌握為使顆粒料不發生粉化為宜。這種方法尤其適合于那些飲水給藥適口性較差的藥物和顆粒料的混用。畜禽給藥前應禁食,以確保含藥的飼料能夠在1 h內吃完,吃完后再投給不含藥物的飼料讓其自由采食[5]。

2.4 飲水給藥

將藥物溶解在畜禽飲水中,讓畜禽飲水時飲入藥物而發揮藥效。該法相對于混飼給藥更容易混合均勻,而且節省人力和物力,是生產中常用的一種給藥方法,適合于預防給藥和治療疾病,特別是對于發病后食欲降低但仍能飲水的畜禽群。給藥前應先估算出畜禽每日飲水量,然后根據藥物的使用說明計算出每天用藥的量、次數及間隔時間等。一般情況下,可以按全天飲水量的1/4~1/3加藥,混合均勻后任其自由飲用,藥液飲完后再供給不含藥物的清潔飲水。使用在水中穩定性較差的藥物時,可提前停止供水1~2 h,以促其在較短時間內飲完。為了提高藥物的適口性,降低應激反應,可以在飲水中加入葡萄糖和電解多維等同時飲用。

2.5 氣霧給藥

適用于治療一些呼吸道疾病。用藥期間畜舍應密閉。通過呼吸系統給藥時,要求藥物必須能溶解于水,對黏膜無刺激,同時還要根據空間大小和畜禽數量準確計算藥物用量和水量,控制霧滴大小。

2.6 體表給藥

用于畜禽體表的消毒或外傷處理,以殺滅體表的寄生蟲或病原微生物,如生產中常用的帶禽消毒。操作時將藥直接噴灑在體表或涂擦在患部周圍[6]。

2.7 灌腸給藥

將藥物用器械灌入腸道內,使其通過黏膜吸收。

3 參考文獻

[1] 朱俊平.畜禽疫病防治[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鄒洪波.禽病防治[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 賈志鵬.畜禽給藥途徑[J].華北民兵,2008(3):64.

[4] 后和平.農村獸醫在畜禽疾病防治中的誤區及對策分析[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4(8):39-40.

[5] 袁學龍.基層獸醫在畜禽疾病防治中存在的誤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0(5):318.

[6] 燕慶慧.畜禽疾病防治的薄弱環節及改進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3(12):3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