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制約因素及提高對策

2017-03-06 13:36吳俊李厚品
現代農業科技 2017年1期
關鍵詞:質量安全中國農產品

吳俊++李厚品

摘要 分析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 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對策;中國

中圖分類號 TS20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1-0257-02

自改革開放至今,隨著社會經濟和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我國在解決國人溫飽的基礎上,不斷向小康邁進時,農業生產在食物供給量、食品多樣化及國民營養狀況方面均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因此,筆者從食品安全的田間生產至餐桌全程分析,找出制約農產品安全生產的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更好地開展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

1 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因素

1.1 農產品生產環節中的化學工業污染

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盲目使用化肥、農藥,動物在飼養過程中使用添加劑等刺激性物質,過分追求產量,忽視食品安全,造成農畜產品的化學工業污染。比如說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等,飼料中添加性激素、生長激素等,上述這些添加物質都會殘留于動植物食品中,人們攝食這樣的食品以后,便可產生致癌后果和激素樣的作用,引起中毒,重者致死。

1.2 農產品加工、儲存、運輸過程中的添加污染

農產品的儲存、加工、運輸過程中,過量使用添加劑、色素、防腐劑等,長時期使用,導致農畜產品原料變質等,雖然各級部分對農產品質量安全中的各個環節加大了監管力度,但杯水車薪,無法全面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此外,在農畜產品加工、貯存運輸等方面,個體經濟模式普遍存在,對個體經營者而言,其生產設備簡易落后,經營者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比較淡薄,甚至根本沒有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概念和意識,違規使用潛在的致癌添加劑,嚴重影響消費者身心健康等,這均屬于典型的加工、貯藏、運輸過程中的添加污染。

1.3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機構職能問題

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國的食品監管一直采用分級分段管理為主,各個職能部門之間分工不明確,往往易出現重復執法、爭著監管或者相互推諉、爭著不管等怪現象,給農產品生產經營者提供可乘之機,非法生產或銷售不合格產品,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或安全監管機構因對食品安全工作認識不到位,認為食品中毒是一個慢性中毒的過程,不至于造成生命安全。因此,地方政府或基層機構只不過以應付上級部門工作要求而開展工作,一些政府官員為了彰顯個人政績,保護地方利益,干涉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對造假采取放縱現象,更加滋長了非法生產者和經營者的囂張氣焰,不顧廣大消費者身心健康,只圖謀取一己私利。因此,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工作,應著眼于提高各級各部門官員意識的基礎上,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氛圍,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本著專業化的理念,公正、實效有序地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

1.4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制度不健全

制約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開展,同時廣大民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意識淡薄,社會重視程度普遍偏低。因此,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提高國人農產品安全意識,以《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為基礎,配套建立許多規章制度,形成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淘汰滯后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制訂出能與國際接軌、能確保廣大消費者身心健康的農產品生產及檢測標準,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學好、用好在農業生產上。

1.5 農產品經營錯綜復雜,生產環節管理難度大

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經營等流通活動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作為標準化的生產,則要求生產者具備一定的安全標準化意識,這就要求廣大農業工作者,特別是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者認真探索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農產品安全生產標準。廣泛應用到農業標準化生產上去,廣大農業工作者應在政府等相關行政部門的配合下,對農業生產采取標準化、專一化的統一實施。然而,就我國農業生產的現狀而言,以千家萬戶分散生產和經營為主,生產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缺乏專業的組織管理和龍頭企業,缺少種植大戶的示范帶動,導致我國現階段的農業生產模式錯綜復雜,難以實現標準化、規?;?、專業化、系統化的種植,也給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帶來了極大的困難,而農產品生產者而言,其生產技術水平普遍偏低,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淡薄,他們為了追求眼前利益,不惜犧牲廣大消費者身心健康而為之,盲目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殘留農苗,不合理地采收非安全生產間隔期內的農產品等,也給農產品質量安全帶來極大的隱患[1]。

2 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對策

2.1 加大農產品生產環節上對化學污染的監管力度

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不能僅僅是限于加大檢測工作的力度,除了開展相應的檢測以外,應該重點加大源頭治理的力度,堅持標本兼治的原則,從根本上杜絕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伴隨著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來影響消費者的身心健康,在規范農產品生產的基礎上,農業執法相關部門切實規范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的經營和管理,限禁高毒、高殘留農藥的流通,切實從源頭上把握住農產品質量安全,還廣大消費者一個清潔的世界。

2.2 切斷農產品儲存、運輸等過程中的添加污染途徑

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檢驗檢疫體系,以市縣級農產品檢驗檢疫機構建設為重點,輻射到各鄉鎮辦事處,完善基礎設施,樹立監督檢測的權威性和科學性,并規范并強化執法部門的執法管理力度,檢驗檢測機構加大檢測工作力度的同時,為執法部門提供切實有效的數據作為執法依據,形成市、縣、鄉三級聯動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網,實施對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包裝儲藏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的全程監管,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2]。

2.3 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的職能

為了改善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上存在無序低效的管理問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管理機構應該是一支專業而又高效的管理隊伍,而不是由行政部門任人唯親,讓一些非專業人士來管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應該指導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有序開展工作,整合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職能,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工作效率,有效改變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上的爭著管和爭著不管、相互推諉扯皮的怪圈,形成部門聯合、上下聯系、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配置。為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創造一個健康、高效的工作環境。

2.4 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健全一支專業化的執法隊伍

我國現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及相關的法律法規無法滿足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加之相關執法部門執法人員不足等,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執法力度、執法水平上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要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規體系,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隊伍,完善執法設施,保障執法工作順利進行,嚴格執法隊伍管理,提升執法水平,努力開拓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新局面[3]。

2.5 建設專業化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實現農民自主經營管理

針對目前我國農業生產的現狀,為了整合廣大生產者的生產模式和經營模式,可采取以村為主,建立專業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有效解決分散生產和經營帶來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更好地發展優質高效無公害的現代農業,加快農業標準化進程,最大限度地從源頭上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同時,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應鼓勵、培養龍頭企業的發展,提高示范帶頭作用,規范農產品安全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在打造農產品品牌工作的基礎上,形成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名優農特產品,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4]。

2.6 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宣傳和整治力度

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是一個長期堅持不懈的過程,各級行政主管部門和業務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可以通過廣播、電視等媒體進一步宣傳,使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植根于廣大生產者和消費者腦海中,營造時時處處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氛圍。同時,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的力度,嚴厲打擊生產經營假冒劣食品的行為,開展高風險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深化農村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保障能力,在全社會形成誠信守法的良好生產經營環境,有效構筑農產品質量安全防線,確保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全程無害化。

3 參考文獻

[1] 李厚品,王紫賢,呂磊,等.黔西北山區特色農產品農藥殘留現狀[J].農技服務,2011,28(6):790-791.

[2] 吳希,吳俊,申流柱.對畢節市農藥殘留問題的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14(10):150-151.

[3] 費威.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與流通:基于國內研究的評述[J].大連大學學報,2014(2):99-105.

[4] 許俊麗,呂曉男,鄧勛飛.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分析[J].貴州農業科學,2009(5):192-196.

猜你喜歡
質量安全中國農產品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的混合模式研究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的創新策略分析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國”調子
農產品爭奇斗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