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興和縣新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17-03-06 13:42徐改梅劉英輝
現代農業科技 2017年1期
關鍵詞:問題對策發展

徐改梅++劉英輝

摘要 興和縣依托自然優勢和交通便利條件,農業發展進一步提高,但隨著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對新型農業及產品有了更高要求。分析了興和縣新農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并提出了有效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 新農業;發展;問題;對策;內蒙古興和

中圖分類號 F3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1-0270-01

1 基本概況

在種植業方面,基本形成“北薯、中菜、南雜糧”的區域化種植格局。興和縣耕地面積7.67萬hm2,其中馬鈴薯、蔬菜、雜糧雜豆種植面積分別穩定在3萬、5 333.33、6 666.67 hm2。以大庫聯鄉、賽烏素鎮為重點,建設集中連片萬畝以上馬鈴薯種植園2個,并在園區內建設以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成果為主的66.67 hm2高標準示范點2個。設施農業發展迅速,馬鈴薯噴灌圈面積累計達到268套、8 933.33 hm2,膜下滴灌面積累計達到8 866.67 hm2,設施蔬菜面積累計達到1 153.33 hm2。全縣有序流轉土地面積2.42萬hm2,占總耕地面積的1/3。

養殖業方面,全縣已發展各類養殖場(戶)180處,其中達到一定的標準和規模的有155處,其中生豬57處、肉雞24處,奶牛養殖場5處、肉牛養殖場3處、肉羊養殖場66處。年內全縣奶牛存欄穩定在2.6萬頭,出欄肉羊95萬只、生豬33萬頭、肉雞260萬只、肉牛1.5萬頭,肉類總產量達到4.2萬t左右。

2 存在的問題

2.1 高素質農業勞動力嚴重不足,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發展

我國農業勞動力大多文化水平不高,農村受過較高教育的高素質人才大多外出就業,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多為文化水平較為低下的婦女和老人,由于缺乏文化知識,阻礙了其接受新事物、學習新技術的能力,“谷賤傷農”現象頻頻發生。也由于缺乏科技知識,使一些高新技術成果難以推廣和運用,難以實現生產過程機械化、生產技術科學化[1-3]。

2.2 農業產業化水平欠佳,難以強化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

我國總體上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階段,產業化進程緩慢,仍然沒有脫離小規模、低水平、傳統粗放的生產方式,機械化作業水平低,生產效率低下。土地小規模經營與兼業化的養殖方式,導致農產品產量低、質量次,農業標準化水平不高,無法實現農產品產業化發展,限制了農業產業的規?;l展。

2.3 農產品質量不高,難以保障現代農業發展

興和縣正處于工業化與城鎮化加速發展的特殊階段,能源資源大量消耗、污染大量排放,不完善的市場機制導致工業畸形增長。工業污染又導致農產品原料質量不達標,阻礙了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還有一些農業生產者受利益驅使,濫用化肥、農藥,導致農產品安全問題頻現,從而加工品出口和國內市場銷售受影響,進而影響現代農業發展進程。

2.4 農業綜合服務體系不健全,難以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農業社會服務體系是為農業生產提供全程綜合配套服務的專業組織,服務內容涉及諸多方面。我國很多地區各類行業協會與專業合作組織發展不平衡,整體規模小、服務形式單一,亟須進一步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布局規劃、項目科研、決策咨詢及相關的農業擔保、保險等系列服務。

3 發展對策

3.1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順應自然規律、順應經濟規律、順應群眾意愿是發展現代農業的根本。要圍繞打造區域有機品牌,把握農業價值規律,充分發揮群眾的農業生產積極性,發展區域特色產業,要立足實際、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穩步推進農牧業產業化、市場化進程。

3.1.1 多措并舉,調整結構。在穩步推進現有種養業的基礎上,重點發展馬鈴薯、有機蔬菜種植,積極探索發展大棚水果等特色種植業。要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制度,推進節水增糧行動,因地制宜,多措并舉,促進節水性設施農業建設向集中連片、集約經營、提升效益轉變,將興和縣農產品打入首都與首府市場[4-6]。

3.1.2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培育農牧業龍頭企業,提升農牧業產業化水平,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要大力扶持發展農畜產品加工業,著力加強產業化項目建設。大力發展節水、集約、高效現代農業,提高膜下滴灌利用率。

3.1.3 發展小型農田建設。結合老區建設、土地整理、扶貧開發等項目,在南部張皋鎮、店子鎮發展以雜糧雜豆為主的小型農田建設。

3.2 提升飼草產業比重,調整畜牧養殖結構,發展高效生態安全畜牧業

在嚴格禁牧舍飼、穩定牛羊養殖的基礎上,要不斷增強生豬、肉雞規?;?、標準化養殖。全力實施種子工程,大力推廣優良畜種;建立健全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加大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認證、品牌宣傳及地理標志和商標注冊力度,強化農超、農貿、農餐對接,全面提升農畜產品市場競爭力。

3.3 實施提質增效,創建品牌標識,不斷完善農牧業產業化鏈條,不斷增強農業綜合競爭力

3.3.1 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以淘汰落后品種、高產創建、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等惠農項目為抓手,良種良法相配套,試驗、示范、推廣相結合,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品質,從而提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3.3.2 樹立品牌,形成有機綠色效應。加大以興和為產地標識的品牌創建力度。要全方位承接京津冀和呼包鄂經濟圈的產業和項目轉移,特別是利用國家工信部和延慶對興和縣的幫扶,引進企業對興和縣品牌農產品進行包裝,要實施精品名牌戰略,打造地理標志商標,提高全縣農畜產品的知名度。進一步加快無公害、綠色和有機食品的認定和認證,鼓勵農業專業合作社、企業、種植大戶聯合打造統一品牌,在品牌打造上求突破。

3.3.3 增加資金投入,健全融資機制。加大資金補貼力度,加快農業倉儲設施建設,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能力,促進農畜產品就地轉化增值。對馬鈴薯種植大戶在貸款、良種補貼及銷售倉儲加工等方面予以政策性支持。在貸款方面,由政府協調農行、信用聯社等金融部門對馬鈴薯種植大戶予以貸款傾斜。在良種補貼方面,采用“一戶一畝”“整村推進”的辦法進行種業補貼。在銷售倉儲加工等方面,以基礎建設投資總額的0.5%予以補貼。

3.4 打造特色農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以特色示范農業園區建設為突破,不斷提高農業產品附加值,進一步培育發展休閑觀光采摘農業,增加在察爾湖、團結鄉等地區的草莓、葡萄、禮品西瓜等特色種植,發展集采摘、觀光于一體的特色休閑農業采摘園,在中部鄉鎮發展城郊觀光農業。

3.5 提高農業氣象服務水平,加強農村氣象災害防御

積極推進農村氣象信息服務站建設,提高農業氣象服務和農村氣象災害防御科技水平。

4 參考文獻

[1] 薛任君,熊楚才,丁新正.新農業經濟發展構想[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1-12.

[2] 鄭威,張志學.農業可持續發展與新農業科技革命的思考[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28-32.

[3] 蔣學雷,孫東升,肖海峰,等.新農業政策的經濟影響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05(增刊1):95-102.

[4] 劉維佳.我國宏觀調控與新農業政策[J].農業經濟問題,2004(10):4-7.

[5] 孫方媛,劉冠軍.新農業理論體系概述[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14):271.

[6] 趙宇.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新農業[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1(5):40-42.

猜你喜歡
問題對策發展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走,找對策去!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區域發展篇
圖說共享發展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圖說創新發展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教師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