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漢畫中的漢代農業

2017-03-06 20:50
農村農業農民·B版 2017年1期
關鍵詞:拓片畫像

摘要:漢代人們一方面興修水利,保證農業灌溉,同時在大自然無常的狀態下,原始的巫術情緒仍存留在人們的記憶中,在漢畫中主要表現在通過祭祀、祈雨來祈求風調雨順和對旱巫的憎惡。在漢代石畫像中常見的“河伯出行圖”,反映出勞動人民對于神話傳說中主宰黃河水患的水神的迷信和敬畏。

關鍵詞:漢代農業;農業制度;徭役;畫像;拓片

我國古代農業經濟較早發源于黃河流域。從漢代起,農業制度沿襲秦以來的封建土地私有制,朝廷重農減賦,扶植農業發展;采用牛耕,大量制造并使用鐵制工具;興修水利,擴大了水稻的種植面積;農業技術方面,從選種、播種、施肥、田間管理直到收獲,積累了一整套經驗,漢代農業產量較先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繁榮的農業經濟,解決了人口增長帶來的糧食壓力,帶動了手工業和商業等其他經濟的發展,為漢代政治文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縱覽漢代畫像石和拓片,我們可以感受到,漢畫像正以活生生的形式,為我們再現一場場有內容、有溫度的豐富的漢時生活畫卷,讓我們不得不折服于先人的智慧,嘆服于中華文化起始之早。下面,就從漢畫的視角看一看漢代農業和人們的生活。

土地集中造成莊園經濟和大地主階層出現

漢代土地所有制與秦朝相同,耕者有其田,土地私有并可自由買賣,土地所有者須向國家繳納耕地稅、人口稅、丁稅等賦役。

由于漢高祖劉邦在漢初采取了“輕徭薄賦”的政策,漢代的田賦輕,對土地所有者尤其地主有利,具有小塊土地的自耕農也得到一定好處。即使這樣,封建剝削殘酷,在遇到經濟困難的時候,農民不得不出賣土地。土地兼并使土地越來越集中,產生了社會大地主和富豪階層。

在已經出土的漢代畫像石和畫像磚中,既有一家一戶、男耕女織的原始小農勞作,也有集體耕作的場景,這充分證實了在當時小農戶經濟盛行的同時,出現了地主和雇傭農民階層。

在四川德陽縣出土的《芟草播種》畫像磚中,六位農夫裝束者在農田勞作,右四人雙手揮鈸鐮芟草撥土,也有說是在砍削秸稈,左二人執缽(裝種用)撒種。目前,普遍認為該圖是東漢大地主莊園中農業生產的情形。

土地允許自由買賣所造成的土地集中,使得大地主和富豪階層出現。他們生活腐化,廣宅第、治園池、衣錦繡、設鐘鼓、備女樂,盡情揮霍,許多漢代生活宴饗畫像石和拓片都為我們展現了一些當時的生活場景。

興修水利重視灌溉發展集約農業

漢代農業主要作物為水稻,農業生產離不開風調雨順和水利灌溉。漢代水利治理突出的成就是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征調幾萬民工治理黃河,使黃河在80年間沒有發生過大的災害。武帝時期,在關中開鑿了幾條較大的灌溉渠——漕渠,縮短了一半漕運時間,使沿渠兩岸萬余公頃土地受益。漢代發明“井渠法”修龍首渠,后有六輔渠、白渠等一批水利工程的修建,大大便利了農業灌溉。西漢的農業經濟也因此由雨養農業向灌溉農業發生轉變,促進了高度精細的集約農作體系的發展。

漢代時期,人們一方面興修水利,保證農業灌溉,同時在大自然無常的狀態下,原始的巫術情緒仍存留在人們的記憶中。在漢畫中,主要表現在通過祭祀、祈雨來祈求風調雨順和對旱巫的憎惡。在漢代石畫像中常見的“河伯出行圖”反映出勞動人民對于神話傳說中主宰黃河水患的“水神”的迷信和敬畏。這樣的畫像在河南南陽唐河針織廠石墓、南陽市王莊漢畫像石墓都有出土。

漢畫像石墓中的《風雨圖》刻畫了跪地吹風的風伯和抱罐傾雨的雨神,栩栩如生,象征了漢代人們對于風調雨順的渴望和對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

南陽市英莊鄉出土的《西門豹除巫治鄴》漢畫像,也是將歷史上有記載的人物故事用于墓葬裝飾,側面反映出水利治理對于漢代生產的重要意義。

在南陽漢畫中還有虎食女魃圖,左刻一熊,右刻一翼虎,張口展翅撲食女魃。這便是驅魔逐疫的神物——虎來噬食旱鬼,解除旱災。類似這種畫面在漢畫中還有,說明漢代人們有借助虎之神力來避旱的巫術存在。

漢代農業技術

從已發現的屬于這一時期的漢畫像石上可知,當時牛耕已很普遍,不僅中原地區在使用牛耕,遠至甘肅、內蒙古、廣東等邊遠地區也已使用牛耕。大多數是二牛抬杠,也有少數用一牛的,還有馬耕。賈思勰的《齊民要術》說:西漢“趙過始為牛耕”?!稘h書·食貨志上》載:西漢武帝時,搜粟都尉趙過在陜、甘一帶推廣牛耕和“以人挽犁”,提倡“代田法”,進而各郡“遣令長、三老、力田及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學耕種養苗狀”。趙過推行的“代田法”,是“用耦犁,二牛三人”。

《牛耕點播圖》1962年出土于陜北綏德縣。畫面上,一根橫木架在兩頭牛的胛背,兩牛共挽一犁,扶犁者身高力健,揚鞭跨步,威風凜凜;后邊有一小人,亦步亦趨,全神貫注,手正伸入布袋掏籽點種。兩頭牛被刻畫得栩栩如生、姿態矯健,形象逼真、傳神,為中國古代繪畫藝術上不可多得的耕牛形象。整個畫面渾厚大氣、和諧,藝術表現力超強。

徐州睢寧雙溝漢墓中出土的《耕耘圖》,畫面上,一農夫上身赤背,下穿短褲,一手扶犁,一手持鞭,趕牛耕田。身后一少年左手提藍,右手隨耕播種。田頭停著一輛裝滿肥料的大車,車旁一只家犬正原地憩息。田間還有一人擔著筐、壺,為耕種人送飯。

四川成都羊子山漢代畫像磚墓中發現一塊弋射收獲選種畫像磚。畫面上部刻兩人弋射圖;下部刻收獲選種圖,畫面中六人正在收割水稻,中間三人正彎腰選收稻種,右二人手持刈鉤,正在對選后的稻子進行收割,左一人一手提籃,肩上挑著一擔已扎好的稻穗。從這些耕田、耘地、收獲、選種的農事畫面中可以看到,漢代農民對精耕細作的重視和付出的辛勞。

漢代由于采取“輕徭薄賦”和“與民休息”的政策,調動了廣大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實行私有化的土地政策,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農業生產效率;再加上興修水利、發展農業技術,使得漢代農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注釋:

(1)《汜勝之書》是書名。西漢汜勝之著。是西漢黃河流域勞動人民農業生產經驗和操作技術的總結,內容幾乎包括農業生產的全過程。

(2)《史記·河渠書》和《漢書·溝洫志》記載,漢武帝時,在陜西大荔一帶開龍首渠。因為渠岸容易倒塌,水工設計鑿井在井下通水,引洛水從地下穿過七里寬的商顏山,灌溉今陜西蒲城、大荔一帶田地,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條地下水渠。

(3)女魃亦作女 ,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旱神。據《山海經》描寫,蚩尤起兵攻打黃帝,黃帝令應龍進攻冀州。蚩尤請來風伯雨師,以狂風驟雨對付應龍部隊。于是,黃帝令女魃助戰,女魃成功阻止了大雨,最終助黃帝贏得戰爭。

(作者:鄭州外國語新楓楊學校高三27班)

猜你喜歡
拓片畫像
威猛的畫像
《韋洽墓志》拓片
五代南漢李紓墓志拓片
黑龍江省書法活動中心館藏拓片選
“00后”畫像
畫像
北宋《曲行殷墓志》拓片
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
黃永年先生的碑刻學研究與拓片收藏
畫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