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教育工匠精神研究進展

2017-03-07 23:21劉伯臣邱介軍趙百忠侯曉亮蘇德龍
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信息 2017年6期
關鍵詞:工匠精神職業

劉伯臣,邱介軍,趙百忠,侯曉亮,蘇德龍

(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哈爾濱 150066)

職業教育工匠精神研究進展

劉伯臣,邱介軍,趙百忠,侯曉亮,蘇德龍

(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哈爾濱 150066)

“工匠精神”是三“匠”合一,即“匠心”、“匠術”、“匠德”。東西方工匠精神在核心價值理念上都追求至善盡美、精益求精的工作境界,倡導工匠應該具有嚴謹、專注、堅持、一絲不茍、敬業奉獻等高尚的道德品質;古代工匠精神通常被認為是工匠群體所具有的精益求精、敬業奉獻、一絲不茍的優良品質,現代工匠精神則是從業者對產品的設計、制作和生產等過程中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狀態與理念;工匠精神不能局限于制造業領域,應從多元的視角理解工匠精神內涵;工匠精神分為道德和制度兩個層次,道德層面的工匠精神固然需要,制度層面的工匠精神更有現實價值;工匠精神的培育離不開職業院校與企業兩大主體的協同配合。

職業教育;工匠精神;研究進展

近日,在中國知網上搜索“工匠精神”詞條,查到相關文獻共有6363 篇,其中期刊3940篇,報紙文章1900篇,碩博論文51篇。按研究內容分類:研究工匠精神溯源論文9篇;工匠精神體現論文381篇;工匠精神內涵論文491篇;職業教育與工匠精神論文152篇;中國工匠精神論文1488篇;日本、德國、西方關于工匠精神論文491篇,以下就職業教育與工匠精神研究有意義的文獻加以闡述。

1 國內的研究綜述

1.1 “工”、“匠”與“工匠”溯源

1.1.1 “工”與“匠”

“工”字在古代既作名詞又作形容詞及動詞使用。作名詞用如“工具”、“工匠”等;作形容詞形容“細致”“精巧”“巧妙”如“工整”、“工筆”、“異曲同工”等;作動詞使用則當“精通”、“善于”講,如“工書善畫”、“工于心計”等?!稘h語大字典》:“工,工匠;工人?!狈褐笍氖赂鞣N技藝的勞動者。 “工”指工匠同樣在先秦文獻中就有記載,《尚書》中的:“使百工營求諸野?!薄肮ぁ痹跐h代至清代多被兩字詞語所替代,常見的有“百工”、“工匠”等。如《漢書》中提到的“良工”,《歧路燈》使用的“木匠、泥水匠、土工”?!度龑毺O西洋記》用到的“石工”?!墩f文解字》曰:“‘工’,巧飾也,象人有規榘也?!倍斡癫米⒃唬骸耙曛采破涫略还??!薄稘h書·食貨志》曰:“作巧成器曰工?!薄豆騻鳌泛涡葑⒃疲骸扒尚膭谑忠猿善魑镌还??!盵1]突出了存在于“工”事中的尚巧之意。

《說文·匚部》:“匠,木工也。從匚從斤。斤,所以作器也?!薄稘h語大詞典》:“匠,木工。亦泛指工匠?!薄掇o源》:“匠,技工的通稱?!薄敖场弊执砉そ匙钤缫娪谙惹氐奈墨I中,如《荀子·宥坐》中的“匠過絕邪?”《孟子·告子上》中的“大匠誨人必以規矩?!薄俄n非子·定法》:“夫匠者,手巧也?!薄敖场痹跐h代至清代多被兩字詞語所替代,常見的有“工匠”、“匠人”等。如《史記》中的“召匠計之,直百金?!薄段男牡颀垺分械摹叭缃持破??!薄缎咽篮阊浴分杏玫搅恕敖橙恕币辉~,《歧路燈》中出現了“催木匠、泥水匠?!薄独追逅芬晃闹械摹澳锬飭玖嗽S多匠人?!?/p>

1.1.2 工匠

戴吾三在其所著《考工記圖說》一書中將“百工”解釋為主管營建制造等事的周代職官,在其它場合,百工可指各種工匠。工匠就是指那些考察材料的內外部特征,運用金、木、皮、玉、土來制作百姓所需的器具的人[2]?!冬F代漢語詞典》中將“工匠”解釋為有工藝專長的人。將“工匠”一詞拆分查閱,“工”是指個人不占有生產資料,有技術和技術修養的依靠工資收入為生的勞動者;此外還有“細致、精巧”和“善于、擅長”的意思?!敖场笔侵赣惺炙?、有熟練技能的人;也可解釋為靈巧、巧妙。查國碩在《工匠精神的現代價值意蘊》一文中將工匠定義為專業技術與藝術特長的手工業勞動者[3]。劉曉在《技皮、術骨、匠心——漫談“工匠精神”與職業教育》一文中指出:“所謂 ‘匠人’(或稱‘工匠’),是一個具有歷史厚重感的名詞,特指有工藝專長的人?!盵4]李宏偉和別應龍在《工匠精神的歷史傳承與當代培育》中提到工匠在古代就是那些靠手工技藝謀生的人,如鐵匠、木匠等;如今則是扎根在生產一線負責操作和制造的所謂的“藍領”們[5]。

1.2 工匠精神的溯源

張迪在《中國的工匠精神及其歷史演變》中指出,我國工匠精神具有悠久的歷史,經歷了四個階段:注重簡約樸素,切磋琢磨的孕育階段;崇尚以德為先,德藝兼修的產生階段;主張心傳體知,師徒相承的發展階段;提倡開放包容,勇于創新的傳承階段[7]。

薛棟在《論中國古代工匠精神的價值意蘊》一文中對中國古代工匠精神的內涵做了詳細闡述,包括敬業奉獻、精益求精和愛國為民,以高尚的職業道德為核心[8]。

1.3 工匠精神的體現

中國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已經發展成為制造大國,由于“工匠精神缺失,中國的制造業一直走在以量為先而質次的尷尬道路上。重提重塑工匠精神,狠抓技術創新,在新常態下闖出一片天,這是中國發展的必經之路[9]。

章文在《基于傳統“工匠精神”的高校藝術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中論述到 “工匠精神”在高校藝術人才身上的體現,高校藝術生只有具備了工匠精神才能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從而在社會上謀得一席之地,更有助于自身職業的長遠發展[10]。

肖群忠、劉永春在《工匠精神及其當代價值》中指出工匠精神在中國文化中體現為:創新精神、精益求精以及“道技合一”。

李艷芹、姜蘇原在《探討新常態背景下傳統手工藝——工匠精神》中認為工匠精神在傳統手工藝方面體現為“非利唯藝”的創作態度及精神追求,是一種文化 DNA 理念[11]。于建軍、孫穎、王可為等在《工匠精神的回歸與重塑:工程倫理教育改革發展向度》闡述了工匠精神在工程教育方面的體現,它推動工程教育走向迎接新時代需求的新模式,對應用型工程人才的培養與塑造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12]。

1.4 工匠精神內涵

莊西真在《多維視角下的工匠精神:內涵剖析與解讀》中指出:從地域上看,東西方工匠精神在核心價值理念上都追求至善盡美、精益求精的工作境界,倡導工匠應該具有嚴謹、專注、堅持、一絲不茍、敬業奉獻等高尚的道德品質。從時空上看,古代工匠精神通常被認為是工匠群體所具有的精益求精、敬業奉獻、一絲不茍等方面的優良品質,現代工匠精神則是從業者對產品的設計、制作和生產等整個過程中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狀態與理念。從領域上看,不能將工匠精神局限于制造業領域,應從更加多元的視角理解工匠精神內涵。從層次上看,可將工匠精神分為道德層面和制度層面兩個層次,道德層面的工匠精神固然需要,制度層面的工匠精神更有現實價值。從育人上看,工匠精神的培育離不開學校與企業兩大主體的協作配合[13]。

定義2 端到端的時延:是指一個數據包從源節點到達目的節點所花費的時間,它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因為它的大小能夠直接反應出路由協議的性能,這里取平均值.

張培培在《創新:“工匠精神”的時代內涵中提出:“創新無疑成為“工匠精神”的首要內涵。這種創新從原來處于從屬地東興位被單獨提出,成為首要的價值?!盵14]

曾美海、羅同昱在《論古代工匠精神的價值內涵》中認為:“工匠精神就其價值內涵而言,包括工匠對職業的熱愛與專注、工作中一絲不茍的態度與精益求精的精神、具有品牌意識、勇于創新以及對‘道技合一’境界的追求”。[15]

胡小成在《“工匠精神”內涵探析——兼談高職院?!肮そ尘瘛迸囵B途徑》中提出:“工匠精神”的內涵可歸納為三個層面:第一,敬業。對自己的職業有一種神圣感,工作中一絲不茍,認真負責,注重產品的細節和質量,精益求精,敬重顧客,服務無微不至;第二,樂業。為自己的職業感到自豪,熱愛自己的工作,享受工作的樂趣,陶醉其中,怡然自得;第三,專注。能夠超越名利,超越世俗,擁有高尚豐富的精神世界,寧靜淡泊,專心致志,在精進專業的道路上不斷奮斗。這三個層面是從外而內、依次遞升的,是人格、境界逐漸升華的過程。高職院校是培養中國現代“工匠”的主要基地,必須要以“工匠精神”作為靈魂,要從校園文化建設、學風建設、人文素質教育等方面,全面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16]。

姜漢榮在《勢之所趨:工匠精神的時代意義與內涵解構》中提出:“工匠精神”是三“匠”合一:“匠心”——“工匠精神”之基;“匠術”——“工匠精神”之本;“匠德”——“工匠精神”之魂[17]。

1.5 職業教育與工匠精神

李小靈在《工匠精神成就世界品質》中提到中職學校是現代工人的搖籃,應該把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術技能人才作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把工匠精神的內涵、重要性等內容寫入中職人才培養方案去[18]。

周麗琴,孫瑋在《當代職業教育需要工匠精神》一文中認為要想長久的維持職業教育吸引力,必須要把工匠精神作為培育重點,因為當前國家經濟發展需要具備工匠精神的一線實用人才,去為產業轉型升級建功立業,而此類人才的培養要靠職業教育[19]。

臧志軍在《兩種“工匠精神”》中認為在工匠精神的培育中應注重“質量意識”的觀念,制定相應的標準和提升產品質量的策略,從而使工匠精神的培育更加完整,并且他更重視學生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0]。

戎章榕在《職業教育呼喚工匠精神》中指出我國當前經濟發展需要大批高素質一線實用技能人才,職業教育的目的,應是培養造就技藝精湛的工匠。因此,工匠精神應融入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當中去,并且貫穿始終[21]。

王壽斌在其《職業教育要注重培養“工匠精神”》一文中提出重振“工匠精神”離不開職業教育,需要職業院校進行相應的課程內容的改革,更需要校企合作作保障[22]。任志新在《打造“工匠精神”,圓“中國制造夢”》中認為想要打造“工匠精神”,圓“中國制造夢”需要在行動上重視職業教育,要盡快推進高職院校分類考試,形成職教獨有的招生考核和評價模式,提升職業教育的品牌效應,從而吸引大批職業人才來校學習[23]。

2 國外的研究綜述

2.1 詞源溯源

李宏偉,別應龍在《工匠精神的歷史傳承與當代培育》一文中指出:“在西方文化中,工匠(artisan)一詞在《牛津詞源辭典》的解釋是:本義源自拉丁語中一種被稱為‘ars’的體力勞動,意為把某種東西‘聚攏、捏合和進行塑形’(to put together,join,or fit), 后來隨著這種勞動形式的逐漸豐富才演變為‘技能、技巧、技藝’(art)的意思;而‘artisan’作為一門特定的職業和特定的社會階層,即工匠、手工藝人的意思是通過 16 世紀法語‘artisan’和意大利語‘artigiano’的含義才確定下來的,并于 17 世紀早期開始廣泛使用起來?!?/p>

2.2 西方文化視域的工匠精神

肖群忠和劉永春在其文章《工匠精神及其當代價值》中,對于西方文化視域下的早期工匠精神做了詳細的論述,認為西方的早期工匠精神主要體現為三個方面:追求藝術境界而非利益;追求完美;對“神”負責的宗教文化色彩。工匠精湛的技藝在于產生優良的作品,并且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另外受宗教文化的影響,工匠們還要“把世俗的工作視為替基督服務?!?/p>

2.3 德國的工匠精神

徐春輝在《德國“工匠精神” 的發展進程、基本特征與原因追溯》中指出:“德國產品享譽世界并引領潮流的優勢在于其強大的制造能力與完善的工業體系,而內在動力是工匠精神。德國‘工匠精神’的產生經歷了屈辱記憶、覺醒蛻變、潛心制造、滲入基因的歷史發展過程,呈現出了精益求精、嚴格嚴謹、耐心專注、品質至上、追求卓越等基本特征。德國“工匠精神”是其長期歷史進程中文化要素、制度要素、經濟要素、社會要素、教育要素等共同作用的結果,現已成為其國家、企業界及技師、工人的內在信念與自律準則,成為滲入其民族性的DNA?!盵24]

姚先國在《德國人的“工匠精神”是怎樣煉成的》中指出,德國人的“工匠精神”有其歷史與文化淵源,一是德國人的哲學思維;二是德國科技發達,曾是全世界的科學研究中心;三是德國自中世紀以來手工業就很發達[25]。蔡秀玲,余熙在《德日工匠精神形成的制度基礎及其啟示》中指出,德國和日本這兩個國家的工業品在歷史上都曾經是劣質品的代名詞,為何能夠在短短的幾十年間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這與其制度不無關系。一是國家有所調節的市場經濟體制;二是企業性銀企關系制度;三是嚴格的行業標準與管理規定;四是“市場導向型”的職業教育制度[26]。

管克江在《德國的工匠精神》一文中指出德國人總想讓自己制造的東西精致、美觀、實用、耐用。德國的職業教育世界一流,工學結合是德國職業教育的特色。為德國制造立足世界奠定基礎,是其對完美工藝和大眾口碑的追求,對品質低劣的不恥,這也正是許多德國家族企業屹立百年不倒的根之所在[27]。

《新民周刊》轉載的《德國“工匠精神”》一文中提到 “德意志道路”是將“工匠精神”詮釋在各個領域,以其對完美工藝的虔誠執著,實現傲立世界的偉大征途。其追求并非只在物質,更在于精神的認同。遠大于對利潤的追逐[28]。

青木、李珍等看來,德國的西門子、奔馳等百年品牌的成功有著共同特質:每個步驟都苛求完美、精益求精,其折射的正是沒有被現代化、機器化所玷污的傳統工匠精神[29]。

2.4 日本的工匠精神

杜俊青在其碩士論文《關于日本工匠精神形成和發展的研究》中指出,日本社會從古代開始就非常重視工匠,由此而誕生的“工匠精神”一直延續到現代社會并蓬勃發展。日本人將中國傳去的“工匠精神”進行了升華。并且在全球化和工業化的競爭背景下,日本為了更好地順應時代的發展對“匠”進行了革新,在世界上仍然保持著經濟強國和工業制造強國的地位[30]。

汪中求在《日本工匠精神:一生專注做一事》中介紹了30 年堅持舊書修復工作的日本神戶小工匠岡也信雄,日本哈德洛克工業創始人若林克彥,以及從1970年到現在始終在做彈簧夾頭的梅原勝彥。從他們的身上,我們清晰地看到了日本工匠的執著精神[31]。

肖群忠、劉永春認為日本制造的強大與工匠精神密切相關。從江戶時代,日本人就將產品的好壞看做是自己的生命。能夠制作一件品質精良的產品,是自己的無上榮耀。

吳躍升等在《日本對建筑產品的工匠精神給我們的思考》中通過對日本工程建設項目的考察了解發現他們對精雕細琢的“工匠精神”的追求深入骨髓,很多在我們看來沒有必要的設計其實都是出于“以人為本”,這種精致的思考精神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工匠精神[32]。

3 企業展現的工匠精神

韓一丹在其《大國工匠——制造精神的本質回歸》一文中向我們介紹了蘋果公司的工匠精神?!疤O果”之父喬布斯對于蘋果每一件產品的每一個細小部分都用心考量,反復雕琢,屏幕、邊框、小螺絲……用戶觸摸到的每一處地方都能領悟到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喬布斯不把自己當領導,而把自己當做一個小小的工匠,才造就了一代精品。

嚴薇在其《工匠精神的“冷思考”》一文中也認為正是蘋果公司讓“工匠精神”再回主流視野[33]。趙曉玲《中國制造 2025 與工匠精神》一文中寫到蘋果產品就是天才的創意和工匠精神的完美結合,喬布斯就是一個有工匠精神的人[34]。

在“施耐德的工匠精神——堅持中國原創,筑造高清世界”這篇報道中,通過對施耐德的攝像機產品的數據分析,Optera 蜻蜓系列全景攝像機的極致品質展現了施耐德電氣嚴謹、專注、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施耐德電氣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背景之下仍然堅守著耐心與敬業、對產品一絲不茍[35]。

4 小結與展望

通過對國外的工匠精神的研究,不難發現無論是德國、日本,或是蘋果等較大企業的成功乃至經久不衰都傳達著這樣一種精神——專注于一件事情、一件工作、甚至一個零件,將之做到最好;并保持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研習琢磨的態度對待它,這是他們取得成功的保證。當然,也應看到在現代充滿競爭的社會里,企業需要將自身的發展及盈利與工匠精神妥善結合,不僅遵循工匠精神的理念,追求產品的精益求精,同時也做到不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這才是值得提倡、找回的工匠精神。

國內關于工匠精神的回歸正處在我國制造業走向結構變革的發展機遇期,工匠精神的正本溯源乃至能否被正確認識學習,關乎著我國能否在未來的工業4.0革命中站穩腳跟并立于不敗之地。重視工匠精神,并發揮其在我國產業結構升級與由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過程中的作用,對于我國未來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著極為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同時,在弘揚與學習工匠精神的道路上,我國職業院校應發揮其優勢,將工匠精神融入到職業院校德育教育之中,推進人才培養改革將勢在必行。

[1]肖群忠,劉永春.工匠精神及其當代價值[J].湖南社會科學,2015,(6):7-10.

[2]戴吾三.考工記圖說[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3:17.

[3]查國碩.工匠精神的現代價值意蘊[J].職教論壇,2016,(7):72-75.

[4]劉曉.技皮、術骨、匠心——漫談“工匠精神”與職業教育[J].江蘇教育,2015,(11):20-22.

[5]李宏偉,別應龍.工匠精神的歷史傳承與當代培育[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5,(8):54-59.

[6]韓一丹.大國工匠——制造精神的本質回歸[J].杭州(生活品質版),2015,(10):4-7.

[7]張迪.中國的工匠精神及其歷史演變[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45-48.

[8]薛棟.論中國古代工匠精神的價值意蘊[J].職教論壇,2013,(34):94-96.

[9]李克強總理提倡工匠精神[J].經濟導刊,2016,(4).

[10]章文.基于傳統“工匠精神”的高校藝術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藝術設計研究,2015,(3):126-128.

[11]李艷芹,姜蘇原.探討新常態背景下傳統手工藝—工匠精神[J].美與時代(城版),2015,(12):107-108.

[12]于建軍等.工匠精神的回歸與重塑——工程倫理教育改革發展向度[J].佳木斯職業學院報,2015,(6):392.

[13]莊西真.多維視角下的工匠精神——內涵剖析與解讀[J].中國高教研究,2017,(5):92-96.

[14]張培培.創新:“工匠精神”的時代內涵[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09-20(2).

[15]曾美海,羅同昱.論古代工匠精神的價值內涵[J].貴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6,(4):46-50.

[16]胡小成.“工匠精神”內涵探析—兼談高職院?!肮そ尘瘛迸囵B途徑[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報,2016,(12):113-117.

[17]姜漢榮.勢之所趨:工匠精神的時代意義與內涵解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21):9-12.

[18]李小靈.工匠精神成就世界品質[J].青春歲月,2013,(21):292.

[19]周麗琴,孫瑋.當代職業教育需要工匠精神[J].中華少年,2015,(11):230.

[20]臧志軍.兩種“工匠精神”[J].職教通訊,2015,(28):1.

[21]戎章榕.職業教育呼喚工匠精神[N].福建日報,2015-8-1(2).

[22]王壽斌.職業教育要注重培養“工匠精神”[N].中國教育報,2016-3-11(2).

[23]任志新.打造“工匠精神”,圓“中國制造夢”[J].江蘇教育,2015,(44):38.

[24]徐春輝.德國“工匠精神”的發展進程、基本特征與原因追溯[J].職業技術教育,2017,(7):74-79.

[25]姚先國.德國人的“工匠精神”是怎樣煉成的[J].人民論壇,2016,(6):64-65.

[26]蔡秀玲,余熙.德日工匠精神形成的制度基礎及其啟示[J].亞太經濟,2016,(5):100-104.

[27]管克江.德國的工匠精神[J].時事,2014,(6):45.

[28]德國“工匠精神”[J].新民周刊,2015,(6):74.

[29]青木,李珍等.德國“工匠精神”怎么學“慢工細活”不浮躁[J].決策探索,2016,(3):69-70.

[30]杜俊青.關于日本工匠精神形成和發展的研究[D].內蒙古:內蒙古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6).

[31]汪中求.日本工匠精神:一生專注做一事[J].決策探索,2016,(3):152-153.

[32]吳躍升,張俊.日本對建筑產品的工匠精神給我們的思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6,(3):129.

[33]嚴薇.工匠精神的“冷思考”[N].第一財經日報,2014-02-21(B04).

[34]趙曉玲.中國制造2025與工匠精神[J].軍工文化,2015,(10):22-25.

[35]彭嬋.施耐德的工匠精神——堅持中國原創,筑造高清世界[J].中國公共安全,2015,(24):144-145.

2017-10-16

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辦重大課題“基于工匠培育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課題編號:ZJA1316001) 成果之一

劉伯臣,1961-,男,河北省唐縣人,教授/院長助理,職業教育研究;邱介軍,1975-,男,哈爾濱人,生物產業學院書記,思政研究;趙百忠,1973-,男,哈爾濱人,副教授/食品學院副院長,食品加工技術研究;侯曉亮,1975-,男,哈爾濱人,副教授/生物產業學院副院長,教育學研究;蘇德龍,1975-,男,黑龍江海倫人,副教授/專業帶頭人,制藥生產研究。

[責任編輯崔一華]

猜你喜歡
工匠精神職業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工匠風采
守護的心,衍生新職業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工匠神形
職業寫作
拿出精神
我愛的職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