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盎ヂ摼W+學生與員工”終身育匠實訓平臺的建設研究

2017-03-07 23:21包玉清薛繼昌曹文彪丁嵐峰
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信息 2017年6期
關鍵詞:產教工匠實訓

包玉清 ,薛繼昌, 江 紅, 曹文彪, 丁嵐峰

(1.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哈爾濱 150066;2.聯合國項目署食安高級專家,廣東 深圳 518000;3.哈爾濱航銘教育科技培訓學校,哈爾濱 150021)

高職院?!盎ヂ摼W+學生與員工”終身育匠實訓平臺的建設研究

包玉清1,薛繼昌1, 江 紅2, 曹文彪3, 丁嵐峰1*

(1.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哈爾濱 150066;2.聯合國項目署食安高級專家,廣東 深圳 518000;3.哈爾濱航銘教育科技培訓學校,哈爾濱 150021)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構建“互聯網+學生與員工”終身育匠實訓平臺,采用“雷達圖”計算機技術服務學生和企業員工,把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職教育人才培養之中,實施了畢業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卓越產業人才證書和高職學位證書的“四證融通”,推進了高職教育校企聯合培育“中國育匠”的物化進程,打通了職業標準與專業教學標準融合的通路, 為“工匠”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軟硬件保障。

高職院校;互聯網+學生與員工;終身育匠;實訓平臺;建設研究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構建“互聯網+學生與員工”終身育匠實訓平臺是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路徑之一,是培養“中國工匠”的根本之路。高等職業教育借助“互聯網+”的思維方式,采用“雷達圖”計算機技術服務學生和企業員工終身學習與行業企業共同“育匠”,讓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轉型升級發展同步,是一種全新的創新舉措。

高等職業院??梢赃\用“互聯網+”的理念、方式改變課堂,但不能全部替代傳統的“工匠技藝與工匠精神”的傳承,有些關鍵技術的傳承不能走捷徑,需要現場實踐。目前,職業教育被視為德國經濟發展的“秘密武器”,根源在于其中蘊含著工匠精神[1]。我們在基于“工匠”培育人才時,一方面要重視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德藝雙馨的“中國工匠”是產業的剛性需求。另一方面要認識到高等職業教育不僅服務當下的“就業”,而且要引領、創新未來的“就業”,由“就業”導向走向未來“發展”導向是高等職教人才培養的必然之路[2]。為此,在“互聯網+”時代,高等職業教育只有具備敏銳的“嗅覺”,產教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服務社會發展、產業升級,才能完成現在和未來卓越產業人才培養的歷史責任。

1 “互聯網+學生與員工”終身育匠實訓平臺建設的作用

在《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和《中國制造2025》等文件精神指導下,在對市場調研和對畢業生實施“雙證書制”跟蹤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把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到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之中,滲透到高職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更好地培育對行業企業文化有領悟力的“中國工匠”卓越產業人才,構建畢業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卓越產業人才證書和高職學位證書“四證融通”的“互聯網+學生與員工”終身育匠實訓平臺,對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匠”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對高等職業教育卓越產業人才培養和企業員工終身學習具有重大的作用。

1.1 推進了產教“合作育匠”的物化進程

高等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應主動作為,要認真學習領會產教“合作育匠”對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相關文件精神,要理解產教融合“產”在先“教”在后的深刻含義,要舍得實訓實習經費的投入,在借助“互聯網+”的技術支持下,實施高等職業教育信息技術現代化。產教“合作育匠”就要打破重理論、輕技能,重文憑、輕實踐的傳統觀念,積極推進“工匠”培育的現代學徒制的物化進程?!盎ヂ摼W+學生與員工”終身育匠實訓平臺是基于“工匠”培育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骨架,要充分認識到高職教育實施產教“合作育匠”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客觀要求,在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習領域”和“工作領域”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和“工匠技藝”,進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養。同時,要務實地發揮高等職業教育服務產業、對企業員工學習培訓、繼續教育等終身培育的職能。因此,“實訓平臺”的構建將極大地推進高等職業教育產教“合作育匠”的物化進程。

1.2 打開了“四證融通”務實“育匠”的門檻

構建高職院?!盎ヂ摼W+學生與員工”終身育匠實訓平臺要充分發揮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作用,要依托行業協會、職教集團,在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調控下,施行“載體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教育行政部門要將工匠精神培育納入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水平評估的一項重要指標,以培養造就“中國工匠”卓越產業人才為目標,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高職院校要創新教師考核評價機制,教師指導學生參與各種專業社團活動、專業技能比賽成績納入教師績效考核和職稱評定的重要指標;要真正落實對實習單位予以稅收優惠的政策,學生實習所發生的有關支出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要明確“四證通融”各階段證書的獲得機制與路徑。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得是高職學生在學校學習成績、職業資格考核成績或學分績點合格,所必須獲得的最基本的畢業證明與職業資格證明,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與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代表著學習者的??平逃R水平和職業能力水平;卓越產業人才證書是學生在高職學習階段在企業實訓實習過程中,通過技能大賽、企業實習中的技能表現以及創新創業業績,企合作辦公室代表行業協會或職教集團的理論與實踐考核合格,頒發的具有一定的工匠技藝與工匠精神的資格證明,企業在職員工也可獲得;高職學位證書是目前備受討論與爭議的問題,建議高職學生在畢業時或畢業后一定時間,通過學習規定的??茖W位課程與達到的技能標準等級的考核,由教育部各專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頒發。四個證書的獲得既有時間順序,又要根據學分制實行“四證融通”,除畢業證書外其他證書可以交叉獲得,主要看學習成績以及個人職業能力表現,如專利發明、技能大賽名次及實習期間技術革新貢獻情況。

校企合作實訓平臺構建,也為高職院?!敖處熯M企業,大師進校園”充分產教融合開啟了大門[3],為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共育“學生受益、社會滿意、企業屬意”的“中國工匠”卓越產業人才奠定了有型基礎。

1.3 打通了職業標準與專業標準融合的通路

高等職業教育“互聯網+學生與員工”終身育匠學習實訓平臺,是高職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后工作崗位終身學習、直至成為“中國工匠”的全部過程,關系到從學生到員工的終身“學習領域”和“工作領域”的成長過程軌跡描述。要把職業標準與“工匠精神”培育的專業教學標準相融合,在內容設計中充分融合企業用人標準、職業資格認證標準和專業教學標準,引導師生嚴格遵守專業標準規則,精益求精地完成教學與學習任務,實現教育教學與行業企業對接,在教學中培育工匠精神、錘煉技術技能。

職業標準與專業教學標準相融合,要明確四個證書的獲得與通識課程學習、專業知識學習和企業頂崗實習以及企業員工培訓、繼續教育等終身“育匠”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打通職業標準與專業標準的通路,就是要勾畫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和員工終身學習培訓的路徑。學生參加技能競賽、頂崗實習的業績是提升技術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要在“平臺”中設立技能競賽的內容,引導學生在參與技能大賽中磨煉工匠精神;頂崗實習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要讓學生在實習中直接了解企業對員工職業素養的要求,感知工匠精神的價值和內涵,是培育“中國工匠”的必由之路。

1.4 為“工匠”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軟硬件保障

通過“互聯網+學生與員工”終身育匠實訓平臺的建立,為基于“工匠”培育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實施提供了軟硬件保障。利用移動平臺或互聯網適時學習、實訓基地和學校微機室學習,在職教企業聯盟或職教集團內的校外實訓基地開展軟件服務,實現學校、企業、學生、員工“互聯網+學生與員工”終身育匠實訓平臺資源共享?!皩嵱柶脚_”管理設在二級學院的“大師工作室”,由輔導員老師、專業教師、企業實習指導教師共管平臺建設,實行教育行政或職教集團、學校、行業、企業四方聯動的運行機制,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緊密結合高職院校學生實際,創新課程體系設置和考核方式,實施理論考試與技能測試相結合、考試成績與比賽成績相對接,引導學生在掌握技術技能過程中完成學業。

“實訓平臺”內容設計要不斷優化思政課堂內容,詮釋傳播工匠精神。設置大家名師、企業專家、優秀校友進課堂活動,用親身經歷來說服、感染、啟發、引領學生;在專業課程和實訓實習“互聯網+學生與員工”終身育匠平臺設置中,要充分融合企業用人標準、職業資格認證標準和專業教學標準,引領專兼職教師和學生嚴格遵守專業標準規則,精益求精地完成教學與實習實訓任務和終生“育匠”學習等內容。要以獲得“畢業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卓越產業人才證書、學位證書”為目標,把工匠精神全面融合在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習領域”和“工作領域”,發揮“實訓平臺”培育“大國工匠”的卓越產業人才的功能[5]。

1.5 為“雙師型”隊伍建設提出了新要求

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實施“互聯網+學生與員工”終身育匠實訓平臺“四證融通”的前提條件,她要求產教雙方專兼職教師既能進行專業理論教學又能開展實訓、培訓實踐教學,同時又具有國家考評員資格能力水平。

“互聯網+學生與員工”終身育匠實訓平臺的建立,促進了產教雙方專兼職教師采取積極的自主學習行動:一是主動進修學習。教師有計劃的到實訓基地或對口企業實踐、實習考察,消化吸收新技術;企業“大師、工匠”進入學校學習教育規律和教學方法,更有力的促進了產教雙方為培育“中國工匠”的理念思想融合,鞏固了“教師下企業,大師進學?!钡闹贫?。二是工作需要。根據實訓平臺的建設,加快了從企業引進了“大師、工匠”擔任教師,充實了專業“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三是強化了專兼職教師之間的優勢互補。通過“四證融通”把專兼職教師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技能教學有機融合、相互學習,解決了學校技能操作的薄弱環節,相互間學到了新技巧、新技術,有利于提高企業員工的培訓效果。

2 “互聯網+學生與員工”終身育匠實訓平臺系統評價的方法及功能特點

2.1 實訓平臺的系統評價的方法

高職院?!盎ヂ摼W+學生與員工”終身育匠實訓平臺系統的評價方法,主要采用基于雷達圖的綜合評價方法。即利用“互聯網+手機、網絡”等融媒體技術與雷達圖計算機技術,把學生與員工主動學習記載、被動考試成績、技能競賽結果、實習實訓成績等所需要收集到的數據,通過計算機整合運算把總結報告與直觀圖形顯現的方式同步表達出來,便于管理人員管控、學生與員工自我評價,對照規定的標準補足短板,自主學習,獲得“畢業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卓越產業人才證書、學位證書”的學習綜合評價。

從理論上來講,就是采用雷達圖形的方式,運用多屬性體復合結構描述的對象系統做出全局性、整體性的評價,對每一個評價對象,根據所給的條件賦予一個評價值,再予以擇優或排序[4]。采用這種基于雷達圖的綜合評價方法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評價直觀、便于操作。

2.2 實訓平臺系統設計的功能要求

高職院?!盎ヂ摼W+學生與員工”終身育匠實訓平臺設計的總體功能要求:

一是要保證“實訓平臺”系統的開放性,要求使用當前世界先進的硬件平臺(主機、網絡設備等),按著業界開放式標準規定,支持“實訓平臺”系統涉及的各種網絡協議、硬件接口、數據接口等,為今后一個時期的系統擴展留有余地;二是要求“實訓平臺”系統在具備開放性的同時,要具備一定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要能高效率地適應學生與員工、企業與協會、校內實訓室管理部門不斷修改、變化的需求。要保證各種設計參數的可匹配性;三是要求“實訓平臺”的安全機制不僅能定義各種數據的安全性,也能定義應用級各個模塊的安全性。其安全管理可以通過門戶方式與其他應用集成一體;四是要求“互聯網+學生與員工”終身育匠實訓平臺系統具有可靠地實用性,能對學校的內部教學質量、校外頂崗實習、員工終身學習、培訓和繼續教育、產業技術人員培訓以及提高“實訓平臺”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產生積極的作用;五是要求“實訓平臺”操作流程簡單,便于學生、員工、教師以及校企管理人員快速掌握操作流程,熟悉各項工作要點。

3 “互聯網+學生與員工”終身育匠實訓平臺內容設計

高職院?!盎ヂ摼W+學生與員工”終身育匠實訓平臺系統主要由在校學習與職業資格實訓“雙證書”學習、工匠技藝標準“雙證書”學習、員工“育匠”終身學習、“大師、巨匠”技藝展示和產教融合案例展示共五個階段模塊組成。并由五個模塊構成了高職學生和企業員工的畢業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卓越產業人才”證書和學位證書的獲得途徑。

3.1 系統功能模塊設計

除了產教融合案例展示根據需要設計外,其他三個功能模塊主要為:

(1)在校與職業資格實訓“雙證書”學習功能模塊主要包括:信息檔案——素質考評——課程考核——實訓考核——頂崗實習——考勤管理——學習互動——技能考評——報告提交——技能大賽——遠程指導——“雙證”評價——移動端支持。

(2)工匠技藝標準“雙證書”學習功能模塊主要包括:信息檔案——工匠課程——崗位考核——學位課程——考勤管理——學習互動——報告提交——創新獲獎——遠程指導——“雙證”評價——移動端支持。

(3)員工“育匠”終身學習功能模塊主要包括:信息檔案——專業課程——工匠考核——學位課程——考勤管理——學習互動——報告提交——創新獲獎——遠程指導——“雙師”評價——移動端支持。

3.2 系統模塊流程設計

“互聯網+學生與員工”終身育匠實訓平臺流程設計,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以大模塊中的學生頂崗實習子模塊為例:在校教師、企業指導教師、學生、企業、實習項目的信息錄入后:實習前期——崗前培訓——擬定頂崗計劃——教師審核——互動交流——開始頂崗;實習中期——日記交流——遠程指導——工匠心得——實習變更——計劃變更——職業資格考評——實習結束;實習后期——實習報告——教師批注——三方評價——創新創業——總結考評——就業跟蹤——繼續“育匠”學習。

3.3 系統總體結構

高職院?!盎ヂ摼W+學生與員工”終身育匠實訓平臺系統的總體結構分為五個模塊,根據需要設立若干個子模塊或項目;每個模塊一般分為四個層級。

以在校學習的“工學交替”子模塊為例:在校學習與職業資格實訓“雙證書”學習模塊——設立工學交替管理監控平臺、用戶(學生、企業、學校、家長)平臺、公共數據(用戶數據、工學交替數據、數據統計、雷達圖、評價數據、考勤數據、考評數據)平臺、應用系統支撐(手機短信、語音電話、適時監控、數據采集、數據分析、信息共享、搜索引擎、系統權限)平臺和應用系統功能(計劃準備、實施管理、監控檢查、評價反饋)平臺共五個子模塊。此外,還需構建運營支持系統(數據備份、網絡管理、運維管理、后臺管理)、安全保障體系(用戶認證授權、應用安全、數據安全、系統安全、網絡安全)和硬件支撐平臺(語音、手機短信、Internet網絡)三個保障系統。

通過“互聯網+學生與員工”實訓平臺,可使學生在校學習、企業“工學交替”、頂崗實習以及畢業后“工匠”培育的過程在全面分析雷達圖系統獲得“理想標準圖與現實行為圖”的現實比較,能及時幫助學生成長成才,最終能形成對教師、學生的個體評價結果和教師團隊、學生群體的評價結果。

綜上所述,高職院?!盎ヂ摼W+學生與員工”終身育匠實訓平臺的構建,實現了立體化、綜合性的對學生多教師參與平價;實現了教師對高職學生“一對一評估”,并直接指導學生如何完成目標;學生能直接通過雷達圖切實觀看到自己與規定標準之間差距程度,對差距可量化和可視化,有利于學生的成長進步?!盎ヂ摼W+學生、員工”終身育匠平臺能很好地實現對學生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態度、素質能力,“工匠技藝”能力,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并能實現高職院校學生在“學習領域”和“工作領域”培育“工匠精神”和“技藝專長”的卓越產業人才的目的。

[1]葉日者.融入“互聯網+”職業教育才有未來[N].人民日報,2017-02-17(5).

[2]徐捷.由“就業”導向走向“發展”導向[N].中國青年報,2017-09-19(9).

[3]丁嵐峰等.基于“工匠”培育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思路[J].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息,2017,(6).

[4]鄭惠莉等.基于雷達圖的綜合評價方法[J].南京郵電學院學報,2001,(21):75-77.

[5]張雪峰等.基于“工匠”培育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探索[J].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息,2017,(6).

2017-10-17

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辦重大課題“基于工匠培育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課題編號:ZJA1316001)成果之一

包玉清,1964-,男,哈爾濱市人,教授,軟件技術研究;薛繼昌,1976-,男,哈爾濱市人,副教授,計算機技術研究;江紅,1966-,女,深圳市人,聯合國食安專家,食品安全研究;曹文彪,1980-,男,哈爾濱市人,職業培訓/校長,職業教育研究;丁嵐峰(通訊作者),1957-,男,哈爾濱市人,教授/省級名師,職業教育研究。

[責任編輯李順子]

猜你喜歡
產教工匠實訓
90后大工匠
工匠風采
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產教融合 商以富國
基于CDIO理念的數控實訓教學改革與實踐
基于產教結合下的中職電子教學研究
工匠神形
產教融合:時尚產業的蛻變之路
虛擬情景實訓環境三維模擬
電工電子實訓教學改革與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