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農村留守老人互助養老新模式

2017-03-08 03:08劉艷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30期
關鍵詞:互助養老農村

劉艷

摘要:農村互助養老相比純社會化養老與居家養老是一種中間養老模式,既具有敬老院等社會化養老的優勢,又符合傳統家庭養老習俗,更強調村民間相互幫助、相互服務,符合基層群眾的需要,符合農村發展的實際,符合國情。農村互助養老,有助于改善農村老年人養老環境和提升留守老人晚年生活質量,進而提升農民幸福指數。

關鍵詞:農村;留守老人;互助養老

中圖分類號:B82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0-000-01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三十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使得人口紅利消失,21世紀的中國將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老齡社會。根據《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2012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達到 1.94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4.3%。[1]大數據顯示,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呈現總量擴張、增量提速的發展態勢,預計到本世紀中葉,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將占三成,高達31%。那時中國的老年人口突破4.38億,將超過美國的人口總量,屆時我國將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我國農村老齡化嚴峻形勢更加凸顯,根據2013年民政部公布的數據,我國農村老齡化水平平均高于城鎮1.24個百分點,“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人已經有1.85億,農村老人超過一個億,其中農村留守老人4000萬,占農村老年人口的37%, 也就是說,大約每三位農村老人中,就有一位是留守老人?!盵2]因此,探索符合我國國情以及農村實際情況的養老體制與模式,已成為和諧社會建設樂曲中的重要音符。

一、農村互助養老模式的興起

隨著城鎮化建設的步伐加快,農村青壯年傾村外出務工,家庭養老主體缺位;同時缺乏養老保險金、退休金支撐養老,因此,農村留守老人面臨養老窘境:日常勞動任務重、居住環境條件差、身體健康狀況堪憂。農村留守老人作為老人中的弱勢群體,其生存狀態已經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高度、持續的關注?;谧责B能力不足、家庭養老功能日益弱化和政府養老乏力的養老困境,民眾積極探索出了一款極其接地氣的農村養老新模式——互助養老,這種養老模式的特點就是政府扶得起、村里辦得起、農民用得上,開辟了農村養老的新道路,開啟了農村養老的新時代。

較之純社會化養老與居家養老,農村互助養老是一種中間養老模式,集中敬老、分散互助,形成有效全覆蓋,抱團養老,就地享福。與社會養老相比,經濟壓力小,農民負擔輕,最主要是它沒有離開故土,不會產生不適;同居家養老相比,它讓留守老人擺脫了“進門一盞燈、出門一孤影”的寂寥與無助,也解除了子女外出務工發家致富的后顧之憂。因此,農村互助養老既具有敬老院等社會化養老的優勢,又符合傳統家庭養老習俗,更強調村民間相互幫助、相互服務,符合基層群眾的需要,符合農村發展的實際,符合國情。

二、農村互助養老模式的合理性

(一)農村互助養老對癥農村留守老人物質基礎薄弱的現實

農村留守老人絕大部分沒有退休金,養老缺乏物質保障。隨著年齡增大,老人體力越來越不支、行動越來越不便,他們越發期盼能得到日常生活照顧和精神慰藉。于是,低成本并密切聯系當地實際的農村互助養老模式就順勢而生了,成為農村留守老人養老現實可行的不二選擇?;ブB老中心一般是由廢舊廠房或者集體的閑置學校以及民房等簡單改造裝修而成,或者是慈善人士捐建,村集體負責提供水、電、暖、氣等基本生活資料,老人自帶柴米油鹽,每月養老費用很少,僅有幾十元,卻能大幅提升留守老人的幸福感,安享晚年。

(二)農村互助養老契合農村留守老人的生活作息和勞動習慣

農村留守老人除了疲于操持家務之外,還要忙于生產勞動,進行田間地頭管理,有的老人甚至還不得不擔負起隔代撫養教育的任務,閑暇時間不多,最主要是不固定?;ブB老中心是沒有圍墻的幸福院,老人走出自己的“小家庭”,走進互助的“大家庭”,成為農村一道最美的“風景”?;ブB老中心自由隨意出入的寬松模式十分契合農村留守老人農耕勞作的生活作息習慣,易于被老人接受。

(三)農村互助養老可一定程度滿足農村留守老人精神文化訴求

老人的精神文化訴求主要涉及家庭、鄰里朋友圈的親情友情,是老人身心健康的支柱。繁重的體力勞動、孫輩的教育撫養,老人常感力不從心,因此,農村留守老人常感孤寂苦悶,強烈渴求精神文化生活。農村互助養老中心在精神上讓老人找到了歸屬感,實現了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助、老有所樂的養老愿望。入住的老人有相似的生活習慣、人生閱歷和相互認同的價值觀念,在養老中心這個平臺上可以互相溝通交流,取得相互照顧和慰藉,從而排解內心的孤獨。

三、完善農村互助養老模式的突破點

首先,要解決好互助養老的經費、設施和人力問題。經費方面,進一步拓展資金渠道,在現有財政撥款、村集體投入、社會捐助等多重方式的基礎上,建立完善長效穩定多元化的資金籌集機制;設施方面,結合新農村配套建設規劃,利用村中現有資源,加強養老的硬件軟件設施建設;人力方面,挖掘現有的老人進行幫扶和互助;組織志愿者進行志愿服務;利用鄉村衛生院提供醫療保健等服務。

其次,要豐富農村互助養老服務內容。農村互助養老服務的內容可以依據各地的實際情況靈活設置,因地制宜。經濟條件較好的地方可以開展符合老人更高層次需求的服務,而相對經濟條件較差的地方則應立足于滿足老人基本的日常照料、醫療保健需求。

參考文獻:

[1]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老齡藍皮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2]袁柏欣.我國農村老人超1億每3個中有1個留守老人.

[DB/OL].http://finance.sina.com.cn/nongye/nygd/20120827/230112967882.shtml.

猜你喜歡
互助養老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提高農村小學習作講評的幾點感悟
四好農村路關注每一個人的幸福
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農村互助養老模式探究
我國農村養老模式新探究
老齡化社會背景下互助養老模式研究
84歲老太征室友你會響應“互助養老”嗎?
我國互助養老的實踐現狀及其反思
贊農村“五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