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險+期貨”創新項目對我國農業保險發展的影響分析

2017-03-08 05:19郭蕙蕎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30期
關鍵詞:保險+期貨農業保險保險

郭蕙蕎

摘要: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的解決是我國發展的重頭戲,農業保險作為保護涵蓋農業產業的整個過程及相關財產和人員的工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湖南的“保險+期貨”創新項目,引起了越來越多保險機構的高度關注。

關鍵詞:保險+期貨;農業保險

中圖分類號:F840.6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0-000-01

一、背景

《中國保險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綱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范,具有較強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努力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的解決是我國發展的重頭戲,農業保險作為保護涵蓋農業產業的整個過程及相關財產和人員的工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湖南的“保險+期貨”創新項目,引起了越來越多保險機構的高度關注。

二、現狀的分析研究

(一)農業保險現狀

2015年國家政策對農業保險支持作用明顯,拓寬了保險責任,提高了保障水平和賠付標準。然而,我國農業保險仍在發展初級階段,在自然災害面前給力不足,保障水平有限,急需提升保險服務農業的深度。為此,中華財險湖南分公司將期貨與保險結合,和永安期貨全資子公司永安資本簽訂了湖南首個棉花“保險+期貨”創新試點合作協議。

(二)棉花“保險+期貨”模式剖析

棉花“保險+期貨”業務模式分三步:一是合作社(或農戶)向保險公司購買棉花價格保險,由保險公司承擔棉花價格波動的風險;二是保險公司通過期貨公司購買場外看跌期權;三是期貨公司之后在期貨市場上進行套期保值,實現風險對沖,最終實現了關于棉花價格的風險分散。

棉花“保險+期貨”業務模式分析。這種業務模式是農業保險提升保障能力方面的制度創新,與普通農業保險不同,該種模式將保險公司與期貨公司并聯起來,普通的投保人(合作社)與保險人(保險公司)的相互關系雖然沒有發生本質上的改變,但是將保險業務的參與者擴展到了期貨公司,可以理解為對農作物價格風險的多重分擔保護。保險公司將由投保人處獲得的保費資金交予期貨公司,實際上是一種對農作物價格的再保險。這種“農業保險+期貨”的模式,本質上是將種植農戶遭受棉花價格下跌風險轉移到傳統的資本市場,利用期貨公司的操作實現風險分散,各方均受益的經營模式產生。

三、“保險+期貨”對農業保險發展的影響

(一)提供有效價格風險保障

農業生產中的經濟風險主要在農業生產、賒銷的過程中,種子、肥料和農藥等生產資料價格上升和農產品價格下降,或者兩種價格不同步變化造成的風險。這種創新項目屬于財產保險的一種衍變,以農業生產中農作物(受價格波動較大)的價格為保險標的,保障農戶的收益。

例如:保險合同約定保險金額為1500萬元,如上表所示,當期貨交易所的平均價低于約定的保險合同中的價格時,農戶有獲得賠款的權利,若為1.35萬元/噸,投保人可獲得(1.5-1.35)×1000=150萬元賠償,投保人可以提前鎖定農作物的保底收益,能夠使農業種植收益大小有提前的預測。當平均價格超出時,多獲得的50萬元即作為保險公司和期貨公司的業務收入。

(二)穩定農作物生產經營

在市場經濟環境中,農業保險是政府實施農業保護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手段。農業是我國份額中重要一部分,但農業是典型的生產周期長、環境影響大、回報見效慢的產業,“保險+期貨”的模式為農業合作社提供了最基本的價格變動收益的保證,緩和了自然災害或信息不完全因素對價格造成的影響。

投保人在這種保險項目的背景下,擁有了農作物價格的“保護傘”,農業合作社更多地關注于提高農作物的種植規模,提高畝產量,為社會供給更多高效率、高質量、高營養的糧食,助力“三農”發展進程,同時提升我國農民經濟收入水平,保GDP穩定增長。

(三)豐富保險公司資產管理渠道

保險公司是經營風險的經濟主體,在專業化的風險管理中獲取利潤。以往對于較大風險的農業作物相關保險,保險公司多采用再保險形式分散自身風險,但存在的問題是,我國進行單一再保險業務的公司數量甚少,且資金鏈薄弱,風險承擔能力有限;普通保險公司的再保險業務又面臨保險業務競爭關系,不利于分出公司的風險轉移。

保險公司將農作物價格風險轉移至期貨交易中,某種程度上,是對于農作物價格變動風險的一種再保險。不同的是,這種風險轉移是與期貨公司的合作,不存在同業競爭的不良影響,保險公司購買場外看跌期權將風險轉移至期貨交易中。期貨作為金融衍生工具,是實現套期保值、規避風險的良方,投保人通過保險公司購買保險,省去自身進行期貨交易的時間和精力,由保險公司進行。

保險公司承保農業保險的渠道將不僅限于再保險公司,也可以將視線轉移至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工具,利用各自不同的經營方向和特點,實現各方風險的分攤。

四、新型農業保險發展與供給測改革關系

“保險+期貨”的獨特經營模式是金融領域創新的風向標。當市場價格下跌時,投保人可依舊獲得保險約定價格的收入,獲得保險公司賠款,保險公司再從期貨公司獲得賠償。農戶或合作社將增添一種規避風險的新途徑,側面推進了國家農產品價格市場形成機制改革,擴大了有效供給,推進了結構調整。

該模式處在試點階段,在響應供給測改革上還需努力。一是保險公司須加深對于國內商品期貨交易所的了解,弱化市場中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損失。二是開展對于大規模農業種植合作社的調查,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提供風險解決方案,向客戶導向的專業市場轉型升級。三是細分市場做好宣傳,積極融入“互聯網+”浪潮,使新型模式中各方需要的信息完全公開。四是擴大“保險+期貨”農業保險的規模,形成規模效應,減少保險公司運作成本。

猜你喜歡
保險+期貨農業保險保險
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助力精準扶貧和農業現代化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