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環境下家校協同發展教學策略的探究

2017-03-08 05:42王婷婷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30期
關鍵詞:家校協同教學策略信息化

王婷婷

摘要:對學生的教育應該是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影響下完成的。家校協同發展教育策略的建立可以加速子女成長的過程,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家校雙方應形成合力,家長應增強建立家校協同發展策略的意識,學校也應充分利用多種媒介推動家校協同發展教育策略的建立。雙方協調一致,才能更好地發揮教育的作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信息化 家校協同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0-000-02

一、建立家校協同發展教育的重要性

對孩子的教育不僅是學校的教育,而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的教育。尤其是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給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多了,對孩子們發展的助力和沖擊也更復雜化了。然而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合力尚未真正完善,教育觀念有了些許改變,教育手段也在不斷嘗試著創新,但在真正實施時往往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家校協同發展教育流于形式,導致家庭教育未能真正地發揮作用。新課改要求學校和家庭共同關注學生的生活?!盎貧w生活”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培養具有完善個性、樂于并能夠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生活化”的個人,是新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家庭和學校不僅是學生最重要的兩個生活場所,而且是對學生生活最重要的影響者,雙方只有積極溝通、協調,才能全面了解學生生活,走進學生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真正建立家校協同發展教育的策略顯得十分迫切。

從家長的角度來看,由于歷史和現實原因形成家長參與意識不強,家長對自身角色的定位不準確等現象。從學校自身發展的角度來看,構建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整合的策略也十分必要。家庭教育是家校協同發展教育的基礎,特別是在信息化時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為隨著多種媒介的不斷涌現,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元化,單單依靠學校對孩子的監督是遠遠不夠的,學生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家長的監管之下,學生日常習慣的養成主要也是受家庭的影響,所以家庭教育在培養孩子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雙方協調一致,才能更好地發揮教育的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二、建立家校協同發展教育的要素

(一)家庭教育。家庭環境是學生健康成長和有效學習的基礎,人們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子女受到的第一任教育,家庭環境是否和諧、溫馨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在西周時期的教育主張中,人們提出嬰兒在自己能吃東西的時候,家長要教他用右手進食;在開始學習說話的時候,要先教會他怎樣應答大人的招呼,男孩應聲要直,女孩應聲要婉;男孩要配革制衣帶,女孩要配絲質衣帶;孩子六歲,要教他數數,并教其認識東西南北中的方位;七歲,男孩和女孩便不能坐在一張席子上了,也不能共用一份食具;八歲開始進行禮讓訓練等。這足見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從小就有的并且是深遠持久的。

首先,家長要為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當一個孩子每天生活和學習在父母的不斷爭吵中時,他的心境必定會煩亂,受外界環境影響會較大,學習上也自然消極怠慢,成績不會理想;相反,若父母親關系和諧,生活環境溫馨幸福,孩子也會心情舒暢,在學習方面會更加自信,成績也會更加理想。其次,父母對自己學習情況的重視程度也間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父母若能在孩子學習時及時給予有效的監督和正確的指導,就會像一雙無形的大手牽引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另外,當孩子出現消極面對學習的狀況時,父母若能及時同孩子講清學習的重要性,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也能在孩子的學習道路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再次,家庭的經濟狀況也影響著孩子的學習效果。比如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家庭經濟情況大多不夠理想,如今的教育雖實行著義務教育,但這些孩子們仍然要在放學回家以后承擔家庭重擔,幫助家人做家務等,學習的地位或許遠不及家庭事務重要。更有甚者,在面對巨大的家庭生活壓力時,會在小小年紀選擇輟學,外出打工來補貼家用,而相反的那些生活壓力較小的孩子們則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在學習上。

(二)學校教育。課堂學習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途徑。學生在一天當中的很大一部分時間都是通過在學校內學習知識度過的,這其中的學習過程具體包括聽教師授課、自學、與老師同學交流學習等。良好的課堂環境必定推動學生的學習進程,學校的硬件設施、教師的授課水平、周圍同學的學習態度都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從學校的硬件設施來說,教師授課時所用的多媒體、實驗室、操場、圖書館等都影響著學生的學習進程。再比如貧困山區的孩子們,他們所處學校的硬件設施著實亟待提高,很多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在上課時只能聽老師的講解,遠不及城市孩子們的眼界開闊,沒有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孩子們可能更多的時候需要靠想象,這便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習效果。而這一部分孩子也只能接受簡單的語文、數學、英語等常規科目的教學,缺乏圖書館中的各類圖書給予的知識補充,更加缺乏實驗室教學等操作性學習。因此,這樣的學習環境也影響這類學生的學習效果。從教師授課的方法、水平等方面來看,生動有趣的授課方式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講課時的情感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度。倘若教師授課時枯燥乏味,學生便會產生厭煩、疲憊、困倦、走神等不良學習態度,學習效果更是事倍功半。相反,教師授課若能巧用方法,生動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在學習知識時必然會充滿興趣,即便是枯燥的知識也能掌握得如魚得水,學習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在教師講課過程中,學生可能也會受很多瑣事的影響,比如,當老師講課時,學生突然聽到敲門聲或門外急促的腳步聲時,也會中斷學習思路,產生短暫的分神現象,這樣不受控制的突發情況也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周圍同學的學習態度也對學生產生著較大影響。當他們身邊的同學朋友是所謂的“學霸”時,無形中也會給學生帶來壓力,這就會敦促他們努力學習,不落在別人后面。當小組內優等生占多數時,便會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運用交流、討論等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成績,就像人們說的:“知識分享了以后,不但沒有少,反而人手一份?!狈粗?,當身邊同學的學習態度不積極時,他們也會跟著懈怠。課堂環境對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的影響至關重要,因此,課堂環境是引導學生正確、自主學習的重要因素,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和學習策略產生著直接的影響。

三、建立家校協同發展教育的策略

(一)增強家長建立家校協同發展策略的意識。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學校教育而沒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艱巨而復雜的任務。首先,要求父母重視孩子的學習情況,努力為孩子創設一個健康、溫暖的家庭學習環境,讓孩子在安靜的環境中專心的享受學習。其次,家庭成員之間也應保持良好的家庭關系,盡量做到在孩子學習時不爭吵,不讓孩子分心,時刻重視孩子的學習。最后,父母應時刻觀察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定期與孩子談心、溝通,了解孩子是否遇到了某些現實問題,心理健康是否存在問題,并及時幫助孩子化解學習中的問題,幫助孩子獲得一個健康的心態,進而為孩子的學習掃清各類障礙,提供堅實的家庭保障。

(二)學校應利用多種媒介推進家校協同發展教育策略的建立。學校是建立家校協同發展教育的主體,學校擁有更完備的教學資源和教育信息,通過學校教育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應主動并踴躍承擔起建立家校協同發展教育的責任。除了使用傳統的家校溝通方式,如家長會、家訪、校信通等,還應恰當地使用多種自媒體平臺,如QQ群、微信、論壇等,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建立家長委員會、家長開放日、教育沙龍、互動短信等,通過多渠道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的情況,并和家長建立全方位的溝通機制。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因素相互交織,相互滲透,學校與家庭應密切配合,協同努力,才能使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丹.如何在自媒體時代進行學生管理[J].中外企業家,2015(12).

[2]沈東云.優秀是教出來的[M].西安:長安出版社發行部,2009(1).

[3]徐世貴.教師自主成長[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2008(2).

猜你喜歡
家校協同教學策略信息化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家校協同PK“蒙式教育”
信息化是醫改的重要支撐
信息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