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工作組織體系創新的實現路徑

2017-03-08 05:50石森森王小蕾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30期
關鍵詞:高校共青團新形勢

石森森 王小蕾

摘要:文章提出了當前高校共青團工作組織體系存在組織體系設置較為單一、組織運行機制不夠健全、管理機制方面存在官僚色彩濃厚等問題,并對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最后根據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挑戰,結合高校共青團工作組織體系中出現的問題,從創新高校共青團組織體系設置、高校共青團運行機制、管理機制三個方面提出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工作組織體系創新的實現路徑。

關鍵詞:新形勢;高校共青團;組織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0-000-01

中共中央國務院16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為新形勢下做好高等學校共青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今世界處于大發展大變革階段,國際形勢多變,世界由單極向多極發展,全球經濟聯系更加緊密,全球經濟聯系必然促進文化交流,大學生受到各種文化影響[1-2]。此外,網絡已成為大學生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網絡媒體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影響不斷增大,給高校共青團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高校共青團所處的內部和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改變,工作對象也發生了重大改變,高校共青團必須創新工作組織體系以適應變化了的環境[3]。目前大多學者對共青團工作內容建設研究較多,忽視了共青團工作組織體系創新的重要性,新形勢下創新高校共青團工作組織體系,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為大學生全面發展服務顯得尤為重要。

一、當前高校共青團組織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當前高校共青團組織體系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校共青團組織體系在創新上做好較多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目前在組織體系上仍然存在一些問題。(1)組織體系設置較為單一。目前絕大數高校團建還是“校團委-院分團委-班級團支部”的模式,這種模式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應該建立網絡團支部、公寓團支部、社團團支部等。目前高校團支部主要陣地設在學校,沒能和企業及其他社會組織聯合建團。建立校企團支部有利于凝聚企業力量,有利于建設大學生實踐平臺,讓大學生了解企業運作模式,為今后的工作做好準備。(2)高校團組織運行機制不夠健全。高校上級團組織對下級團組織的考核不夠健全,團組織對團員的激勵機制不夠完善,部分高校團組織推薦優秀團員入黨的機制不夠健全。(3)管理機制方面存在官僚色彩濃厚,工作運行模式單一,大學生對共青團組織認同感降低,共青團干部只聽上級領導干部的,而忽視了廣大學生們的要求。高校共青團組織在管理上傾向行政化,工作效率低。

(二)當前高校共青團組織體系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當前高校共青團組織體系存在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由于高校共青團工作不受重視,打擊了部分共青團干部的積極性,共青團干部動力不足,進取心降低。另一方面基層團干部多以兼職為主,沒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對創新共青團組織體系建設上進行思考。

二、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工作組織體系創新的實現路徑

根據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工作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結合高校共青團工作組織體系中出現的問題,從創新高校共青團組織體系設置、高校共青團運行機制、管理機制、服務機制四個方面提出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工作組織體系創新的實現路徑。

(一)創新高校共青團組織體系設置

通過建立公寓團支部、社團團支部、網絡團支部,來增加高校團組織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大學生在學校的時間大部分是在寢室度過,寢室是大學生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在學生公寓建立團支部,在寢室開展共青團工作,能夠隨時隨地解決大學生面臨的實際問題,更好的為大學生全面發展服務。部分大學生不樂意參加班級團支部的活動,但卻對社團活動十分積極,通過在社團建立團支部,有利于高校共青團對這部分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已經成為“95后”大學生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工具,在QQ群、論壇以及貼吧等網絡平臺建立團支部,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達到網絡育人的效果。

(二)創新高校共青團運行機制

在高校共青團工作中增加評價和激勵機制。首先,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創新評價方法,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完善上下級團組織間的溝通機制。改進同級黨組織對團組織的評價機制以及大學生團員對團組織的評價機制。其次,創新激勵機制,將激勵機制制度化,發揮高校共青團干部和團員的工作熱情。

(三)創新管理機制

創新管理機制的首要任務是創新管理理念,然后在新理念的思想下創新管理模式。目前高校共青團管理模式僵硬,管理理念較為傳統,行政化氛圍濃厚,主要是剛性管理理念。高校共青團主要的工作是教育與服務,培養四有新人,本質上是為了育人。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應借鑒柔性管理理念,管理模式應從剛性管理轉為柔性管理,建立適應高校共青團工作的管理理念。倡導一種輕松和諧團結進取的環境,這種環境有利于發揮大學生們組織和參與活動的熱情和激情。尊重大學生的不同意見,世界是多樣化的,只有允許不同的聲音,才能體現出民主的環境,大學生主人翁的精神才能得到培養,高校共青團的育人的功能才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高曙光.新時期高職院校共青團組織建設的路徑研究[D].蘇州大學,2015.

[2]金國峰,宋磊.互聯網思維下高校共青團組織優化研究[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6,(05).

[3]姜毅影.論新時期背景下如何加強高校共青團組織凝聚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6,(15).

猜你喜歡
高校共青團新形勢
高校共青團組織服務大學生創業問題及成因分析
共青團在地方高校第二課堂建設中的作用分析
以高校共青團活動為載體加強中國夢宣傳教育
新形勢下的外企財務管理建議分析及相關問題闡述
新形勢下班集體建設創新的實踐與思考
新媒體技術對高校共青團工作的影響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