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報關實務課程“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初探

2017-03-08 06:08王瑞華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30期
關鍵詞:教、學、做高職院校研究

王瑞華

摘要:高職教育在西方國家已經成為國家教育的重點。高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備高素質并掌握某行業高精尖技術技能的專業人才,高素質技術工人是西方發達國家社會經濟各個行業中支柱人才。隨著我國科學技術和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國家對高職教育越來越重視,對高職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高職教育中的報關實務課程實踐性和應用性極強,以其涉及面廣、難度大、不容易學習著稱,報關實務課程的教學模式顯得極為重要,為滿足新形勢下社會對報關專業人才的需求,改變傳統以理論為主的教學模式,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把職業能力訓練項目作為實踐的形式,改變傳統考核以筆試為主的形式。

關關鍵詞:高職院校;報關實務;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0-000-01

社會經濟的發展決定了,各行各業對高精尖技術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高職院校把滿足企業的需求與適應企業的發展,培養具備專業高端技術、綜合素質過硬、適應企業生產一線技術崗位的技能型人才作為高職院校的教學目的。一體化教學模式突破舊有教學方式,著重學生職業能力實踐,突出“教”中“學”,“學”中“做”教學理念,應用于高職報關實務課教學,就是以報關崗位工作流程為樣本,結合工作崗位情景設計教學內容,注重學生專業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順利就業。

一、確定與高職報關職業崗位能力需求相適應的教學任務

在國際經濟一體化、我國外貿事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外貿活動中需要大量掌握專業技術的人員供不應求。在商品進出口環節,對企業影響最大并且涉及面廣、職業能力要求高的報關環節被譽為核心操作。為適應報關崗位的實際需求,高職院校把報關務實課程列為國際貿易及相關專業的核心課程,把報關崗位的職業標準作為報關實務課程的教學目標,根據企業對報關崗位人員專業知識技能、綜合素質、職業能力的需求,在高職報關實務實訓課中加強對報關單據填制技能、商品歸類技能等實際工作能力的實訓。而且加強法律意識教育,把相關法律法規列入報關課程內容講解,以便于將來應對報關過程中突發問題。在高職學習期間,組織學生參加報關職業資格證考試,為畢業后順利就業國際貿易、報關報檢等工作做準備。

二、報關實務課程的現狀與“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課程設計

1.高職報關實務課程的現狀

(1)傳統的高職院校教學方式雖然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但是在課程安排上體現的還是以理論為主,實踐為輔的方式,課程安排往往這學期學理論下學期實踐,或者理論講解一段,實訓進行一段,由于理論難免有深奧難懂的部分,間隔一段時間再實踐,對學生來說容易忘記很難在實踐中按理論操作,造成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即教、學、做過程脫節。即使這樣還存在實訓課時少,并且實訓內容與實際報關崗位工作內容不符的現象,嚴重影響高職院校的教學效果,以至于學生到企業實際崗位,實際操作能力不強,所學習的理論知識不會在實際中應用,對崗位工作責任標準和安全生產意識不夠重視,不能勝任具體崗位工作。

(2)傳統高職院校的考試以筆試為主,以理論知識考核為主。在持證上崗及應試教育的風氣下,高職學院老師單純追求學生的考證通過率,只重視理論教育,對學生報關崗位實際工作技能的培訓缺乏,導致即使獲得資格證的學生,畢業到工作崗位后仍然不能勝任崗位要求,難以實現高職教育為企業培養高素質高技術人才的初衷。

2.“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課程設計

(1)“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理念

根據“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堅持在理論上要做到必需、夠用,以突出實踐為原則,以職業能力為基本定位點,以學校和企業聯合合作為基本路徑,建立以教、學和做為一個基本體系的學與工作過程相結合的課程建設模式,以工作過程為主導,然后具體組織課程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能夠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發展基本職業能力。

(2)能力訓練項目和課程內容模塊的設計

課程的具體內容要打破傳統的課程體系,以工作過程為基本點來重新設計。

3.“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基本特點

所謂“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實際上就是在同一個時間和空間內同時進行的教學模式,實踐和理論相互交替進行,抽象與直觀交錯著出現,沒有相對固定的順序,是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進行了有機結合,教師一邊教一邊做,學生一邊學一邊做?!敖?、學、做” 一體化教學方法具有①實踐性、②實用性、③自主性④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等特點。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及動手能力,與此同時又形成了比較好的職業素養。

三、“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方案

1.以工作過程為基本載體,以實際訓練為基本手段,把教、學、做融為一個整體

教師在選擇具體項目的時候,要以理論為基本依據,側重創新性、實用性、前瞻性,這樣既在鞏固了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同時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充分利用課程設計來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系統開發能力

課程設計既是課程形式也是教學方法,他的基本教學目的就是提高學生對課程理論和基本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既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以及如何在實踐中綜合運用基礎理論和技能,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課程設計內容的設立應重點突出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主性,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注重學生工程能力的訓練和設計能力的培養。

3.積極與企業建立緊密合作的關系,共同建立實習基地

在學校內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學校的主要任務是提供場地以及進行綜合管理,企業來提供相應的生產設備、生產技術,以企業為主體來具體組織實際培訓,構建學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盟,實現企業需求與學校培養目標相對接。

四、結論

一體化教學模式只有符合了學生們的認知規律,才能把比較復雜的知識去直觀化、項目化。多年的實踐證明,近幾年來在學校開展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相對縮短了實際應用與理論教學之間的差距,同時也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為學生就業創造了比較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李潔,韓世萬,翟樹芹.報關實務“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1(02):56+62.

[2]周渝霞.高職《海關報關實務》課程教學模式創新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11,24:294-295.

猜你喜歡
教、學、做高職院校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項目引導及任務驅動的“教、學、做”一體化課程設計
淺談綜合實踐中的“教、學、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