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業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影響研究

2017-03-08 06:29范雄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30期
關鍵詞:互動發展區域經濟成都市

范雄

摘要:隨著我國旅游業發展越來越迅速,在旅游業不斷規范的同時探索其與區域經濟的互動發展影響,可以為兩者的協調發展提供更多建設性的策略。本文以成都市為個案,闡述了成都旅游業與區域經濟之間互動發展影響的具體表現,論證得出旅游業的大力發展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機會和可能性,區域經濟也放大了旅游業的個性和層次這一觀點。

關鍵詞:旅游業;區域經濟;成都市;互動發展

中圖分類號:F127;F59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0-000-02

旅游業的健康發展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性的助力。旅游的吃、住、行、游、購、娛六大層面所涉及的產業十分廣泛,直接拉動了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經濟增長;此外,旅游這一行為需求加強了產業之間的關聯度,間接促進了產業體系和產業集群,使產業經濟更具有規?;?。

一、旅游業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基本理論

(一)旅游業特點與界定

旅游業是依托旅游資源發展的為滿足旅游者消費需求而派生的一系列相關行業。旅游業具有開放性,近年愈來愈熱的國際旅游活動帶動了國際和區域間的經濟往來,促進了國家間的收入和創匯效應,此外旅游業還具有關聯性和敏感性的特征。

(二)區域經濟

區域經濟是區域所生產的物質與勞務的數量。區域經濟實力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的一大指標,區域經濟產業鏈條的連鎖反應和發展可以拉動地區的收入效應、就業效應等一系列效應,并以此帶動區域經濟的整體快速增長。

(三)旅游業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關系

旅游業與區域經濟具有關聯帶動作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表明人的需求是不斷遞增的,不斷追求一種優化的享受,游客對旅游的需求就是在滿足基本生活之后(及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經濟實力大幅度增長)的更高一層的追求,旅游需求刺激了旅游市場的發展和壯大,旅游市場則進一步帶動了資本的市場運轉效率。

二、成都市旅游業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實證研究

(一)成都市旅游業發展基礎與優勢

1.成都市旅游業現狀

從近十年成都市的發展狀況來看,旅游業已經成為成都市的支柱性產業,旅游的特性也直接和間接的影響了餐飲和交通行業的發展。成都市的旅游城市形象十分優秀,其對旅游資源的掌控和開發尺度把握得非常到位,成都的著名旅游景點很多(如杜甫草堂、寬窄巷子、武侯祠、錦里等),其對景點的開發都是基于其原有的文化內涵和旅游資源進行的,最大程度的保障了旅游的本真性。

2.成都市旅游業發展優勢

旅游經營的優劣主要取決于對人、景、媒介三個方面的把握,人的需求和實現這一需求的行為拉動一個產業的系統化發展(同時直接間接的促進派生產業的發展),旅游業需要基本的有特色的資源作為旅游發展的最基礎的依托,現代信息技術以及傳統媒體則提供品牌塑造這一渠道。成都市作為四川省的省會城市,旅游經營最基礎的三方面發展成熟,且其自身提供的發展機會吸引了大股人潮,本身的文化底蘊也對外流露出神秘的吸引力。

(二)成都市經濟發展的內外部條件

1.成都市經濟發展的內部條件

成都市地理位置優越,其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形以平原為主,是四川省的省會城市。成都市被譽為西南地區科技、商貿、金融和交通中心,同時是西南地區的教育中心和文化中心,成都天府軟件園是目前中國目前最大的專業軟件園區,而其區域性金融中心地位則最有效的達到了就業的內銷。成都市自身優勢達到資金、技術和人才的三效合一,其優越的內部條件帶來了強大的招商力度,使產業優勢趨向明顯。

2.成都市經濟發展的外部條件

近兩年,國家各方面發展水平不斷提升,順時代發展潮流提出“經濟新常態”、“互聯網+”的發展方式。新理念的提出和政策的下發為經濟的發展開辟了新的渠道,傳統的市場經濟發展模式有了更多元的呈現方式,出現了“B to C”、“C to C”等商務發展方式,在這一改變的沖擊下,商品與資本市場的聯系更加密切。成都作為西部的戰略執行高地,順應號召綜合運用自身優勢抓住機遇進行經濟的多模式發展。

三、旅游業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制約因素

旅游業作為一個涵蓋多要素的具有高度產業關聯度的綜合性產業,在市場機遇和政府政策的雙重作用下,呈現積極、快速的發展態勢,但在不斷創益和塑造的進程中也遇到一些瓶頸問題,需要進行長期的斟酌檢驗。

(一)旅游產品缺乏特色,經濟效益較差

目前,各旅游目的地提供的產品雷同,缺乏特色,旅游產品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逐漸降低。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市場操作愈加透明化,旅游業在這一影響下也承受著巨大的挑戰,游客的眼光越加挑剔,更多的選擇通過互聯網購買世界各地的旅游產品。傳統的產地產品外銷形式受到嚴重沖擊,這一競爭壓力下,缺乏特色的旅游產品勢必會被淘汰,也將帶來經濟效益的下滑。

(二)旅游體制結構落后,活動營銷失衡

旅游業受到國家的高度保護,國家出臺眾多針對旅游經營的政策文件,國有企業在旅游行業占據經營特權,這使旅游的引進和激勵機制逐漸偏離主題路線。除此之外,旅游作為無實體消費模式,游客只能通過感官進行消費評價,在旅游品牌的塑造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在這一失衡的狀態下,還缺失了對旅游活動的營銷策劃和宣傳,造成旅游經濟整體規模的萎縮。

(三)旅游項目老舊固化,區域合作缺乏

旅游活動內容貧乏成為游客老生常談的一個話題?,F今旅游方式主要為觀光旅游,在客戶新需求的作用下,傳統觀光旅游中的團體、全包價觀光方式已經逐漸脫離群眾的選擇范圍,城市間缺乏區域的聯系與合作,進行旅游體系的單打獨斗也逐漸將傳統旅游項目逼近經營的死胡同。欲重塑旅游項目地位,需正確審視區域間旅游脫節這一問題,抓住客戶的需求變動,進行合理化的項目創新。

(四)旅游管理體制欠佳,人才素質低下

旅行社是當前策劃、執行旅游實踐的主要機構,旅游業作為一個投入少、利益高、創匯多的行業,刺激著更多地人和企業擠進這個行業,利益帶來的無序競爭使旅游管理體制方面的問題日益暴露。旅行社為了爭奪客源進行低劣的價格戰爭,實行景點轉移進而欺騙消費者權益等問題日益暴露,除此之外黑心導游為了賺取更多中間費用,在旅游過程中對游客實施強制消費并進行不文明用語等眾多問題愈加嚴峻。

四、旅游業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優化措施

事物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求知、探索、認證、實施的反復的過程,所以每一個行動和指令都是一套系統化的程序。旅游業與區域經濟的互動發展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障礙性瓶頸,這些障礙也會在不斷地探索過程中找到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一)打造特色旅游產品,推行差異化的發展

開發特色化的旅游產品要遵循旅游市場的可持續發展這一基本原則。旅游產品的設計和制作要彰顯競爭力,需針對各地旅游的獨特因素和文化內涵進行創新創造,如成都的旅游產品會利用大熊貓這一特色資源進行宣傳造勢。此外,差異化的發展及要重視旅游品牌的塑造,要發揮本土資源優勢,以高起點的設計讓游客感知旅游的本真性。

(二)調整傳統產業結構,擴大經濟整體規模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傳統產業和發展模式受到沖擊,旅游業想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中永葆活力與優勢地位,就需要針對挑戰另辟蹊徑達到以異取勝的效果。首先要對傳統的旅游產業結構進行調整,針對原有的旅游產業的構成及相互間的比例進行重塑細分;其次要創新產業發展模式,推行旅游多元化的發展方向;最后達到以旅游經濟提升經濟規模的效果。

(三)規劃特色旅游路線,實施區域聯合戰略

旅游的創意來自于突發奇想的概念,規劃特色旅游則要走在客戶需求的前沿。從規劃特色旅游路線達到區域聯合發展的目的需樹立“大旅游”的概念,及通過區域間的景點聯系進行旅游資源的整合,統籌規劃出具有舒適性和文化性的旅游路線。同時,特色旅游路線的規劃要沖充分考慮區域間旅游資源的承載限度,規劃要以生態支撐理念為依據。

(四)創新旅游管理模式,培養復合型的人才

傳統的旅游管理模式與經營模式逐漸跟不上市場的需求,探究旅游的新發展渠道必須創新旅游管理模式,要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和導向,開辟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旅游人才方面要培養具有高素質、強能力、國際化的專業性復合型人才,人才培養初期要對其進行針對性的能力定位,之后立足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和應變能力進行系統化的培訓,達到復合型人才與市場需求缺口的無縫對接。

五、結語

旅游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之一,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旅游業的良性發展可以凸顯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個性和綜合能力,可以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和選擇,同時區域經濟的發展也可以作用于旅游的品牌化塑造。雖然目前旅游業與區域經濟之間的互動發展存在一系列的制約因素,但相信在不斷的實踐總結過程中,兩者會更好的融合,最大限度的發揮互動發展的效應。

參考文獻:

[1]孫祖榮,施萍.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發展[J].生產力研究,2006:202-208.

[2]肖瓊.旅游業與民族區域經濟良性互動發展關系的實證研究——以四川阿壩州、云南麗江市旅游業發展為例[J].民族經濟,2009(6):80-83.

[3]胡晴波.新寧縣域經濟與莨山旅游互動發展研究[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13.

[4]張艷.成都市旅游競爭力研究[D].四川:西南財經大學,2007.

[5]河北師范大學圖書館.旅游業與區域經濟融合發展研究——以河北省為例[J].經濟管理,2010(7):88-91.

[6]劉慧悅.長江三角洲旅游業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關系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08.

猜你喜歡
互動發展區域經濟成都市
成都市青羊區:推行“一網通辦”下的“最多跑一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