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育多元化的農村產業融合主體

2017-03-08 06:40李偉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30期
關鍵詞:產業培育主體

李偉

摘要:通過培育多元化的農村產業融合主體,使全區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總體水平明顯提升,產業鏈條完整、功能多樣、業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農業競爭力明顯提高,農民收入持續增加,農村活力顯著增強。

關鍵詞:培育;產業;主體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0-000-01

一、積極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

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優先承擔國家、各類涉農項目。通過貸款貼息、實物租賃等多種方式,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和銷售。每年選擇2個縣開展農業項目資金股權化改革試點,落實好財政項目資金直接投向農民專業合作社,形成資產轉交合作社成員持有和管護政策。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創建和星級家庭農場評定,對示范社、星級場給予優先支持。鼓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每年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各300家,新增自治區級示范社、四星級家庭農場各60家,通過5年的努力,全區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組織達到6500家,家庭農場達到3000家,努力實現貧困村合作社全覆蓋。

二、發展壯大龍頭企業

引入市場機制,在各市、縣(區)建立貸款擔?;?,支持加工流通企業開展技術改造、產品研發、品牌建設和市場開拓,并給予貸款貼息;鼓勵龍頭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通過發債、資產證券化、掛牌三板、四板市場等方式拓寬融資渠道,率先在優質糧食、草畜、蔬菜、枸杞、葡萄等產業中打造一批科技領先、品牌響亮、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大型龍頭企業集團。支持龍頭企業在農村產業融合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向前延伸建設標準化和規?;N養基地,向后延伸建設物流配送、市場營銷網絡,發展電子商務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積極爭取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支持龍頭企業發展。以深化農墾、農林科學院改革為契機,充分發揮土地、技術、管理等優勢,推進墾地、院企合作共建,帶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到2020年,全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380家。

三、發揮供銷社綜合服務優勢

以全區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為契機,發揮寧夏供銷集團有限公司的作用,進一步深化與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有效對接。依托基層供銷社及各類經營主體,加快現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到2020年新建數量達到20個。創新農產品流通經營服務,積極推進產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物流倉儲設施建設、城市社區生鮮超市等零售終端建設。整合現有資源,完善全區供銷合作社系統電子商務平臺,加快市縣供銷合作社基層經營服務網點信息化改造,打造網上便民綜合服務中心。繼續在有條件的合作社(聯合社)開展資金互助業務試點工作,穩步擴大資金互助試點范圍。指導市縣聯合社推進基層供銷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與金融機構的對接,探索開展資金互助擔保、農業互助保險等業務,不斷拓展合作金融服務領域。

四、促進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協會發展

繼續推行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兩組一會”(行政指導組、技術服務組、產業協會)工作機制,按照《自治區黨委辦公廳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協會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精神,加強協會內部管理,拓寬協會工作職能,進一步建立完善政府購買服務、協會有償服務制度,啟動開展農產品市場信息發布、產品推介、信用評估、人員培訓等職能轉移到產業協會試點工作,研究制定政府購買服務目錄和實施辦法。推廣放大優質水稻、蔬菜等產業聯合體經驗做法,鼓勵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牽頭組織農業科研院所、推廣機構、農機作業公司、專業大戶等成立多產業、多類型的產業聯盟(產業聯合體),支持聯盟成員通過信貸擔保、融資拆借、產業開發、成果轉化、技術服務、品牌培育、產品營銷等,實現一體化生產經營。到2020年,全區產業聯盟發展到20家,實現“1+4”特色產業全覆蓋。

五、完善企農利益聯結機制

支持龍頭企業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等方式,構建農戶、合作社、企業之間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讓農民分享更多產業鏈增值收益。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簽訂農產品購銷合同,支持龍頭企業通過承貸承還、信貸擔保等方式,幫助訂單農戶建設標準化種養基地,資助訂單農戶參加農業保險,開展農資采購、農機作業、生產技術、疫病防治、市場信息等服務。強化龍頭企業社會責任意識,鼓勵從事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龍頭企業、工商企業優先聘用流轉土地農戶,為其提供技能培訓、就業崗位和社會保障。修訂完善《農業產業化自治區重點龍頭企業認定和運行監測管理辦法》,將吸收農民工就業、支持社會公益事業、帶動農戶規模和效果等情況作為監測認定的重要指標。強化龍頭企業聯農帶農激勵機制,將企農利益聯結機制建立情況作為財政項目資金扶持的重要依據。

六、積極發展股份合作

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2016年全面完成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全區每1個縣(市、區)選擇1個—2個村開展集體資產權能改革試點,將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到戶,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依托縣(市、區)政務服務中心和鄉(鎮)民生服務中心,擴大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試點范圍,力爭5年內實現全區縣(市、區)及重點鄉(鎮)全覆蓋,為農戶產權交易創造條件、搭建平臺。在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探索推進農村土地股份合作試點,推進形成“保底股金+按股分紅+打工收入”的農民增收新模式。

七、規范經營管理行為

穩定土地流轉關系,推廣實物計租貨幣結算、租金動態調整等計價方式。加強對工商資本租用農地監管和風險防范,建立工商資本租用農地上限控制制度,灌區各縣(市、區)租用農地上限控制在5000畝以內,山區9縣(區)租用農地上限控制在10000畝以內;工商資本租用農地面積占縣(市、區)行政區域內承包耕地總面積的比例應控制在20%以內,按照《自治區黨委辦公廳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規范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的實施意見>的通知》精神,健全工商資本租用農地審查審核制度和風險保障金制度,工商資本租用農地應先付租金、后用地,當年流轉費全兌現,并按下一年度土地流轉租金的10%—30%給村集體繳納風險保證金。建立農戶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分級備案制度,一次性流轉1000畝以內的,由鄉(鎮)備案;超過1000畝的,由所在鄉(鎮)報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猜你喜歡
產業培育主體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美麗鄉村要靠富民產業支撐
從產業發展看日本1920年經濟危機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論多元主體的生成
念好"四部經"培育生力軍
開展『三扶』 培育新農民
翻譯“主體間性”的辯證理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