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滬語·物欲·無意義
——論《繁花》的市民審美

2017-03-08 16:10陳威俊
關鍵詞:金宇澄繁花上海

陳威俊

(廈門大學中文系,福建廈門361005)

論及《繁花》,世人普遍都愛加上“橫空出世”一詞,雖不敢茍同,但《繁花》帶給人文學閱讀上這種出乎意料的飽滿與愉悅,確實擔得起海派文學的奇葩名號。近年來,人們的確太少看到這樣的作品了,既能喚起了舌尖上瞳孔里傳統的斑駁記憶,同時又因為文本獨特的呈現形式,腦海里塞滿是新奇和興奮感,于是竟會到了手不釋卷的地步。開始閱讀《繁花》,自然也是因為其不斷發酵的好口碑。故事不凌厲,節奏不緊張,筆者是帶著悠閑的心境來讀這本書??勺x罷之后,卻莫名有種古井無波、靜水流深而我輩趨所不及的惶惑感。

《繁花》腳踏實地地在編織一個上海寓言,它不顯得高貴,也不顯得低賤,游刃有余地游走在中間的灰色地帶,虛無飄渺卻又真實可感。不高貴是為了讓上海之外的人能打開心扉走進來,不低賤是為了讓熟稔滬語的市民們不捶胸頓足,討伐作者的無禮?!霸诮鹩畛巫约嚎磥?,這部小說可以說是以最中國、最古典、最傳統的方式,鋪陳了上海的底層生活,寄托了他對昔日上海的所有留戀和懷想?!保?]從這一點上,可以說《繁花》的確得到了古代傳統小說的嗣響。而在中國,小說也從來不是一個高雅的藝術品,難登大雅之堂,更多的故事只是在民間流轉。淺白的語言、吸引人的故事、層疊的線索,就能夠很好地滿足普通市民心中那一點點對于文學之美的卑微追求?!斗被ā氛鞘忻駥徝赖漠a物,從它的初衷,到它的藝術裝置、脈絡走向,再到最后的受眾都能很好地展現作者的審美品味和人生旨趣。

一、滬語為底的“繁花體”

語言是文學的最終載體,不論是說出來的,還是寫出來的,文學最終必然要訴至人體感官,才能夠真正被人們所接受和認可?!斗被ā返囊淮髽撕灳褪欠窖孕≌f,但在人人都想要講一口標準的普通話的今天,在日常生活中土味滿滿的方言總是顯得格格不入。不過在文學當中用了方言,卻能夠給讀者以截然不同的閱讀體驗,究其根源,與方言中蘊含了成百上千年的地域文化不無關系。中國文化強調和重視安土重遷,家鄉故土永遠是國人心中難以割舍的情懷和牽掛,因此在文學作品當中論及方言傳統,方言小說在文學舞臺中從未缺席。從經典的吳語名作《海上花列傳》、西周生《醒世姻緣傳》,李伯元的《海天鴻雪記》、張春帆的《九尾龜》,再到朱瘦菊的《歇浦潮》,張恨水的《啼笑因緣》,秦瘦鵑的《秋海棠》,在現當代如周立波《山鄉巨變》,賈平凹的《秦腔》,閻連科《受活》《耙耬天歌》,韓少功的《馬橋詞典》,莫言的《檀香刑》等等。這些方言作品雖然語言小眾,但依舊在文學圈里闖出一片名氣。

翻開《繁花》,“斷命”“白相”“事體”“觸霉頭”“軋朋友”“小娘皮”“滑頭”等詞語滿是滬語腔調。金宇澄說“我的母語是上海話,普通話是我的第二語言,我只是用母語寫作”,“滿紙滬語”的《繁花》因此鑄就了其獨特的語言標志,讓他與海派文學中的佼佼者張愛玲、王安憶們顯著地區分開來。而《繁花》里不僅僅是滬語,也有其他方言比如蘇北話、紹興話,這些方言恰好是驚鴻一瞥,讀來也是別有趣味,能感受到濃濃的鄉土氣息。比如小毛家樓底的理發店里,王師傅和李師傅講蘇北話,開水叫“溫津”,凳子叫“擺身子”,肥皂叫“發滑”,面盆叫“月亮”等等。

同樣是憑借寫上海故事而聲名鵲起的作家夏商說:“滬語其實在消失,所以滬語小說的出現也是作家的一種鄉愁。這份鄉愁,其實在所有以方言來寫作的小說家心中蕩漾?!保?]64金宇澄說他年輕時插隊離鄉,在東北務農8年,因此對于上海這座城市格外想念?!拔蚁氚殉鞘械淖兓A粝聛?,時間的書頁翻動得越來越快,而文學就是要讓你看到一朵花慢慢開放的過程,允許你慢慢地開?!笨梢哉f,金宇澄這份對于上海的鄉愁和夏商如出一轍[3]。因此,書寫滬語文學正是抒發滬地鄉愁的一種形式,尤其對老一輩上海土著而言,轟轟烈烈的城市化進程,無時無刻的外來社群奔涌,日新月異的上海風景,讓他們琢磨不透。他們明明生在城中,卻在思想上難以跟上城市的極速變遷,于是那些從小講慣了的滬語變成了他們作為上海人的語言印記和根本標志,這一段段與上海有關的陳年往事更是其增強地域自信與人格自立的關鍵因素,運用滬語寫作是一種自覺的方言敘事行為。

胡適也曾大加贊賞方言的文學:“方言的文學所以可貴,正因為方言最能表現人的神理?!窖阅鼙憩F說話的人的神情口氣。古文里的人物是死人;通俗官話里的人物是做作不自然的活人;方言土話里的人物是自然流露的活人?!保?]523毫無疑問,方言在傳神擬物的遣詞造句上與普通話相比,要豐富得多,有趣得多,準確得多,有意義得多。若是單用滬語來描述上海風情,那溢諸筆端的風物人情,則會表露得更加精準到位。正如胡適所言,方言文學使得作品里的人物描寫更為生動鮮活,沾染了世俗泥地的氣息,變得更為真實可感。這一來是因為金宇澄本身作為上海土著,自小生活學習工作的思路都是用滬語這個工具在頭腦里形成發展,并脫口而出。而上海讀者對于滬語故事的接受,就可以幾無障礙直接對接。

如若讓上海讀者來看這本小說,自然再親切不過;但有意思的是,對于非滬語區的讀者來說,閱讀理解《繁花》也依然沒有障礙。對于為何運用滬語,金宇澄做過明確表態,因為他首先是在上海的一個弄堂網上寫作的,很自然就用上海話進行交流寫作,直到后來意識到一個長篇小說的框架之后,才開始慢慢有意識地少用滬語或者進行代換,希望讓非滬語區的讀者也能領略到這些故事的魅力。在現代文化語境之下,任何作家幾乎都會想要自己的作品能夠獲得廣泛認同。金宇澄自然也不例外,他在《繁花》里進行了20多次“滬語大改造”,每次加印都有改動,即使到了現在也沒有完全定稿。金宇澄說,“不停改動是因為自尊心特別強。我現在還經常讀這本小說,哪里覺得不舒服就記下來,所以每一版本都有幾頁紙的勘誤?!保?]最顯而易見的是“阿拉”“儂”“伊”這些最為典型的滬語表達,在《繁花》里全然沒了蹤影。

而除了打開《繁花》的受眾群之外,金宇澄特意改造滬語,還懷著一顆“為上海正名”的私心,“我青年時代,十七八歲看到街上拉著橫幅,寫著‘不要在城里吃閑飯’。我們上海人從過去到現在,從來不會吃閑飯的。上海人非常勤勞,哪怕在最艱難的時期,也為國家做了很大貢獻,但外面也一直有很多的誤解。我認為,有時候是語言、溝通的問題。所以這本書目的就是打通這種障礙,讓其他不了解上海的人,來看看上海,請他們進來?!保?]這一段常被人遺忘的20世紀60~90年代的上海故事,就很好地填補了年輕一代上海人以及渴望熟悉上海歷史的人們的記憶空白。在現實生活中,推廣普通話,促進不同地區人民之間的交流,的確值得提倡,但放諸文學里卻未必。普通話的前身也是北京方言,經過語言學家逐漸矯正修繕后,固定在文本字典中,實際上成為了一種人為暴力后造和修復的語言,相比土語方言,失去了自然的本真。

作為一個摩登都市,在普通群眾的印象里,上海砌滿了華麗繁復的形容詞。這樣的上海并非完全來自經驗敘述,而是被想象、被賦予意義的文本存在。正是因為這些層層疊疊的修飾,非上海人實在很難真切感觸到上海的內里,可是在《繁花》里,金宇澄拋棄了所有的“的”的字眼,也就意味著上海從以往的形容詞中抽離出來,回歸到了最為本質的狀態。這種便捷是金宇澄本身作為上海人所帶來的,他對上海的表述可以不用任何形容詞卻顯得精準,這無論對于上海這座城市來說還是對于作者來說,都是極佳的狀態。更讓人訝異的是,往往作家在進行大規模方言寫作的時候,會因為方言當中夾雜著的鄉土文化氣息而顯得粗糙和鄙陋。但金宇澄的文風卻是屬于典雅類別的,穿插著一幕幕盡興的文白夾雜的描寫,這些溫婉得當、清新有致的文言雅詞,猶如深夜的星空中不時飛起的流螢一般,點綴著文本的語言,柔軟得恰到好處,極佳展現出了金宇澄深厚的文學功底??粗旅娴膸讉€段落。

月亮露出云頭,四野變亮,稻草垛更黑,眼前是密密桑田??悼傆X得好笑,也感到月景尤為清艷,即便與梅瑞獨處,也是無妨??悼傃劾锏拿啡?,待人接物,表面是矜重,其實弄煙惹雨,媚體藏風,不免感慨說,夜色真好。

這一日江南曉寒,迷蒙細雨,濕云四集。

火車過了嘉興,繼續慢行,窗外,似開未開的油菜花,黃中見青,稻田生青。柳枝也是青青,曼語細說之間,風景永恒不動。春帶愁來,春歸何處,春使人平靜,也叫人如何平靜。

于是兩人坐定,眼前草草杯盤,昏昏燈火,鑊汽氳氤,一如霧中賞花,有山有水,今夕何夕。

如此曼妙舒展的文筆,空靈高蹈的意境,抽出來看都像是字斟句酌的小品文?!斗被ā氛Z言有這么多值得琢磨的學習之處,可以肯定的是,金宇澄一定是下過一番苦功夫過的。他不曾避諱地談到,做了這么多年的文學編輯,他發現現在作者寫作越來越像一個腔調里出來的,要是遮住了名字,根本就不知道是誰寫的,作者的個人風格從他的文學語言角度就被磨滅了,文學語言同質化現象嚴重[7]。金宇澄的努力無疑是成功了,“繁花體”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自此,可對“繁花體”做一個簡要精準之界定:“繁花體”以改良版滬語為語言選擇,結構綿密精準,用詞雅俗共融,敘事包容萬千,極佳貼合了上海城市文化的肌理,是金宇澄心手雙暢的藝術創造。

二、敘事藝術

(一)“說書人”的斷片式綴段體

金宇澄曾經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談起,自己只想做一個位置很低的說書人,因此他原本就是打算把《繁花》按照“說話”的方式寫。韓南先生指出,中國白話小說使用的敘述型式似乎都是專業說書人的型式,從中可看出口頭文學的影響,這種影響在白話小說的敘述者層次和談話型式層次上表現得最為明顯,表現在“敘述層次”中的影響則是模仿說書人向聽眾說話[8]。

《繁花》共有三十一章,每一章都有三到四個小段,加上引子和尾聲,恰好是古典章回體小說一百回應該有的樣子。一字一句,首先得經過口腔的磨合顯得妥帖,才能轉化為文本。自此,也就不難理解《繁花》的行文風格,必然是帶著濃厚的“說話”性質的,姑且稱《繁花》為金宇澄眼中的“話本”。談及“話本”,這一詞首先由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提及,并被定義為“說話人的底本”?!罢f話之事,雖在說話人各運匠心,隨時生發,而仍有底本以作依憑,是為‘話本’?!保?]32而在當時,魯迅提及的話本小說代表作是三言二拍的選本《今古奇觀》和《拍案驚奇》??墒沁@些都是白話短篇小說,《繁花》卻是一本正經的長篇小說,因此自然不同。

金宇澄既然想采用說書人的講故事的方式,在《繁花》里內置“擬書場”敘述格局,自然產生了一種喋喋不休的碎片化的效果。行云流水的故事套路,或許正如行走在鋼鐵森林里的都市麗人,生活得走馬觀花,步履匆匆,還沒來得及細細探究眼下發生的事,未來生活的浪潮卻已經朝你打來。這種沒有主線,沒有高潮的寫法,猶似普通人日復一日枯燥的生活,對讀慣了現行小說的讀者來說,可能會有所不適應,讀者要在認識上保持故事情節的連貫,需要不斷回憶、拼接不同的片斷之間,而且多數讀者在這樣瑣碎中找到了現實生活中的平行世界,這種心理上的微妙而隱秘的對照感應,從而產生了集束的閱讀快感。

魯迅曾經評論:“《儒林外史》全書無主干,僅驅使各種人物,行列而來,事與其來俱起,亦與其去俱訖,雖云長篇,頗同短制;但如集諸碎錦,合為帖子,雖非巨幅,而時見珍異,因亦娛心,使人刮目矣?!保?]156讀到這段話時,馬上就想到了《繁花》也恰巧是種斷片式綴段體結構,整本書由著許多個小故事組合而成,每個故事之間又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所有人物線索都在平行發展,相互交織,這些細密支流并未全股匯入奔流大海,而是在平原上呈現出波光翩翩的水網?!斗被ā愤€有許多穿插和閃藏的結構方法,使得文章內里不時伏筆,相互照應,有一種故事里套故事的錯覺,松弛之間又常覺緊致?!翱煞挚珊?,疏密相間,似斷實聯”是中國小說從說書藝人的講書到文人寫作小說藝術化的必然結果,也確實可以用來說《繁花》的“形式的結構”[11]。

話本伴隨著民間的“說話”技藝而起,《繁花》既要仿之,勢必是緊扣著“說話”而寫。整個《繁花》脈絡就是靠著“你講我講他講,閑聊對聊神聊”(批評家程德培語)的方法生發的,“對話”成為推動故事發展的核心動力。這一點,在序言中陶陶對滬生講述一對菜場男女偷情故事,便奠定了基調?!皽f”“陶陶說”“阿寶說”“汪小姐說”“梅瑞說”“李李說”“蓓蒂說”“阿毛說”“阿婆說”……在閱讀時,你會不知不覺被小說中的人物帶到文本所創設的情境中去,任著角色直截了當的訴說而轉移自己的注意力。這樣對于對話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讓上海的市民群像從綿延松弛的故事里立即顯得鮮活,不論是在酒桌還是在小巷,嘈雜的人聲與人流一并都在汩汩流轉,人物之間的關系是靈動的,而非被生硬的束縛。除了懷著致敬話本小說心態,金宇澄運用大量對話來延展故事情節,大概和常年在編輯部工作也不無關系。由于工作性質,金宇澄對文字有一種特別的挑剔。他總寫短句,幾乎全用的是最為簡單的逗號和句號,顯得干凈整潔并產生一種清冷感,而解除清冷最好的方式,便是人物之間熱烘烘的交流與對談。金宇澄如此出色的對話寫作功底,不由得讓人想起賈平凹的《古爐》來,這同樣也是一部充斥著對話的鴻篇巨著。這種大量對話造就的說書體形式和刻意的擬話本敘述,使得文本在被閱讀過程中,漸漸地摩擦生熱,有了溫度,有了氣色,也有了味道。金宇澄似乎作為城市的代言人,造成全景式的鋪設,運用老練的理性傳達著時代上海的聲音,引導著讀者步入創設之境而深信不疑。但實際上,這一點看似客觀超然,實際內里與外在裝裱的確是金宇澄私人最為感興趣之人與物,是一種個人情懷的書寫的表現。

(二)雙線孽生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金宇澄在敘裁兩段不同歷史時期的上海影像時,特意運用了雙線孽生之手法,將之分為奇數章和偶數章。在現代作家中,村上春樹是最慣用雙線模式的。他的代表作品《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1Q84》《海邊的卡夫卡》等都采用了真實世界與虛幻世界平行發生的手法,甚至已經成為了他的個人特色。但金宇澄的雙線敘事有別于村上春樹,兩條線索都植根于真實世界之中,并沿用了一致的角色。奇數章節講述的是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末的上海少年的斑斕往事,標題也用繁體字;偶數章節則描繪了90年代上海的疲沓中年們的人生百態,標題則用簡體字。兩個年代的故事在書寫中不斷交叉重疊,將原本的錯位時間段改成并置空間。至于小說為何單單跳過了80年代,私以為從文學敘述上是為了讓兩線之間的對比更跌宕明顯,形成一組文字上的“平行蒙太奇”。畢竟80年代仍舊處于剛剛改革開放的時期,民眾懵懂起步,不免帶上舊時代的烙印,只有到了90年代,中國才開始真正邁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民眾的意識與行為開始增染濃厚的市場經濟的氣息,觥籌交錯,聲色犬馬,與六七十年代的紅色而清貧的中國劃上了一條巨大的鴻溝。此外,80年代也是改革開放后文學發展的漲潮與黃金時期,“傷痕文學”“反思文學”“改革文學”“知情文學”“尋根文學”“先鋒文學”“新寫實小說”等等此起彼伏,在1985年金宇澄還發表了自己的小說處女座《失去的河流》,可以說80年代是金宇澄乃至所有文學愛好者高舉理想主義的狂歡時期。進入90年代后,消費主義猖獗日盛,文學無法進入市場定價體系,而被時代狠狠地掌摑,從此失去了人們寵兒的地位,金宇澄們的文學高蹈之夢也隨之幻滅。因此,在心理與在文學上消逝和隱藏80年代那段對于文學無尚崇拜的時間,或許是金宇澄最后一點自尊和倔強所在。

王曉明說:“一切形式的背后都有非形式的原因,作家建構藝術結構的基本圖型,往往正是來自他感知人生的獨特方式?!保?2]金宇澄采用兩線寫法并非一時興起,而是灌注了真實的自我思考。在六七十年代的上海,雖然金宇澄中意的也多的是奇聞異事,床幃噱頭,比如“某人搞腐化,女老師喜歡男家長,4號里的十三點,偷鄰居胸罩”、蛋攤男人和魚攤女人偷情等等,但更多的是一種少年生活單純的日常,從前期的美好回憶到了后期政治氛圍籠罩四野,至少表面上都是平靜美好的,有人性之惡也是暗地隱隱作痛。但是到了90年代,任何欲望都似乎變得淺顯可見,人們肆無忌憚地談論男女之間的風流韻事,生意場上的虛假謊言,甚至公開撕開臉皮,連面具也成為累贅?!耙箹|京”“至真園”上的飯局成為了故事的載體,而這也是金宇澄故事來源的隱喻。此外,飯局也是90年代物質經濟開始蓬勃發展的一種時代展現,在流水席般的飯局之上,市井人情,人心冷暖都展露無遺。雖然眾人的表現讓人不忍直視,但金宇澄一而再再而三地篤定告訴我們,這就是我們大部分的人生之旅。

《繁花》與《海上花列傳》有著一種莫名的密不可分的關聯?!逗I匣袀鳌飞婕暗闹饕乔迥┑纳虾<嗽豪锏娜饲槭挛?,當時古老封建腐朽的清朝即將坍塌,現代性的火苗早已蓄勢待發,一切處在重置當中,充斥著新與舊的矛盾沖突。而在《繁花》中,上海都市正從百業蕭條的文革廢墟中闌珊起步,90年代更是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是從非現代性向現代性的一種過渡。因此,兩者描述的雖然一個是走向衰敗,一個是走向復興,但是時代內里與訴求卻是相當一致的,都在擁抱現代性的來臨。但是除了90年代的經濟物質復興之外,卻看不到其他的心理成長的痕跡,這一輪輪無休止的飯局,一次次無底線的偷情,讓人懷疑人們內心的道德標準是否還在、是否早已坍塌。臨終前小毛講了一句遺言,實在讓人汗顏:“上流人必是虛假,下流人必是虛空?!焙喼币徽Z成讖。而在第二十八章,因為汪小姐與小毛的關系,使得中斷聯系十多年之久的阿寶、滬生、小毛三人的人生軌跡再度出現了交集。這段重合印證了人的成長帶來的改變,每個人都無法拒絕成長,拒絕交集,不論是否愿意,一切曾經美好最后都會淪為世俗里的塵埃。這人世就是一個旋轉的悲劇舞臺,一波一波的人上臺,一波一波的人下臺,但表演的都是同一個戲路,走的也是同一個結局。綰結而言,雙線結構能夠讓盡可能多的故事情節包含其中,符合長篇小說的敘述要求,而且使得整個文脈走向更為清晰妥帖,貼合了市民的審美趣味和期待視野。

三、審美意趣

(一)“不響”——群像的空心化傾向

榮格曾用“內傾”和“外傾”來區分不同的藝術創作方法:“我們知道,席勒試圖用‘感傷的’和‘素樸的’概念來對藝術作品和創作方式進行分類。而心理學家則把‘感傷的’藝術稱為‘內傾的’藝術,而把‘素樸的’藝術稱為‘外傾的’藝術?!保?3]毫無疑問,《繁花》的藝術創作手法是“外傾的”,全文回歸到了古典話本小說的創作手法,幾乎舍去了所有人物的內心描寫,突出的一點表現就是文中不斷出現的“不響”字眼,只靠著對話、情節與動作。據統計,小說中“不響”一詞總共出現了將近1 500多次,這使我們不得不注意到“不響”在文本中巨大的包蘊意義和內涵。

《繁花》的題記就可以突出了“不響”的存在——“上帝不響,像一切全由我定……”?!斗被ā防锏娜宋锞€索與故事自然全都是由作者一手決定的,而不知深處文中的角色們會有一種命由己定的感受嗎?而一個“像”字,則隱晦透露出了作者對于《繁花》里人物生存困惑的一種宿命感。也就意味著實際上,金宇澄是認定茫茫人海中是有神秘的牽引的,而不全然是巧合。這也是一種空心化傾向,人們內心的深度模式被充分解構,人們的一切行為似乎看似由己支配,但卻在面對宿命到來時手足無措,上帝雖然不響,但并不表示不存在,因此人們一切的行動都成為一種既定秩序的無意義呈現。

不響既是典型的滬語,也體現了上海性格?!安豁憽辈⒎钦嬲龥]有思想,而是內在情感紛紜不清,卻又囿于謹慎內斂、世故圓滑的處世性格。而在故事人物時常表現出來的“不響”狀態來看,這與余華新世紀的兩部作品《兄弟》與《第七天》有著一種不謀而合,故事的主人公也沒有深度的心理描寫,而是充分留白,當批評家們指出這樣的問題時,余華解釋道:“當人物最需要內心表達的時候,我學會了如何讓人物的心臟停止跳動,同時讓他們的眼睛睜開,讓他們的耳朵矗起,讓他們的身體活躍起來,我知道了這時候人物的狀態比什么都重要,因為只有它才真正具有了表達豐富內心的能力?!保?4]“不響”在人物之間的形容,更多時候代表著一種拒絕,不僅是角色之間的拒絕,也是對作者想要刻畫的拒絕,對讀者想要理解的拒絕,這一拒絕反而正是把人物寫活的一個邪門利器。

(二)“戀物”傳統的守候與再書寫

自從施蟄存、劉吶鷗、穆時英等人開辟的“新感覺派”將上??坍嫵闪宋镔|和欲望的代名詞,這種都市文學的物欲傳統就再也沒有消失過。尤其是在快速發展的新紀元,上海作為中國乃至世界的一大經濟中心,早已邁入國際大都市的邏輯行列之后,以郭敬明、衛慧、棉棉為代表的作家以及以《小時代》為代表的文學作品,運用極其華美雕琢的文字,放逐身體的寓言,寫遍高樓大廈,奢侈品商業,虐戀男女等等,構筑起一個窮奢極欲的上海形象。上海人的故事里,繞來繞去繞不開對于物質文化的迷戀,放在金宇澄身上,也不例外。在《繁花》中,你能夠見到不厭其煩的細膩描寫,充滿了真實的細節,巨細靡遺,從最為世俗的鍋碗瓢盆、家具衣裳,再到書籍、電影、郵票、旗袍,甚至是馬路,房屋等等,人們生活中所有接觸到的物質實體,金宇澄似乎都不放過。在《繁花》里講到服飾,是精紡高支羊毛衫、真絲襯衫、嵌寶袖扣、軟緞長裙、玻璃絲襪、銀貂皮帽、灰鼠大衣、滾秀重磅旗袍、硬領旗袍、湖縐中袖鏤空睏袍、千鳥格套裝、槍駁領雙緋紐西裝……講到馬路,是延慶路、華亭路、進賢路、安遠路、霞飛路、皋蘭路、淮海路、大沽路、銅仁路、南京路、成都路、北四川路、陜西南路、圣母院路、金神父路……為此,他還親自設計并描畫了12幅插圖。這種精雕細琢對于一切較真的精神,極其類似于左拉的自然主義描寫,使得《繁花》里的文字場景猶如一幀幀的畫面電影鏡頭,似乎根本就在為電影做準備。雖然金宇澄嘴上否認有拍成電影的想法,但是王家衛早已決定要將這部電影搬上大熒幕卻是不爭的事實。在文本的序言中,就談到了滬生和梅瑞常去美琪、平安電影院看電影,《金陵春夢》《侍衛官日記》等新潮電影,還有電影皇后阮玲玉等等。在電視并沒那么普及的時代里,電影自然是最好的消遣物品,這也是上海人作為物質優越地位的一種外在表示。對于電影的熱愛,或許早已在不知不覺地融入到那代人的生命體驗中去。而關于這文字上的畫面感,金宇澄是深受豐子愷影響的。童年時期,金宇澄和豐子愷同住在一個街區里,每天放學,金宇澄都能看見白須飄飄的豐子愷在路口,而《繁花》里的一個主人公的名字阿寶,不知是否是金宇澄故意的,正是豐子愷女兒的乳名。

對物質的寫實追求本身就代表著文化的一種傳承流轉,上海,無疑擁有最為龐大的小資情調的人群。上海的物質實體也孕育著上海的文化符碼。以往的小說描寫往不論是在刻畫人物方面,還是在推動情節方面,往往都要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繁花》里,卻摒棄了這種做法,所有的描寫都沒有其固定的理由,也就是說是非功利性的,它之所以存在純粹是因為金宇澄想到了這些想要寫這些。那么為何上海要緊緊抱著物欲呢?眾所周知,上海也可以說是中國的移民城市,現在一口咬定自己是正宗的上海人的人,回頭翻翻自己的籍貫,就會發現自己是上海周邊省市的移民,而大多數所謂的祖祖輩輩的上海人卻大多在郊區里務農。正是由于移民文化帶來的不穩定性,導致上海從不依靠現在聽來虛無縹緲的精神氣質、內涵文化等等,上海人手里緊緊抓住的是一日三餐,衣食住行,只有吃上了穿上了住上了才覺得心理分外的踏實。只有那份握在手里的真切感才是最為深厚,最不會背叛自己的存在。

不像是錢鐘書的《圍城》,關注于知識分子們的人性剖析,《繁花》注目的是市井鄰人。也有讀者質疑,金宇澄把上海寫俗了,上海的高雅面被埋沒了。但是金宇澄卻說,上海的高雅一面就像旗袍,已經被大眾所熟知所接納,而它在弄堂里的無窮變化的灰色關系卻是歷史所掩埋的,人們所忽略的[15]。而《繁花》的鏡頭對準的就是這些地方。所以《繁花》拼命鉆進世俗的角落里,蠅營狗茍的存活著,它挖掘上海最為普通的市民生活進行刻畫,不遺余力。金宇澄所做的,是老老實實將上海的人、事、景搬到紙上來,在都市博物館里完成上海文化的陳列和展示。其中他也不需要挖空心思去追逐寫作的技巧,好來吸引讀者的閱讀欲望。金宇澄充分懂得只有最真實的才是最吸引人的道理,所以他把他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挖掘故事的層面上了。這些故事不用探討任何高深奧妙的人生哲理,而是一副大智若愚的“不響”腔調。

(三)關于虛實與無意義

初讀《繁花》之名,很自然會聯想到大上海的舞臺上,眾多妙齡女子歌舞歡聚的場景,亦或是大觀園里眾多丫鬟小姐們吟詩作對的美好風光。以花喻美人,自從《詩經》里“有女如荼”“彼其之子,美如英”等名句之后,早已成為了中國古今文學里的經典之喻。而讓人嘆奇的是,《繁花》所呈現出來的意趣,的確與《紅樓夢》有著某種契合。著名文學家李敬澤曾經點評《紅樓夢》說,《紅樓夢》之所以了不起,就在于它能夠無限地實,但又能夠無限的虛?!斗被ā肥菍崒懙?,但這密密麻麻的故事沖刺,卻恰到好處的寫出了上海文化本質里的一種虛無[16]。關于《繁花》的虛,不僅表現在本質上,在文本中,金宇澄主要是運用了結構空白和意義空白兩條道路,最為典型的是前面已經都提及到的80年代故事的省略和扎推的“不響”出沒。所以,李敬澤認為《繁花》得到了《紅樓夢》的一點精髓的說法,也并非不無道理。

望斷《繁花》,讀者或許只能想起一片朦朦朧朧的上海背后的布景,既有云煙渺茫,亦有無限丘壑。你無須仔細端詳,越是遠望,越能覺察出一點念想。金宇澄的上海既不像王安憶那樣暗含著冷峻的批判,也不似衛慧、綿綿對上海物欲的熱情擁抱,而是呈現出一種融融的暖意,這溫度不高,但足以表達出金宇澄對上海的熟識與熱愛。這是一種老熟人之間的默契。評論家黃平曾經細致評判了張愛玲的上海敘述與金宇澄的上海敘述之間的差異,最后得出結論是張愛玲至始至終的寫的是“傳奇”,而金宇澄寫的則是“故事”,而兩者的差異,在名字上便可以知道一二。張愛玲精心刻畫的人物雖然脫離了宏達的政治敘事,但是仍舊固有其生命本真的意義,是對人的本質的追求,對人的心靈的叩問。張愛玲的傳奇顯得更為深邃而耐人尋味。相較之下,金宇澄的描繪就沒有如此深刻的追求,更多的是浮于表面的一種的刻畫,他沒有寄什么高尚深奧的人生理想,也并非參透什么高超玄妙的佛經道理。金宇澄將張愛玲筆下的傳奇世界徹底瓦解了,形成了一個意義空洞的故事,每個上海故事連接起來就是真實的上海面貌,而將之一個個單獨羅列,就會發現每個獨特個體上發生的故事并沒有典型性,只是偶然的生發。

在上海這座繁花園里并沒有花神,交響樂也沒有主旋律。人人都有權利站到臺上跳一支舞,吸引眾人的目光,然后,再悄悄地下臺。這里有3個男性主人公——滬生、阿寶、小毛,分處在軍隊干部、資本家、普通工人3個家庭背景之間。不知不覺中,金宇澄將上海男人各方面的行為都選出了一個極佳的代表。而金宇澄生活在知識分子家庭,他承認這三個角色的生活經歷他都部分兼有。但恰恰這三個男性角色并非知識分子,也不是鄉土農民,而是徹底的城市草根階層,既不同于知識分子高揚的精神境界,也沒有農民整日在田里苦干的心酸,他們是生長在城市田野里的麥苗,植根在城市的底層,最知道這種城市該有的養分和風景,也最能生長成城市所要的模樣。除了男性,《繁花》里也有大量不可忽視的女性形象,如三個朝鮮族孩子的媽媽淑華、外貿公司職員梅瑞、合資企業家太太雪芝、做了尼姑的李李等等總共有70多位,花團錦簇,鶯鶯燕燕,顧盼生姿。她們圍繞著都市旋轉出自己的命運軌跡,多是絢爛一時,最后孤寂一世?;蛟S在上海人眼中,平淡踏實的人生才是要堅持的一切。誰又規定了人生必須要有意義呢?在某種程度上,無意義才是最高的意義。金宇澄也曾在采訪中意味深長地說過:“經歷的一切,無論多么的無意義,無論多么虛無,到后來都是有用的,都是有意義的?!保?7]所有的好壞與錯對就讓讀者自己去評判揣摩,金宇澄只是負責記錄他腦海里浮現的現實畫面。最忠實的記錄者就是真實最有力的捍衛者。從“五四”時代以來,文學自然而然成為了“啟蒙”的工具,一切的文字因為其有意義才有存在的價值,內容憑借人為賦予的權利禁錮著形式的魅力。而在金宇澄這里,內容終于不存在了記載的意義,而僅僅是它本身,形式的偉大光芒初露,并瞬間占領了人們的感官。人們三下兩下,隨意翻翻,便能一眼看出,這是一部好的文學作品。

而《繁花》給人印象深刻的是,在瑣碎的日常生活敘事中,金宇澄卻不自覺流露出詩意,除了語言的詩意,還有日常生活敘事中突入的神幻色彩,其一是汪小姐費盡心機卻懷上怪胎;其二是倍蒂變成了金魚消失了。在現實的沉重之中,這樣的魔幻手法非但不顯得突兀,而是更好的調味劑,頗有一種亦真亦幻的美學風格,形成心靈的空白和意蘊的拓延??柧S諾曾經在《未來文學千年備忘錄》中大談特談的“清逸”的美妙之處,而筆者認為這兩處魔幻筆法正是讓人們擺脫現實枷鎖的良藥。其實,這樣的方式在小說界并不罕見,比如卡夫卡的許多小說中同樣帶有神秘色彩?;蛟S,這就是金宇澄所代表的最為精致的市民作家們,所渴望看到的城市里,有別于爛俗現實的美好希冀。

結 語

《繁花》里有一句話,讀得時候特別驚醒,在筆者看來,用來做這本書最后的注腳自然是不錯的,那便是“講得有葷有素,其實是悲的?!痹跁?,這是眾人評價小毛泰國之行的一番話;但在《繁花》的市井圖畫里,這是最為隱晦的讖語。上海從一頓虛空中憑欄而起,喧囂的物欲成了時代賦予的代名詞。金宇澄精心打造的說書人體和雙線模式,仿佛給予自我最大的權威來塑造上海故事,這種個人情懷的抒發卻無意中喚起了所有市民們關于城市、關于年代的真實情感。而金宇澄自我市民的審美趣味,也通過《繁花》一覽無余地展現在讀者面前,站在歷史的節點之上,他代表的自然不僅是個體,更是一代上海人的文化情感與趣味所在。不管怎樣,《繁花》的確通過改良版本的滬語,重振傳統的遺響,打造了上海文學的“全新模式”,把握并引領者都市文學的新走向。

[1]金宇澄.欲以《繁花》訴繁華[N].新華每日電訊,2015-08-28(7).

[2]何映宇.滬語寫作的突圍表演[J].新民周刊,2013(14):64-66.

[3]施晨露.賈平凹 金宇澄 秦腔滬語說城市[N].解放日報,2013-08-15(8).

[4]胡適.海上花列傳·序,胡適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5]崔華林.上海故事<繁花>最紅[N].深圳晚報,2015-08-20(A25).

[6]石劍鋒,金宇澄.每一次加印 <繁花 >都要不停改動[EB/OL].[2017 -08-19].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64791.

[7]夏琦.為讓人人看懂 下足語言功夫——金宇澄昨在思南讀書會上談《繁花》[N].新民晚報,2014-03-02(A11).

[8]宋若云.如何講述——試論擬話本的敘事特點[J].明清小說研究,2002(1):15-35.

[9]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32.

[10]馬菊玲.世界轉換中的碎片世界——《五號屠場》的認知敘事模式探微[J].英語研究,2017(6):31-40.

[11]何平.愛以閑談消永晝——《繁花》不是一部怎樣的小說[J].當代作家評論,2013(4):63-67.

[12]王曉明.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鄉下人”的文體與“土紳士”的理想[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7:442.

[13]榮格.人·藝術和文學中的精神[M].盧曉晨,譯.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1988:125-126.

[14]余華.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4:91-92.

[15]郭玉潔.這名為“魔都”的灰色迷霧里[EB/OL].[2017-10-13].http://lady.163.com/15/0203/11/AHHBSQ9 R00264N2N.html.

[16]李敬澤.大家談《繁花》[N].人民日報,2013-09-04(24).

[17]金宇澄,嚴彬.金宇澄文學訪談錄:上帝無言,細看繁花[EB/OL].[2017 -09 -09].http://book.ifeng.com/zuojia/detail_2014_09/09/123853_0.shtml.

猜你喜歡
金宇澄繁花上海
上海電力大學
上海之巔
喜歡圣誕
上海諦霖鄒杰 Hi-Fi是“慢熱”的生意,但會越來越好
繁花之夢
金宇澄稱網絡文學和純文學是殊途同歸
作家金宇澄獲臺北書展小說類大獎
輕寒(小說節選)
心有繁花
金宇澄推出最新傳記文學《回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