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周邦彥《蘭陵王·柳》

2017-03-10 22:41徐放
青年文學家 2017年3期
關鍵詞:周邦彥

徐放

摘 要:周邦彥是北宋詞壇的集大成者,因為生活在兩宋之際,恰也開了南宋詞壇的風氣之先,因此許多詞論家對其評價很高。清代詞人周濟認為他的詞“如顏平原書,雖未臻兩晉,而唐初之法至此大備”,王國維也把他稱作“詞中老杜”。下面就他的代表作《蘭陵王》進行梳理分析,并簡要分析一下他在這首詞中體現出來的敘事特色。

關鍵詞:周邦彥;離別詞;詠物詞;敘事特色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3-0-02

一、《蘭陵王·柳》的文本分析

蘭陵王·柳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

凄惻。恨堆積。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沈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

(一)詞牌來歷

《蘭陵王》,其名出自《北齊書》。蘭陵王指的是齊文襄王第四子高長恭,他驍勇善戰,帶領部隊將士取得了邙山大捷,打敗了北周的大軍。戰士們便創作了《蘭陵王入陣曲》來謳歌蘭陵王高長恭。但是宋詞《蘭陵王》只用了這個名頭,內容卻是北宋的新調。據王灼《碧雞漫志》記載,“今越調《蘭陵王》凡三段,二十四拍……又有大石調《蘭陵王慢》,殊非舊曲?!?/p>

(二)正文賞析

柳蔭直,煙里絲絲弄碧。

此處“直”指視線所及處,并非彎直之直,意即遠望隋堤楊柳?!盁熇锝z絲弄碧”,寫提上楊柳姿態,著一“弄”字而婀娜態出。此處的“煙”可能并非實有,而是代指“柳蔭”濃密,猶如煙籠霧罩,化用自劉禹錫《臺城》中的名句“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南京師范大學的金啟華先生對“弄”字有更深一層的見解,“一‘弄字,道出似乎在作弄人,自己漫不經心,卻使多少人在柳生柳老之際,造成離別?!?不僅僅將柳樹擬人化,用一“弄”字來摹寫柳樹之姿,而且把感情也替楊柳進行帶入,于情于理都很恰當。

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

隋堤是指隋煬帝時期開通的濟渠,沿河筑堤植柳,《清一統志》中謂汴河故道有隋堤,為送別的地點。飄綿一詞,語當出自李商隱《齊梁晴云》一詩:“緩逐煙波起,如妒柳綿飄?!?/p>

又看到熟悉的場景,作者不禁有些出神。在這隋堤上送別之時,看到紛飛的柳絮似不經心拂過水面,似乎也有依依不舍的神色。這究竟是第幾次了呢?江淹《別賦》有云:“風蕭蕭而異響,云漫漫而奇色?!?分別之際,風的響聲、云的顏色仿佛都發生了奇異的變化??吹搅鴺滏鼓榷嘧酥型赋龅牟簧嵘裆钟惺裁雌婀值哪??

因為“幾番”二字,行文至此,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股疲倦怠惰,后文中引出的“京華倦客”也就順理成章了。字里行間暗中貫通,且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因此陳廷焯評價“其法密”,此言得之?!胺魉币辉~,語出自南朝吳均《春詠詩》:“春從何處來,拂水復驚梅?!?吳詩中寫的是嚴冬乍過,春風驀地吹來,不僅吹動了指頭的梅花,也吹起了水面的漣漪。清真以此來寫飄綿,不過不失,頗為妥帖。

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

故國在這里特指作者的故鄉錢塘。京華,是對京城的美稱,因為京城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故以“華”來稱謂。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倦客,即“倦游客”,是指思念自己故鄉卻仍在外漂泊頗感厭倦的人。陸機《長安有狹邪行》:“余本倦游客,豪彥多舊親?!?/p>

在寫景起興之后,故事的主角——“京華倦客”——終于登場,這一句也是本詞首闕的中心。周邦彥寫這首詞的時候已過了知天命之歲,二十多歲便以一篇《汴都賦》名滿天下、走上仕途,不可謂不是春風得意,但誰知卻經歷了半生的宦海沉浮,面對不可計數的離別,作者的心里已經寵辱不驚,只剩絲絲倦怠。

作為婉約詞宗,周邦彥的思鄉之作并不多,比較出名的有《蘇幕遮·燎沉香》和《關河令·秋陰時晴漸向暝》,所占比例并不高。在這里,對于作者的內心感情,我更傾向于抒發的是士不遇之感。因為《宋史》本傳中稱周邦彥“疏雋少檢,不為州里推重” ,他的作品也常詠梅寫寄托自己的高潔,再加如上文中提到的《貴耳集》等文人的加工渲染,我們很容易就把周邦彥看成是一個浪蕩無行且不慕功名的逍遙文士的形象,實則恰恰相反。周邦彥不愿作匏瓜之態,汲汲于功名利祿,甚至不惜投靠攀附誤國大奸臣蔡京門下,真可謂是蠅營狗茍,吮癰舔痔。這也是為什么劉熙載等詞評家常常對其頗有微詞的原因。關于這一點,江南大學孫虹先生在《清真集校注》的前言里面已經作了詳細的解說,在此不贅。不過白璧微瑕,不掩其瑜,作為王國維所贊譽的“詞中老杜”,清真詞仍然頗有可觀之處。

長亭路,年去歲來,應過柔條近千尺。

長亭是指古時設在大路旁供人休息的亭舍,十里為長亭,五里為短亭。古往今來,無數的送別都在此上演。因此行文中一旦出現“長亭”,十之八九便是要寫離愁別緒,這也成為送別文學的一種特有意象。折柳送別也是如此。一般認為這種習俗發端于西周初期,而在記錄漢代都城長安社會生活的《三輔黃圖·橋》中已經出現明確的記載。

年歲倏忽而過,不管是送人還是被送,算而今我折過的柳枝已經接近千尺了吧。雖是敘事寫景,然個中感情早已蘊于其中。以自己的感受作結,引起下文。

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

趁,《廣韻》中解釋為“趁,逐?!?/p>

卓人月《古今詞統》引徐士俊評:“‘閑尋以下,不沾題而宣寫別懷無抑塞?!?如果說前面還拘泥于題目不能自由揮灑而把柳作為中心的話,從這句話開始,作者便開始傾向于關照自己內心了。作者尋覓舊時分別的點滴蹤跡,思緒還在往昔的記憶中飄蕩,現實的場景又是如此似曾相識:燈光掩映中餞別的筵席,我們就著哀傷的音樂借酒消愁。此處一個“又”字,把往昔之事與今日之景串聯起來,承上啟下,更添感慨。

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

農歷清明節前兩日是寒食節,有禁火的傳統?!盾嫦獫O隱叢話》有引《迂叟詩話》云:“而唐時唯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戚里。本朝因之,唯賜輔臣、戚里、帥臣、節察、三司使、知開封府、樞密直學士、中使,皆得厚贈,非常賜例也?!?禁火的風俗來源于《周禮·夏官·司爟》的“四時變國火”,指將出新火時必盡熄滅舊火而后乃出之。蘇軾的《望江南·超然臺作》也有提及清明時節這一習俗。而清明時節亦是梨花盛開的時候。迢遞,遙遠貌。

在尋常的旅途,自然是以順利便捷作為主要目標,春意盎然、暖氣襲人也是頗為可喜的物候,作者在這里卻反其意而用之,一個“愁”字,其中蘊含著不足以言表的不舍和惆悵。賀裳《皺水軒詞笙·周清真詞》評價道:“(‘愁一箭風快三句)酷盡別離之殘。而題作‘詠柳,不書其事(當指李師師事),則意趣索然,不見其妙矣?!?賀賞的評價是建立在承認《貴耳集》周邦彥和李師師的風流韻事上的,“意趣索然”的結論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關于這首詞的敘述角度,歷來是眾說紛紜。周濟在《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中提出《蘭陵王》一詞是寫于“客中送客”時,“一‘愁字代行者所想” ,這種觀點一向被后世的諸注家所引,但近些年來卻受到了現當代學者的普遍質疑。宋謀瑒先生在《談周邦彥的<蘭陵王·柳>》里面提出“被他人所送,似乎更切合周邦彥原意”;俞平伯先生在《唐宋詞選注》一書中《蘭陵王》詞下有注:“以自己南去,故望人在天北”,同樣是支持該詞是告別之詞的觀點。

凄惻。恨堆積。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

既是離別這一母題,江淹的《別賦》總是會被提及?!捌鄲拧倍?,語出自《別賦》中“是以行子腸斷,百感凄惻” 一句。

第三闕接上面的“望人在天北”,寫的是送別后的情景。盡管已經迢遞相隔,坐著的離愁恨緒卻仍難得排解。物換星移,慢慢來到了下一個渡口,這里悄無聲息,只有水波在盤旋著流蕩。詞人在這里久久凝佇,斜陽便在這一片闃靜中漸漸升起,光輝灑落在春年花開的土地。后世詞論家對“斜陽”一句的評價極高。明代的戲曲理論家沈際飛在《草堂詩余正集》一書中道:“快勻?!标柧涞从星??!?梁啟超《飲冰室評詞》乙卷中云:“‘斜陽七字,綺麗中帶悲壯,全首精神提起?!钡墙Y合后文中“似夢里,暗淚滴”所蘊含的感情,梁語“精神提起”的評價有些不準確。

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里,暗淚滴。

此處之笛,當是特指笛曲《折楊柳》。這首曲子的來歷可以追溯到西漢張騫從西域帶回來的《德摩訶兜勒曲》,據說樂師李延年依之作新聲二十八解,但是在魏晉時代這首古曲就已經亡佚了。到了唐代,出現了《折楊柳》的民歌,多用來作傷春惜別之辭。跟李白《春夜洛城聞笛》中的名句“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所說的當是一支曲子。

詞人置身于“斜陽冉冉春無極”的美景之中,仍不住回憶昔時,兩人在月下漫步,從樓臺香榭走到了河畔橋邊,耳際縈繞著《折楊柳》的旋律。如夢似幻的往事是那么令人神往,現在的我卻孑然一身,孤苦伶仃,不禁悲從中來,泣涕漣漣。全詞就在這樣一種孤寂而傷感的氛圍中戛然而止。

二、《蘭陵王·柳》的敘事特色

(一)筆法回環往復、刻意曲折。

尋常文人吟詩作對的時候,會有意識地避免在同一首詩詞里面使用相同的字或意象。而周邦彥卻反其道而行之,在這首詞中不斷回環往復、刻意曲折,卻仍能翻出新意。正如周濟在《介存齋論詞雜著》中說的那樣,“勾勒之妙,無如清真。他人一勾勒便薄,清真愈勾勒愈渾厚?!?/p>

這一特點又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寫景與抒情的交替進行。陳洵的《海綃翁說詞稿》論述得頗為詳盡:

托柳起興,非詠柳也?!芭獭币涣?,卻出“隋堤”?!靶猩币涣?,卻出“故國”?!伴L亭路”復“隋堤上”?!澳耆q來”復“曾見幾番”?!叭釛l千尺”復“拂水飄綿”。全為“京華倦客”四字出力。第二段“舊蹤”往事,一留?!半x席”今情,又一留,於是以“梨花榆火”一句脫開?!俺钜患敝痢皵刁A”三句逆提。然後以“望人在天北”一句,復上“離席”作歇拍。第三段“漸別浦”“岑寂”,證上“愁一箭”至“波暖”二句。蓋有此漸,乃有此愁也。愁是倒提,漸是逆挽?!按簾o極”遙接“催寒食”?!按吆场笔敲?,“春無極”是復。結則所謂“閑尋舊蹤跡”也。蹤跡虛提,“月榭”“露橋”實證。

其二是今日和昔時的自由切換,甚至于相互交融,難分彼此?!皠e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都是實寫,作者卻筆鋒一轉在其后追憶起“月榭攜手,露橋聞笛”的往事,寫的是眼前并不存在的虛景。而第二闕里“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兩句,既是眼前的情境,為實;又是記憶中熟悉的舊景,為虛。

(二)言不盡意,“欲笑還顰”。

“欲笑還顰”出自歐陽修的《訴衷情》,全句是“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敝父枧胍鑵s先收起微笑,想要微笑卻又愁上眉頭,這是最讓人傷感的情態。讀這首《蘭陵王》的時候,讀者往往也會有類似的感覺,在尋常文人墨客正準備要研墨揮毫、大抒胸臆的時候卻戛然而止,若是不明白清真詞特點的讀者往往會不明就里,如墜五里霧中。對此,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有過一段精彩的論述:

美成詞極其感慨,而無處不郁,令人不能遽窺其旨。如《蘭陵王·柳》云:“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二語,是一篇之主。上有“墮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之句,暗伏倦客之根,是其法密處。故下接云:“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本每脱土糁?,和盤托出。他手至此,以下便直抒憤懣矣,美成則不然?!伴e尋舊蹤跡”二疊,無一語不吞吐。只就眼前景物,約略點綴,更不寫淹留之故,卻無處非淹留之苦。直至收筆云:“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边b遙挽合,妙在才欲說破,便自咽住,其味正自無窮。

猜你喜歡
周邦彥
詞中老杜周邦彥 (二)
詞中老杜周邦彥 ( 一)
日本學者村上哲見的周邦彥詞研究
宋徽宗吃醋
宋徽宗吃醋
王國維視角:《人間詞話》手稿本中的周邦彥
王國維視角:《人間詞話》手稿本中的周邦彥
試析《六丑·薔薇謝后作》的音律之美
周邦彥的氣節
追憶手法在周邦彥詞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