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文化下的大學文化建設討論

2017-03-11 12:30吳丹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17年13期
關鍵詞:大學大學生建設

吳丹

(吉林工商學院,吉林長春 130507)

多元文化下的大學文化建設討論

吳丹

(吉林工商學院,吉林長春 130507)

從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經濟文化交往也越來越緊密,我國的文化特性也向著多元文化發展。多元文化讓我們感受到其他文化與我國傳統文化的差異性和趨同性,開拓了我們的視野,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校大學生因為所在環境相對單純,在面對各種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碰撞時,容易產生迷茫,并影響到自己的文化追求、精神信仰和價值取向。在多元文化環境下,如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成為我國大學文化建設共同面對的難題之一。

多元文化;大學文化建設;探討

校園文化是組成大學基本要素之一,一所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水平直接影響到整所大學的辦學水平。在多元文化加速發展的今天,加強大學文化建設除了是學校建設需求之外,同樣也是培養人才、提高人才素質的重要輔助手段。

1 大學文化的特性

大學文化是大學在長期辦學實踐基礎上,經過歷史的積淀、自身努力及外部環境的影響,逐步形成的一種獨特的社會文化形態。它具有鮮明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大學文化具有滲透性和多樣性

大學文化可以滲透到大學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大學生的學習、課外活動及生活,再比如學校教學、科研和管理。而且大學文化對學校的物質環境、精神環境和制度環境也時刻產生著影響。大學文化的滲透性是全方位的立體滲透,反映了大學文化德智體的融合,體現了一所大學群體意識、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一所大學好的大學文化可以通過自己的畢業生帶到社會上,繼續對社會各個領域進行滲透,對社會的進步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大學文化的豐富內容,形式多樣給在大學中占有主體地位的大學生提供了現在才能,施展魅力的平臺。大學里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社會調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開拓了大學生視野,拓寬了大學生的知識結構,讓大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了解社會,認知社會,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2 大學文化具有先導性和創新性

大學具有傳承知識創造知識的功能。在大學中,師生都有著相當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這樣大學也就成了時代的晴雨表。一些新的技術,一些新的思想都最早出現大學校園當中。這些新的技術和新的思想對社會的發展具有超前性和先導性。

因為大學文化具有創新性,才使其有了先導性的作用。創新性是大學靈魂和生命力的根本,探求未來是大學的使命,世界上很多重大的科學發現和科技成果都來自于大學校園。大學創新來源于兩個方面,一個是大學任教教師工作中的創新,是重大科技成果產生的重點來源,另一個就是在校大學生,由于學生學習時間短,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有限,學生的創新大部分是一些實用技術方面的創新。

2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1 個人信仰在大學文化建設中的缺位

盡管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概念,是當代大學生從初中就開始接觸到政治理論,但因相對富足的生活條件和多元文化入侵,使得當代大學生在正確 “三觀”的樹立問題上,存在諸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尤其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作風的社會現象的存在,讓當代大學生在個人信仰上偏離了正常的軌道,人生所追求的目標也變得越來越向著世俗化發展。

大學階段是一個人個人素質和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期,盡管我國逐年加大對互聯網內容的凈化力度。但仍有一些不良的網絡信息在悄悄影響著年輕人的價值判斷。在大學校園中,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學習文化知識,了解日常不能觸碰到的知識層面,改變了大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習效率。但不可否認的是,網絡給大學文化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帶了消極影響。校園中有一部分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網絡社交,忽略了網絡的學習作用。長時間沉迷于網絡,部分學生喪失了現實生活中人與人健康的交流方式,變得思維水準下降,思維方式狹隘,從而產生一種不健康的大學文化。

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相互碰撞,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有些學生過度自我,缺乏社會責任感,做事時不考慮其他同學的感受,有些學生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參加評優評先,只是為了體現自己的個人價值,并沒有考慮到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部分學生自理能力差,缺乏生活經驗,怕吃苦受累等。學生的這些低素質表現,直接影響了大學文化建設的成果。

2.2 學校對大學文化建設中重視不足

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國內興起一股高校合并潮,部分高校過分強調硬件設施建設,而忽略了大學文化建設。在此需要指出的是,物質文化只是一個載體,是為大學文化建設提供相關的物質基礎。物質文化建設好了,并不等于學生就能受到良好的熏陶,順利成才。物質至上的做法必然會導致大學文化建設功利化,因缺乏長期規劃而缺失了應有的內涵。這是學校對文化建設重視程度不足的表現之一

大學對文化建設重視不足還體現在對就業率的過度追求上。從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我國高校大規模擴招,就業難也成為一個社會難題之一。在此情況下,高校為提升就業率,對大學生培育的精力和重點,更多的是放在專業技能的培養,從而導致了文化建設不足的現象出現。

此外,還有部分高校在大學文化建設過程中,過度強調管理制度,強化制度約束,對學生教育的人文關懷缺失,完全沒有起到制度文化應該起到的作用。所謂的學校文化建設模式,也只是停留在學生會的組建,各種社團的組建上,形式上缺乏創新,內容上單調老套,很難吸引當代大學的參與興趣。

3 多元文化下加強大學文化建設的主要途徑

3.1 加大思想品德教育力度

我們從小就經常聽得這樣一句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由此可見,德育教育在我國教育理念中的重要地位。前面提到,大學階段是一個人的個人品質和道德修養形成的關鍵期,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當今社會,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判斷和樹立,將直接影響到大學生未來的人生之路。

盡管在我國高校中,傳統的思想政治課程被列為了必修課。但還是有很多學校,存在對思想政治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的現象,教學模式停留在照本宣科、填鴨式的理論灌輸上。此外,相對專業課程來說,思想政治課程多為抽象的概念,理解起來相對困難,所以有相當部分學生對思政課程的興趣不高,在潛意識里還將思想政治課程課程當“副科”對待。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現狀下,學校要加大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力度,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積極“三觀”,讓大學生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對自己未來的人生之路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3.2 積極吸取多元文化中的精髓

水往低處流,這是大自然的規律。文化的傳播同樣遵循著從高式位向低式位傳播滲透的規律。存在表示合理,接納代表需求。人類的文明也好,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文明也好,都是在不斷剔除外來文化糟粕,吸取外來文化精華的道路上向前發展的。

當下大學的文化建設,對多元文化并存的現狀所持有的態度不應該是完全鄙棄和排斥,而是保持著學習的心態,積極對多元文化進行研究和甄別,指導學生發現并剔除多元文化中陰暗、消極、落后的部分,吸納外來文化中的精髓。這樣做既鍛煉了大學生的辨析能力,又豐富了大學生自身的學識構成,為迎接將來所遇到的挑戰做好了準備。

[1]馬妮.當代中國的文化自覺與文化創新之路——從費孝通的文化自覺觀談起[J].社會科學輯刊,2013(3):42-45.

[2]錢佩忠,宣勇.論大學的文化自覺[J].教育發展研究,2012,32(Z1):93-98.

[3]鄭永廷.論高校文化發展與文化自覺[J].思想理論教育:上半月綜合版,2012(1):4-7.

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110(2017)05(a)-0112-02

吳丹(1986-),女,吉林松原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大學大學生建設
“留白”是個大學問
《大學》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大學求學的遺憾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大學生之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