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坡位藜蒴人工林的生長差異分析

2017-03-14 20:09戴曙光羅萬周
綠色科技 2017年3期
關鍵詞:差異

戴曙光+羅萬周

摘要:對不同坡位的藜蒴(Castanopsis fissa)人工林進行了生長差異分析,結果表明:不同坡位的藜蒴林胸徑均值、樹高均值和單株材積均值均存在顯著差異;下坡位的胸徑均值為5.22 cm,樹高均值為6.22 m,單株材積均值為0.0110 m3;中坡位分別比下坡位減少3.09%、6.31%和9.32%;上坡位分別比下坡位減少12.29%、12.03%和25.95%;下坡位的各生長因子均值大于中坡位,中坡位大于上坡位;下坡位生長表現最好,中坡位較好,上坡位最差。

關鍵詞:藜蒴;坡位;差異

中圖分類號:S792.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3009402

1引言

藜蒴(Castanopsis fissa)別稱閩粵栲,常綠喬木,殼斗科栲屬,是山地丘陵林地更新的先鋒樹種,具有喜光、適應性強、繁殖及萌芽力強、耐貧瘠、速生等生長特性;主要分布于江西、廣東、福建、湖南等地區;該樹種是營造水土保持林與水源涵養林的優勢樹種,其落葉枯枝分解快,可較好地改良土壤且加工用途較廣,也是一種良好的造紙原料樹種,具有較大的開發潛力;近些年藜蒴的推廣種植面積越來越大。

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坡位條件對藜蒴人工林的生長差異影響,旨在為藜蒴人工林營造林的林地選擇和經營管理工作提供參考。

2材料與方法

2.1樣地概況

藜蒴人工林營造時間為2009年,位于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茶陽鎮,屬于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雨水充足。年平均氣溫為19.9~21.1 ℃,坡度約35°,土壤以酸紅壤為主,土層深度55~110 cm。

2.2試驗方法

2013年12月分別在藜蒴人工林上坡、中坡與下坡各設置3個15 m×15 m的樣地,并在各個樣地內分別進行每木檢尺,測量并記錄樣地內各株藜蒴單株的胸徑和樹高[9]。

2.3數據計算與處理

選用Excel軟件與SPSS20.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處理。藜蒴人工林的單株材積計算公式如下:

V=0.601228×10-4×D1.8755×H0.98496

公式中V為單株材積,D、H分別為胸徑與樹高。

3結果與分析

3.1不同坡位的藜蒴林胸徑均值差異分析

由方差分析與多重比較可得:下坡位的藜蒴林胸徑均值與中坡位的差異不顯著,下坡位與中坡位的藜蒴林胸徑均值與上坡位的差異顯著。

藜蒴林在不同坡位之間的胸徑均值下坡位生長表現最好,中坡位較好,上坡位最差,整體呈現隨著坡位的上升而下降的變化規律。胸徑均值在下坡位是5.22 cm,在中坡位和上坡位分別是5.05 cm和4.57 cm,與下坡位相比分別減少3.09%和12.29%。

3.2不同坡位的藜蒴林樹高均值差異分析

由方差分析與多重比較可得:不同坡位之間的藜蒴林樹高均值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

藜蒴林在不同坡位之間的樹高均值下坡位生長表現最好,中坡位較好,上坡位最差,整體呈現隨著坡位的上升而下降的變化規律。樹高均值在下坡位是6.22 m,在中坡位和上坡位分別是5.83 m和5.47 m,與下坡位相比分別減少6.31%和12.03%。

3.3不同坡位的藜蒴林單株材積均值差異分析

由方差分析與多重比較可得:不同坡位之間的藜蒴林單株材積均值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

藜蒴林在不同坡位的單株材積均值表明:下坡位生長表現最佳,中坡位較好,上坡位最差,整體呈現隨著坡位的上升而下降的變化規律。單株材積均值在下坡位是0.0110 m3,在中坡位和上坡位分別是0.0100 m3和0.0082 m3,與下坡位相比分別減少9.32%和25.95%。

林地在下坡位具有較高的土壤肥力,與較好的水分條件,且隨著坡位的升高,水分與土壤肥力情況逐漸變差,由于土壤養分及水分從上坡位往下坡位流動并積累,因此下坡位的人工林生長表現較好,林相也較好,但上坡位與下坡位的人工林則長勢較差。

2017年2月綠色科技第3期

戴曙光,等:不同坡位藜蒴人工林的生長差異分析資源與產業

4結論與討論

不同坡位的藜蒴林胸徑均值、樹高均值和單株材積均值均存在顯著差異,總體呈現出下坡位的人工林生長表現最好,中坡位較好,而上坡位最差,胸徑均值、樹高均值與單株材積均值三個因子皆隨坡位的下降而增大。本研究結果與劉帥成等、黃欽忠等相關學者對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福建柏(Phoebe bournei(Hemsl.) Yang)在不同坡位的生長表現差異研究結果相一致。由于下坡位積累較多來自于上坡位與中坡位往下流的土壤養分及水分,因此下坡位具有較高的土壤養分及水分含量,因而土壤肥力較強,而中、上坡位的土壤養分及水分含量則較差,因此下坡位的林分總體生長優于中、上坡位。

坡位對人工林的生長具有較大的影響,可為林業行業營造人工用材林與培育生態公益林提供基礎參考資料。因此,在人工林生產經營過程中,應該重視并加大力度開展坡位對各種人工林的生長影響研究,從而獲取更多的基礎資料。本研究僅從坡位單因素開展其對藜蒴林生長的影響分析,結果比較局限,今后應開展坡向、光照及氣候等多種因子對人工林生長的影響研究,從而可為人工林營造過程中林地選擇與森林經營管理提供更完善的參考指導依據。

參考文獻:

[1]蔣竹榮,陳流保.藜蒴大面積人工造林技術初報[J].廣東林業科技,2006,22(2):105~107.

[2]薛立,李燕,屈明.火力楠、荷木和藜蒴林的土壤特性及涵養水源的研究[J].應用生態學報,2005(9):45~49.

[3]何波祥,連輝明.藜蒴扦插繁殖試驗研究[J].廣東林業科技,2004,20(3):34~36.

[4]張忠義,張凌宏,顏立紅.黧蒴栲引種調查報告[J].湖南林業科技,2002(1):73.

[5]詹大歡,許耀輝.藜蒴等5個鄉土闊葉樹種早期生長情況初報[J].廣東林業科技,2004,20(3):39~41.

[6]廣東省林業局,廣東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廣東省森林資源調查常用數表[R].廣州:廣東省林業局,2009.

[7]蔡飛,宋永昌.武夷山木荷種群結構和動態的研究[J].植物生態學報,1997,21(2):138~148.

[8]王希華,嚴曉,閆恩榮,等.天童幾種常綠闊葉林優勢種在砍伐后萌枝更新的初步研究[J].武漢植物學研究,2004,22(1):52~57.

[9]黃欽忠.不同坡位8年生厚樸人工林生物量分配格局[J].江西林業科技,2010,13(6):16~18.

[10]劉帥成,李志輝,李艷,等.不同坡位對福建柏生長影響的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4,34(12):52~55.

[11]李大聰.相同立地條件下楓香與藜蒴生長差異分析[J].綠色科技,2016(7).

[12]陳清祿.提高藜蒴造林成效的措施研究[J].綠色科技,2012(5).

[13]張宋英.種速生闊葉樹種生長比較及造林效果分析[J].綠色科技,2011(7).

[14]王運昌,謝金蘭,饒衛芳.提高藜蒴造林成效的措施[J].農技服務,2008(9).

[15]汪迎利,何波祥.廣東省藜蒴研究進展[J].廣東林業科技,2006(2).

[16]鄧潔英,林緒平.藜蒴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技術探討[J].廣東林業科技,2006(2).

[17]彭勁明,王鏵之,郭星.疏殘林地割帶套種藜蒴栲技術[J].廣東林業科技,2009(2).

[18]蔣竹榮,陳流保.藜蒴大面積人工造林技術初報[J].廣東林業科技,2006(2).

猜你喜歡
差異
相似與差異
平等的意義
應用導向下的標準成本法綜合案例構建
南北過冬差異
找句子差異
男女生的思維差異
材料作文“差異”導寫
“差異”作文導寫及例文
在高中數學中滲透“解題差異論”的實踐研究
大家不同,大家都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