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當代展覽引發的對中國書壇現狀的思考

2017-03-16 03:09張華東
神州·時代藝術 2017年11期
關鍵詞:書壇書法藝術民國

張華東

由當代展覽引發的對中國書壇現狀的思考

張華東

作者敘述中國書壇的復蘇,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現代的書法大展,把書法藝術帶到一個競爭的時代。而當代似乎很難找出或者說很少找出有真正意義上的書壇巨匠,展覽作品能感覺到的是作品和作者的蒼白,它表現的不再是內涵文化,由此引發作者對書壇現狀的思考。書法;展覽;思考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中國書壇的復蘇,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也因此而衍生出展覽的機制,這種衍生,也激活了當代的書壇。然而,幾十年過去了,回過頭來當我們清醒地審視中國當代書壇所走過的路時,感到好像缺少一些東西。

按理說,這三十多年,由于書法熱、群體大、人員多,風起云涌,應該出現一大批能留垂青史的書法藝術巨擘、大家,然細審當代,似乎很難找出或者說很少找出有真正意義上的書壇巨匠。

這種現象的出現,我個人認為,與書法展覽有關?,F代的書法大展,把書法藝術帶到一個競爭的時代。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就衍生出去迎合第一感官刺激需求的形式主義。由于展覽體制的導向作用,書法作者的創作,多注重表象的東西,這樣容易吸引觀者的視線。然在其內涵中,就喪失了很多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所以看到當代書法展覽的獲獎作品、入展作品不要說傳世,就連能放上幾年就很難。幾年后再看這些作品時,似乎風格早已過時,這就是當代人創作思想、審美趨向和急功近利思想的結果,只求新奇,不顧美丑,失去了經典。本來是文無第一的,結果現在非要將書法藝術排個子丑寅卯。古人作書沒有展覽,沒有比賽,也就沒有了功利,這樣反倒成就了許多藝術巨匠。我們審視近三十多年的書法家,有哪位能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和標桿而流芳后世。

其實,當前由于對展覽入展的需求和虛榮,將入展獲獎作為衡量一個書法家作品優劣的標準,于是,當代書法創作,多以注重形式的豐富的多樣性,而在作品的內涵上卻顯得蒼白無力。他們追求的只是視覺的沖擊力,這種沖擊力,也只存在于表層的,沒有在思想上去感染觀者,或者說沒有在精神上尋找穿透。

當前,我們看到現在各大展覽,雖然進入展廳仿佛人們置身于書法藝術的海洋之中,然而,當暢漾其中,給人的印象是當代作者運用各種手段,從形式、技術上創新、求奇,但唯獨很難找到對書法藝術本身的感動。這種只注重了形式視覺的沖擊,書法本體的沖擊相對就薄弱了許多,追求的是刺激人們的眼球,而不去感動人心。

現在的展覽作品,能體現文化的痕跡比例不大。固然,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然而這些展覽的好多作品無拼、無貼、無染色,不成佳作的現象很嚴重,看似抓眼,實則感覺到作品和作者的蒼白,當代展覽作品,它表現的不是內涵文化,而是一些書法本身以外的東西,從形式上取勝的一個時代,所以,人們說當代是一個尚“式”的時代。

古人的作品是因事而書,無刻意成書,今人則因展而書,刻意為之,所以,當代書法家眼盯的是展覽、評委和金錢,這就形成了一個怪圈。

當代書法家們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展覽這個怪圈一方面使書壇有一個繁榮的景象,另一方面讓書法家迷失了方向,如何沖出這個怪圈,這是每個書法家都必須思考的。當代人有一種急功近利的思想,是想通過展覽獲獎這一平臺,使自己有一個撈取資本的機會,他們很少考慮責任的問題。創作作品,只是一味地如何迎合評委而上展,沒有去尋找個性的東西,所以,現在的國展,一屆屆的,從作品中你很難看出有強烈個性的作品,千人一面現象嚴重,這種循環往復,追求展覽效應越陷越深。

另外,當代展覽推波助瀾,使學書者跟風,甚至初入道者立即跟風,功力還沒打扎實者,根本沒有傳統的樁功,就直接跟風,去模仿展覽流行的風格。流行書風的出現,就衍生了展覽體。當代這個展覽體的衍生咎其因是人心態浮躁,利欲薰心的結果。改革開放后,是社會轉型期,書法藝術也是向新時期過渡的一個轉型時期,但這種過渡和轉型,由展覽將人們推向了一個狂熱的高潮,人類對書法藝術的追求標準產生了混亂和缺失。

造成這種原因是由于現代技術的革命,特別是現在這個指間敲擊鍵盤的時代漸漸取代了用筆書寫的時代,毛筆的書寫,早已沒有實用價值,因此說這個時代是一個文化功能轉型的時代,同時也出現了傳統文化的斷層。書法也因此逐漸被邊緣化。但隨之而來的展覽時代,讓人們對書法家的名利追逐,故而浮躁,不去靜下來思考書法的本質,而只追求書法的功利性,以投機的方式,不追求個性的發展,只追求能取悅評委欣賞的表層東西。

當代書法的盲目追求,這是一種審美標準的扭曲,因此,書法熱已走過了三十多年,這三十多年里就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大家。遠的不說,我們來回顧一下中國近百年的書法現象,從1912年民國開始,到今天這百年歷史中,我們將其分為三個階段,看看這三個階段中國書壇的情況。民國的三十多年,和新中國成立后的到改革開放這三十年,這六十多年當中,沒有像今天書壇這樣的繁榮景象,沒有此起彼伏的展覽,沒有這樣龐大的書法群體組織,然而,這六十多年中,卻出現了很多書壇巨擘,這不能不讓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去反思。

從民國元年開始到現在,這百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們捋一下思路,尋找一下書法發展的軌跡,將這百年歷史進行一下剖析,你就會感到當前書法現象的蒼白和浮躁。

第一階段,民國38年的這段歷史,在我國的近代史上,都很清楚,中國處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時代,社會動蕩,軍閥割據,紛繁復雜,然而,當我們細數民國這個時期的書法家時,卻發現了一種現象,這個時期卻出現了一大批書法大家、書壇巨匠。原因是清后期以來,戰爭不斷,政府軟弱,衣食不飽,從民國成立后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這三十八年中,卻給書法發展創造了一個空間。首先是晚清碑學的興起,產生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另外是回歸傳統,走帖學之道,以區別清代碑學之風的一些人的追求,還有碑帖兼融的風格。由于在當時特定的環境下,這三種狀態都成為主流,生活于晚清倡導碑學的書法大家康有為、吳昌碩等,無疑在民國初期成為主導書壇的人物引領著書法的發展方向,但是,當他們相繼去世以后,又有一批書法家站起來,以回歸晉唐,回歸傳統,開始對帖學的研究和發展努力搏擊。

在民國時期之所以能產生一批彪炳千秋的巨擘大家,有它一定的歷史環境和因素。進入民國后,一方面是科舉制度的廢除。雖然廢除了科舉制度,但受其影響,人們為考取功名,都學得滿腹經綸,并對寫得一手好字的觀念還沒有改變。在日常生活中,還是以使用毛筆為主,雖然,這個階段開始有鋼筆的介入,但并不占主流,依然使得書法藝術的發展生生不息,并摒棄館閣,而受晚清碑學思想的沖擊,以及一部分帖學的堅守者,就形成了民國碑帖兼融的一個時代,所以說,民國雖然是一個動蕩,紛繁復雜的,但書法藝術的發展并沒有停滯,并且出現了譚延闿、胡漢民、于右任、張大千、徐生翁、丁輔之、王福庵、李叔同、馬一浮、謝無量等一大批重量級的人物。

第二個階段就是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開始的30年。其實,這一時期,中國書法并不被社會的重視和認可,因為從建國初期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在這個特定的歷史時期,中國傳統的文化一直被認為是舊的思想被打壓。故這三十年書法并沒有形成一門獨立的藝術門類,因此,書法的冷清,學習者甚少,更看不到繁榮的景象,雖然當時也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但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內,人們的思想受到沉重的禁錮,并且,這個階段,國家的政治是以階段斗爭為綱的時代,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批判,什么復古主義,打砸孔家店等,特別又經過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應該說,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沖擊是相當嚴重的,然而就在這樣的歷史環境下,依然產生出海派的馬公愚、白蕉、劉海粟、方去疾、王個簃、王蘧常、任政、來楚生、謝稚柳、胡問邃、錢君匋,江蘇的高二適、胡小石、蕭嫻、陸儼少、林散之、費新我、沙曼翁,浙江的沙孟海、陸維釗、諸樂三,北京的齊白石、徐悲鴻、郭沫若、啟功以及東北的沈延毅,福建的羅丹等一大批書壇大家巨匠。這個時期,書法作為一門傳統的藝術能艱難的生存下來就很不易,而且還出現了這么多書壇大家,這種現象不得不讓我們深思。然而,我們再對這些書法大家進一步深究,他們每一位無不是滿腹經綸的學者??梢钥吹?,一個能在歷史留垂青史的巨擘,沒有學問是不行的,這些書法家,除自己對書法傳統有深厚的功力外,他們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學識和文化修養來寫字,所以,這些書法家的作品,都有自己鮮明個性特征,這種風格是他們個人修養、個人學養、個人文化的自然流露。

第三階段,在改革開放以后這三十多年的中國書法現象,從1981年中國書協成立以后,廣大書法家有一個家,這給書法愛好者,書法家一個認可和肯定。同時,也漸漸地給書法家有一個展示的平臺,大概從1985年以后開始展覽逐漸的多了起來,也開始慢慢地規范起來,由于展覽機制的出現,將一些多年從事書法藝術學習和創作的作者,也推到社會的前沿,因此,也使這些人可能改變了人生,改變了生活,于是,書法家開始慢慢依托展覽這個平臺,將開始功利化,世俗化了,就想通過展覽將自己打造成名家大師,于是,浮躁心理的產生越來越嚴重,直到現在,一些書法愛好者,剛開始寫字,就想方設法的投機,而不是坐下來冷靜的學習、思考、研究?,F在書家大都在這樣一種投機的思想和心理去創作,這種目光非常短淺。我們可以對古人學習書法的目的審視一下,當時的土大夫、知識分子,他們是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和使命感,現在學書法的有好多都不能算是知識分子,如果說弘揚傳統文化,對于當今一些人來說,只是一句官話。

古人寫字是一種生活狀態,我們現在所看到古人遺留下來的優秀碑帖、經典的書法作品,在當時他們并沒有將這些作為書法藝術作品來創作狀態留下來的,這是他們在當時的基本文化技能,并不是像我們現在將書法作為完全表現一種藝術的概念。當時知識分子、土大夫寫毛筆字,是一種非藝術、非功利行為的,而是帶有社會功用的一種技能,寫毛筆字這種文化技能和書法沒有一種明顯的介定,是說不清楚的。比如,我們現在看到的王羲之手札,顏真卿祭侄稿等等。這些在當時你能說他們是在創作書法作品嗎?他們這些只是手稿,實用性的也只是一種正常的生活狀態的表露,所以說,這些作品產生的過程不算是書法的創作。

而我們現在,由于天天圍繞展覽的指揮棒在創作,寫字的目的就是為了上展,于是,展覽成為書法家走上所謂成功的目標?,F在到處辦培訓班、工作室,就一個目的,為沖進國展而學,為沖進國展而教,以不擇手段的、想方設法投機,所有的教學方式都為了取悅展覽評委的喜好,這樣,走進來的書法家很少有個性的東西,因評委、時風、導向,于是產生的書法家作品都是程式化,存在的是共性,這樣書法家就失去了自我。另外,再看看這些入展獲獎的作品,有些出現了很多硬傷,抄錄些內容根本看不出自己的文化學養,只是憑助一些書寫的技巧去制作一些產品,算是書法作品迎合了評委,取得了一些表面上的成績。

展覽已走過了幾十年了,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一屆屆的入展獲獎作者,他們又走了多遠呢?這三十多年,開創了一個非常繁榮的書法新局面,但又有幾個書法家能留垂青史,又產生出幾個能彪炳千秋的大師級人物?中國書法如何走下去,走向何方,這個問題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作 者:

張華東,1964年生于安徽阜陽。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社會藝術水平考級中心考官、安徽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安徽省書法家協會篆書委員會委員、阜陽市書協常務副主席,阜陽市教育學會書法專業委員會副會長,阜陽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潁州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出版有《張華東書法評鑒》《華東文論》等。

J29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7)11-0078-03

猜你喜歡
書壇書法藝術民國
淺談書法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母雞
民國電影宣傳有奇招
當代書壇二十家
當代書壇二十家
當代書壇二十家
民國人愛刷朋友圈
當代書壇二十家
西周青銅器銘文書法藝術探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