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濱海鹽漬化土壤對冬小麥種植影響及對策措施

2017-03-16 15:45
農民致富之友 2017年1期
關鍵詞:小麥種植措施

摘要:濱海鹽漬化土壤對小麥生產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出苗困難、死苗、凍害、早衰易發多發,嚴重影響小麥產量。本文針對濱海地區鹽漬化土壤的特點,對其對小麥生產的不利影響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鹽漬化土壤 小麥種植 措施

從14年國家棉花價格改革后,國家對棉花由原來的收儲改為直補,除棉花主產區外,其它棉花種植戶的實際收入不同程度減少,不少棉農棄棉從糧,特別是山東北部沿海傳統棉作區,放棄棉花種植農戶占70%以上,但由于濱海傳統棉花種植區多為鹽漬化土壤,農戶對其特性及對小麥等糧食作物種植的影響不熟悉,導致出苗困難、死苗、凍害、早衰時有發生,嚴重影響產量,本文結合4年來組織鹽漬化土壤小麥種植實際談一些看法。

一、濱海鹽漬化土壤的特點

鹽漬化土壤是指鹽土和堿土以及鹽化土、堿化土的總稱。濱海地區的鹽漬化土壤是由于在陸地形成過程中,沿海地區入海河流攜帶大量泥沙在近海沉積,在蒸發作用下,地表水份蒸發后,地下海水向上輸送,海水不停補充地下水,日集月累,形成鹽漬化土壤,在濱海地區沿海岸線呈帶狀分布,從海岸線到內陸,鹽化程度和堿化程度依次遞減,鹽分組成與海水基本一致,以氯化物為主,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1.1 土壤結構差

鹽漬化土壤結構差,表現在直徑大于0.25毫米的團聚體數量少,團粒間較大的非毛管孔隙少,地表徑流難以滲入土體, 不利于土壤的透水和淋鹽,同時土壤中空氣流通困難,熱量輸入土壤慢,也不利于有機質的積累。

1.2 土壤透水性差

由于鹽鹽漬化土壤團粒結構被破壞,非毛管孔隙少,大量的鈉、鉀等代換性堿金屬離子(特別是鈉)使土壤膠體強烈膨脹和水化,因此透水性一般較差。土壤中大量鈉鹽能使土壤滲透系數降低,有實驗表明,鹽漬化土壤脫鹽后,滲透系數可增大0.8-3.6倍。

1.3 地溫偏低

鹽漬化土壤地溫秋季下降較快,春季上升較慢,通過我們13年到16年連續六年的實際觀測,秋季鹽漬化土壤地溫較正常地溫要低2-3度,春季地溫上升較正常地塊晚5-10天。

1.4 土壤有機質含量低,營養條件差

鹽漬化土壤由于長年大水壓堿、洗鹽、灌溉、排水等農作及鹽漬化土壤本身的特性影響,土壤有機質含量普遍偏低,堿解氮含量多為低量和極低量,全磷含量雖然總量不低,但大部分外于難溶的固結狀態,有效態磷很低,隨著土壤含鹽量和土壤pH的增加,硼、錳、銅、鋅等微量元素常因被固定或活性下降而處于臨界水平以下。

二、鹽漬化土壤對小麥生長的影響

小麥屬中度耐鹽堿作物,不同小麥品種、同品種小麥在不同生育階段耐鹽堿能力差異也比較大,但鹽漬化土壤對小麥生長的影響總體都體現在這么幾個方面。

2.1 出苗困難,幼苗長勢弱

小麥播種期,秋高氣爽,雨季已過,降水減少,地表水蒸發,地下鹽堿向地表運動,表層土壤鹽堿度上升,鹽漬化持水能力弱,易造成小麥出苗困難;出苗后,由于受鹽堿協迫,初生根少,次生根發育偏晚、數量少,地上部份生長緩慢,植形矮小,葉片窄。

2.2 越冬早、返青晚、易發生凍害

鹽漬化土壤秋季降溫快,春季升溫慢,經我們在山東濰坊濱海地區連續四年觀測記錄,鹽漬化土壤秋季小麥越冬期較正常土地早3-7天,春季小麥返青較正常土壤晚3-5天,并且提前和推遲時間隨土壤鹽堿程度增大而延長。冬季鹽漬土壤地溫較正常土壤低2-3度,并且鹽漬化土壤小麥苗情較正常土壤普度偏弱,兩種因素疊加,導致鹽漬化土壤小麥越冬期極易發生凍害,嚴重凍害表現為主莖和大分蘗生長點的幼穗受凍,生長點不透明、萎縮變形、失水干枯,心葉抽不出,植株逐漸死亡。一般凍害表現為葉片受凍、黃白干枯,但主莖和分蘗都沒有被凍死。嚴重凍害導致小麥主莖和大分蘗不能成穗,對小麥產量影響很大,一般性凍害主莖和大分蘗都沒有凍死,對小麥產量影響較小或沒有影響。

2.3 分蘗少、成穗率低,粒數少、粒重下降

由于受鹽堿協迫影響,鹽漬化土壤小麥分蘗普度較正常土壤晚,進程慢、缺位多、數量少、成穗率低。2015年,在山東省濰坊市寒亭進行大田對比實驗,10月3日,在土壤PH值7.3,總含鹽量0.74和土壤PH值7.8,總含鹽量2.85‰的大田同時畝均播種濟麥22小麥18斤,12月15日測定鹽漬化土壤畝均分蘗數個66萬個,正常土壤畝均分蘗數94萬個,16年5月20日測定鹽漬化土壤畝均成穗28萬穗,穗粒數35.5粒,正常土壤成重32萬穗,穗粒數36.3粒。在產量構成的三因素中,鹽堿小麥畝穗數、穗粒數都較正常土壤少,其中畝穗數是影響產量的主要因素。

三、對策措施

要提高鹽堿地小麥產量,必須根據其堿、涼、板、薄的特點,采取改堿壓鹽、保苗播種和強化管理等綜合配套措施。

3.1 改堿壓鹽播好種

選好種、播好種是提高小麥的關鍵環節,俗話“有苗三分收”,必須圍繞“保全苗,促壯苗”做工作。一是選好種,不同小麥品種耐鹽力差異很大,田間管理方法也或多或少的有些特殊要求,耐鹽堿能力強的品種在鹽堿地種植較不耐鹽堿品種明顯增產。以山東北部沿海地區為例,2013年到2015年濱州地區連續進行“小偃”耐鹽堿小麥品種種植實驗,均取得了成功,15年更是達到小麥單產517公斤。二是要平整好土地。水往低處走,鹽往高處爬,土地不平整是造成鹽漬化地塊小麥出苗“斑禿”、苗不齊、苗不勻的主要原因,有實驗表明,在不平的地面上,高處比平整處的蒸發量大6倍,積鹽程度多3倍以上。三是適當早播。鹽漬化地塊秋季降溫快,小麥出苗晚,生長慢,因此鹽漬化地塊小麥播種要較正常地塊早5-7天,以充分利用晚秋的光熱資源,達到苗齊、苗壯的目的。四是深播淺蓋。根據鹽漬化地壤鹽往高處走的特點,可采用犁式下種器,適當加大種溝深度,把種播在溝底,覆土3公分左右播種,使鹽分集中在壟背,溝底形成含鹽量相對低的土層,達到躲鹽、防旱的目的。

3.2 合理選擇用好肥

土壤有堿性、酸性、中性之分,鹽漬化土壤是典型的堿性土壤,化肥性質也有酸性、堿性和中性之分。中性化肥、酸性化肥可以在鹽堿地上施用,而堿性肥料則應避免在鹽堿地上施用。一是適當施用氮肥能促進植株生長,提高作物的抗鹽能力,由于硝酸根離子能拮抗作物對氯離子的吸收,應優先選用硝態氮肥,尿素、碳酸氫銨在土壤中不殘留任何雜質,不會增加土壤中的鹽分和堿性,適宜在鹽堿地上施用;硫酸銨是生理酸性肥料,其中的銨被小麥吸收后,殘留的硫酸根可以降低土壤的堿性,也適宜施用。二是由于氯離子對磷酸根離子的拮抗及土壤鹽堿化,使得磷的有效性下降,所以要同時增施有機肥和磷肥,應選用過磷酸鈣,使用鈣鎂磷肥沒有效果,反而會增加土壤的堿性。三是施用鉀肥能提高作物抗鹽能力,但施用氯化鉀或含氯化肥卻加重鹽害,所以要不施或少施含氯化肥。四是隨著土壤含鹽量和土壤pH的增加,硼、錳、銅、鋅等微量元素常因被固定或活性下降而處于臨界水平以下,所以要通過增施有機肥或噴施葉面肥予以矯正。

3.3 瞄準時機澆好水

鹽漬化土壤種植小麥地區,多數地區水資源缺乏,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資源爭取高產,既要考慮到小麥各生育階段的需水量與需水規律,把握住孕穗期、開花期兩個小麥需水臨界期,又要考慮到鹽漬化土壤秋未和初春兩個土地返堿返鹽高峰期,科學把握澆水時機。通過在山東省濰坊北部地區連續4年的種植實踐,鹽漬化小麥種區澆水主要是做到“一看天,二看地,三看苗”,著重澆好冬前凍水和春灌兩水。小麥上凍水主要是防止麥田返堿、平抑地溫、防止凍害,保證小麥安全越冬,由于冬季水份蒸發量小,凍水也可起到冬水春用,可有效推遲來年春灌時間,上凍水應在日平均氣溫在4℃左右進行。春灌應根據天氣、土壤墑情、苗情確定,并且盡量推遲,以保證結合春雨,可以滿足小麥孕穗、開花兩個小麥需水臨界期對水分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謝文軍; 張衍鵬; 張淼; 李蕊; 武蘭芳; 歐陽竹. 濱海鹽漬化土壤理化性質與小麥生產間的關系

[2]閆樹軍. 現代小麥栽培實用技術

猜你喜歡
小麥種植措施
放養雞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數學解題中構造法的應用措施
20條穩外資措施將出臺
減少豬相互打斗的措施
臨沂市小麥種植優勢及技術探析
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
談小麥高產優質栽培技術
小麥種植過程中施肥技術研究
夏季豬熱應激及其防治措施
小麥種植化肥投入的環境成本估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